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45年,衣锦还乡的柳陌在接到调令之后,不得不再次和木雪分别时,木雪对柳陌喊道:“我等你!”没想这一等,就是一辈。
……
柳陌在台湾遇见了自己一辈爱的女孩,可还没履行白头到老的诺言,女孩就要离他而去了。女孩在去世之前,紧紧抓着柳陌的手说:“有机会你就回去吧!告诉木雪姐姐,这辈我欠她的!”女孩知道柳陌的心中爱着的那个人是她,但他的身上也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就算这片土地有他太多的牵挂,他也不属于这里。
……
柳陌再一次踏上故土,已经白苍苍,但他生命中重要的两个女人,谁也没有陪在他的身边,弥留之际手中依然拿着那张泛黄的信笺,微风吹过,信笺从老人的指尖滑落。开头那徽州民谣再次响起……
部电影,满满的都是真情流露,政治、战争、历史……一切都成了爱情的点缀。而事实也证明,但云烟过往,留给人们了无不是那些关于爱的感动。
曾祖父哭了,在场的所有人也都潸然泪下,而各大电影院中也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
“《中国银幕》杂志的主编在第一时间给出了评论:对《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个名影人并不能陌生,原来以为是一部翻拍,后来从‘中国龙’得到消息并非如此,但又由于这样一个题材的特殊性,我在观看前存在着一丝的担忧:先是被它的阵容吓住,不管是幕后的,还是幕前的,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貌似都很大牌,感觉是一个太整齐、太强劲但是也太难以想象能捏合在一起的阵容;其次因为题材的关系,十分担心会拍成一个政治说教先行的片。
欣慰的是,看完电影后,这三点担心一个也没有生;不仅如此,这还是一部相当完美的电影。本片第一可称道我想应该是编剧的力量在影片中的体现。东方未明被国内公认为有价值的编剧之一,他赋予了这部爱情片生活的质感,时代的纵深与广阔,重要的是给予这部爱情影片细腻、激越和富有爆力的情绪特征。
我们姑且将《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反映和描写家国变迁时代爱情故事的影片称作“家国爱情片”。类似的“家国爱情片”在中外电影史上不乏其类。这类影片难搞的一点恐怕就是如何处理“家国与爱情”的关系,即孰轻孰重的问题,是以爱情隐喻家国,还是以家国图解爱情,又或者让两者做到和谐共处,互不伤害,其中的关系很难权衡。
乱世佳人》和《小城之春》都是反映“家国与爱情”的经典作品。它们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其“只关风月,莫干国是”,仅仅是讲述一个或凄美或复杂的爱情故事,而时代的变迁,家国的嬗变,都只作为背景,故事并不准备为这些背景生什么宏大叙事,补缀什么令人生厌的说教。
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如此,它似乎无意去触碰“两岸”这根神经,也没有故意去引导观众联想这一层,而这一层却自然而然地渗入我们的精神领地,我们却没有抵触感,我觉得这是本片的高妙之处,也算是所谓主旋律电影走出的道路吧。”
接下来各大媒体也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甚者给出了“中国古典爱情壮美复兴”
的标题,实在让东方未明有些受宠若惊,其实对于这样一部电影,他只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他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特殊岁月,所有的故事都来源于曾祖父的口述和历史资料,其中有些主观偏颇之处也是很正常的,他不希望大家给这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冠以太多的标签。于是,很便和一众主创出现在了媒体见面会上,对于大家的称赞东方未明他们自然表示了感谢,但他也强调这是一部献给祖辈的电影,他只是在传达着在那个旧交替的大时代下祖辈们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东方未明的平淡也适时给大夏天的媒体们降了降温,虽然东方未明的地位在影视圈已经数一数二,但并不是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必须被大家当做教材和模板,电影可以是单纯的享受。于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个夏季,给予了大家一湾清泓,涓涓的流淌在观众们的心头,悲伤、感动、幸福、回忆……都能让我们细细咀嚼。
不再理会外界的纷纷扰扰,东方未明一直陪伴在曾祖父的身边,《一江春水》的影碟曾祖父已经看了很多遍了,这期间东方未明还带来了不少公司拍摄的抗战题材的电影,老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伤情之后,心情又渐渐放开了,身体好像比平时还好了很多,不过大家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三个月后,2oo5年的1o月,老人终于还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虽然比前世足足晚了十个月。老人没有一点不开心,把东方未明和一众女后辈叫到面前,让大家好好生活,并且对着自己的两个儿说,把我的骨灰带回老家,说完就这样面带微笑地离开了人世。半个世纪的思恋,就这样落幕了!
VIp卷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南京之争再起(上)
读爱文学 更新时间:2011115 14:54:46 本章字数:3868
遵照东方家老爷的遗愿,丧事处理的并不隆重,来吊唁的除了东方家的一些亲朋故旧,和东方未明在台湾的一些好朋友之外,来得多的就是老爷在疗养院认识的一些老伙计,以及曾经的一些战友,从他们的脸上东方未明能感到一丝沧桑与悲凉,这样看到昔日的老伙伴一个接一个的离场,他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了吧!东方未明的小姑东方兰哭得很伤心,整个东方家,因为难得有一个千金,老爷宠的也就是这个小姑。虽然大家的心情很低落,但是老人毕竟是安然离世的。处理完丧失,东方未明就和家人们一起带着老人的骨灰回到了老家,早年重休憩的曾祖母的墓冢旁如今又多了一座坟,“生不能同床,死亦同穴”,这样两位老人也能安息了吧!
“未明,你没事吧?”看到东方未明望着坟茔一动不动,黄蓉有些担心。老人的丧事已经处理完,东方未明和黄蓉也准备离开了,在走之前东方未明带着她来到两位老人的墓前告别。
“没事的,其实我们应该为两位老人高兴的,只不过他们等的这一天实在太长了!”东方未明搂着黄蓉,眼神有些深邃。
“嗯!”黄蓉咬了咬嘴唇,轻轻地说道,“他们也一定会高兴的。”
“是啊!我们走吧!”东方未明和黄蓉的手紧紧地握着,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已经懂得了什么东西是这个世界上值得珍惜的。
……
东方未明和黄蓉消失在传媒三个月后,再次亮相的时候已经是《拉贝日记》在南京的映礼了。而就在《拉贝日记》映的前一天,路川的《南京南京》已经在举办了映礼。于是,两部相同题材的电影,自然而然地被摆在了案板之上,所谓的“南京之争”也就应运而生的,当然其中起着推波助澜作用的非传媒莫属了。《南京南京》映礼东方未明和周远都是受到邀请的,由于东方未明那时还在家乡处理曾祖父的身后事,并没有参加,而周远一开始也不愿意亲自去,还是苏岩给东方未明打了电话,东方未明劝他和苏岩一起去一趟,毕竟人家以礼敬之,我们也应该以礼待之。不过,看了《南京南京》之后,周远回去的时候一直都没有好脸色,这个剧本他当初就是反对的,就算拍得再好,也不会让他高兴。传媒这回也挺有意思,并没有像当初一部电影上映之后,马上就展开狂轰滥炸般地评论,看来大家都把目光放在了《拉贝日记》上,等着看两部电影打擂的精彩盛况呢!
“未明,你也真是的,自己不去看路川那部电影就算了,为什么偏要我亲自去?”映大厅内,周远和东方未明招呼完那些演艺圈的各路人马之后,刚坐定的东方未明就接到了周远的抱怨。
东方未明笑了笑,路川那部电影他前世又不是没看过,实在是不能再看第二遍了,路川电影中的艺术性不容否定,但是全剧中那种绝望的气息实在有些太过压抑,并不适合他再看第二次,当然你的承受能力异于常人的话,那东方未明也无话可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各种史料、纪录片,东方未明也都仔细过部电影中反复地割裂这种伤痛,反而有些过犹不及了。何况,其中的那个日本人,不仅普通的中国人看了会有些别扭,就连日本人也不远承认自己的士兵会是这样的吧!“好了,远哥,你可是我们公司的管理者,你不去谁去,再说无论这个剧本怎么样,华谊和路川毕竟还是能和我们成为朋友的嘛?”
“ok!我说不过你,不过路川那部《南京南京》我是真得不喜欢,我还是比较喜欢这部《拉贝日记》!”周远说道。
“你看过片了?”
“嗯,按你说的,贾彰柯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德国那边也很重视这部电影,这回参与拍摄的都是他们好的演员和团队,而且你还别说,这些德国人看上去虽然有些古板,但为人却也正值得很,工作的时候一丝不苟,私下里还经常让我们这些中国人教他们汉语。想起来,一帮人倒是蛮可爱的。”周远笑着说道,看来这群德国电影人给他的映像非常好。
……
就在东方未明和周远还在闲聊的时候,《拉贝日记》的映礼正式开始了。周远再次扬了他短小精悍的语言风格,将舞台交给了《拉贝日记》的一众主创。
贾彰柯一上台就表示今天是他这一年多来轻松的一天,他说,这一年多他几乎都是在南京度过的,除了他还有很多的德国演员以及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很认真地在对待这样一个历史题材,南京城在六十多年前的那一幕就像是活生生地又在他们面前重现了一遍,他们的内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所以《拉贝日记》可以算是他们呕心沥血之作。
如果说贾彰柯的话让人们感到一丝沉重的话,那么接下来德国演员的出场让大家的心情放松了几许。现场几位德国主创特意秀了一下自己的,据说爱开玩笑的图库尔在片场学会的第一句是“我怀孕了”,布会上他大赞中国美食,称“中国菜是亚洲菜之母”,傅瑞安则一板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