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现代史下卷-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发表《北大西洋关系宣言》,强调经济合作和美国不再对西欧“共同市场” 

抱反对态度,强调西方防务不可分割,美国也不再反对英、法独立的核力量, 

使美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对日本,则于1969年11月签订美日《归 

还冲绳协定》,从而开始了尼克松所吹嘘的美日关系的“新(被禁止)”。 



                      三、苏联的全球积极进攻战略 



     积极进攻战略的两根支柱 在美国对外战略态势由攻转守的同时,苏 

联则恰恰相反,由守势转为攻势。1964年上台执政的勃列日涅夫的主要战略 

目标,已不再是赫鲁晓夫所追求的美苏合作主宰世界,而是逐渐形成为与美 

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勃列日涅夫在1976年2月召开的苏共25大政治报告中说:“现在我们 


… Page 310…

  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也许地球上没有哪一个角落的情况不是以某种方式 

  加以考虑的”。 

       勃列日涅夫的积极进攻战略有两根支柱:一是力争军事优势的军事战 

  略,二是麻痹西方的缓和战略。 

       在军事战略方面,其指导思想是,既准备打核战争,也准备打常规战争。 

  既准备打有限核战争,也准备打局部常规战争。强调“进攻性”和“先发制 

  人”,“突然打击”。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 

  %。苏联还大大增强了坦克、火炮、装甲车等常规力量,并迅速建立起一支 

  进攻性的远洋海军。苏联进一步加强全球性军事部署,强化华约组织。在勃 

  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在亚、非、拉共攫取20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在推行“缓和战略”方面,勃列日涅夫比赫鲁晓夫有过之无不及。1971 

  年,他在苏共第24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以缓和为中心的六点“和平纲 

  领”,宣称要把缓和放在70年代苏联外交政策的首位。他大搞首脑外交,发 

  动和平攻势,竭力以此麻痹西方,调动和扩大美国与西欧的矛盾,最后把美 

  国势力排挤出西欧;同时通过缓和,争取西方对战后东欧现状的承认。此外, 

  利用缓和,引进西方资金技术,获取经济实惠。但勃列日涅夫明确宣布,这 

  种“缓和”不能妨碍苏联进行“国际阶级斗争”和推行“苏联模式”的世界 

  革命。 

       加快向南扩张步伐 70年代,苏联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由于西线 

  欧洲处于一时难以有重大改变的对峙状态,东线押在越南身上的赌注一时也 

  难以收效,苏联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南线,特别是以“欧洲的软腹部”中东和 

  非洲地区作为主要扩张方向,同时进一步打入连接东西两个地区的中心环节 

  ——南亚次大陆,控制南下印度洋的战略通道。先是重点经营埃及,1971年 

                                 ① 

  5月签订苏埃友好合作条约,提供50亿美元的经济、军事援助,派遣军事 

  专家顾问达18000多人。继而又把叙利亚选作立足点。在南亚地区,把阿富 

  汗和印度作为其亚太战略和南下战略的两根支柱。1979年入侵阿富汗。1965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激化后,苏乘机加紧向印输出军火,至1980年,苏联 

  提供的武器已占印进口武器的66%。在非洲地区,70年代中、后期,在安哥 

  拉民族解放组织间制造分裂,支持“人运”以反对“安盟”和“解阵”,并 

  把大量古巴军队运进安哥拉,扩大安哥拉内战。在非洲之角,大力支持埃塞 

  俄比亚,1978年两国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苏在埃的军事专家顾问达2000多 

  人。及至70年代末,以苏联出兵阿富汗及支持越南侵柬为标志,苏联的霸权 

  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峰。而这恰恰成了苏联进一步陷入内外困境的标志。 



                四、70年代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与欧安会的召开 



       东西方关系的第一次缓和 由于美国的尼克松及其后继者和苏联的勃 

  列日涅夫都在寻求缓和,这就导致了60年代末到70年代东西方关系缓和局 

  面的出现。这种缓和早在60年代末勃兰特提出新东方政策时便已揭开了序 

  幕。而美苏首脑会谈、欧安会和中欧裁军谈判,则使缓和达到(禁止)。到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告一段落。这在美苏关系史上被称为“第一次缓和”。 

       从1969年11月起,美苏开始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进行会谈。1972年5 



①  1976 年3 月埃及宣布废约。 


… Page 311…

月,尼克松到苏联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战后第一个美国总统对苏联的访问。 

双方签署了《美苏相互关系原则》等九个文件。双方保证尽力避免军事冲突, 

防止核战争,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会谈中,双方最关心的是限制战略核武 

器问题。最后签订了《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卫系统协定》和《美苏关 

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同年10月,美苏签订了贸 

易协定。 

    尼克松和勃列日涅夫这次会谈,标志着东西方关系进入缓和(禁止)。此后, 

勃列日涅夫同尼克松于1973年6月和1974年6月两次会谈,虽也取得某种 

进展,但都没能就限制战略核武器问题达成长期协定。 

     1974年8月福特上台担任总统,仍把“缓和”作为对苏政策的首要问题。 

美国试图通过“缓和”刺激美苏贸易,为美国工农业产品寻找一个更大的市 

场。但同时,又时时不忘在其中贯彻“和平演变”的策略。 

     1974年11月,福特在海参崴与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双方发 

表了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共同宣言。1975年,美苏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 

的交易达成协议。第二年又达成美国从苏进口石油协议,美苏“缓和”的经 

济色彩逐渐加强。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贸易额增加了10倍。 

     1977年卡特执政后,对苏联推行的仍是“缓和战略”,但其策略又有所 

发展变化。他认为基辛格等人的外交缺乏道德感。结果是“我们丧失了抵御 

极权主义思想意识的威胁以及鼓舞我国人民士气的一项最有效的手段”。他 

上台伊始,在就职演说中就为人权外交定下了基调。他曾多次提出“人权已 

经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中心主题”,“尊重人权是自由民主国家在为扩大影 

响而进行的和平斗争中最重要的优势”。可见,他是企图在遵循缓和路线的 

同时给这种外交添加上“人权”这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成分,由被动转 

为主动。 

     欧安会和中欧裁军会议 早在1954年11月,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曾 

提出召开欧洲安全会议,但被西方国家拒绝。60年代中期,苏联再次提议召 

开欧洲安全会议。事实上,勃列日涅夫的“缓和战略”就是围绕策划召开欧 

安会展开的。苏联积极策划欧安会,主要目的是通过会议确认战后欧洲国家 

边界有利于自己的现状,使目前东欧地位合法化;分化西欧国家同美国的关 

系,排挤美国在欧洲的势力,并利用缓和的有利条件,发展同西方的经贸关 

系。美国从反对到同意召开欧安会,原因之一是担心被置身于全欧会议之外; 

二是想通过会议,否认“有限主权论”,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实现东西 

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以促 

其“和平演变”。 

     1972年5月尼克松访苏期间,双方就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和“中 

欧裁军会议”达成协议。同年11月,33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大 

使在赫尔辛基开始举行“欧安会”筹备会,以后又开了多次会议,最后于1975 

年7月3日—8月1日,35国首脑在赫尔辛基举行正式会议,签署了《最后 

文件》,又称《赫尔辛基宣言》,其中包括《指导与会国之间关系原则的宣 

言》、《关于建立信任的措施和安全与裁军的某些文件》、《人道主义和其 

他方面合作》、《经济科学技术和环境方面的合作》等。在固定欧洲边界现 

状方面,《最后文件》特别提出了“边界的不可侵犯性”,“禁止使用武力 

或以武力相威胁”;但又写上了“边界可以根据国际法,以和平手段和通过 

协议加以改变”。在信任措施方面,提出了与会国在距离同其他与会国共有 


… Page 312…

的边界250公里以内地区内举行25 000人以上的军事演习,应以自愿为基础 

在3周前通知与会国家,并邀请他们派观察员观看演习。在贸易和人员往来 

方面,希望与会国注意彼此给予最惠国待遇,并“促进各国人员、机构和组 

织之间更自由地往来和接触”等。 

     中欧裁军会议第一次筹备会议,于1973年1月31日在维也纳召开,北 

约13国(法国拒绝参加、冰岛未参加)和华约7国代表参加。经过4个多月 

的争吵,才于6月2日商定了正式会议名称和参加国范围。会议定名为“关 

于在中欧共同减少部队和军备以及有关措施的谈判”。同年10月30日,谈 

判开始。截至1983年11月,谈判进行了31轮,355次。北约主张“均衡裁 

军”,华约主张“对等裁军”。虽然1979年后双方军力各有削减,但各方都 

想利用谈判,夺取在中欧的军事优势,限制削弱对方,因而没有取得任何实 

质性进展。 



                      五、从僵硬对抗到第二次缓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