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悲剧色彩。
美国实行义务兵役制。适龄青年除了主动要求参军的之外,如果需要而被征兵,也
是履行公民义务。拒服兵役是违法的。在六十年代的反战集会中,有不少年轻人焚烧兵
役证,也属违法行为之列。可是在那个时候,抗议的浪潮之中,群情激忿之下,很多人
是宁可受法律制裁,也无法抑制自己做出不计后果的事情来。那么,这和克林顿又有什
么关系呢?
克林顿当时也在服兵役的年龄。那么克林顿去烧征兵证了吗?没有。他好象是没有
那么冲动。他也是反战的,至少他不想去越南。他只是采取了一个合法的,或者说更为
聪明的做法,他干脆离开美国,跑到欧洲去读大学。当时,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这样做的。
而且,在国外读书期间,他还参加和组织了反对越战的游行。
对于从二次大战的战场上回来的老一代美国战士来说,这无疑就是逃服兵役的怯弱
行为。尽管在法律上无可挑剔,但是,他们虔诚地相信,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却偷
偷溜走,无论如何不算是一个合格公民。可是,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他们很矛盾,他
们也想成为英雄,至少不是懦夫。然而,这是越战。这是一场如此有争议的战争,甚至
有理由认为这是一场错误的战争。他们尊重每一个在越战流过血的士兵,他们同样尊重
焚烧征兵证的反战者的勇气,也许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评价青年克林顿躲避越战出走国外
的选择。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与老一代相比,对当时逃避越战的人,会取更为宽
容的态度,对于反对越战的行为,也会取更为赞同的态度。
因此,在这一点上,布什和克林顿又形成鲜明的对照。一个是二战英雄,而另一个
却是逃避越战的年轻人。
克林顿还让人十分起疑的就是他的私生活。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也在报纸上可以看到
各种版本的故事,从婚外恋到性骚扰,应有尽有。尽管克林顿本人一口否认,可是一般
民众对这些故事虽说并不全信,也不能说一点不信。人们一般的做法,是把报纸上的这
些故事打一个折扣之后接受下来。在这方面,克林顿给人的印象肯定不是完美的。
而布什的家庭生活给人一种老年夫妇特有的相依相扶平稳温馨的感觉。布什夫人由
于一种慢性病,看上去比正常同样的年龄老得多,甚至看上去比布什总统更衰老一些。
当在布什就任总统期间,他的夫人芭芭拉却仍然被评上最受美国人喜爱的妇女。
克林顿的夫人希莱利,至今为止,在美国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女人。希莱利完全是
新一代职业妇女的形象。她和克林顿同是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我在前面提到过,
她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参与过司法部门调查尼克松的材料分析。毕业以后,她作为
一个律师的成就甚至高于克林顿。因此,在克林顿刚刚开始竞选的时候,甚至打过“选
一个,送一个”的口号。
因为,美国的总统夫人在传统上总是总统的私人秘书,却不拿工资。当时,年轻的
克林顿希望塑造一个未来总统夫人能干助政的新形象,开一代新风。可是,他们很快收
起了这个“买一送一”的竞选口号。他们发现,在这个方面,美国人还远没有这么“新
潮”。美国人似乎仍然希望第一夫人就是第一夫人,不要在政治和国家管理上出来越俎
代庖搅混水。
在1992年的竞选中,事实上希莱利和他们12岁的女儿,着实帮了克林顿的大忙。他
们时时出现在克林顿的身边,表现一个家庭的支持。那年克林顿出来竞选,一个重要的
竞选口号是重建美国的“家庭价值”。而报纸上有关他的故事和反对党的攻击,使他的
这个口号很容易显得虚假和尴尬。可是,不管别人怎么攻击,夫人孩子扎扎实实站在身
边的效果,比什么反驳都要有力。为了加深印象,克林顿还在演说中深情地回忆女儿出
生带给他的激动和喜悦。使得民众相信,即使他曾经出轨,那也已经是遥远的过去了。
总之,无需作多么深入的了解,匆匆一蔽,你就可以看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风格是
多么地不同。布什总统在选民面前几乎是一个道德完人,而克林顿却带着各种动荡和变
化的时代留给他的印记。
当然,总统竞选,应该说选的是各自的理念,施政纲领,等等。而人们也常常说,
各个大的利益集团也都尽量游说和用自己的力量去推出一个总统来。但是,美国总统选
举的全民直选方式,毕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最大力量。没有人能够去左右美国这样分散
的,庞大的,变化多端的民众群。在这些一个个的百姓来到投票箱前的时候,他所最关
心的,是你所选定的治国政策是否符合他的利益,还有,他要对候选人有一个基本的信
任,至少没有什么特别令他反感的地方。这也是共和党把攻击克林顿的“品格问题”,
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的原因。
在美国的总统竞选中,还是有一个大家所公认的原则,就是认同“正面竞选”,而
不鼓励“负面竞选”。就是尽量以正面宣传自己的政见和施政纲领赢得选票,而尽可能
避免以攻击对方的方式竞选,尤其是恶意的人身攻击是很不得人心的。否则,竞选成了
一场互相攻击的混战,就失去意义了。
但是,以对一个美国总统传统的品格要求去看克林顿,他的毛病够多的了。而在这
方面布什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共和党无论如何不想放弃这样一个对比的效果。可是,
正因为美国人有“正面竞选”的原则,所以,在布什出来作竞选演说的时候,尤其在总
统和副总统候选人辩论的时候,他们对于克林顿的品格问题的质疑还是非常温和的。有
些问题,例如克林顿的私生活问题,甚至是以暗示的方式提出的。因为如果布什摆出过
分的攻击姿态,那么,他就很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把自己的形象给毁了。
也正因为有“正面竞选”的原则,因此,美国的大选热闹归热闹,却始终是有限度
的,有一定的文明规范在那里暗暗起作用的。所有的候选人都暴露在受过文明教育的公
众面前,维持自己起码的风度,是被公众接受的基本起点。
在1992年的竞选中,布什总统最终没有成功。我们在前面提到过,里根时代留下的
经济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克林顿的策略是在展现一个可能的变革的前景。同时,
克林顿提出一些大胆的,但是确实是民众所关心的改革,例如医疗制度改革等等。但是,
我在这里想告诉你的,并不是美国的政策分析,你知道,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同时,
如果你要了解美国的国内政策,你也可以在中国找到大量的资料。我想在这里告诉你的,
是从美国大选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美国社会状况。
从克林顿战胜布什上台,这一结果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政策的较量,还反映了战
后新一代,已经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开始显示他们的力量。而共和党在整个竞选中的策
略,反映了他们对于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反应足足慢了一拍。
老一代和新一代的美国人,他们的交替是一个缓慢的,复杂的过程。在漫长的岁月
中,老一代的人数在逐步减少,新一代也在逐步分化,各自形成他们自己的一套观点。
有承继前人的部分,也有抛弃前人的部分。只有一点是不会错的,就是美国在变化之中。
如果说在多年以前,这样一个克林顿很可能根本无法让人们接受,在他的“品格前
提”下,人们甚至没有兴趣去了解他提出了什么政策。那么,在今天,人们却有可能因
为对克林顿的“品格”指责,反而觉得布什总统不够宽容,甚至落伍了。
例如,在当时的总统候选人辩论中,布什总统提到克林顿在越战期间跑到国外,并
组织反战示威的问题。他提出至少克林顿应该对大家认个错。可是,克林顿干脆当场直
率地宣称他反对这场战争,但是他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爱这个国家。这样的对话非常
典型地反映了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但是,在大多数听众眼里,布什总统肯定没有能够
占上风。
新一代的美国人更倾向于赞同这样的观点,选总统是在选一个理念,而不是选一个
完人。当然,如果克林顿现在还抽大麻,家庭不和,那么,在现在的美国,他还是绝对
不可能入选美国总统的。但是,新一代的美国人承认,他们会考虑选一个虽有过错失但
已经纠正了的人,做他们的总统,如果他的理念能够基本被他们所接受的话。
新一代的美国人在潜意识中,也越来越渴望在最稳定的传统的政治上层,出现一些
新鲜的感觉,出现一些“新思维”。他们很难仅仅满足于传统的说教。克林顿和高尔来
自底层,十分平民化的风格,很得罪了一批“看不惯”他们的美国人,但是,也赢得了
很多人的喜爱。
我仍然要强调的是,这一代美国人选了克林顿当总统,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他放心。
他们只是愿意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试试能不能如他在竞选演说中讲的那样,把这个国家
管得更好一些。如果他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品格真的发生问题,他们知道政府还有两个
分支在监管着总统,情况并不是处于失控状态。他们选的毕竟是个总统,而不是一个皇
帝。
那么,接下来的四年,克林顿是怎么度过的呢?
今天已经太晚了。下次再接着写吧。盼来信。
祝
好!
林达
总统先生的麻烦
卢兄: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