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谢固岬接竦酆屯跄傅呐鳎耙蚰悄牦刺一嵘稀薄拔蠓盖褰洹保弧氨嵩诜锘松角囵蕉枫凇保笾白友婪ユ保谡匠∩稀!�
总之,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和蟠桃会,是在远古神话传说和后来民间信仰、道教新编故事中逐渐形成、充实和发展完善的,而《西游记》小说吸收了这些内容,并为其最后定型。
二郎传说头绪多(1)
关于二郎神的传说,头绪很多,内容很丰富。最早出自民间传说,指的是战国时李冰之子李二郎,后来又说是晋朝名将邓遐、后蜀国主孟昶,甚至诬为宋代宦官杨戬等。道教将赵昱编为二郎神,一些研究佛教的学者认为是毗沙门天王二子独健。而在《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二郎神率梅山六兄弟去擒孙悟空,悟空因不认识他遂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二郎神答道:“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二郎是也。”大圣道:
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按这种说法,二郎神应该姓杨,但叫什么名字,《西游记》小说中一直未提。至于杨戬之名,见之于稍晚《封神演义》小说,但未提他叫二郎神。他出世时,小说已写到第四十回,他拜见姜子牙时自我介绍:“弟子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姓杨,名戬;奉师命,特来师叔左右听用。”他随即参加消灭四大天王的战斗,一出手就杀死花狐貂,故小说中称颂道:
杨戬曾炼过九转元功,七十二变化,无穷妙道,肉身成圣,封清源妙道真君。
他最初只凭九转元功,不惧法宝伤身。在第四十七回大战赵公明时,不知他何时有了哮天犬。在第五十五回,他才在石穴得三尖两刃刀、淡黄袍,还收五夷山金毛童子为徒弟。在第九十二回,他诛杀了梅山七圣,并未结成好友,而且他没有第三只眼。但从他会七十二变,使三尖两刃刀、弹弓,又有哮天犬,封清源妙道真君,似应与《西游记》中二郎神为一人。
因有关二郎神的姓氏、出身、历史,说法很多,而且在姓氏和历史年代上出入较大,至今没有定论,只能拣几个重要人物传说加以介绍和解说。
首先谈谈李冰父子。
李冰是秦昭襄王时蜀郡太守,他在儿子二郎和王叕等协助下,从灌县南玉垒山下开凿“离碓”,下接金刚堤,附以飞沙堰、平水槽等工程,总称为都江堰。他还主持疏导文井江、白水江、沫水与岷江合流地段,从此使蜀郡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而他被后世奉为“川祖”。李冰始见《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仅有名无姓。《汉书·沟洫志》与上载大略相同,但首句作“蜀守李冰凿离”,才知道他姓李名冰。在应劭《风俗通义》、常璩《华阳国志》中,衍为李冰治水大战江神的神奇传说。据唐·卢求《成都记》、五代杜光庭《录异记》载,在唐代已为李冰建神祠。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七载,“伪蜀封大安王,孟昶又号应圣灵感王”,在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改号广济王”。关于二郎神在唐代便有流传,但将二郎神说成是李冰之子李二郎,见于五代和宋初,《事物纪原》卷七载,宋神宗元丰年间:
国城之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县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子。《会要》所谓冰次子郎君神也。宋后敕封灵惠侯。
《宋会要》载,宋仁宗嘉祐八年封李冰次子为护国灵应王。宋徽宗赵佶好道,又改封他为真人、真君。在《都江堰功小传》载李冰仲子李二郎,奉父命寻洪水祸源,得七个猎人协助,持三尖两刃刀,入水擒孽龙,用铁锁链锁孽龙于伏龙观石柱下深潭中。在《灌志文徵·李公父子治水记》亦载:
二郎喜驰猎之事,奉父命而斩蛟,其七友实助之,世传梅山七圣。
这样不仅使二郎得了七个助手,使故事情节更丰富了,而且和“梅山七圣”连在一起。在《西游记》中是将二郎与梅山六兄弟合称“义结梅山七圣行”。关于李二郎的神奇传说,在宋代最为突出,朱熹《朱子语类》中推考:“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初间封为王,后来徽宗好道,谓他是什么真君,遂改封真君。”据《元史·文宗纪》载,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其次,谈谈东晋时名将邓遐。
邓遐字应远,陈郡人。在《晋书·邓岳传》附有他的传记。其父邓岳,为东晋西阳太守,参加平定苏峻、郭默叛乱,领平越中郎将,封宜城县伯。邓遐“勇力绝人,气盖当时,时人方之樊哙”。他数次从桓温征伐,“号为名将”。在“襄阳城北沔水中有蛟,常为人害,遐遂拔剑入水,蛟绕其足,遐挥剑截蛟数段而去”,这就带有传奇色彩了。桓温在太和四年率五万精锐伐前燕,北进至枋头,因指挥不当,军粮不继,大败而归。桓温“既怀耻忿,且忌惮遐之勇果,因免遐官,寻卒”。《浙江通志》所载与《晋书》略同,但又补充了一点,说邓遐“尝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大概因流传他入水斩蛟事,与李二郎擒孽龙、赵昱斩蛟事相近,遂被附会为二郎神。此说并不为普遍认可。
第三谈谈杨二郎。
二郎传说头绪多(2)
以杨戬为二郎神,其传说十分荒诞。杨戬是北宋末宦官,受到徽宗宠信,任彰化军节度使,后升检校少保。立“西城所”,索民间田契,夺为公田。又在济、郓数州湖泊内征收船航费。每年增田租钱至十余缗,为民众所切齿痛恨。宋·洪迈《夷坚支志》卷五“杨戬馆客”中载,杨戬贵盛时有姬妾数十人,一次他外出时间较长,其姬妾遂与馆客发生了男女关系,而且情不可遏。后杨戬察知,暗中派人将馆客阉掉,“俨然成一宦者”。此事被明人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编成“任君用恣乐深闺,杨太尉戏宫馆客”短篇小说。在冯梦龙编《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短篇小说中,描写宋徽宗宫人韩夫人在宦官杨戬府养病,一日至清源妙道二郎神庙上香,庙官孙神通会妖术,扮成二郎神夜入杨府私通韩夫人。事发后,杨戬先请王法官失利,后请潘道士击落一只皮靴,由此顺藤摸瓜,勘破此案。作者在篇末说明:“原系京师老郎传流,至今编入野史。”显然是作者根据宋元以来流传故事整理编写的。这篇小说与“杨戬馆客”内容有若干相似,或许是一种流传的不同版本。从北宋末,经过金、元流传至明初,不晓何缘,竟将二郎神与杨戬合二为一。在明嘉靖三十四年无名氏《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祐民忠孝二郎宝卷》中讲述了杨二郎的身世。“有一人,姓杨名天佑,金童临凡”,与斗牛宫“仙女云华侍长”发生关系,云华生下一子杨二郎。孙悟空奉命将云华压在太行山,而“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二郎长大后,得知此事,劈山救母。他有“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与“梅山七圣”结拜弟兄,有“白马、白犬”,他救母后还将孙悟空压在山中。此宝卷若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应为乙卯年,若按壬戌年则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以最晚时计算也比最早出版金陵世德堂刻《西游记》本早三十年,其中有关二郎神身世的内容与《西游记》吻合,而且还牵连上与悟空的恩怨,很值得研究。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西王母姓杨,讳回”,而在诸种传说和宝卷中又说二郎神与西王母有着血缘关系,或是她的外甥,或是她的外孙子,也许他姓杨与此有关吧。杨二郎的形象变化很大,在《二郎宝卷》中他是救母英雄,敢于向守旧势力斗争,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叛逆精神,但在后来出现的《新编说唱宝莲灯华山救母全传》和《新编说唱沉香太子全传》等中,他保守、专横,反对妹妹三仙圣母私凡,把她压在华山之下,结果引出他的外甥沉香太子,又像他当年一样劈山救母。杨二郎的传说虽属无稽之谈,但自元明清以来却在民间流传甚广,被许多小说、戏曲采纳,成为最正宗的说法。
第四谈谈道教中的二郎神赵昱。
赵昱字仲明,是青城山隐士,从李珏学道。据托名唐·柳宗元《龙城录》载,隋炀帝时屡次征召不就,后为蜀郡嘉州太守。因郡内“潭中有老蛟,为害日久,截没舟船,蜀江人患之”。赵昱为了根除水患,乃“持刀投水”,与恶蛟苦斗,使“江水尽赤”,“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郡中人十分感戴,“视为神明”。唐太宗时封赵昱“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唐玄宗幸蜀,“加封为赤城王”。据《八闽通志》载,宋真宗赵恒时又“加封清源妙道真君”,入道教的神谱了。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清源妙道真君”条中,以《龙城录》为基础,又参照了民间种种传说,增添出“时有佐昱入水者七人,即七圣”之新内容。又说隋末天下大乱,他“弃官隐去,不知所终”。但是,每逢嘉州江水涨溢之时,蜀人在茫茫“青雾中”,见赵昱骑着“白马引数人鹰犬弹弓猎者,波面而过”,显然已入神道了。此中“七圣”之说出现较早,前面提到李二郎的助手七位猎人,《西游记》中“义结梅山七圣”和《封神演义》中杨戬“伏梅山七怪”,大概都受到此说的影响。在元无名氏《二郎神醉射锁魔镜》杂剧和明初无名氏《灌口二郎斩健蛟》等杂剧中,都有赵昱封为“清源妙道二郎真君”,“同眉山七圣”仗剑入水“斩了健蛟”情节。在元无名氏《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中,先介绍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