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枪手”,而对该高官远亲家的子弟丝毫不加处罚。
考试公榜后,看到五弟廷桡中式江西榜第十七名举人,廷式为他感到高兴。
考务结束,为推行新式教育,廷式回了老家萍乡一趟。
第三部分“文廷式一等”(1)
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十九日,汪鸣銮、文廷式回到京师后,即赴阙向太后和皇上请安,得召见。
廷式得知,瑾、珍二嫔已晋封为妃,谕以内阁学士志锐著补授礼部右侍郎,很是欣慰。
这天,太后格外高兴,在修建完工的颐和园仁寿殿召见江南恩科、正副考官等。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成于一七六四年。它占地二百九十公顷,其中水面二百二十公顷。园内分为宫廷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共有殿堂楼阁、亭台水榭三千余间,是帝、后政治活动和游憩的地方。一八六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一八八八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五百万两白银重建,竣工后改名“颐和园”。颐和园正门为三明两暗的庑殿式建筑,中间正门供帝、后出入,称为“御路”,两边门洞供王公大苫出入,太监、兵卒从南门北两侧边门出入。匾额“颐和园”三字为光绪皇帝御题。云龙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仁寿殿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改为此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它是清朝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听政的大殿。慈禧太后“归政后”即移住颐和园。太后的寝宫乐寿堂为一大型四合院。大殿红柱灰顶,垂脊卷棚歇山式,造型别致,富丽堂皇。
廷式通过颐和园正门东宫门来到仁寿殿。一路上他看到了,慈禧在此国难当头之时,为其奢侈的生活,正在精心营造一个极乐世界,感慨良多。
慈禧太后身高中等偏低,但她穿的鞋鞋跟很高,高达六英寸,再加上她穿的满族式服装,从双肩垂落下来,使她看上去浑身透露着帝王气度。她的体形优美,走起路来步履轻快,体态优雅,而且单从身体外表来看,她的的确确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人,与她皇太后的身份非常相称。她的容貌说不上是倾国倾城,但她精力充沛,充满活力。她的肤色稍带橄榄色,黑黑的睫毛下是一双漆黑的双眸,这让她的脸颊显得光彩照人。在她漆黑的双眸里,时而带着微笑,时而闪过一丝愤怒,给人一种又敬又畏的感觉。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后来事实上,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了中国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妇女没有任何权利的国度。此时,她身穿那件镶嵌着名贵珍珠的寿字中式旗袍,就端坐在大殿上首,光绪帝坐她旁边。
汪鸣銮、文廷式、杨崇伊等诸大臣跪叩问安,太后应声:“众爱卿平身。”
慈禧眼睛盯着显得有些紧张的文廷式说:“文爱卿,听说,此次你作为副考官,在赴江南期间,拯救了灾民一千多人,途中还援助了李鸿章大人遭劫的家眷,而且查出了一起科考舞弊案,是吗?”
廷式点头说:“是的,微臣知道太后和皇上爱抚子民,见灾民遇险,顺便搭救,是微臣应该做的。不过,所搭救之灾民只有数百,不足千人。至于援助李鸿章大人的家眷和查处科考舞弊案,那也是臣应该做的。”
太后慢条斯里地说:“这么说,哀家应该奖赏你罗?”
廷式说:“该奖励的是新城县吏张丙哲、白沟河知县王金铭,而新城县令临阵脱逃当严惩!至于查处科考舞弊案,也不是微臣一人的功劳。且臣以为仅处理被为人代考的‘枪手’,而不处理请‘枪手’的主犯,是不合理的!”
杨崇伊见文廷式将这件事在太后面前抖落出来,很不高兴地说:“秉太后老佛爷,新城县吏张丙哲已按太后旨意提拔为该县县令,原县令已伏法;白沟河知县王金铭因贪污修河堤的五百万工程款和五十万赈灾款,正在刑部监狱候审;科考舞弊案的主犯已经畏罪自杀,故免予处罚。”
王金铭一个小小的县令能贪污那么多的修河工程款和赈灾款么?科考舞弊案,这么快就做好了手脚?廷式不由感到很惊异。
杨崇伊抢着说:“微臣以为,此次江南科考,副考官文廷式应当受罚!”
太后问:“何以见得?”
杨御使说:“回太后,文廷式作为副考官,在赴考场途中擅离职守,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恶果,但也违返了大清律例,轻则应该撤职查办,重则应该斩首。”
廷式一听,心里一惊,此人好狠毒!他名义是维护大清法律,实际上是有意报复。
光绪也急手心里捏着一把汗。
翁同龢站出来说:“按大清律,也可将功折过。副考官文廷式此次虽然有擅离职守之嫌,但并没有给科考造成什么损失,还搭救了这么多灾民,并查处了科考舞弊案,臣以为可将功折过,免予处罚!”
正考官汪鸣銮也说:“臣等也是这么认为。”
太后说:“文廷式,哀家见你忠心可嘉,就免了对你的处罚。”
廷式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跪谢太后。
光绪回到静宜圆仁寿殿,召见翁同龢。
静宜园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命名的。当时京城西郊的“三山五园”名闻天下,所谓“三山五园”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和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静宜园景色秀丽,园内有二十八景,作为二十八景之首的是仁寿殿。仁寿殿位于今香山公园东大门内。静宜园是清代皇帝驻跸期间处理日常政务及接见王公大臣的听政之所,其正殿建于高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殿南北两侧各建配殿五间,是静宜园中最具皇家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一八六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重修。殿内正中是九龙宝座,宝座前是御案,宝座后是一对用孔雀翎缀成的掌扇和刻有二百多个不同字体的寿字屏风。殿内还陈设有鹤灯、鼎炉等。殿上悬挂的大匾,书写着“寿协仁符”四个字,为慈禧太后所题。勤政殿座西朝东,正对仁寿门和东宫门,南北暖阁是慈禧和光绪休息的地方,有时他们也在这里召见大臣。慈禧和光绪过生日时,都在此接受群臣贺拜。
第三部分“文廷式一等”(2)
翁同龢来到仁寿殿,刚要下跪叩拜,光绪制止说:“翁师傅,免礼吧。按汉人的礼节,天地君亲师,都应受到尊敬,你是朕的师傅,年纪又大了,我都说了多少次了,师生相见就不要下跪啦!”
翁尚书说:“老臣虽是皇上的师傅,可皇上乃天子,一国之君,再说臣担心有人要说闲话。”
光绪叹口气说:“由他们说去吧。”
此时正是初春,天气寒冷,光绪帝忽于马褂上重加马褂。
翁尚书询问:“皇上为何穿二件马褂。”
光绪帝抖抖地说:“真冷啊!”
翁同龢说:“皇上为何不穿上狐裘呢?”
光绪帝说:“没有啊!”
珍妃说:“皇上平日便服很少,仅有狐裘、羊裘各一,今天狐裘裂缝,还没有缝补好呢!”
光绪说:“朕愧为一国之君。”
说罢,光绪口中念道:“朕为天下山河主,忧国治民事苦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一日闲。只因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却紫袈裟。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落帝王家?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伐北几时休。我欲拍手归西去,那管千秋与万秋。”
翁师傅见光绪情绪不好,便说:“皇上,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难道您忘了战国时代卧薪尝胆的故事?”
光绪帝说:“朕今天召见翁师傅是想请你为朕想个办法。此次江南恩科考试,朕本有心籍此机会提拔文廷式。他是个很有才的人,且对朕忠心不二。但这次又被杨崇伊给绞黄了。”
翁师傅说:“老臣有一法,可保皇上名正言顺地提拔文廷式。”
翁师傅拿起案上的行笔将他的法子写在手上。
皇上一看是:“大考”二字。
皇上道:“按照文廷式的才学,朕本想给他个二品军机,可惜朕现在只有四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得经太后批准。且眼下只一个四品侍读学士的空缺。”
翁同龢说:“那就先安排个四品侍读学士,待他有了功绩,再提拔不迟。以免难服众望。”
这日,廷式奉旨到保和殿参加翰林詹大考。
清代皇帝于每年除夕都在保和殿举行宴会,赐宴外藩、蒙古王公以及文武大臣。这里是清代举行殿试的地方。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原为明代雕刻,清代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其形象生动。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的壮观景象出自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都凿有排水孔道。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除每层台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