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地重游,廷式不由百感交集,于是,为妹作悼词一首:
《瑶台聚八仙》
水远天长,重到处,风景触目堪伤。旧愁新恨、并作一片凄凉。海水万重摇绿影,星河不动夜苍苍。感琴亡,有谁知我两鬓成霜?凭阑所思何恨,叹鸾飘凤泊,莫问行藏。南来北去相将,防身雄剑尚在,只牛斗无灵漫吐芒。归来也,咏纫兰旧赋,不尽怀湘。
“‘旧愁新恨、并作一片凄凉。’”龚氏惊叹道:“谁不被三哥的词打动,不是铁石心肠,就是冷血动物了!”
“‘海水万重摇绿影,星河不动夜苍苍。’我倒挺欣赏这幅美景!”三立赞叹道。
第二部分好与谁相守?(2)
连日来龚氏因很少坐船,风浪又大,晕船,病倒了,呕吐得厉害。这可急坏了廷式和三立。
廷式日夜守护着她,给她端茶送水,把自己带来的霍香正气丸拿给她吃。
龚氏想不到自己成了廷式和三立的负担,有些过意不去。
廷式道:“出门在外,就要互相扶持,何况你是个女人?”
慢慢地;龚氏适应了船上的环境,但每天清晨起床后,总忍不住要呕吐。
廷式悄悄地对她说:“娘子,你是不是有喜了?”
龚氏听了又惊又喜,嗔了他一眼说:“还不是你做的好事?”
廷式心里一热,灵感便来了,一首《长相思》脱口而出,词云:
君意深,妾意深,两意相同莫两心。愁多恐不禁。待他生,耐今生,待得他生愿始成。如何忘得卿?
船在缓缓地行走着,耳边是哗哗的浪涛声。
他们过烟台,渡黑水洋,泊上海,却也一路平安。
在港稍事休息后,廷式一行来到虹口看了一场外国马戏。
那马驰骋敏捷,很足观览。
戏马者,骑述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看客纷纷鼓掌、喝采。
然而,廷式对象虎如此驯伏,失其威重,不以为然。
廷式第一次看到非洲狮子,狭面长目,须毛不厚,和图画上那凶样大相径庭,看上去一点也不可怕。
离开马戏场,廷式似乎余味未尽,但因急着赶路,不得不上了船。
海上风大,令人感到凉嗖飕的。不少人穿上了棉衣或夹衣,廷式却穿着薄薄的夏衣,但一点也不觉得冷。
出港后,风浪越来越大,到了夜里风浪更大了,船上不少人受不了,便出现晕船,呕吐。
龚氏呕吐得很厉害,廷式也有些恶心,但他还是小心照顾着她。
杨锐和三立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们忙着照顾其他船友。
到四更时分,刮起了大风,船在海上颠簸不定,一会儿被推上浪谷,一会又跃入谷底。
寅时,风浪更加猛烈,这样一直持续到午间才稍稍平息下来。
为避免更大的风浪,船傍着岸边的山旁行驶,不敢大胆地开到大洋中间去。
船上没有了大米,于是船家为载米绕入温州。
当天晚上就停泊在温州港口。
此时,廷式难以入睡,眺望天空,月色尚佳,但却有飞云乱涌,仍顾虑会有大风来临。
龚氏却在他怀中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天亮后,阴雨绵绵。但见温州地区山水雄秀,炮台守御,隐约可见。
廷式一行下船上岸,从北门进入温州,但见街衢泥泞,难以行走。
他们一起来到徐振兴酒楼用餐,颇感菜馔不佳,只是各自胡乱填饱了肚子。
夜晚,阴云密布,不见月色。
天亮后,天气转晴。不远处的水域里隐隐约约地看得见一峰岛屿。
船家的儿子,看上去像个秀才模样,他告诉廷式说那叫江心屿,屿上有不少名胜古迹,它和福建东山岛的东门屿、厦门的鼓浪屿及台湾的兰屿,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屿。
廷式一行便兴致勃勃地坐小船去江心屿一观。
江心孤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东西长,南北狭。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名句。唐宋以来,屿上逐渐建成梵宇和浮屠,并先后建西塔、东塔。绍兴七年(1137),僧清了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
廷式一行来到江心屿,但见殿堂亭榭遍布,古迹甚富,古木葱茏,风景秀幽,有“瓯江蓬莱”之称。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等都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廷式看那寺分前、中、后三殿,寺院大门两边题有宋王十朋撰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八个“朝”字对八个“长”字真乃世间奇联!
龚氏问廷式那八个“朝”和八个“长”字该咋读。
廷式道:“这就是咱中国字一字多音多义的妙处。”
说罢便读给她听。
龚氏听后兴奋地说:“听你这么一读我才知其中之妙呢!”
远远看去,只见屿中还另有奇景:东塔位于孤屿东峰山,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清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温州辟为商埠,东塔渐为英人占据;西塔位于西峰山,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远远望去,碧水蓝天,全身披绿的西峰山托着砖红色宝塔,塔刹直入云端,蔚为壮观。就近处,江风吹动四十二个檐角的铜风铃送声,四周枝头飞禽清脆的啼呜,交响成趣。东西双峰崖岩挺秀,自然天成,林木蓊郁,葱葱茏茏,山不高,因东西千年宝塔而得名。攀登陡峭石阶小径,可上山顶观塔。每塔旁立有青石碑二方、古亭一座。游人至此,纵谈古今,神思激越。而东西双塔,屹立于孤屿,遥相呼应,活绘出江心屿的优美轮廓,成为温州的—个标志。
第二部分好与谁相守?(3)
最令廷式心仪的是;位于江心寺东面的宋文信国公祠。
信国公寺,又名“文天祥祠”,是为纪念南宋右丞相、杰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1236~1282)而建立的。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赴元营谈判被拘,解押途中逃脱,辗转镇江、扬州、高邮一带,于当年四月偕同杜浒(台州人)、徐臻(永嘉人)等七名战将来温州,寻找宋室益、广二王。但二王已往福建,文天祥留居江心屿一个月左右,作《北归宿中川寺》诗,并召集温、台、处,三州豪杰之士,在温州招募义兵,以抗元复国。五月,文天祥被二王召至福安府(福州市),都督诸路军马,转战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加封少保信国公。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潮州兵败被俘,严词拒降,坚贞不屈。一二八二年十二月九日,在元大都(今北京)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壮语,于柴市慷慨就义。
温州江心屿信国公祠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义二百周年,明、清以来几经重修重建。
廷式对文天祥的这段历史虽早就熟悉,但此时触景生情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接着他们还游览了文天祥祠东首的浩然楼。
廷式一行举目望去,楼系三间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造型雅致。大堂宽畅舒适,栏杆围置,是静听潮韵、饮酒吟诗的绝妙地方。如若能伫立楼头,眺过鹿城,俯瞰蜃江,如画风景,尽收眼底。楼上中间悬有“江城为画”匾额及清乾隆学使李芝令撰的名联一副:“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晓风扬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但此时,祠的东面为孟浩然楼故址,却为英国领事霸占了。
廷式不由感慨万千,即口占《登江心屿谒信国公祠》五古一首:
孤屿悬中流,光灵肃遗庙。维舟申严谒,往迹恻追吊。炎宋昔将烬,义烈奋才效,间关奉孱主,奔窜穷海峤;终类青城悲,莫让黄幡召。柴市血犹碧,西台哭谁告?凄风历朝代,余烈激忠孝。先臣殉程乡,旧俗还祠祷。同耿在昔时,名节诚继绍。时危砥柱折,天定溟渤沼,频萦荐芳馨,矢怀向神诰。
龚氏、三立和杨锐从廷式的诗中都感觉到,诗人对文天祥“孤屿悬中流,光灵肃遗庙”砥柱中流、千古流芳的赞叹,“凄风历朝代,余烈激忠孝”、“频萦荐芳馨,矢怀向神诰”,则表达了诗人继承先辈遗志的坚强决心。这种情感在他们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江心屿。
时近午初出温州,南风波平,舟中暑热,夜不能寐,廷式有失眠之症,望月达旦,不知不觉水程过福州。
在以后的几天里,天气晴朗,他们经过厦门,到了香港。
在香港休息了一天。此时,见新荔枝、香蕉初上市,廷式想起自己离开广东的时间正好一年了,上次赴京也正是荔枝、香蕉上市之时。
在香港,廷式听到俄国人多呼中国人为“乞塔”者,而英国人呼中国人为“差泥”,他想这“乞塔”大概是“契丹”的转音,而“差泥”者,则是“支那”之转音了。
想到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人,廷式心中甚是不平。
轮船终于到达了广州。
张延秋(鼎华)等到港迎接。
他们一起来到“同兴居”酒馆一叙。此时,王子展、晦若(于式枚字)由广西回来才四日,亦在座。
不一会,次舟亦赶到。
廷式得知因张鼎华出面,星海和次舟的麻烦已解,高兴之下;廷式得词一首,即当场吟诵:
“密雾浓云围绣幕,常替花愁,忍向花轻薄?但愿西风吹不落,不妨鸾凤长飘泊。梦里姑山看绰约,九折肠回,应有香魂觉。万种闲愁无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