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学]康震品李白 作者:康震-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稽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绍兴市市长。诗中这个“会稽愚妇”也许指的就是那个刘氏,那个女子看李白一天到晚在外头漫游,钱也拿不回来多少,官也没做上去,可能是看不起他。李白很讨厌别人看不起他,尤其让这女子看不起他!他还看不起别人呢!后来的资料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刘氏和东鲁女子的消息。
  李白在长安不到两年就离开了,后来又继续在各地漫游。公元749年,四十九岁的李白在梁园(今河南开封)迎娶宗氏,他的家庭生活又发生了一次变化,他拥有了第二次正式的婚姻。
  特别有意思的是,宗氏也是一个宰相的孙女,看来李白结婚的对象总是离不开宰相的孙女。宗氏是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楚客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他们兄弟三人都曾是武则天的亲信,后来因为奸赃事发,被发配流放岭外。宗楚客在武后、中宗时代曾三次被拜为宰相,后来因为依附韦后与武三思,唐玄宗起兵诛灭韦后一党的时候,也杀了宗楚客。这段经历虽说不上光彩,但宗氏毕竟是宰相之后,多少有一些政治资本。
  李白的这次婚姻很可能还是入赘妻家,为什么呢?有的学者认为,李白的《自代内赠》(清康熙缪曰芑刊本《李太白文集》)一诗透露出一线信息。这首诗是李白模拟宗氏口吻,写夫人对自己的相思之情。其中有两句:“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女弟争笑弄,悲羞泪盈巾。”意思是说,自己(指宗氏)听到熟悉的乐曲婉转入云,眼前却不见心爱的丈夫,禁不住哭哭啼啼。女弟们看到我思夫心切,都争着前来取笑戏耍,我又难过又害羞,泪水点点滴落手巾。女弟,指宗氏的妹妹。按照当时的风俗,姐姐出嫁后,妹妹不能住在姐夫家中,而此诗描写的却是姐姐与妹妹们戏耍取笑的寻常生活场景,因此推测李白也许就与宗氏家人住在一起,也就是入赘宗家。看起来在择偶方面,李白不像别的士大夫、知识分子有很多的忌讳,只要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妻子就好。 
李白是倒插门吗(3)
  这位宗氏跟李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都信仰道教。李白曾经在一首诗里说:“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这首诗是写给他的好朋友元丹丘的,诗里说,我们夫妻俩带着女儿跟你一起炼丹药,我们准备全家都飞到天上去成仙。宗氏的确是个忠实的道教徒,她曾与唐代宰相李林甫的女儿李腾空一起求仙访道。对此李白有诗为证: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宗氏和李白的感情很好,李白常年在外漫游,寻找政治机遇,他也写诗给自己的妻子:“我今浔阳去,辞家千里余。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秋浦寄内》)李白还模仿宗氏的口吻写妻子对丈夫的相思:“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自代内赠》)诗中用爱妻的口气絮絮叨叨地撒着娇,埋怨丈夫久客不归,字里行间可见夫妻两人的深厚情意。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带着妻子逃出梁园,隐居庐山。他派自己的门人武谔前往东鲁接应儿女,但似乎没有结果。所以“安史之乱”期间,李白一直跟自己的子女是隔绝的,他跟宗氏就待在庐山上。这时候永王李派他的使者韦子春来请李白下山,李白给妻子写了一首诗告别:“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别内赴征》)这个典故是说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当年求取功名不得,回家后他的妻子织布不理他,不下织布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都挺讨厌他的,觉得这个人没出息。而李白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说我哪天要真是佩戴了相国的黄金印回来见你,你可不要嫌我过于庸俗而不理我啊。诗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夫妻之间依依不舍的感情和幽默的情趣。从“问我西行几日归”一句可以看出宗氏对李白前途的担忧。
  果真,厄运降临到李白身上。由于复杂的政治斗争,永王军被肃宗击败,李白由于参加了永王李的军队,遭了罪,被投到监狱里。当时李白被关在浔阳,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九江市。宗氏当时在哪儿呢?在豫章,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市。得知李白的情况后,宗氏开始为他四处奔走,疏通关系,想把丈夫救出来,表现了患难夫妻的深情。所以李白在《在浔阳非所寄内》中说: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
  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在诗中他称赞妻子像当年的蔡文姬一样,为了要救她的丈夫在曹操面前求情。李白出狱后,被流放夜郎,宗氏的弟弟宗,对这位姐夫也相当不错,陪同姐姐送别李白直到浔阳江畔。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觉得李白的最后一次婚姻还是相当幸福的。 
李白绝嗣了吗(1)
  李白的一生潇洒自在,浪漫逍遥,似乎无牵无挂,其实他也时时刻刻惦念着子女,思念着家人。
  根据现有的材料我们已经知道,李白一生共有三个孩子,第一任妻子许氏生育一男一女,儿子伯禽,女儿平阳,明月奴可能是伯禽的小名儿;东鲁女子生育一男,名曰颇黎。
  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后继续在各地漫游,一直都没顾得上照顾孩子。他有好几首诗表达了想念子女的心情。天宝六、七载,在《送杨燕之东鲁》一诗中,他说:“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因君此中去,不觉泪如泉。”离别子女已经一年了,一想到他们,眼泪就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流下来。我们不要觉得李白好像一阵风一样,整天活在飘飘然里,一路走来一路潇洒,无所留恋,实际上不是。就像鲁迅说的,陶渊明在我们的眼中飘飘然得太久了,实际上这影响了我们对具体人物的真实判断。
  李白还有一首诗表现了他对儿女的思念之情,就是作于金陵的《寄东鲁二稚子》: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家中的一棵桃树是他走的时候种下的,如今已经三年过去了,该是枝叶繁茂,与楼齐高了吧?女儿平阳长得跟桃树差不多高了,靠在桃树边上摘桃花;弟弟伯禽,长得跟他姐姐也一般高了。他的一双儿女因为没有亲人的照顾,没有亲生父母的照顾,“抚背复谁怜”,他想到这里心乱如麻,愁肠百结。这首诗没有李白式的狂放不羁和纵酒高歌,没有奇特的想象、惊人的夸张,有的只是唠家常一般的娓娓道来。这时的李白只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父亲,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这几个孩子的名字,他们的名字都起得挺奇怪的。
  伯禽本是周公旦长子的名字。有的人就说李白也太狂了,这不是拿自己比周公吗?实际上这是种误解。李白再狂,也没必要自比周公,李白也不会拿周公这样一个儒家圣人的长子来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根据有的专家考证,周公的长子伯禽的名字叫鲤,它的谐音是“理”或“李”。在古代,理、李通用。李白之所以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伯禽,实际上是在名字中暗含李姓。
  但是,“明月奴”又该怎么解释呢?有的学者认为明月奴应该算是伯禽的小名。有人说奴隶的“奴”,那不是蔑称吗?实际上这也是种误解。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人们起名字特别是起小名,特别爱用“奴”这个字。比如说,东晋皇帝晋明帝,他母亲是少数民族,他本人长得很像一个外国人,胡须是黄黄的,所以有人就叫他黄须鲜卑奴,这并不是蔑称他,他是皇帝,怎么能蔑称他呢?还有南朝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他小时候寄养在南方,所以他的小名叫寄奴。所以我们说这个“奴”,它更像是一个爱称、昵称,有点儿类似于“小家伙”的意思。那为什么叫明月奴呢?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里明月的意象和白云的意象特别多,尤其是明月的意象,比如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要举例子多极了。在李白的诗歌中,明月是一个美丽、深情的意象。既然李白这么喜欢明月,也许伯禽小的时候长得很白净,看上去非常可爱,他就给孩子起了这么一个“明月奴”的小名。这当然是我们的一个推测,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推测听上去好像也还比较合理。
  至于他的另一个儿子颇黎,也挺奇怪的。“颇黎”这两个字实际上谐音为“玻璃”,这个“玻璃”不是现在我们家里镶的“玻璃”,在古代,它是一种天然的水晶石,产于波斯,像韩愈、李贺,还有温庭筠这些唐代很有名的诗人,他们诗里边都提到过“玻璃”这样一种水晶石,可见颇黎在当时为人们所熟知,并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颇黎与明月都是明亮、光明的形象,也许这正是李白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吧。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我们现在只能间接地进行一些推测了。 
李白绝嗣了吗(2)
  李白的女儿取名叫平阳,这个就更奇怪了。有人说,平阳是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这个平阳公主家里边原来有一个歌伎叫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了,喜欢看她跳舞,后来卫子夫渐渐得宠,并做了皇后。李白给自己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