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揭露华尔街经济模式的真实面目:金融让谁富有 作者:陈思进
资产证券化的危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人类近30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似乎超越了过去100年才能达到的水平。然而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几乎都出现了财政赤字,其中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预算赤字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和加拿大等工业国也出现巨额财政赤字。特别是最近,欧元区公共债务问题拖累了所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这充分说明:糟糕的经济理论,将导致自我毁灭之路。
欧洲债务危机(简称欧债危机),是政府大量支出,并以此刺激经济的必然产物。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信贷萎缩、实体经济难以获得所需资金的状况,美欧各国以及中国都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和低成本贷款,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这一货币政策一时缓解了企业的债务问题,但是它却将债务转移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使企业的违约升级为政府违约。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第一个发出求救信号:“金融危机已威胁到国家主权。”下一个告急的国家将会是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还是西班牙?
欧债危机令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创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欧洲央行宣布救助希腊的“利好”消息一公布,全球对冲基金立刻发起攻击行动,在欧元上持有80亿美元的净卖空合约。如此做空单一货币的情况非常罕见。很显然,欧元面临自发行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由于2009年穆迪公司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人担心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也将随之下调,便纷纷选择卖出他们的欧元债券,但一时又无人接手。于是投资人就只有在信用违约掉期(CDS)市场上购买保险,使希腊5年期债券的信用违约掉期保险金高达461个基准点,也就是说每1000万美元债券的年保费将高达万美元。
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最大祸害——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不仅引发了金融海啸,而且令各国政府全面吃进数以万计的资产坏账——它们出台一系列的“救市计划”,包括刺激消费、降低税收和救助金融部门。虽然“救市计划”使金融机构的债务或减少,或消失,但金融机构扭亏为盈后得到的那些漂亮的盈余数字,全都是以政府公共部门大幅增加债务为代价的。
美欧政府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充分暴露了发达国家的结构性财政问题: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忽视泡沫时期的财政改革。更为严重的是,财政赤字化已成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模式,而货币是在债务产生时被创造出来——各国央行的货币基础是通过政府大量发行短期和长期债券建立的;其在债务偿还时被销毁,由此形成了债务货币;这些国家又无不信奉提前消费、信贷消费这样的借贷支出模式,令救市计划发展到无法撤出的地步,可见资产证券化给各国财政带来的毒害之深,使之就像对鸦片上瘾,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
那么谁是资产证券化以及借贷支出模式的罪魁祸首呢?答案是:华尔街。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过度“金融化”的泡沫
如果没有金融海啸,那么华尔街发明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说举世无双。美国金融体系的实力不知羡煞多少国家,从而促使某些国家极力仿效美国。而中国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要靠生产来积累国家财富,这一过程缓慢且回报低。如果有人能够不通过生产,而是以接近于零的储蓄额赚到用中国储蓄额的50%或者德国储蓄额的10%所获得的回报,那他还需要生产和储蓄吗?当然不需要了。
华尔街无与伦比的金融巫师,就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国家微不足道的储蓄额用漂亮的包装投放到金融市场上。
华尔街无与伦比的金融巫师,就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国家微不足道的储蓄额用漂亮的包装投放到金融市场上。比如“有毒的”次级债务就吸引了中国及其他各国争相购买,他国的财富就像移钱*般,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挪到了华尔街机构的腰包里。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掠夺他国财富的工具是什么呢?那就是美元。可是要达到掠夺的目的,华尔街就必须借助资产泡沫。资产泡沫被吹得越大,霸权资本就掠夺得越多,被掠夺的国家也就越悲惨。
人类的金融史,几乎就是一部泡沫史。过去,每隔大约100年便会产生一个大泡沫——从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到1720年的英国南海泡沫,再到1837年的美国银行大恐慌。历史上最恐怖的大萧条,其泡沫就始于1907年的大恐慌。
而在最近这30年,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泡沫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继南美、东南亚和日本被霸权资本狠捞了一大票之后,单单这10年中,我们又经历了无数的大小泡沫,其中巨型的泡沫就有过两次:一次是互联网泡沫,另一次就是次级抵押贷款(简称次贷)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每一个泡沫的起因都颇类似,结局也相同,人们跟随泡沫追涨杀跌,结果却深受其害。
吹大泡沫总要有个说法,最典型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当经济快速发展时,人们的想象力被激发,那些与新技术相关的标的物会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令泡沫被吹大,例如100多年前的铁路股,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高科技股。
第二,泡沫的形成与人们的必需品息息相关。譬如人们坚信,对房子的刚性需求永远存在,所以房价可以只涨不跌。当房地产市场被媒体炒热后,急功近利的银行进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没有流动性却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包装成“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之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于是,担保债务凭证(CDO)就产生了。正是一次次(利用金融杠杆实现的)资产证券化,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不良资产。
因此,华尔街提倡的信贷消费模式,是金融危机的万恶之源,它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人们只要有购房意愿,就能贷到房款,使房价越炒越高,泡沫不断变大,等大到一定的程度,泡沫就会破灭并殃及实体经济,从而使得失业率跟着攀升;失业潮冲击的对象不分贫富,不光是次贷会引发危机,就连中产阶层的“优级”房贷也照样可能引发危机。因为信贷消费的本质是将未来的钱拿到今天来消费,而房价越高,消费者贷款的数目就越大,要还的利息也就越多。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是金融霸权捞钱的最佳平台——房地产泡沫越大,其捞得越多。
这就是华尔街“金融化”的魅力,它能利用资产泡沫掠夺财富,无怪会羡煞旁人了。可归根结底,这是华尔街变相的侵略行径。华尔街如此猖獗地劫掠财富,完全是近30年来,美国政府作为监管角色的功能丧失所导致的。美国放松金融管制的国策始于里根政府,并伴随着寻求保守的传统价值观和恢复自由市场的口号,因此被称为“里根革命”。这一“革命”之举又被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华尔街放松了管制,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大海被冒险家和武装船队统治的时代。想当年,一些国家的国王授予海盗豁免权,以换取应得的一份战利品。实际上“冒险家”是海盗的另一个饱含色彩的名字,他们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为寻求个人财富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就像华尔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表现“自由市场”这一资本主义最完美的形式一样;“武装船队”就是现在的华尔街银行,而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经纪人和投机者就是当今的冒险家,经济是他们的海洋,上市公司是为他们掠夺财富服务的船只,外表华丽的金融体系是他们进行掠夺的武器,而国家则变成了他们的奴仆和监护人。
被“绑架”的中国
过度“金融化”对全球的危害,令华尔街成了众矢之的,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华尔街人士岂是等闲之辈?为了掩人耳目并将以往的游戏玩下去,继续通过“金融化”掠夺中国及他国财富,他们把中国当成了替罪羔羊。
近年来,西方媒体与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宣称: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将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大量倾销到欧美市场上,由此造成欧美国家的巨额贸易逆差,从而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这种论点乍一看颇为可笑,不过却引人深思。他们无非希望中国的国门再开得大一点,最好连门框都拆掉——把人民币送到华尔街去自由兑换,使西方国家攫取中国财富之路更加便捷。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
金融危机源于次贷,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泡沫的破裂而产生的。投资者之所以会追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因为全球的资金涌入美国,造成资金泛滥,实体经济无法吸收。于是,美国金融机构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将闲散资金贷给不同群体,不然的话,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将出现亏损。而土地和住房贷款是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喜欢,也最安全的贷款模式。在剩余资金如此充足的情况下,银行必须降低住房贷款的审核条件,以便使更多的普通人有“能力”借贷,而银行得以发行更多货币。
从根本上说,美国政府确实发行了过量的货币,但这不是美国政府的初衷,为了减少美元发行量,美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全球贸易谈判,特别是针对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的谈判。近10年来,中国的剩余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目标就是赚取美元,而人民币汇率极大地限制了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和美元在中国流通。由于美元不能在中国自由流通,中国政府只能大量发行人民币。这就造成一个扭曲的现象:人民币在中国国内贬值,在国外升值。同时,由于中国的货币流通体系使其赚取的大量美元无法被带回中国,这部分美元就只能留在美国被存储起来。再加之中国缺乏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