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鱿趾笥Ω迷擞没チ飧隹诺墓ぞ撸辉诙源突虾笳呷衔刂瓶突В碓迫衔突Т丛旒壑担突ё饲突岣拍阕撸辉诜竦亩韵笊希笳呷衔Ω檬谴笃笠担碓迫衔乇鹗侵泄隬TO后应该为更多出现的民营小企业服务。作为只占有这家公司百分之30%股份的小股东,出现了如此大的理念上的分歧他只好离开,于是,马云第三次创业失败。这三家公司夭折,到1999年他创立阿里巴巴一共经历了7年。在这7年中,他深刻领悟到的而不是别人告诉他的最重要的创业智慧是:
第一,选对创业项目很重要。
第二,即便是四五个人的小公司,管理和制度的建设也很重要。
第三,资本控制了你的公司时,你是没有希望的。
第四,创业团队没有相同的理念和共同的目标会导致分裂。
第五,对国有股东有了近距离的认识(他创办的二个和第三个公司都是与国有企业的合资)。因此,他后来保持与政府的距离,这对阿里巴巴这家公司始终做市场的弄潮儿,苦练内功敬畏市场起到了一些作用。
马云的学习时期
这是马云再度彷徨的时期,或者说,是马云的学习时期。
马云决定北上,接受外经贸部邀请出任下设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信息部总经理。这一年他已经33岁。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互联网界风头最劲的两个人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们分别是从麻省理工留学归来的张朝阳和程序员出身的王志东。他们的学习对象是在这一年上市的雅虎。雅虎取代网景成为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公司。
他似乎落后了。张朝阳和王志东已经在尝试着从硅谷吸纳风险投资——《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蒂做了张朝阳的天使投资人,丁磊在广州创办了网易,马云却还在尝试“与虎谋皮”,先是同一家国有企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接下来又来到北京为政府部门的下设企业工作。到外经贸部做事,只是重复一遍同杭州电信合资的经历:对公司没有控制权,和合作方想法不一致。
但这也有可能只是他的学习时期。毕竟,在此之前,他对互联网的理解,仅仅是他在美国对互联网的惊鸿一瞥;回到杭州之后,只是帮助公司将网页做好,发布在互联网上。
我们只能假定,他在北京期间,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平台和资源,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了更多的理解,并且凝聚了更多的资源。
首先是商业模式上的,后来马云回杭州创立阿里巴巴B2B,可以用在外经贸时期现成的商业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在网上发布信息,促进海外贸易。其次是人脉上的。正是在北京期间,马云认识了杨致远,杨致远还要请马云去做中国雅虎的总经理。无论真假,他在北京的确是结识了不少人,从媒体到公司。现在互联网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讲的是马云和古永锵的第一次会面,也发生在此期间。1998年搜狐要请一个COO,马云来面试,先面试他的是时任搜狐CFO的古永锵。两人聊了一阵之后,马云说,我其实并不想来应聘,我已经决定自己创业了,只是听说过你这个人,想来见下你,我觉得你倒挺适合做搜狐的COO。果然,后来古永锵做了搜狐的COO。这个故事说明,马云终究是马云,识人断事,已经高人一筹。
这些经历,只能表明马云的郁郁不得志。或者说,表明了这个杭州人毕竟志存高远。他并不安于做一个看上去体面,但自己并无实际控制力的职务,不想在外经贸部这棵大树下安稳地度过余生。
我们得提醒自己,当马云决定离开北京再度返回杭州时,已经接近35岁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那时的人生已经定型。即使是对今天从事互联网的人而言,35岁,也已经是一个没有太多意外的年龄。但是马云却似乎通过这些“不成功”的经历,越发地清楚了自己最终想要做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引用过的那句话“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饥饿,保持愚蠢),在三十多岁的马云身上表现了出来。顺便说一句,这一年,世界科技界最让人兴奋或最多人谈论的一件事情,是史蒂夫·乔布斯在这一年把自己创办的Next出售给了苹果公司,然后以顾问的身份重返这家传奇公司。迈克尔·戴尔在媒体上给史蒂夫·乔布斯的建议是,把这家公司卖了吧,然后把钱分给股东。
这一年,邓小平去世。马云后来的好朋友史玉柱成了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他仓皇离开珠海,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节点4 1999年1月,湖畔花园创立阿里巴巴
我们在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之后,我们商量决定,6个月之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
建立清晰的愿景
1999年1月,马云带着他的团队从北京回杭州再次创业。在离开北京的前一个星期,马云带着他的团队一起去爬长城,这是他们在来北京之后第一次去长城游玩。当时在长城上大家心情都特别沉重,他们认为自己付出了那么多,盈利了那么多,却没有做成自己的事业。同时,他们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做一家让中国人骄傲的公司。把钱、名这一切都搁置在一边,就专心做一件事情。马云的理想是做互联网,从一开始对互联网的一无所知到后来的深入研究,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做的是亚洲的互联网。
马云进一步确认自己要做亚洲互联网的想法,得益于他在长城上的一个发现。阿里巴巴成立之后,他回忆说:“我们在长城上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每块砖头上都写着‘张三王五到此一游,李四到此留念’,这是中国最早的BBS。中国人很喜欢BBS,我们不懂技术的人,用起来最方便、最能接受的方式就是BBS,所以从BBS开始入手。阿里巴巴实际上最早就是一个BBS,把每个人想买想卖的东西放在上面。做BBS又要创新。我当时跟我们的技术人员讲每一条贴上去之前都要检查、分类,他们认为这个好像违背了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精神就是彻底的自由,爱贴什么贴什么。我觉得不应该爱贴什么贴什么,你必须创新,每一条贴上去之前都要检查,分列上去。”那时候,马云觉得做电子商务是个不错的选择。
回杭州后,他召集18人团队在家里开会。马云跟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构想,他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马云对那次会议做了全程录像。录像中,马云激情澎湃地对着大家演讲:“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黑暗之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要慌。你们拿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从录像中可以看到那17位成员有的坐着,有的站着,都在侧耳认真倾听。
在这一次誓师大会上,马云对成员们讲了今后大家要做的事情,马云和成员们确定了创业目标后,便是筹集启动资金,团队自掏腰包募集,最终凑了50万。这是马云再次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因为资金有限,马云租不起写字楼,只能将公司设立在湖畔花园150多平方米的住宅里,这是他在大学当老师时购买的住宅。他和同事们每天就在那个地上到处都是铺开了床铺的住房里工作。他们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一直在不停地设计网页,修改方案,讨论创意,商量未来之路。
1999年,中国到处充斥着互联网眼球经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大肆宣传推广。因为只有造势才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才能引来投资,在别的互联网公司不断造势的时候,阿里巴巴却出奇地安静,与当时热闹的互联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对于外界这样那样的疑问,马云是这样回答的:“我们在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之后,我们商量决定,6个月之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云和他的团队一起创立了今天的阿里巴巴。马云为公司取名“阿里巴巴”是出于他要做一个全球化网络公司的考量。在最初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他们就希望将来的一天阿里巴巴能成为全世界十大网商之一。所以它需要起一个全球化的名字,需要一个全世界都能记得住的名字。有一天马云在旧金山出差,他在街上发现“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后来刚好有个女服务员给他端来了咖啡,他问那位女士是否知道阿里巴巴,她回答说当然知道,是“open sesame(芝麻开门)”的意思。之后,马云就随机在街上找了60多个不同国家的人问他们是否知道阿里巴巴。所有人的答复都是知道,而且都认为这个名字很奇怪、有趣。就这样,“阿里巴巴”被选定为公司名。一是因为容易记,全世界的发音都是一样的;二是因为马云认为阿里巴巴是个善良正直的青年,他希望把财富分给别人而非自己独享。而这个跟马云创立公司的意图、给中小型企业带去财富的初衷非常相似。
因为资金的限制,马云当时采取的营销方式就是完全靠人工一点一点到各种网站、BBS上去贴帖子宣传介绍。因为当时的网站相对来说还比较少,网民们的好奇心也很大,当一个人发现这个网站新奇的时候其他人也会跟着过来看看。就这样,阿里巴巴的流量逐渐大了起来。1999年10月,阿里巴巴中英文网站注册会员分别突破10000人,会员总数超过20000人。
同时,马云也发挥了他善于演讲的优势,不停地在各个地方做演讲,不断地告诉大家“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商业模式”。在这些演讲现场,马云激情无限地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做电子商务不容易,今天有这么多人在,我非常高兴。从事网络的人,尤其是这几年活下来的人,经历的事情太多……”
这帮助马云吸引了很多媒体,包括国外媒体的注意。同时,也有很多风险投资者注意到了阿里巴巴这家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