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通讯作为一种新闻媒体,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语言要求准确严谨、简明扼要、鲜明生动,具体真切,通俗易懂,需多运用朗朗上口的群众语言写通讯,要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四)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
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他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
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3.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一种通讯体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它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的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4.风貌通讯。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气势大,笔墨重,给人以完整深刻的印象。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要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善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叙论结合、情景交融。
(五)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1.通讯的内容要翔实具体、生动感人。所以撰写人要有丰富、具体、真实的人物材料,这些材料要靠艰苦深入的调查采访去开掘搜集。
2.通讯的语言要求严谨生动、简明扼要、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范文解析(新闻范文)
体操王子李宁变身空中飞人 点燃北京奥运主火炬台
中新网8月8日电在今晚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最激动人心的点火环节,不出众人意料,由“体操王子”李宁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了设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北京奥运主火炬台,奥运圣火点燃的刹那,全场沸腾,欢声雷动,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被全球媒体聚焦的北京奥运会主火炬台圣火点燃的时刻终于到来。在经过许海峰、高敏、李小双、占旭刚、张军、陈中、孙晋芳的手手相传后,“体操王子”李宁的出现引爆了全场的最高潮,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都集中在了李宁的身上。
李宁高擎着手中被点燃的火炬,徐徐升到空中,并作出跑步姿势,在国家体育场上空环绕。随着他的步伐前进,一幅“祥云”卷轴徐徐展开。并在主火炬塔下点燃奥运圣火,霎时间焰火、欢呼融成了今晚“鸟巢”的最强音。
近日来,有关主火炬手的悬念日益升温,但已经有不少媒体提前做出分析,认为有“体操王子”之称的李宁最有可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在今晚的开幕式进行期间,官方公布的消息证实了媒体之前的猜测。
和往届一样,北京奥运会的主火炬手人选和火炬台的点火方式,也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在李宁点燃主火炬的这一历史时刻之前,全球范围内只有包括张艺谋在内的数人知道这一“至高机密”。
一届好的奥运会,开幕式无疑是画龙点睛之笔。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圣火主火炬台点燃的那一刻,北京奥运会无疑已经成功了一半。
四十三岁的李宁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三枚金牌,在其运动生涯中共夺得十四枚世界大赛金牌,这一纪录至今没有中国运动员超越。他曾被评为“二十世纪最佳运动员”。退役后,他成功转型,“李宁”成为中国第一体育品牌,他因此而拥有十六亿身家。
范文分析:
这篇新闻是中新网8月8日当晚,就群众关注的奥运主火炬由谁点燃这一事件进行的及时、迅速的报道。导语中高度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件和人物,主体部分进行了详细、完整的叙述。这篇新闻稿语言精练简洁,内容真实可信,报道敏捷及时。
范文解析(通讯范文)
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摘录)
撰文/文汇报驻京记者 江胜信
题 记
要说,这并非名副其实的“‘近’距离”──3月13日上午,北京。海军大院的会议室刚刚消过毒,经历三次化疗、体质孱弱的方永刚,在医护人员陪护下来到这里,脱下厚厚的防寒服、帽子、口罩,在十米开外接受我们采访团的集体采访。军姿威武依旧,嗓门洪亮如昔,绰号“方大炮”的他一开始说话,只需两三分钟,“我就不是我了”。与三尺讲台相伴20多年,他总能将看似枯燥的政策理论讲解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被“点燃”的听众主动放弃间休,要求延时,直呼“解渴”。此刻,他将我们带入同样的境界,只是病不由人,他那耳侧贴着的胶布和额头豆大的汗滴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受访时间被主持人叮嘱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惯性使然,谈兴正浓的他没能及时“刹车”,但多“赚”来的10分钟,冲淡不了脸庞上写满的“意犹未尽”。即便如此,我们又怎能硬得下心肠去商约任何的专访?当他再次“全副武装”离开会场的时候,疲惫的步履踩疼了我们的视线。
然而,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的“‘近’距离”——3月18日至22日,短短几天,我辗转辽宁的大连、旅顺、沈阳和本溪四地,每天都有几十个发自肺腑的声音,念叨方永刚的好,有他穷山村的乡亲,有他的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同学学生,有聆听过他讲课的基层官兵、干部群众,有竭尽全力诊治的医生护士。当他们讲起与方教授相遇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当他们或敬佩或唏嘘或泪眼婆娑,我便一步步走进博大的磁场,分明可以感知方永刚虎虎生威的鼻息、奔涌沸腾的热血和铿锵有力的心跳。于是,我的笔端也就倾注了某种使命,要去谱写送给他的赞歌和祝福,祈愿他那经历严寒的生命之树,在这明媚的早春能够顽强地吐露新生的绿芽。
喜欢每一堂课都出新出彩的他,却总有一句话时时提起、时时动情:“我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于是,他带着真挚的信仰,真情传播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的讲台流动于北国的漠河边防,南疆的海防边哨,高校的讲堂,幼儿园的课桌,街道的活动室,厂房车间,田间地头……我无法丈量他热爱的每一寸土地,却可以用我的所看、所听、所思,去掂量他那每一寸沉甸甸的感恩。
方永刚其人
人生履历
1963年4月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198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参军,到海军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前身)担任政治理论教员。中共党员,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国防大学军事学博士。
现为大连舰艇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科带头人、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等。
成果一览
20多年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注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答现实问题。先后出版《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等16部专著,完成10多项政治理论研究课题,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在学院率先提出让科学发展观进入课堂并编写出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等教材,荣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首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近10年间,除200%完成教学任务外,为部队和地方讲课辅导1000多场次。其真心学习、真挚信仰、真情宣传、真诚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先进事迹,在军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病中素描
2005年3月以后,时断时续出现腹泻症状,因自恃强壮及工作繁忙等原因未作彻底检查,直至2006年10月23日前往大连210医院就诊,11月8日确诊为结肠癌晚期,11月17日进行手术。2007年1月,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辅导任务,并利用化疗间隙返回学院,为本科生讲完本学期最后课程,为大连市地税局进行讲座。目前,已转往北京301医院继续治疗。
如期如盼的生命之约
面对受尽病魔摧残的他,我们的安慰总是不自觉地泄露伤感;他却大大咧咧地笑着,没有丝毫的牵强。一瞬间,你或许会怀疑是否角色错位,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样的硬汉,任何时候,他都愿意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周围的人,是学院教研室公认的“开心果”。他那精神抖擞的模样,在我的眼底过滤不出任何的伪装,我只能在内心期冀:看到的就是真相。
他甚至还要感谢上天让他得了这个说小不小、说大但不是一下子就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