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由于表现形式基本上属于新闻业务范围,本节只讲第一、第二个问题。
一、新闻业依赖群众的需要而存在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大众新闻传播工具,例如一张报纸,不管是哪个阶级办的,是近代还是现代,是中国还是外国,也不管各自有怎样的宗旨和主观动机,它总是办给社会大众看的,而不是为了“自产自看”。没有读者的报纸,没有人收听的广播,没有人收看的电视,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新闻业和群众,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那么群众为什么要读报、听广播、看电视?我们在前面说过,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以及对这种变动作出正确的解释,以此来作判断,采取行动;除此以外,还想获得新的知识、增加见闻、娱乐身心。这就是读者(观众、听众)的需要。在新闻业和受众的关系中,到底是要求新闻业去满足受众的需要,还是要求受众去适应新闻事业?只能是前者而不是后者。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和消费时曾经写道: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
因为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后者是生产的前提。……如果说,生产在外部提供消费的对象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把它作为内心的图像、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提出来。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42】。
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对新闻业同样适用。新闻事业就是以受众需要作为自己产生、发展的前提。受众需要是影响、制约新闻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从报纸的产生到现在已有300多年时间,新闻业的整个面貌已今非昔比。表面上,这都是经过一些聪明的编辑们对报纸不断改革的结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编辑们改革的动机不是凭空产生的。存在决定意识,受众的需要作为社会的客观存在驱使着编辑们去改革;而受众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大、变化,驱使着编辑们不断地去改革。
受众不但是推动新闻业发展改革的直接动力之一,而且是新闻业任何改革成功与否的最后鉴定者。什么叫改革的成功?直接的就是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要,从而受到受众的欢迎。凡是受受众欢迎的任何革新,就能巩固下来;凡是不受受众欢迎的任何新花样,只不过昙花一现。例如,发明新闻的倒金字塔式写法【43】,纯粹是由于拍发电报的原因,但这种写法便于读者以最短时间获取最重要的信息,不但很快风靡美国,而且被世界各报所接受。最初的新闻周报都采用小册子形式,自1665年英国的《牛津公报》采用单页两面印,一改书本模样以后,世界各报先后采用这种办法,而且一直保持到现在。因为这种形式加快了印刷,争取了提前发行的时间,而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读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把一个版的新闻一览无余。而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在“十年内乱”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一面批倒批臭“受众需要论”,一面大搞所谓“新闻革命”,花样不断翻新:消灭社会新闻,发明“语录新闻”,一天用许多版面宣传一个典型,等等。但花样越新,读者越少。一切心目中没有读者,一切不以满足、适应读者需要为目的的改革,无不以失败告终。任何一个大众传播媒介的主持者都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来设计自己的报纸、广播、电视的面貌,规定方针、任务。但他们能否如愿,却由不得他们自己,决定权是在受众手里。如果他们的主观设想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受众欢迎,那么他们就是成功的,这样的新闻媒介就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反之亦然。
新闻业之间的竞争是推动新闻改革的一个动力。所谓“竞争”,说到底就是争夺读者(听众、观众)。凡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就争取到了受众,那就是竞争的胜利者。凡不被受众所欢迎的,那就是竞争的失败者。
受众需要是影响、制约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是一条基本规律,对新闻事业的具体业务工作具有重大的影响。既然报纸(广播、电视)以满足一定数量受众的一定需要作为自己的目标,那么,从内容的选择、安排,版面的设计,到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都要处处考虑到这些受众的要求,这样就能使新闻具有自己的特殊风格。
因此,我们可以说,满足受众需要,既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又是新闻工作的具体工作原则。
受众需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受众需要归根到底受生产力水平、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所决定。这就使受众需要具有历史的规定性。而伴随这种规定性,受众需要又表现出永不满足的无限性,因为客观世界在永恒地变动着,受众需要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不断地发展、扩大。
二、满足群众需要是我们的天职
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的领导,为新闻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使新闻事业能比较充分地满足群众的需要。《人民日报》1956年4月1日的社论《致读者》明确地指出:“尽量满足读者的多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的天职。”为什么称“天职”?就是说这是党报本身应尽的责任,不是外加上去的。
大家知道,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不断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新闻业要不断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根本目的的。
大家还知道,我国的新闻业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的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新闻业的宗旨。因此,我国的新闻业要不断地满足受众需要,这是符合我国新闻事业的性质的。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新闻业的性质,决定了我国新闻事业和群众的关系是相互支持、帮助的关系,是新闻业为群众服务的关系。
我们在前面说过,任何政党报纸的最终目的是宣传本党的纲领、方针、政策,从而争取群众。那么,我们的党报宣传党的纲领、方针、政策和满足受众的需要有没有矛盾呢?对于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来说,影响、引导群众和满足受众的需要,为群众服务,这两者都是一致的。
在我们国家,满足受众的需要包括什么内容呢?或者说,受众需要从新闻媒介上得到什么呢?新闻单位对受众调查表明,受众的需要主要是:
(1)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一切与受众有关系的、引起他们关心的客观世界的变动情况;
(2)对令人迷惑不解的引起受众关心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正确的分析和解释;
(3)反映人民群众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求、意见、建议,并希望得到解答,运用新闻媒介的力量促进问题的解决;
(4)了解新的知识;
(5)得到娱乐,丰富业余生活。
群众的这些要求,从总体上看,和我国新闻业的作用、任务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新闻工作中,服从领导的宣传意图和满足群众的需要,有时会出现矛盾。毛泽东同志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了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
报纸是要有领导的,但是领导要适合客观情况,马克思主义是按情况办事的,情况就包括客观效果。群众爱看,证明领导得好;群众不爱看,领导就不那么高明吧?有正确的领导,有不正确的领导。正确的领导按情况办事,符合实际,群众欢迎;不正确的领导,不按情况办事,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使编报的人感到不自由,编出来的报纸群众不爱看,这个领导一定是教条主义的领导。我们要反对教条主义【44】。
按照毛泽东同志这个思想,新闻工作就要把立足点移到群众中去,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来进行宣传;一切离开群众的实际需要进行的宣传,是教条主义的方法。
满足受众需要,既是我国新闻业的目的,又是完成党赋予新闻媒介宣传任务必不可少的中介。党的新闻媒介要教育群众,指导群众,引导群众跟党走,那必须首先满足群众需要。一切不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所进行的宣传都是虚功。毛泽东同志指出:
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写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45】。
总之,我国的新闻业既要满足群众的需要,又要引导群众,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近几年,有少数新闻媒介为扩大发行量和提高收视率、收听率,大搞煽情新闻,以“性”(男女之间两性关系)、“腥”(各种充满血腥味的暴力案件)、“星”(追星)来刺激受众,美其名曰:“满足受众需要”。其实,满足受众需要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是两回事。这种煽情新闻,名为“满足受众需要”,实为毒害受众,尤其对青少年产生有害的影响,引起广大受众的不满甚至愤慨。这种煽情新闻,与其说为“满足受众需要”,倒不如说是满足某些新闻媒介一家之私的需要。因为它们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争取更多的广告。
三、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我国新闻工作路线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毛泽东同志曾有过两次明确的说明。一次是在《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1944年3月22日)一文中说的,要求各级党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