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干扰,保证编辑的独立性,使新闻生产保持客观性、公正性。不管具体实施情况如何,编营分离是世界各国传媒业都遵守的一项原则,号称“国家”(经营部门)不得干涉“教堂”(编辑部门)。1996年,经过修订的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伦理规范》明白表述:“新闻与广告应分开,避免广告新闻。”【1】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的行政管理主编爱德华·休伊特(Edward D。 Hewitt)针对“你们在报道时是否顾忌广告效果?你们美国报纸有时也会看大广告商脸色行事吗?”之类的问题,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从不考虑广告。在我们编辑部与他们广告部之间有一堵墙,这堵墙很高。广告部员工和编辑部员工是完全不同的。当我们的记者采访某工厂时,他绝对不会考虑这家公司是否是广告大户,你会看到报纸上有一些广告特刊,它看上去像副刊上的内容,但注明是广告。这些特刊都由广告部运作,和我们无关。我们的记者只管写新闻。公关部不愿失去金钱,而编辑部不愿失去读者。也正因为这样,你刚才问到的广告收入,我无法确切回答。”【2】
在中国,编营分离的原则同样得到认可和尊重,政府主管部门一再发文,强调新闻生产和经营活动分离,坚决制止“有偿新闻”、“广告新闻”。
在1993年7月《关于加强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中,主管部门首先重申“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要认清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职责,继承和发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不得接受”等具体要求之外,《通知》第三款明确提出“新闻和广告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被报道单位做广告”,第四款又不避重复地再次提出“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必须严格分开”。而1997年《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则规定得更为详细、直接。在列举新闻工作者或新闻单位“不得”的诸项规定之后,在第八、九、十款等分别进行具体描述“新闻报道与广告必须严格区别”、“新闻报道与赞助必须严格区分”、“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必须严格分开”【3】。
但近10年来,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各国,不少媒体自我利益膨胀,“利润至上”的商业原则取代“公共利益至上”原则,编营分离的运作机制受到严重威胁。
三是受众中心的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球的媒体是以传者为中心而设立的,就是“我写你看,我播你听(看)”这样一种模式。中国传媒业情况更是如此,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处于短缺经济年代,传媒业也“按计划、有比例”来设计,一个省一家日报、一家电台、一家电视台即“一报两台”。一名普通群众能看到报纸、能听到广播、能看到电视已是相当奢侈了,没有任何选择,也不可能有什么挑选。在西方,受众调查也会做,但也仅仅作为改进工作的参考。在西方各国,在商界包括传媒业的经销,盛行的是“4P”理论。它是由美国行销专家J·麦卡锡(McCarthy)1960年提出的,这个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促销——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等)促使消费增长。这个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创办的媒体不断出现。新办媒体为避开老牌媒体的锋芒,开始寻找特定受众。即媒体不是面向社会全体,而面向其中特定一部分,这就是分众,分众有明确的传播对象(年龄、职业、性别、收入、区域等等),而这恰恰迎合了某些商品销售商的需要,这种分众广告更有针对性,而且价格便宜。随着新办媒体大量涌现,媒体竞争越发激烈。分众化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意味着:传播开始从传者为中心向受者为中心转移。
1990年,美国的另一位营销专家劳特鹏(Lauterborn)提出营销的4C理论,即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消费者需求——企业应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非自己能制造的产品;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企业要研究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消费习惯和同类产品的市场价,而非品牌策略;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方便——销售的过程在于如何使消费者快速便捷地买到该产品,由此产生送货上门、电话订货、电视购物等新的销售行为;与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不只是单纯的受众,本身也是新的传播者,必须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以谋求与消费者建立长久不散的关系。
通过4C理论可以看到,企业整个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营销策略,当然也决定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理论就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主张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确立统一的传播目标,并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作用,以达到整体传播效果。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媒体高度重视自身品牌建立,高度重视媒体自身的定位,高度重视受众调查以及与受众的互动,追随受众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第二节 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传媒业的经营当然是争取受众,赢得市场份额,获取足够的利润,然而,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全球范围内,传媒业的竞争日趋加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上,每一家传媒靠什么来争取受众,赢得市场份额?从长远发展战略看,一靠传媒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二靠传媒在受众心目中的公信力。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家媒体的绝活,是他人难以超越的独家武器。我们以号称世界传媒业龙头老大的时代华纳公司为例,它之所以能牢牢地长久地独占鳌头,就在于它拥有许多其他媒体难望其项背的独门绝活。截至2005年,时代华纳公司拥有:
● 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时代》杂志,每期发行800万册;
● 全球影响最大的商务周刊——《财富》杂志,每年评选全球企业500强;
● 全球受众最广的有线新闻频道——CNN,拥有7800万美国收视用户和全球212个国家及地区1。5亿用户;
● 全球受众最多的影视频道——HBO,拥有全美8000万用户和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
●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影视制作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 全球储量最大的影视片库;
● 全球的CD和DVD制作商。
当然还有其他的项目,仅仅上述七个项目,有谁敢向时代华纳叫板?
在当今传媒市场上,凡是能长久不衰的,都因其具有核心竞争力。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长期霸占全球报纸发行量第一、第二的位子,除去其内容外,就是它们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发行工作。前者在全球拥有8500家《读卖新闻》专卖店和近10万名报纸专职销售人员;后者拥有3600家《朝日新闻》专卖店和88000名专职销售人员,深入全日本每家每户,真正服务到家。
中国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和湖南卫视长期占据着收视率第一、第二的位子绝非偶然。央视以它精心制作的新闻节目和精彩的综艺、电视剧赢得观众,而湖南卫视以不断翻新的娱乐节目红遍全国。
没有核心竞争力,任何庞然大物都不过是沙中建塔,可能会一夜之间轰然倒下,法国维旺迪公司就是典型。维旺迪公司凭借其母公司的资金,从1996年开始,以875亿美元在全球疯狂收购媒体,打造维旺迪环球影视帝国。其业务范围涉及广电、报刊、电影、出版、音像、广告、互联网、主题公园、电信、能源、公交、水务等等,几乎无所不包,但却无法有效实行资源整合,难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媒体,几乎做什么亏什么,到2002年债务高达290亿美元,股价从120多法郎跌至10法郎左右。维旺迪总裁梅西埃一夜之间从民族英雄变成堕落天使,最后惨遭解职。新总裁上台以后调整战略,集中力量做收费电视业务,才稳住阵脚。
同样,原先的核心竞争力一旦丧失,媒体航母就会像发动机被损坏而失去前进的动力。众所周知,迪斯尼公司除了主题公园,就是以动漫称雄世界,但1997年以后,迪斯尼遭到新兴的动漫制作公司的挑战,景况一年不如一年。再加上内部纷争,搞得内乱外患,2004年初,美国有线电视运营商康卡斯特公司公开出价660亿美元收购迪斯尼【4】。直到2005年,迪斯尼新总裁罗伯特·伊格尔上任,重整动漫王国,其推出的新作在全球十大动漫DVD中占有3个,迪斯尼才重新稳住阵脚。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竞争力关系一家媒体的生死兴衰。
媒体的公信力就是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我们在前面说过,任何一个媒体都要有一批核心受众,否则难以立足。媒体靠什么来稳定自己的核心受众并不断争取潜在的受众成为核心受众?就是靠公信力——获得受众长期的青睐和信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有归属感。比如说,读者几十年如一日订阅一份报刊;每天定时收看一个电视节目;在社会上对某些现象众说纷纭时,他们只相信一家媒体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