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崩溃-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财政大臣这个舞台上,他干的大事业只会导致灾难。在邱吉尔看来,英镑相对于美元的弱势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有损伟大的大英帝国的光荣。他决定恢复昔日的“辉煌的英镑”,也就是可以兑换美元的英镑。
英镑的贬值,是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衰落的结果。由于战争带来的通货膨胀,一英镑只能购买比以前少得多的商品。而美国经济的繁荣,一美元在美国则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这样,一英镑能够兑换的美元数量当然要下降。但邱吉尔不懂这些,他强行把英镑的汇率提高。
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行为很快受到了惩罚。英镑的高估让英国向美国出口商品变得更昂贵了,而从美国进口到英国的商品则变得更加便宜了。这就严重打击了英国的出口行业,并导致经济衰退。英国煤炭的出口价格上升,为了应对竞争,英国煤炭厂商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压缩成本,其中包括降低工人工资。这最终导致了1926年的英国煤炭工人大罢工,经济问题演变成为了政治问题。
不过,平心而论,把一切问题都归罪到邱吉尔头上是不公平的――他只是使已经很糟糕的情况变得更糟糕而已。实际上,当时整个欧洲都面临着和英国类似的问题――美国经济变得过于强大,虽然一战后的欧洲急需大量资金进行重建,但即使欧洲商人们也愿意把钱拿出来到美国去投资。因为美国更加安全,社会更稳定,投资回报也更高。这就让本来资金短缺的欧洲更加困难,邱吉尔的愚蠢举动更是在伤口上洒盐。
这个时候,要想留住资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利率:如果把钱放在欧洲的年利息能够高于美国,那么显然就会有更多的人放弃到美国投资。但提高利率的一个很大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将抑制经济增长――人们更愿意把钱存入银行,而减少投资。欧洲经济显然无法承受提高利率带来的后果。
最好的办法是任由欧洲各国的货币相对于美元贬值,提高欧洲煤炭、农产品和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初期的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国内通货膨胀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同时出现,当时担任分管经济工作副总理的###紧急将人民币贬值40%,从而使中国继续享受了十多年低通货膨胀和高经济增长的黄金岁月。
但是,在1926年欧洲各国面临这样的抉择的时候,政治上的考虑压倒了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因为在一战以后,英、法、德都欠了美国一大笔债务,这笔债务必须以美元的形式偿还。如果英镑、法郎、德国马克对美元贬值的话,就会增加政府偿还债务的困难。
有趣的是,英国人在这方面似乎不长记性,66年后又在同样的难题面前犯了同样的错误,并因此惨遭美国人“金融大鳄”索罗斯洗劫,这个事件的详细经过我们将在后面谈到。
在欧洲各国犹豫不定的时候,邱吉尔先生放了最后一把火,危急的情况迫使各国联合起来向美国施压。既然他们自己不能提高利率来阻止资金外流,那么就应该让美国人降低利率来让更多的资金留在欧洲。在他们看来,美国人就是一个战争暴发户――事实确实如此,已经捡够了便宜,是时候让他吐出点好处来维护欧洲的稳定了。
美国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了,但它在国际政治上的力量还不像今天这样令人望而生畏。1927年春天,英格兰银行行长、德意志银行行长和法兰西银行副行长一起来到美国,力劝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推行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被迫就范,把再贴现率从4%降低到了%。
同时,政府大量回购各种政府债券,那些持有债券的银行和个人因此获得了大量的现金。这种行为跟降低再贴现率的目的是一样的:让社会上的钱多起来,这样借钱就变得容易,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降。总之,这是一种变相的降低利率的措施。
就这样,在1927年美国股票市场的非理智倾向已经十分明显的时候,作为货币管理机构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非但没有通过收缩银根、控制货币供应来给股市降温,反而进一步放松银根,给金融系统注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新增的资金迅速流入股市,推动股价上涨。伦敦经济学院的莱昂纳尔·罗宾斯教授看到了危险,在一次著名的讲话中说道:
“种种迹象表明,情况已经完全失控。”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空头不死,涨势不止(1)
任何一次股市泡沫的形成,都不会是简单的单边上涨。股市持续上涨一段时间之后,赚钱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股市下跌的担忧也会不断积累,开始卖出套现。也总会有人站出来宣称股价已经被高估,涨势将会终结。于是股市开始下跌。但其实这个时候股价并没有高估或者说高估得并不厉害,整个银行体系进行货币扩张的能力还很充裕,社会上还有大量的闲散资金在寻找出路。这样,在经历了短暂的下跌之后,股市又会重新上涨,并不断突破前期的高点。
于是,那些卖出股票或者看空股市的人――也就是“空头”,被认为是傻瓜,至少也是不懂得股市的人。而那些不断买入股票人的获利丰厚,那些鼓吹股市将继续上涨的人则成为受到公众追捧的伟大预言家。而卖出股票的人自己,往往也会因为失去了赚更多的钱的机会而后悔不迭,赶紧在更高的价位把股票买回来,摇身一变重新成为“多头”――也就是认为股市将上涨的人。
经过几次这样的“洗盘”,空头被逐渐消灭,他们大多数都空翻多,加入多头的行列;即使一小部分仍然看空,也会自己的预测产生怀疑,默不作声。而那些极少数仍然保持清醒,提醒人们注意危险的人物,则会被多头们汹涌而来的嘲笑、辱骂、蔑视所淹没。直到这个社会上几乎所有人都坚定不移的看多股市,股价已最疯狂的速度上涨,这个时候也就离最后的崩溃不远了――因为绝大多数人的钱都已经投入股市,已经没有更多的“搏傻”资金可以跟进了。
最能说明这种洗盘对人们心态产生影响的例子是一个叫“哈佛经济学会”的组织的命运。这是一个由哈佛大学一些令人尊敬的、治学严谨的经济学家组成学会。从1927年开始他们就运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进行分析,指出美国经济存在衰退的危险,并不断发布看空股市的言论。他们成功的预测了1927年和1928年的两次股市下跌,但股市最又也涨了回来,而且涨得比以前更高。在众人的质疑声中,这些保守的经济学家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断发布危险警报。每次发布之后,股市都会“表示敬意”的小幅下挫,但很快又恢复原状。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的预测之后,这些经济学专家们也开始反省自己了,到了1929年夏天,该学会终于宣布放弃自己的观点,认为经济形势会持续走好,股市也会继续上涨。结果就在他们“空翻多”之后几个月,股市终于彻底崩盘。但该学会这时反而坚定的认为这种崩溃只是暂时的,美国经济不会受到很大影响,股市将很快恢复繁荣。他们把这种观点一直坚持到大萧条结束前,最后在1932年美国经济即将走出谷底的时候,这个学会在一片指责声中被迫解散了。
经济学家们最初的分析是客观的、正确的,但经济学家也是人,把正确的观点坚持到底不仅需要知识,还不要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连以理性和渊博著称的经济学家都无法坚持到最后,普罗大众就更加难以逃脱股市“洗盘”带来的心理冲击了。
实际上,在经历了1926年夏天和1927年夏天的两次大洗盘之后,空头就已经被洗刷得差不多了。即使最保守的投资者,也相信股票的价格将会长期稳定的上涨。这个时候的股价不再是平稳的上涨,而是开始没有节制的飚升。它每飚升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来上一次意想不到的快速下挫,然后继续飚升。1928年以前几年,股票的交易量基本稳定在每天300万股左右。但到了1928年,乐观者已经预测交易量可能会在年底突破每天500万股。
事实证明,这个乐观的预测还是太保守了。1928年春,由于交易量太大,经纪人不能及时处理客户的订单而不得不在多个星期六将股票市场关闭――那个时候的美国股市是周一到周六交易,周日休市一天。最繁忙的日子即将来临,当时的一个观察员将交易所里的喧嚷和混乱说成是:“看上去像是在进行巷战。” 。  。。  想看书来
空头不死,涨势不止(2)
3月12日,纽约市场交易量达到了387万股,突破了历史上的最高记录。但随后这个交易量就成为了家常便饭。3月27日,日交易量达到479万股,到了6月12日,日交易量终于突破500万股,达到505万股。这个时间最年初人们最乐观的估计提前了半年。
虽然股价在1928年夏天出现了短暂的大幅下挫,但是当总统竞选开始时,股价又重新上扬。大家一致认为,如果赫伯特·胡佛当选新一任总统,那么繁荣将毫无疑问的持续下去。因为胡佛是前任总统哈定和现任总统柯立芝的商业部长,他正好是从1921开始任职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次大繁荣跟他有密切的联系。他经常和柯立芝总统一唱一和,宣称股市十分健康和理性。
既然大家都希望胡佛当选,那么他就一定会当选。所以在选举结果还没有出来的时候,股市就开始上涨。当1928年11月7日胡佛以绝对优势当选的那一天,股市以489万股的巨大成交量来庆祝这一胜利,虽然这个交易量略低于6月12日的记录,但6月12日的交易量是在下跌过程中实现的,而今天则是毫无悬念的上涨。
到了11月16日,这一天,一艘美国客轮在海上遇难,数百人丧生,但这个悲剧被解读为船员们奋不顾身拯救妇女和儿童的壮举,反而激发了美国人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激情,股市空前大涨,交易量达到了惊人的664万股,远远高于此前的记录――在狂热的多头行情中,任何坏事都会被解读为好事。反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