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杂志评论说:“鲁珀特·默多克先生发现了建议者的错误。”
在一场关于公立学校制度的辩论中,默多克被描述为“以自己的无与伦
比的辛辣方式”发表演讲。他认为,私人学校应该给穷人提供更多的机会,
他不懂为什么仅凭出身于富家这一点,一些本来不配的人就应该享受优越的
教育。
在一场关于自由竞争和社会主义的争论中,鲁珀特支持计划控制,反对
企业自由化,呼吁增加政府干预,并说前任孟席斯政府一事无成。在另一次
关于美国生活方式的讨论中,他认为美国是“难以忍受的”国家,他指责美
国人推行种族歧视,对其政治制度表示“悲哀”,称在美国所有的事情都是
为资本家所操纵,已完全落入资本家的魔掌。还有一次就工会问题的讨论中,
鲁珀特反对取缔工会组织,嘲讽舆论界的报道,说工会之所以应当保留,原
因之一是还存在雇佣者联盟。当这番议论引起轩然大波后,鲁珀特·默多克
又宣布他“不是共产主义者”。
他的演讲表现了他是一个始终如一地反对现有制度的人。他的一个同学
说他留给人的印象是:“鲁珀特在学校里是‘左翼’,相当激进。我的意思
不是共产主义者,但是左翼。而且他似乎反对他父亲的报纸的政治倾向。除
了反劳工法外,我记不得《论坛报》还有什么别的东西,而他通常反对《论
坛报》。”
鲁珀特的激迸思想也许是受斯蒂芬·史密斯的影响。他是一个军官的儿
子,30年代也曾在基隆中学就读。二战期间他服兵役。复员后回基隆中学任
校长助理。并很快和鲁珀特结为密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推心置腹地谈政治。
后来,史密斯赴墨尔本大学深造。陷入更深的政治活动,俩人中断了联系。
50年代后期史密斯被开除出共产党后,默多克也没有同他重修旧好。
鲁珀特和海伦对他们的优越的童年有同感:”我们总是反叛它,寻找各
种各样的理由。像其他有思想的年轻人一样,我们对于我们一直过着的舒适
的生活当然有一种很强的意识,并不感到羞耻;而和墨尔本的穷人在一起只
是想看看他们的生活怎样,来开阔我们的视野。”他和他的朋友理查德·西
拜试图在学校里推行一种新的世界语言,同样可以肯定他是一个诚心诚意的
人。
鲁珀特对詹姆斯·达林不屑一顾,很鄙视:“他总是告诉我们许多对上
帝的义务,然后他去墨尔本,在墨尔本俱乐部参加宴会。我想他想做个双面
人,我认为他有点装腔作势,只是摆摆姿态,然后继续做他的。”并非所有
的基隆语法学校的学生都持有这种评价。
达林也从来就不怎么喜欢鲁珀特,他感到鲁珀特是一个虚伪的人。尽管
鲁珀特也经常拜访达林和其他教师,但达林认为:“这只不过是给我点儿甜
头,他想要的是天堂,他想走自己的路,同时受尊敬和支持。”
问“是什么使鲁珀特能赢”,达林回答说:“几十年后,什么使其他人
赢?对鲁珀特来说与他们也没有什么特别。贪婪不是原因,也不是权力,因
为我认为他不会使用权力,他的父亲使用权力更多。”他对默多克的报纸生
涯进行了一番评论,他引用了澳大利亚作家马丁·博伊德的一本小说中的一
段话:”先生,过去
20年你的报纸一直从事的是降低我们人民的良好感情,
你对这个国家的伤害超过了任何一个外敌。”
第三章牛津岁月
第三章牛津岁月
史落的牛津学子
·他借了一辆劳斯莱斯去看朋友
·母亲的信使他震惊了
·父子最后的环球之旅
·老凯思撒手西去
·父亲的葬礼上,独缺了鲁珀特
·“比勒布鲁克妓院”的“临时工”
·我想我将保持原样地离开这个国家
鲁珀特·默多克从基隆语法学校毕业后,在他父亲凯思爵士的安排下,
到墨尔本《论坛报》做了一个星期的见习记者,专跑警察局和法院。他的第
一篇见报的稿件,是一则关于法庭听审的消息。随后他和他的一个朋友到警
察局作了几个月的调查工作。在此期间,凯思爵士在英国的朋友受凯思的委
托,帮助鲁珀特。默多克在沃瑟斯特学院争取到了一个人学名额,凯思爵士
和他的妻子默多克夫人得知后,两人都感到很高兴。凯思爵士希望他的儿子
鲁珀特·默多克去牛津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对外面的世界多些了解,学成
归来后投身于报业,继承自己的事业,开创新的报业生涯。
这几年,凯思自己的权力、政治和资本逐渐开始走下坡路,此时的凯思
爵士已经度过了他的
65岁生日。20多年来他一直经常犯心脏病。他不再对
他一生所热衷的国家政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也不再对澳大利亚的政
治施加影响。甚至在《论坛报》集团内部,他的权威也逐渐下降。由于他的
心脏病经常发作,加上又动了一次手术,他的体力越来越弱。1949年,老凯
思终于卸下了《论坛报》集团总裁一职,但他仍然保留着董事的职位。在集
团召开的董事会上,他有时还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但这个集团中的年轻一
代的经理们自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理论,对集团的现状极其不满,又拒绝接
受凯思的建议。凯思爵士感到很失望。他开始意识到岁月的无情,他已不再
年轻。于是他转移了精力,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自己的经营上,希望能留给鲁
珀特一个报业王国。
早在
20年代未,凯思爵士得到了《昆士兰报》的控制权,这家报纸的主
要资产是布里斯班的《信使邮报》。
1948年他向《论坛报》集团董事会提出要他们放弃对阿德莱德报业的垄
断,他希望能允许他买下阿德莱德的广告商报公司所持有的阿德莱德《新闻
报》股份。广告商报公司的股份是由《论坛报》集团所控制的。凯思爵士写
一份保证书,提出他的购买条件,即如果他的家庭要卖掉“昆士兰报业公司”
的股份,他们应优先出售给《论坛报》集团。然而《论坛报》集团董事会拒
绝了他的要求,这使凯思爵士情绪低落。
当得知鲁珀特·默多克能进牛津时,凯思。默多克立刻决定和他的妻子
陪同鲁珀特去英国,也为了自己能散散心,调整一下情绪。他争取到了墨尔
本《论坛报》驻伦敦通讯员罗汉。里维特的帮助。里维特是一位工作认真、
心地善良的记者。他曾先后在墨尔本和牛津学习历史。二战期间,他还去新
加坡做过广播记者。基地失陷后,他在日本人的一个战俘营里度过了三年暗
无天日的日子。获释后,他著书记载了难友们的苦难遭遇。里维特的父亲是
澳洲科学和工业委员会主席,与凯思爵士是故交。里维特有激进主义思想和
良好的家庭背景,是一个难寻的好人。整个
50年代,他陪鲁珀特度过了他的
大半个大学时光,后来成为鲁珀特·默多克的导师,在鲁珀特的生活中起了
无法估量的作用。
1950年夏天,默多克一家从墨尔本飞到罗马,然后他们和里维特及他的
妻子南希驱车北上,沿路欣赏西欧优美的自然风光,一路上很顺利。里维特
记得他们曾在一个大城市留宿,里维特为默多克一家人选了一家远离市中心
的旅馆。当鲁珀特到达
15层他的房间,看到奇特的浴室及放在地板上的床,
脸上流露出一种惊讶而又难以形容的表情。里维特后来在一本书中写道:“鲁
珀特当时的奇妙表情让我终生难忘。”
凯思·默多克先生及夫人在伦敦呆了几天后,离开鲁珀特飞到加拿大。
在那里,凯思爵士率领一个澳大利亚代表团参加报业王国工会的会议,在会
上他会见了帕特·基伯森——威斯敏斯特报的主任、英国最大的地方出版商
之一。对于基伯森和大多数其他的英国代表来说,到加拿大是一次美妙的旅
行。自
1934年以来,除了执行军事任务以外,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能到海外旅
行。会议期间。基伯森多次与凯思先生进行深刻交谈。他非常喜欢凯思爵士,
从凯思的描述中基伯森对鲁珀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现鲁珀特有“独特
的魅力”。当凯思爵士和基伯森熟悉后,凯思先生请求他帮助鲁珀特在进牛
津学习之前,找一个当记者的夏季临时工作,基伯森同意了凯思的请求。回
国后,他将鲁珀特派到《伯明翰新闻报》当实习记者。
对于一个年青的澳大利亚人而言,二战结束五年后的英国还是一个阴郁
的地方。人们在二战时团结一致的意识消失了。企业人士虽然试图拯救战时
受严重创伤的英国工业,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原料,许多工厂仍开不了工。商
店的货架上的商品稀稀落落。整个英国的工业状况极其恶劣,成千上万的工
人失业。行走在街道上总能看到流落街头的儿童及二战中伤残的士兵,犹如
1929年经济大危机后的一片萧条景象。为了迅速恢复这个国家的经济,英国
被迫对所有的东西实行配给制和限量制。为了维持收支状况,平衡各方的利
益,国家对报界也实行限制,各报社的新闻纸也是政府定量配给的,而且纸
的质量也不好。
在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伯明翰,鲁珀特为自己找了一间旧房子。在《伯明
翰新闻报》报社,鲁珀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报社让他主持“闲话栏目”,
他没有感到特别困难。工作之余,他热衷于参加跑狗比赛。在当时,跑狗比
赛是伯明翰最流行的体育活动,全城男女老少都对它着迷。他经常看见人们
仔细阅读报纸中对跑狗比赛的报道。逐渐地他注意到体育版是这家当地小报
最受欢迎的版面。日后他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积极从事体育报道及转播就是
深受这个小发现的影响。
凯思爵士放心不下初次离家、独自生活的鲁珀特,一回到澳大利亚,马
上就给鲁珀特写信。他充满深情地说:“亲爱的孩子,我希望你不要太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