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传媒巨人默多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伦敦打来电话,有时一天好几次。他通过电话下达命令,也常常是闲聊,以
此了解情况,或者是做下瞩的工作。他是一个很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
《澳大利亚人报》现在已经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报纸。阿德里安·迪默尔
已经成了主编,报纸的发行量超过了 
14。3万份。它是一份持有一贯立场的报
纸,文章内容很合乎逻辑,而且充满爱国主义的精神。在一般的政治问题上
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不倚,因而受到记者们的热爱,读者们更是喜爱它。
默多克后来说,他认为迪默尔具有“聪明才智,是一位精通业务的主编。
他吸引来了众多的年轻人”。但默多克也认为,他的言同过于残忍,而且他

对迪默尔的政治观点感到不舒服。迪默尔和他的编辑部主任道格拉斯·布拉
斯认为,《澳大利亚人报》是第一份大版面的严肃的报纸,要求澳大利亚军
队从越南撤出。默多克虽然也反对战争,但他不希望人们把《澳大利亚人报》
看作是一份激进的报纸,是左翼声音的传声筒。
对迪默尔的政治观点感到不舒服。迪默尔和他的编辑部主任道格拉斯·布拉
斯认为,《澳大利亚人报》是第一份大版面的严肃的报纸,要求澳大利亚军
队从越南撤出。默多克虽然也反对战争,但他不希望人们把《澳大利亚人报》
看作是一份激进的报纸,是左翼声音的传声筒。
1971年 
6月,南非的一只橄榄球队受到澳大利亚政府邀请,来澳大利亚
访问。澳大利亚总理威廉·麦克马洪提供了一架空军的飞机,让这只球队在
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这引起了《澳大利亚人报》的不满,它坚决反对这只南
非球队的澳大利亚之行。迪默尔发表了一篇社论,标题是《总理权力卑鄙地
滥用》。这件事情最后弄得很紧张,以至于昆土兰甚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一个月后,默多克回到了悉尼。他把迪默尔召来,对他发了一通火,这
也是他惯用的吓唬编辑的方式。他尤其是对那篇社论表示不满,认为这是《澳
大利亚人报》创办以来出现的最恶劣的事情。然后他告诉迪默尔:“你已经
不能再办出我能够喜欢的报纸了。或许你愿意转到另外一个部门去。”但迪
默尔回答说,他要么负责《澳大利亚人报》的编辑工作,要么什么也不干。
于是,他离开了。
迪默尔走了以后,《澳大利亚人报》开始偏离原来的轨道,逐渐地滑向
了右翼。若干年后,一位新被任命的主编弗兰克·戴维尼问默多克,在他看
来,谁是最好的主编。“噢,我想是迪默尔。”默多克有些酸楚地回答说、
当戴维尼把这个太迟了的赞扬告诉迪默尔时,迪默尔微微一笑,说道:“这
个卑鄙的家伙。”不管怎么说,这多少释去了他心头积了多年的怨气。
1972年 
5月,悉尼新闻界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震荡。帕克家族决定撤出他
们在《每日电讯报》和《星期天电讯报》的投资。与帕克家族在电视业和一
些杂志的投资不同,这两份报纸一直在亏损。默多克以 
1500万澳元的价格买
下了这两份报纸。这项收购行动使他继《论坛报》之后,得到了悉尼第二份
早报。他用这两份早报来补充他的晚报《镜报》。当然,收购《论坛报》又
是一个故事。
1972年 
12月,澳大利亚进行全国选举。这一次,默多克的传媒机器全
面出击,大力支持由戈弗·怀特兰领导的反对党工党。他反对总理威廉·麦
克马洪,并给他出了许多难题。《澳大利亚人报》宣称,怀特兰的政策建议
是“激动人心的”,对于今天的澳大利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抉择。怀特兰
许诺从越南撤回澳大利亚军队,这在当时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怀特兰赢得了 
1972年的选举,而人们都认为是默多克“一手将现政府推
入了办公室”,但他本人却强调说,他在选举中什么都没做。但后来他回忆
说:“回头看看,我们大家确实都将自己投入了战斗,击溃了统治了 
20年的
保守主义政府。这件事干得不坏。”

第八章进军美利坚
第八章进军美利坚
得克萨斯的“桥头堡”
·“杀人蜂”的故事
·默多克成为美国的“妇女之友”
·默多克想收回他父亲的遗产
·和撒切尔夫人“结盟”
·与卡特总统做了笔买卖
·“克拉克环”和默多克的梦想
尽管默多克出生在澳大利亚,他的英国企业为他提供着雄厚的财源,但
只有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的麦加,他才感到如鱼得水。1970年,他获得了在
美国的居住权。他在纽约第五大街购置了一套可以俯瞰中央公园的寓所,在
纽约州北部有一处农舍,在科罗拉多有一个滑雪时居住的棚屋。这个国家及
其对成功者的尊重令他着迷;这个国家中那些勇敢而富于开拓精神的企业家
们也令他着迷。随着新闻公司在世界各地不断扩大,人们清楚地看到,只有
美国才可望满足默多克对新的挑战的那种执著的渴求。
尽管默多克在伦敦赚了很多钱,但他和妻子都明显感到他们被看作是被
英国社会所排斥的人。不管默多克做什么,不管他力求与英国社会和政治顶
尖人物交往,默多克一家不被看作是英国的重要公民。
默多克发现澳大利亚太封闭,而英国又太闷热、乏味,尤其是自以为是。
这两个地方都不能容纳他扩张的生活方式和雄心。他开始想到美国,他经常
到美国旅行。美国鼓励他的机会主义的资本主义自由车轮方式,纽约欢迎这
对富裕、潇洒、并带有澳大利亚口音的夫妻。
几年来,默多克一直试图在美国建立一个真正的“桥头堡”。他知道,
如果在美国没有强大的影响力,是不可能在英语世界建立起一个传媒帝国
的。除此之外,无论是对于他还是对于安娜来说,在英国的经历一直充满了
痛苦。尽管《太阳报》继续呈上升的态势,但印刷工会也越来越强硬,令人
很是烦恼。在他们看来,工会头头们也属于英国正统势力的范围,他们与政
府官僚们一样,都是些媚上傲下的伪君子。
就在此前不久,默多克的《世界新闻报》揭露了保守党政府首相洛德·兰
普顿与一个妓女之间的涩情丑闻。这一事情被详细报道后,默多克本人和报
纸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当兰普顿的事还没有彻底过去,又发生了另外一起
事件。这次确实是安娜,她在开车时,不幸撞倒了一个老妇人,并直接导致
了她的死亡。这虽然是一起偶然事件,而且验尸官的报告也是这样说的。但
安娜却受到了极度的惊吓,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安娜觉得,自从她来到了
英格兰之后,悲痛似乎总是在伴随着她。因而,她只有转移到“新世界”,
才有可能获得新生。
1973年,默多克进行了他跨越大西洋的第一次重要旅行。这一方面是为
了让安娜散散心,另一方面是想在美国建一个“桥头堡”。默多克在得克萨
斯州完成了他在美国的第一次收购活动。他买下了圣·安东尼奥市的三份报
纸,即圣·安东尼奥的《快报》、《新闻》和它们联合出的一份星期日报纸。
默多克选择圣·安东尼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理由很简单,因为
当时那里有他想买而且又买得起的报纸。这时,他已经有相当的实力了,因

为《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都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曾经在加州、
纽约和华盛顿了解了一些报纸、杂志,包括华盛顿的《星报》,但都不太合
适。而圣·安东尼奥对于他来说,确实是在美国开展事业的一个好地方。这
是一个阳光充裕的小城镇,很像澳大利亚某些人烟稀少的内陆地区,在这样
一个多少有些荒凉,又似乎不修边幅、漫不经意的地方,默多克似乎找回了
从前的感觉。他觉得,这时的圣·安东尼奥和 
50年代的佩思很是相像。
当然,他更感兴趣的还是圣·安东尼奥的报纸,这些报纸都是哈特—汉
克斯报纸公司的资产。早报《快报》发行量大约 
8万份,晚报《新闻》的销
售量是 
6。3万份,它们联合办的《星期日副刊》的发行量约是 
13。5万份。
《新闻》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一份叫《真理》的晚报。《真理》的格调
也不高,每天的发行量大约也是 
13。5万份,它的老板是赫斯特公司。这样一
来,默多克将再一次按着他喜欢的方式干:先猝然攻击一个城镇,然后买下
一份相对较弱的报纸,以同那份相对较大的报纸进行对抗。这已经成了默多
克特有的模式了。
默多克为这三份报纸花费了 
1970万美元,这相当于这些报纸 
15年的收
入。由于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因而他不得不找地方去借。但这一项收购活
动毕竟使他在美国有了一个落脚点。
对这些报纸,默多克还是按着他的老办法去做。首先,他让它们变得活
跃起来。读者们很快就注意到,这些报纸变得更敏感、更庸俗、更琐碎了,
同时也变得更有趣味性了。然后,默多克让这些报纸变得更加商业化。他把
他所习惯的各种促销手段全都用上了,包括刊登电视节目,为读者设立有奖
竟猜活动等等。报纸上出现了他喜欢用的一些标题,如《昆虫大军横行南美》、
《军队使 
350名学生中毒》、《发现无手尸体》等等。这些报道有的很快就
传遍了全美国,甚至全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篇题为《杀人蜂向北移动》
的报道。它描述了一群来自拉丁美洲的凶残的野蜜蜂,对美国进行着一场大
规模的侵入,伤害了众多美国无辜公民。
默多克的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
只是将《新闻》的发行量提高了约 
1。2万份,达到了 
7。6万份。和英国人不
一样,美国读者对于他的那一套做法并不太“感冒”。但是,到 
1983年,他
果然将赫斯特公司的《真理》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