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当限制性经营,扫黄没有必要。在年龄上做点限制就行了,别到处卖。
有人援电影分级制之例,主张将淫秽品做分年龄段的管理。一位老年男性说:
淫秽品在一些人身上是健康的东西,不让小青年看就行了,美国电影不也分级吗?
有人关注的是扫黄、禁演的效果。一位城市青年女性、在校大学生说:
我没看过。我认为应该正确引导。越是被禁,大家越想去看。就像《流星花园》,越是禁演,越有人看,有人就想看看为什么被禁。应该采用规劝的办法,而不是禁止的办法。有人不懂性,没性欲望,两人结婚好多年不生孩子,干着急,让他们看看毛片没准就怀孕了,不是挺好吗?
有人是从淫秽品的功能角度对它加以肯定的。一位中年女性婚后多年都不懂得性、不喜欢性,再婚之后才启了蒙,她说:
夫妻看一看也是调节性生活的一种刺激,可是看多了也没意思。我觉得用不着禁止。中国有点这个也好,大家应当知道知道这些事情。像我那些年,老大岁数了也不懂这些事就不好了,婚姻关系也不容易搞好。
她的观点使我想起陕西“黄碟”案所引发的全国大讨论。在陕西,一对新婚夫妇在家里看淫秽光碟,被邻居举报,警察冲进他们家,没收了淫秽品,并将事主拘留审查。在全国媒体大量反对意见的压力之下,警方放人并道歉。因为根据我国刑法,公民在私人场合观看淫秽品,并不违法。从前引杜蕾斯调查的结果看,我国至少有16%的公民做过与这对夫妇相同的事,确切地说,至少有2。08亿人有过同样的行为。如果都像陕西警方这么做事,将导致数量惊人的人权问题。
还有人关注的是淫秽品的质量高低问题。一位城市中年女性说:
我认为应当满足18岁以上的成年人对淫秽品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质量高一些的淫秽品太少了。市面上流行的淫秽品毫无档次,粗制滥造,倒人胃口。扫黄应当扫掉那些脏的、坏的东西,制造和出售精品、高品位的东西。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国家也赢利,有何不可?现在的政策就是让那些脏的、坏的、品位低的东西占领了市场。如果国家的政策是不许做,正经的公司就不能做,那些盗版商就钻空子。如果市场上有好东西,有鉴赏力的人就不会去买那些破东西。实际上现在是把市场拱手相让了。
总之,在淫秽品问题上的对策应当注意两个原则:言论自由的原则和男女平等的原则。由于淫秽品是人的幻想的产物,是言论而不是行动,为了尊重和维护宪法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原则,淫秽品应当合法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反对淫秽品中男权主义、性别主义的内容,追求淫秽品中的男女平等标准,就像我们要反对小说、电影中的性别主义偏向一样。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既满足人们的性需求,又不会降低我国男女平等的程度。
第七章 性别气质
一、两性的刻板印象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划分被女性主义称为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有一套思想体系、分类标准和价值观念在其中。
在英文中,既有专门区分生理性别的词汇:男性生理和女性生理(femaleness and maleness);也有专门区分社会性别的词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
无论在西方社会还是在中国,两性气质的刻板印象都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在我的调查中,大多数调查对象所描绘的自己对所谓“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看法都是大同小异的。试举几例:
一位农村中年男性的性别气质观念是这样的:
男人应该在社会上主动竞争,求生存;坚强,有韧性;对女人要理解,尊重,照顾;女人应当得到男人的照顾,因为女人是弱性(弱势)群体。在中国这个社会,女人素质方面比较低,即使受过同等的教育,女人素质也比较低。接触社会少,适应社会的能力、工作能力都比较低。
一位城市青年男性说:
男性气质是:勇敢、沉稳、负责任,独立性强,攻击性,竞争性;女性气质是:敏感,脆弱,温柔。
一位城市中年女性说:
男性气质是豪放,粗犷,宽容,有爱心,有责任感,能承担责任,有事业心,孝敬老人,爱老婆。女性气质是温柔贤惠,细腻,善良,体贴,勤劳,爱干净,善于和别人沟通。
一位都市女性说:
男人要有事业心,有能力,有情趣;女人要贤惠,要温柔,要宽容,不能斤斤计较。我不喜欢男人像娘儿们似的,唧唧歪歪的。
一位城市老年女性讲得很生动,她说:
男主外女主内。男性气质就是大大方方的,有外面儿(北京俚语:能在对外交往中独当一面),待人接物要有个样子,顶得起来,事业有成。家务事上,搬个东西,修个电器、电灯什么的,都应该能弄两下,力气活,登高爬低的都应该能做。女性气质就是贤妻良母。能搞好家里这点事,能带孩子。孩子小的时候,教育应偏重女人一点。孩子大了,惹了事了,应该是男人去处理。女人去处理,人家不怕你呀。我过去接送孩子上学,就有男学生藏在楼道里吓唬人,要钱不给就打人。这种情况就应该男人出头露面去处理。
一位城市老年妇女说:
理想的女性就是对父母要孝顺,对丈夫要好,做个贤妻良母。
有人是从道德方面评价男性气质的。一位中年女性说:
男人应当像个男人样,对家庭要负责,对家庭、对媳妇、对孩子都要有责任感。有点花心没事,十个男人九个花嘛,但是不能去包二奶,不能不顾家。她的观点还是没有离开男女双重标准:对男人忠诚的要求可以比对女人忠诚的要求低些。
一位城市女大学生认为女性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不如男性,她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她说:
女人天生体力不如男人。生理上如身高、体力都不如男人,有些事做起来不如男人,我主要说的是体力活。智力上男女差不多,深层次的智力可能男的强一些。而女人心比较细致。比如我就是个没有创造力的人,但是我做事可以比男人做得细。以画画为例,临摹个画就行,让我自己想就想不出来。
一位城市老年男性强调爱情对女性的重要性,他说:
一个女人在她的一生当中如果有了一次真正的爱情,在她余下的生命岁月里,除了爱就再没有别的了。如果还有什么能够影响她,作用于她,就说明她没有真正地爱过。女人是一个生物。作为生物,她要吃,要性,要挣扎,要快乐和痛苦。岂有他哉?婚姻、子女都是生物过程。而衡量男人的标准比女人要多得多。
由于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人们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期待,例如,强调女性气质中应当包括能干和自立。一位城市青年女性说:
男性气质是大度,谦让,有绅士风度;女性气质是贤惠,现代女性的能干,自立自强。
再如,认为女性气质应当包括里外兼顾。一位农村中年男性说:
女人应当把作为女人一生所应该做的事情完成好。学习,工作,组建家庭,维持家庭。女人也应当里外兼顾,男人需要她帮助的时候能对男人有所帮助。
还有人认为,男女两性应当具有同样的气质。一位农村青年女性说:
男性气质应当是稳重,懂得关心人,对家人负责,不能老不帮家里(我哥就是这样)。女性也应当有男孩这些特点,人人都应当是一样的,都是人。这个农村女性的性别观念甚至比城市人更具现代的特点。
二、如何看待两性刻板印象
两性气质的刻板印象的存在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应当如何看待这个现实的存在呢?
首先,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完全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天生的或由生理构造的不同决定的。
即使男女两性确实存在如刻板印象中所说的那些差异,这差异也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而不是由男女两性的解剖生理差异造成的。因为就连人的生理性别也不纯属于生理领域。由于性别是社会建构而成的,因此,政治、社会和道德都会对人的肉体发生影响。
正如米利特所指出的那样,由于性别革命的主要潮流是要让两性在角色和气质方面的传统差别模糊化,同时让两性地位的不协调充分显露出来,因此,反动舆论的任务是让人们逐渐淡忘两性地位的差别,并将它们伪装起来,同时重新强调人格方面的性别差异,办法是告诉人们这些差异是天生的而不是文化性质的。(米利特,341…342)
关于男女两性的不同气质是自然(nature)形成的还是养育(nurture)而成的,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一问题,学界现已普遍认为,在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形成过程中,养育因素比自然因素更重要。正如第一代女性主义理论家穆勒所说: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认为妇女神经敏感,不适合于家庭生活以外之事,爱动,易变,不能坚持,易受影响,因此不适合于从事高级严肃的事务。其实,这些表现都是教养的结果,“一如自从‘发歇斯底里’和晕厥已不再时髦,我们就看到它们几乎绝迹了”。(穆勒,第312页)
从社会建构论的观点出发,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原因可以作出下列理论解释:
第一种是认知理论,它认为是从幼儿期灌输的信息和参照体系形成了性别的刻板印象。
第二种是社会角色理论,它认为是社会环境强化了性别信念。人们一般期望社会劳动者要积极活跃,而持家者应当富于交际性。这一套角色期望要求人们做出符合规范的行为,因此公司雇员工作努力,富于创造性;持家者则富于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精神。行为者本人和周围的人都在鼓励和促成符合规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