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情。她唱道:
与我同龄的男女少年
在校园成双结对地徜徉
独有我孤伶地前行……
她像别的青少年那样,寻觅爱情,寻觅小爱人,以便周末和他一起玩爸爸、妈妈的游戏,躲到汽车房换上去舞会的夜礼服,带上一瓶葡萄酒,酒瓶上放一根蜡烛,再放在野营的桌上。
当代女大学生兴冲冲地和男友们骑上自行车,在外面宛若小爸爸、小妈妈般地玩个够,然后分手回家。他们的爸爸妈妈——真正的爸爸妈妈——躲在窗帘后窥伺着他们。这些20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很晚才回家。她们实在令父母头痛。她们不再在学校饭堂吃饭,却跑到快餐店的角落,吃炸土豆、汉堡包,一面与异性朋友脉脉含情相对,愿待多久都行,他们是自由的。今天为人父母的很注意孩子们的自由问题,包括性方面。他们尽量迁就子女们的行为。性革命浪潮还未过去,有些青少年躲在厕所里偷偷抽烟,把萨特的小说《恶心》藏在抽屉里读,都相信人们不久将亲若兄弟。城里有避孕丸,但禁止吃。胆大的新潮女子偷偷到计划生育处寻找这些药丸,小伙子买避孕套,到店里买橡皮球,不向妇女要药。
大伙都梦想进大学,以便结交异性朋友,小伙子偷偷溜进姑娘的宿舍……做父母的早已忐忑不安,惶惶然抓紧时间管教子女,青年们悄悄交谈男女做爱的奥秘,讲究夫妇义务的时代已经过去。女大学生们在父母的管束下,不是偷偷地流产,便是堂而皇之地结婚。她们一见钟情,随便做爱,好像施了魔法,瞬间就从少年变为成人!面对这种危机,做父母的采取两种态度,一种是不得不违心地为子女们张罗婚事,准备好两个房间,因为这对小夫妇很快就要生儿育女啦!另一种是呵斥子女:“读完书再谈恋爱,不要虚度年华,理智一些!”但这种鸵鸟政策是危险的,他们不久便发现儿子们长大了。木已成舟,只好将就啦,幸而一切都已准备就诸。早婚的那些女大学生过早地失去青春,虽没经过战祸,却备尝锅、盆、碗、碟、奶瓶、尿布之苦。她们指望志同道合,携手前进,但眨眼之间幻想宣告破灭。他们摆脱了父母管束,却被自己的儿女束傅……初恋的美梦碰到现实便化为泡影,夫妇共同性生活10年、15年之后,还能存下多少幻想!
美国巴佛尔·德尔伙写的第一部小说《黎明的孩子》描述的就是一对早婚夫妇。男主角特里斯当,女主角卡米尔,年龄15至17岁,他们相爱。由于孤独和无聊,他们的恋情迅速发展,当时他们正在疗养所治疗肺病。不久,卡米尔怀了孕。她明白自己不久于人世。这个将出生的孩子将是使她活下去的希望,而他也不想失去宝贝。孩子生下来,卡米尔死了,特里斯当独立抚养孩子。他对生活失去兴趣,小生命常使他忆起已死亡的初恋。他过量酗酒而中毒,他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终于自杀了事。作者巴特里克是4个孩子的父亲,大女儿尚在幼年。下面摘录他是怎样构思这本小说的。
我创作的小说以初恋为主题,我早就酝酿这个主题了。青少年时期已撰写了初稿,现在不过是朝花夕拾而已。我十分了解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对青少年来说,生活是不好对付的,谁也难料自己会出什么事,尤其是感情生活、爱情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对于他们都是新鲜的。他们缺乏生活经验,父母的劝告又听不入耳,时常瞒着父母胡作非为……我是在书堆中度过青少年时代的,我生性胆怯、内向、腼腆,没有朋友,不和任何人来往,我只和小说(那时流行袖珍本小说)里的人物谈。我不了解外界的生活和人情事故,在女孩子面前噤若寒蝉,拘谨笨拙,但又热衷于狂飙式的生活,走向极端,多愁善感,幼稚。我塑造的女主角卡米尔不是这种年龄的化身:她年纪轻轻就怀了孕,身体孱弱,重病在身。我认为怀孕的妇女很值得描写,有些男子为此狼狈不堪……我觉得这个主题不错。
此外,我喜欢孩子,喜欢做父亲。我的书又是描写生与死的,主人公的生活经历跌宕曲折。卡米尔去了,爱情完了,特里斯当万念俱灰。我认为他们的初恋是一生中最美好、最强烈的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只是凭主观愿望培养孩子,方法生硬古板。他疾病缠身,把性爱看得高于一切,他不象成年人那样恐惧死亡,却尽知及时行动的重要。女主人公卡米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算得上是很开放的女性,她预感在世之日无多而早熟,那个时候未婚生育是耸人听闻的非同小可的大事,她可真是个反叛性格的女性,现在对这类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城里人对此仍认为是愚蠢的,软弱无能的表现……)过早体验人生对青少年是有害的,早婚的女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种种恶果,下面例子可说明这个问题。
小玲25岁,她在长沙郊区任小学教员。18岁刚上大二时她生了个女孩。她回忆道:这真是一个悲剧,典型的悲剧。我不敢相信自己竟怀孕。何况我的恋爱又是失败的,造成了心灵的创伤。父母咒骂我,不准我把孩子生下来。我很反感,坚决要生孩子。我结了婚,他比我大多了。我结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有个爸爸。我认为孩子就是爱情。为了爱情,我对丈夫的爱也削弱了,我丈夫为此生我的气。我与朋友的关系也疏远了,我只和年长的家庭妇女来往,我也没念成书。大家都不念书。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我兼上一些课,一面照料我的孩子小贝贝。
有时我大发脾气,这些没完没了的家务,跑街买菜,洗洗刷刷,喂小孩……经济拮据,房子太小,孩子把你的头发弄乱……与我同龄的女友们瞧不起我,认为我落后,只晓得围着锅台转。我不得不放弃学业,与光辉的未来告别。未老先衰,没有节日,没有娱乐,我丈夫也辍学了,抚养孩子的代价实在太大了。18岁便结婚成家,未免为时太早。美国电影编导诺林的第一部影片《告别学校》反映的主题便是这个。三年前这部电影获得成功。影片中的主人公才15岁。
作者本人很早就做了父亲,他对早婚却是肯定的。我和父母的关系不好,因此我很早结婚另立门户,在新的家庭里寻找温暖。我编导的电影反映的也是这个主题,孩子们由于缺乏父母之爱便另起炉灶,自己当爸爸妈妈。孩子们希望早日成人,需要找个榜样,如果找不到可以效仿的,他们就找个人做为依靠,在同龄的朋友们中寻找支柱。我就是这样缀了学,我的妻子也如是。我什么活都干,小工、伙计不论。离开父母的家另立门户,其实不过从一个梦想跳进另一个梦想,这一类青少年多是性格软弱的。
为了医治家庭带给他们的创伤,于是痛苦地摸索人生之路。这样做似乎是绕弯路,因为大家走的不是这条路。他们跨越了难关,我自认为跨越了……,年轻的夫妻互相保护着,筑了一个巢,躲在里面应付艰苦的生活。有一天他们将从这巢里钻出来,当他们成熟了的时候,当他们互相帮助着长大了的时候。我女儿18岁,幸好她不因有我这么一个年轻爸爸难为情。
今天的年轻人跟我们那个时候不同了,他们在父母家里很幸福。过早结婚成家,对于望子成龙的父母来说,不啻是个打击。做父母的过分地管束孩子或管教无方会逼使孩子脱离家庭。
林勇是小说家。他描述道:我先后学过36门的专业,但无所获。我在音乐学院认识了马丽,我们经常在假期一起外出巡回演出。我20岁,她18岁。我和她恋爱已不是第一回了,我刚与一位杭州美人分了手。但我是头一回与一个女人过夫妻生活。我们决心同甘共苦,设计了一套适合于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敞开大门,许多朋友探访,天天像过节,大家一起喝酒唱歌,嘻嘻哈哈,通宵达旦。
我们的儿子小莲莲出生了。我们并不把他作为累赘,而是把他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出外时常常带着他。很早教会他穿衣、吃饭,自己上学,从不包办他的事,他也很懂事。我敢说,我和马丽的婚姻是成功的,我们相濡以沫,一起教育下一代。如果不是她的鼓励,我不会拿起笔杆而且获得成功。我虽然自知有写作能力,可是我需要动力,需要鼓励,尤其是爱情的动力。她的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演员不易成功。对于从事戏剧和电影事业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和本人是否热爱这份事业。
假如仅有一个角色,却有三个有天份的女演员竞争,那么,常常是那个与导演关系最好的女演员获选,其中原因微妙、复杂极了。马丽因为有了我,从不拒演分配给她的角色,有时她不能演她喜爱的角色,只能自认运气欠佳或是时机不巧,她心里明白。我们努力避免过千篇一律的单调、平淡的生活,希望结识朋友,改变生活方式,但往往不如人意,有时我们不得不暂时分别。
马丽要亲自编导电影,新的生活等待着她。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一条原则:志同道合,相处和谐。我们互相勉励,互信互爱。这是感情深厚的基础,一旦失去这条,我们夫妇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对于夫妇来说,相互勉励是改善关系的关键,感情上的支持尤为重要。许多早婚的少年夫妻犯了这样一条错误:他们不是严肃地对待生活,而是闹着玩,他们想学成人那样生活,但因社会经验不足而失望。“总的来说,早婚的夫妇大多悔之莫及,有孩子的稍好一些。”但也有一些少年夫妇始终不渝,同舟共济,对付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张克加讲起她的生活经历就像神话,但都是真实的事情。她现在已经27岁了。她回忆道:结婚时我念大学四年级,正好20岁。事先未经深思熟虑,因为我未婚先孕,只得退学。父母从此大为恼火,不断咒骂我丢了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