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辉谛滦俗诮汤锕赜诹叫缘某笪攀庇兴死嘈崛赐耆煌P嵯埠玫木褪墙嗑晃薰福喽缘模不岽匆恍┎环奖悴皇锹穑咳绻沂歉刹浚欢ɑ峁睦橹涞牧蛋!�
江神点点头。
“也就是劝进同伙之间谈恋爱、结婚,不断生出新一代的信徒小孩?”
“是的,对宗教团体而言,这不也很重要?人类协会中,这样的气氛很稀薄,几乎像是中学生的社团活动。在驰乘遥想宇宙彼方之余,很可能已经远离了精神焕发的生活。虽然我无法在这方面进行心理分析,难道没有会员会有此感叹吗?”
“如果有的话,那又如何?”
“这些人会以杀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句话终于说出口了。江神听了,用小指在揠耳朵。
“为何会这么做?”
旅馆老板会说过,对着段木以脉冲放电给予刺激,可以促进蕈菇的生长。就此事而言,让蕈菇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科学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的解释。而在如此简短的说明中,我发现江神似乎忽然有什么话想告诉我。
“虽然不清楚其中的科学原理,但就算外行人也大概约略知道原因。受到强烈刺激的蕈菇菌丝,因为感受到了生存危机,于是急速繁殖,自然界中,这样的例子时有所闻。”
“也就是临死前留下后代子孙,包括植物,这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所以我就想像,本次事件的凶手应该是狂热信徒。”
“是希望会员人数增加更多的信徒?”江神问。
由于协会本部接二连三发生杀人事件,只要到处散播生命危机讯息,会员们便会因为恐怖气息的驱使而留下自己的基因。当然,不可能立刻诞生一对对伴侣,而是慢慢产生效果,改善不利于繁殖生命让恋爱气息淡薄的属性。
“这可是推理史上前所未有的动机呀!不,我没自信断然否定这种假设。”
“我知道这只是幻想。”
“如果这就是真相,就会是世界末日的象征了。最近的未来,我国人口似乎有减少趋势,为了阻止如此发展下去,也许会出现拼命三郎的急先锋,而且坦承自己是为了提高日本人的繁殖力,因而努力杀人的凶手。”
“这样的程度说是推理,倒不如说是科幻来得更贴切!”
“推理在现实中要处理面对的事物也都变了,就算是SF,这样的发展也很意外。虽然在我小时候,当时的人就一直担心人口会永无止境地增加。麻里亚会说过的‘未来的婴儿’'注'这部电影就是典型例子。在SF现实中的情况是,政府开发出替代小孩的人形娃娃,人类却对这些娃娃疼爱有加的黑暗面情节。”
'注:“未来的婴儿”(原名为ZPG:Zero Population Growth,人口零成长),一九七二年由奥利弗瑞德(Robert Oliver Reed)主演,他在一九九九年拍摄电影“神鬼战士”期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那是描述在那个世界禁止人类生小孩的情节吧!”
“同一时期,由美国科幻作家哈利·哈里森(Harry Harrison)作品‘人口爆炸’改编的电影‘超世纪谍杀案’,结尾的部分非常具有冲击性,但如今这样的话提还算一般了。故事描写人口过剩,满街的人类大缺粮食而引发暴动,结果只能动用推土机排除。如果人口再继续增加,最后人类就会像北极旅鼠一样被逼跳入大海而遭毁灭,这样的影像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另外,由一些知识份子组成的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整理了一份“成长的界限‘报告指出,敲响人口过剩与粮食危机警钟的时间,大约是在大阪世博会结束不久之后,虽然当时我才小学三、四年级,但在阅读少年杂志时:心中就已经开始在思考人类的未来。尽管有些地方很有趣,然而还是会让人感到沮丧。一想到人口的增加,就觉得难受了。居住的空间已无所寻觅,死后要埋葬遗体也没有地方可葬。因此,解决的办法就是减少人口。听起来很像是被一个邪恶的秘密组织所骗,但大众岂都是愚昧之人?”
关于这个问题,江神似乎有许多感慨,但又接着说,
“为了维持人口现状,总和生育率必须在二·一。换句话说,当女性生产子女数平均为二·一人时,人口就可维持平衡状态。而如今……到底是多少……详细数字记不清楚,但应该是百分之一到接近百分之二的程度。知道何时会突破百分之二·一吗?就是在一九六〇年左右。人口增加带来了饥饿问题,由于粮食不足引发了一连串的冲突战争,甚至伴随着核武的使用,更让人担心会发展成为世界大战。曾提及一九九九年将会有恐怖帝王从天而降的诺斯特拉达穆斯预言,有人说指的就是这场核子战争,但事实上,在高度经济成长的鼎盛时期里,隐藏的人口减少现象已然开始,所以我们似乎又上当了。对于自己生于其中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完全无法理解。这样的感受,你大概无法体会!”
相差八岁,体认的事物确实有异。
“现在不适合讨论人口减少的问题吧!”
江神咯吱咯吱地搔搔头,故意弄乱长发。他是否也尚未解决〈城堡〉之谜?甚至因为连大概的轮廓都无法掌握而显得焦躁不安?
“简言之,你要指出的是此地发生的事件根本原因,就是狂热信徒引起的?”江神问道。
“说得好!如果要让我更大胆地说,就算协会干部们不知道事件的真相,但至少对根本原因是什么,以及可能带来的危险会有所警觉吧!原因就在狂热信徒身上。协会本身是极力避免显露出有聚集疯狂气氛的可能,所以应该会在私底下以秘密的方式去处理吧!”我说。
“这就很难说了。”
“喔,不同意我的说法呀!”
原本是很期待可以受到赞同的。
“别气馁,如果你的推理属实,那么协会干部们在土肥宪作遭杀害之后,应该立即就会警觉到根本原因所带来的危险。但无论怎么说,这说法都很牵强。”
“事先有预兆,因此立刻就注意到问题……这果然很牵强。”
这犹如战争。百折不挠无畏惧,再试试其他切入点好了。
“也许土肥、弘冈、子母泽三人有共通点。”
“这次的切入角度就属于现实而且是推理的角度。他们彼此有何关连?”
“还不是很清楚。因为是脑力激荡,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只是假设之一。被杀害的三个人,属于反人类协会派的奸细。”
“意思是说,这三人都是以奸细的身分潜入?若此假设属实,那么人类协会也太糊涂了!”
“不,这三人不一定全是奸细,可以假设三人之中只有子母泽是正牌奸细,而其他二人则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也就是说,凶手以为土肥是奸细而杀了他,结果是杀错人了;于是又杀丁弘冈,竟然也杀错,因此最后判断是第三名死者子母泽,最后也把他杀了。”
“这嫌犯也太大意了吧!”
“又或者,凶手掌握了此三人之中有奸细,为了不放过任何可能,于是把三人都给杀了。”
“这也太粗暴了,只是因为狂热信仰?这太划不来,只是怀疑三人之中有人可能是奸细,就组织而言,除了全面铲除之外,应该还有其他方法!所以,要采信奸细说的难处就在此。就算多么痛恨,凶手实在没必要亲手杀了奸细。”
“这可是不考虑犯罪成本的狂热信徒唷!就算奸细身分曝光,组织采取的措施除了抗议之外,充其量也不过是逐出〈城堡〉之类的,但由于这样的惩戒还不够,因此给予天诛之罚。如果这是真的,也许凶嫌会告知,奸细已经混入干部之中了。但干部们的回应是,没有明确的奸细证据,就先任其活动从旁观察吧!结果这样的消极作为,惹恼了凶手,继而走向偏锋行凶。由于干部知悉其中原委,认为或许是会务人员仓促行事的结果,所以延迟向警方报案。”
“这是假设狂热信徒会惹出什么祸的观点。即使无法完全否定,但也不见得干部们会知道大概的真相吧!假设事情真如你想像,表示干部们知道特定的凶嫌,只要能追出嫌犯,事件就结束了,但为什么却又显得如此慌张、丑态百出?”
确实如此。比起出现狂热信徒,隐藏真相一事更可能危及协会的立场。
“可以说说第二个假设吗?”
接着也是非常神奇的说法。
“三个人都不是奸细,而是邪恶的外星人,这假设怎么样?”
认识往来第三年,江神对于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惊讶。
“因为不是真的外星人,所以是凶手自己妄想吧?于是就一个个解决。”
“是的,基于狂热信仰而杀人。”
“往来于推理小说与科幻小说之间呀!那么这样的想法是否有何根据?”
“没有确实证据是这项假说的难处。或许被害者的言行有某些共通处,而这些共通之处正巧成了妄想的根源。待命室日志上写的(培利哈),则可以视为一种暗示。”
真是如此的话,那还真恐怖。会不会是他们都说了同样的话,或有同样的肢体语言,甚至同样的餐点顺序进餐?反正就是一些看来极无聊的事物成了引发杀机的暗示。
“有栖川,冷静点。我们没什么时间了,就算怎么努力,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
因为决心一战,所以不能再像之前那么悠哉。既然江神学长都说了要冷静,至少表面上要做出深呼吸的样子来。
“留在本部的责任,这时候可以感觉到了;但就算精神多么抖擞,到头来也是白忙一场。从动机去追犯人有困难,不妨就朝其他方向去思考。关于弘冈与子母泽之死,应该还有比动机更大的谜团。”
我竟然忘了显着的谜团,于是追问:“凶器?”
十一年前,与玉塚真通之死一起消失的手枪,也不知从哪儿出现了。从弘冈繁弥手中垂落的S&W手枪,到底是经由何种路径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应该是〈城堡〉最严守防范入侵的物件才对。
“何时、何人,以何种方式携入?”
“这样的自问方式还蛮聪明的。”这算是赞美。
“假设是在一个月前因炸弹事件警方大举搜索之后携入的话,那么到底是谁,又是如何携入的,这些问题我们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