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纪时,在各地旅行的牧师不断以魔鬼和永不熄灭的地狱之火来告诫人们小心行事,不要偏离正轨太远。在 20 世纪,IBM 电脑取代了魔鬼的地位,“落伍的恐惧”则取代了“诱惑”。
这也就是说,用来提醒自己远离正途的工具,对人们而言是很重要的。 只不过它们并非一定以某一特定的形式出现,许多时候,恐惧只是模糊、啮心、怕自己会落伍或被时代淘汰的感觉。这种恐惧虽然较为抽象,但仍能提 供早期的警告讯号。
由于盖瑞和爱丽丝忽视了这些讯号,随后而来的问题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一,他们不愿面对自我迷失的真相。但却无法避免这种迷失所带来的并发症——怕被别人发现自己已经落伍、不中用了。更糟的是,他们四周还有一 些脚步快速、不断往前冲的年轻人使他们相形见绌。就算他们换到规模较小的公司也于事无补,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不论到哪里,他们都同样会受到 这种内外夹攻的压力。企业界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如同盖瑞所说的:“现在已无处可躲了。”他们必须用一层烟幕掩饰另一层。除了短暂的效果外, 一切诡计似乎都没有多大用处。
他们甚至忘了自己曾有过方向感这个事实;也惊讶于自己居然会有今日 的成就。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欺世盗名,他们根本不配拥有目前的工作;可是他们又不知往何处发展。他们失掉了原有的,但又尚未找到新的方向感。 因此,尽管他们觉得陈腐、落伍,却仍决定紧抓着目前的职位不放。由于没有什么能够支持他们往远处看,他们只好斤斤计较于每日琐碎的争执和冲 突,对他们来说,事业的旅途上不再是繁花绿树,而是数不尽的陷阱和埋伏。
寻求“认可”
一开始他们是怎样陷入这个困境的呢?其他的人又是在什么状况下陷入 类似的情况中呢?答案与赞美有关。我们的研究显示,37 至 53 岁,是人生中极少获得赞美的阶段。
当人们年轻时,上司多半会慷慨的给予赞美,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年轻 人也可能经常得到别人的“认可”(Recognition),虽然有时并非是完全的“认可”。
当人们进入 50 至 60 岁的阶段,通常也会获得相当的“认可”。年轻的 工作者会基于若干不同的理由,对他们表现出尊敬,甚至奉承。和年轻人一样,年长的工作者也老是觉得所得的赞美不够。
处于 40 岁阶段的人,却宛如置身在一片荒地上。根据统计的数字显示,40 岁的人在与工作有关的赞美上所获最少,有时甚至一无所获。内在的满足感因此成了关键因素。他们必须自工作本身及技术不断纯熟的工作技巧中获 得满足。在稍早的阶段中,他们获得了若干的赞美;在稍后的阶段中,假如他们能功成身退的话,也可以获得不少尊敬。
这些与我们讨论的主题显然有关,不过其间的关系并非必然。基于某些 理由,这个阶段的人被认为可以不需要赞美。这不仅是个错误的想法,且极具破坏性。因为这个阶层的人职位层级高,他们任何的异动都足以对公司造 成损害。一旦他们不再以公司的目标为念,转而以直接且个人的方式提高自我,必然会导致士气涣散的危机。在我们所调查的个案中,许多正常运作的 公司因此阵脚大乱,甚至导致覆亡。总之,当这些人无法得到想获取的东西时,是不会善罢干休的,他们会发展出一套策略,那就是个人的赞美比公司 的发展更重要。
可惜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人们 20 多岁时,个人和公司之间还可以有 很明显的区分,然而如果人们真的关心自己的工作,到了 40 岁时,公司和个人的福祉势必难以分割。失去方向感并不会改变数十年来指引他们生活的基 本价值观:工作本身富有——至少曾一度有过——对个人的意义。个人事业进展的暂时停顿,固然会使他们和这个价值观产生冲突,但却无法将它一笔 勾销。希望它自动消失只会徒然无功,尤其在尚未找到同样分量的事情来取 代它时。
简单地说,当人们到达 40 岁这个阶段时,他们已经花了数十年的时间, 固守着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原则。为了减少因失去方向感所产生的内在冲突,进而企图改变自我的工作原则,反而触发了他们内在的“警备系统”, 结果就发生了不断重复的“落伍恐惧症”。
循着正轨而行 当警备系统发生警告讯号时,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对呢?首先,这个人应 当停止寻求赞美。要 40 岁的人不再期盼掌声与赞美,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我们的调查却显示,这是极为有用的一着棋。当人们并不期盼赞美时, 即使未得到应有的赞美,也比较不会感到失望,事实上,真正带给成年人伤害的,与其说是缺乏“认可”,倒不如说是随之而来的失望。因此,先做好 心理准备,无异是最佳的防御措施。
另外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是,上司政策性的赞美,不但不能使这些人 获得安慰,反而会使他们恼羞成怒。一般的反应是:“我不喜欢别人把我当做傻瓜,”或“他们当我是什么,一个八岁的小孩?”机械式或虚应故事的 赞美,不论是出现在每天或是每个月当中,都只会让我们觉得更加的空洞与 无聊。
这个阶段的人应学习自我激励。我们这个社会上有个有趣的现象,那就 是人们常鼓励 20 来岁的人要自动自发;即知即行的年轻人,通常会受到大家的赞美。但事实上,老板固然希望年轻的员工勤勉向上,但并不真的希望这 些年轻的员工太过有主见,而变得难以驾驭。太过有自我风格和自以为是的年轻人,往往令老板讨厌。公司需要的是能够承袭它的风格,能在原有的架 构内做出一番贡献的年轻员工,而非太过激进的改革者。
真正需要自动自发,是那些迈入 40 大关的人。更确切的说,是否能自动 自发的是 40 岁这个阶段的人成败得失的关键。
举例来说,当盖瑞无法从同事或上司那儿获得正面的回馈时,他顿时乱 了手脚,因为这些温暖的言词一向是他调整自己方向的主要工具之一。他们认为上司未能明白表示赞同,就是对他们所作所为不以为然的一种表示。事 实上,上司只是不愿意像以往一样把赞美当做是诱导他工作的一种方式罢了,他们希望他能更自动自发,而不用多费唇舌。如果盖瑞早有准备,就不 会被这种“死寂的沉静”弄得心神不宁了。他也就可以从容地利用自己的方向感来导引自己进入下一个阶段。
要使一个人有敏锐的方向意识,并继续循着正轨而行,首先应该了解, 现在的组织最需要的是专门的技术。每个人都有各种不同的兴趣,能够每日依自己心情的起伏变化从事不同的工作固然有趣,但却足以威胁到我们的工 作。兴之所至的由一个范畴跳到另一个范畴,攫取任何可能的刺激和掌声,会使我们无法专心于某一个范畴,以培养足够的深度和优良的技术,从而在 工作的世界里,为自己争取一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听起来或许奇怪,但是那种忽东忽西的态度通常也会阻碍我们享受生 活。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那些真正能随心所欲的人——因为他们已有足够的钱,且决定停止工作——要不了多久就会觉得厌倦。这使得我们非常惊讶。 我们曾一度相信员工所说的——他们的梦想就是每一天都能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或什么都不做。然而一旦他们拥有这种机会,时间一久,他们反而会 变得焦虑不安,不能再享受自己的时间了。
40 岁的人尤其需要让每天的生活充满强烈的方向意识。他们需要一份值 得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让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不是不耐烦地等待一分一秒的消逝。这种工作不但可以使他们专心一志、 心绪平和,更可以使他四周的人各就各位。
相对的,他们要在办公室造成混乱的方法,就是无所事事;而这正是盖 瑞和爱丽丝的不智之举,也使得他四周的人顿失重心。由于他们以往步伐快速,充满自信,也因而带进一些同样有创造力的助手,现在他们嘎然停止, 跟得太快的人不免会撞上他们。
一个人绝对能够避免这个可预见的危机。必要时,在年过 40 之后,可能 必须借着寻找一连串有趣、有意义、统合(而非零星)的专案来激励自己,并使跟在后面的人循序前进。即使在这个时候,一个人也不应该停下来看看 其他人是否整整齐齐地尾随在后。只要自己真正成功地向前迈进,自然能达成纲举目张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失去方向感的人,未必都会在工作上产生害怕被淘汰的 焦虑感。就算是那些完全失去方向感的人,也不见得就会幻想着被复杂的电脑或最先进的技术所追赶。他们不是在心理层面上,而是在社会层面上感受 到这个问题,他们的感觉是“跟不上时代的主流”。
这种想法有人口统计学上的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生的婴儿(美 国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批)已经长大成人了。1946 年到 1964 年之间,美国总共诞生了 7600 万个婴儿,现在许多人已年届 30,成为企业界里不可忽视 的一股经济力量。由于这一群人占了全美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也就难怪许多四五十岁的经理人会自问:“我关心的是不是也是新一代的人们所关心的?”
不论这种感受属于心理或社会的层次,他们背后的理由都是相同的,因 此解决之道也大同小异。人们必须重新找寻方向感才能克服这种不安。有明确方向感的人没有理由害怕新的一代。根据我们所知,年轻人最佩服年长者的一点,就是他们有强烈的方向感。 简单的说,只有专心的投入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上更上层楼,才是安然度过 40 岁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