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雪的覆盖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又依稀可辩石桥身似隐似现,远望似断非断,此种景观实是妙不可言。”


  第三百二十一章 稀客


第三百二十一章 稀客

杭州断桥残雪,美景名满天下,虽没有亲赴杭州观看过,但楚质也是慕名已久,却无缘一见,不过在资讯极其发达的年代,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已经不再是梦想,对于断桥的景『色』典故楚质可不陌生。

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名字的由来也众说纷纭,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因而得名,一说是断桥原叫段家桥,后取谐音为断桥,一说大雪初停,桥面覆盖积雪,仿佛从中而断,因此叫断桥。

在后世,断桥之得以享誉天下,除了本身景『色』优美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某个动人的传说,不过当身临其境,楚质却深深的鄙视电视剧的导演,断桥明明就是一座平板石桥,怎么到了电视中,却变成高孔环洞桥了,而且居然比现代的立交桥还要高出几分来。

不过正如刘仁之所说,在没有下雪的时候,无论怎么观看,断桥就是一条平常无奇的石桥而已,将西湖一分为二,东是外湖,西是里湖,尽是碧波湖水,景『色』怎么也称不上绝妙。

待时机到了,定要带着初儿来这里欣赏此桥美景,楚质浮想联翩之际,烦燥的心情果然缓解了许多。

然而,有些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心情舒畅还是浮躁都不起任何作用,费了一个上午时间,十几个匠役与百姓几乎把白堤岸边翻了遍,却依然没有寻到暗渠的入水口,徒劳无功不说,还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抬头望了眼渐渐有些燎热的骄阳,刘仁之说道:“依下官之见,若是他们没有判断错误,暗渠入口真在此处附近的话,那毫无疑问,定是被淤泥堵塞掩盖住了。”

楚质轻轻点头,侧身对渔村的村正三老说道:“辛苦诸位,耽误多时,却毫无所获,本官颇感羞愧,此事未尽全功,本官自会处理,请各位且先散去,回村向长者打听清楚暗渠入口是否真在此地,若另有不同的说法,须尽快汇报县衙。”

百姓也知道,事情最后没有办成,不是人家不出力,而是实在找不出,非人之过也,当然不会有怨言,况且楚质爱民的名声也渐传渐远,越来越大,渔村百姓自然也听说过,对于他的话还是比较信服的,闻言纷纷返回村中。

等渔村百姓走远了,刘仁之试问道:“大人,你看我等。”

“先回城中,用过午膳,再去探下六井入水口的情况。”楚质说道:“至于此地,派人核实暗渠水口是否就在附近再作打算吧。”

毕竟有些事情不是急不可耐就能解决的,如果井水暗渠入口不在这话,那招集民夫匠役将这里全部挖空也没有用处。

对于楚质的安排,一干官吏当然没有意见,听说要回城吃饭,最高兴的自然是匠役们,纷纷跑回湖边洗净身上泥垢,也不管衣衫被浸湿,反正日光似火,走几步路就晒干了。

从断桥走过,再走几分钟,对面就是杭州城,可惜隔着一个西湖,还要绕大半圈才能回城,不时可见几只小船悠悠划过,其实书吏倒是想招呼一声,搭船回城,可是楚质似乎在想什么事情,一脸沉思的埋头走路,他们见状,当然不敢随意打扰,再晒再累也只能忍着。

不久之后,众人进入城中,也没有回衙门,只是在街上找了家规模还可以的酒楼匆匆解决午餐,随后也没有休息,直奔钱塘门而去。

翻查整晚史料,刘仁之还是很有收获的,弄清楚了六井的来龙去脉,自然也知道六井的引水口在钱塘门与金门一带,离杭州城也不算远,但也有段距离,达到目的地之后,也过了小半个时辰。

相对而言,六井对杭州城来说十分重要,史料记载得较为确切,而且了解此处地形的人也不少,所以当众人来到钱塘门附近的水域,也不用费劲搜寻,只是在水中『摸』索片刻,就立即找到用砖石砌成的入水口。

“如何?”刘仁之闻讯,大喜问道:“是否有所堵塞。”

“没有,只是在入口边沿上飘缠些杂草,却也不影响湖水流进。”匠役大声说道,不等刘仁之吩咐,就潜入水中,把杂草之物刮开。

刘仁之见状,欢笑点头不已,显然对匠役的机灵表示满意,转过头来,却发现楚质皱额锁眉的,表情好像有些不对,不由惴惴问道:“大人,可是发现何处不妥?”

“没事。”楚质微微摇头,轻声说道:“清理下杂草,我们就回吧。”

一听准备可以回去,在水中的匠役立刻充满干劲,憋足了气沉在水中,直到把杂草都清除干净才浮出水面,只是区区几个入水口,片刻功夫,他们就已经忙完,返回岸上。

楚质也没有食言,率众回衙,不过在回去的途中,却向刘仁之索要关于杭州水利方面的资料,对此刘仁之也没觉得奇怪,以为他是想先了解下情况,再着手处理渔村的事情,回到衙门,他也不敢怠慢,立即拿了些关于杭州水利方面的书籍资料奉给楚质。

“这么少?”看着眼前这些资料书籍,楚质感觉有些奇怪:“就这些而已?”

“这只是最近两三年的。”知道自己似乎领会错楚质的意思,刘仁之连忙补救道:“库房还有许多,却不知大人要哪些?”

“全部拿来吧。”楚质说道。

“全部?”刘仁之惊讶的睁大眼睛,欲言又止。

“嗯,只要关及杭州水利的,不管是哪朝哪代,都取来吧。”楚质点头道:“资料越详细越好。”

“大人,若是如此,那资料怕有些多。”刘仁之比划了下房间,提醒说道:“差不多能占据这里大半。”

“不要紧,拿来就是。”楚质摆手说道。

见楚质心意已决,刘仁之也没有坚持已见,依令行事,过了近半个小时,才带着十几个衙役返回,同时到达的还有八口巨箱,依次陈列房中,将房屋填得满满的,连走路的空隙都没有,只能踩箱而出。

就算心里有些准备,楚质也不禁吓了跳,随手打开一个箱子,只见里面被书籍和纸页堆满,似乎放得久了,一股陈腐的味道扑面而来,还好县里书吏可能是比较爱护书籍,隔三差五的不时拿出来晒凉,保管得还不错,起码没有出现书页残缺不全,被虫鼠蛀蚀的情况,也没见沾上什么灰尘蛛丝。

不过楚质还没有为此而欣喜多长时间,就开始郁闷起来,书籍资料是较完整齐全,可问题在于放置得却十分凌『乱』,根本没有多少规律可言,不要说分类索引,就连年份也不一致,同一口箱子,里面的资料却未必是同一朝代的。

似乎也察觉楚质的为难,刘仁之上前说道:“大人,衙里有一老吏,平时负责箱里书籍资料的保管,对其安放位置可谓了如指掌,大人若想要何书籍,不妨直接问之。”

说着一个满面花白胡须的书吏从旁边站了出来,行礼道:“职下见过大人。”

楚质也没有怀疑,是真是假,一试就知,当下说道:“本官要查看最初记录有西湖的文献资料。”

老书吏微微思考,立即胸有成竹说道:“第三口箱,左下方第七本书中,汉朝钱塘地方志上有关于钱塘湖的记述。”

西湖的称呼是从唐代开始流传下来的,唐以前一般被称为钱塘湖,这个情况楚质也有些了解,同时按照老书吏的指示,找到那本书籍,翻阅了片刻,果真发现上面有关钱塘湖的记载,虽只有寥寥几行字,但这更加说明老书吏记忆力惊人,且熟知箱中书籍资料。

“很好。”楚质大肆夸赞起来,可未等老书吏心喜谦虚,旁边书吏余有荣焉时,就听楚质继续说道:“不过本官平时比较喜欢顺着读书,且宜静,不喜旁边有人,所以还要麻烦诸位,多寻些吏员前来,帮本官整理书籍吧。”

无论古今,领导的爱好永远是下属奉行的真理,就算心中有怨,表面上还要表现出欣然从命的模样,况且俗话有云,上级动嘴,下级跑腿,话糙理不糙,既然顶头上司否决你的方案,自己又提出要求来,书吏们岂能不敢不从之。

而且根本不用怎么动员,不仅县衙书吏全部出动,就连能粗略识文断字的衙役也屁颠屁颠的跑来帮忙,八口巨箱,看似非常繁多,但古代书籍资料不像现代,一页纸能密密麻麻写上千几百字,在印刷技术有限的前提下,撑死写满三五百字已经不错了。

所以说,一本书能分出好几卷,特别是像红楼梦之类的大部头巨著,真要印出来,起码能占满半箱空间有余。

“先按朝代把书籍资料一卷卷的分开。”在楚质的指挥下,书吏衙役们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花了半天时间,直到天『色』渐渐暗淡无光,县衙举烛照明,一轮残月浮现半空之时,箱中的籍料才整理完毕。

“本官已经备好酒宴,就等各位入席了。”这时楚质笑『吟』『吟』说道,做人要厚道,既要想马跑得快,那自然少不了加餐加料,这点常识他还是明白的。

佳肴并不是县衙厨子所烹制,而是从城内名楼订做买来,放在厨房中用小火温着,端上来的时候还热气腾腾,特别是席案之上,香淳的美酒已经温烫好,诱人香气扑鼻而来,勾得某些人喉咙生津,噎动不已。

这餐下来,某些人心中的怨意顿时烟消云散,毕竟分类书籍又没有累死累活,最多是繁琐一些而已,而知县大人知情识趣的,好酒美食招待,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享受的,谁还好意思积怨。

此后几日,就当县衙官吏以为楚质会待在房中翻阅那些书籍资料,或者搜集民夫解决渔村井水问题时,事情却出乎他们的意料,突然之间,楚质仿佛变得十分忙碌起来,每日早出晚归的,带着几个书吏在杭州城里郊外、山川河流兜兜转转。

到了后来,情况又有变化,书吏没少,招了几个擅长捏糖泥面的伎人随行,又在县衙角落寻了间僻静房屋,专供伎人们进出,严令闲人不可入内。衙里官吏自然有些莫明其妙,有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