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快-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2:(1)射门得分(2)玻璃被打碎    
    (3)孩子们吓跑了(4)孩子们在踢足球    
    (5)房屋主人寻找肇事者    
    (A)3…4…2…5…1(B)5…2…3…1…4    
    (C)4…1…2…5…3(D)1…4…2…5…3    
    解析:答案为C。考察本题的五个事件,主要是提及孩子踢足球和屋子玻璃被打碎两件事。按照这两个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应该为首先陈述孩子们踢足球,然后陈述因为不小心踢碎玻璃后逃跑的情形,所以(4)孩子们在踢足球——(1)射门得分——(2)玻璃被打碎—(5)房屋主人寻找肇事8者—(3)孩子们吓跑了相对于其他选项更为符合逻辑顺序。    
    例3:(1)中场才至(2)一人独往    
    (3)久等不来(4)约好看电影    
    (5)电影已开演    
    A4…3…2…1…5B5…4…2…3…1    
    C4…3…2…5…1D5…2…3…4…1    
    解析:答案为C。从题目中的五个事件来看,说明的是应约看电影而不准时到达的事。约好看电影显然是起始事件,其中甲久等不来,乙只好独自前往。这时电影已开演,甲直到中场才至。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判断是电影已开演在前,还是一人独往在前。现实中两者都有可能,不过在本题,选择乙独往在前是最合理的。因为这样一来,以人的活动为顺序的逻辑更明显。所以本题的正确排序是:约好看电影(4)——久等不来(3)——一人独往(2)——电影已开演(5)——中场才至(1)。    
    例4:(1)面试(2)岗前培训    
    (3)上岗工作(4)通知录取    
    (5)申请工作    
    A5…1…4…2…3B5…1…4…3…2    
    C1…2…3…5…4D1…3…2…4…5    
    解析:答案为A。综观题目中给出的五个事件,都是与求职有关的事情。依据常识与逻辑,求职者一般先是申请工作,获得了面试的机会,面试如果合格,所申请的单位来通知录取,求职者获得了工作机会,经岗前培训后,才上岗工作。因此,正确的顺序应是:申请工作(5)——面试(1)——通知录取(4)——岗前培训(2)——上岗工作(3)。    
    例5:(1)效益提高(2)政企分开    
    (3)国力增强(4)上缴利税增多    
    (5)企业活力增强    
    A1…5…3…4…2B3…4…1…5…2    
    C4…3…5…2…1D2…5…1…4…3    
    解析:答案为D。综观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可以看出企业活力增强是中心事件。企业活力增强的原因题中给出了“政企分开”。我们知道,政企分开解除了某些对企业的束缚,所以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其余的事件都是企业活力增强的效果,诸如企业效益会提高,因而上缴利税也会增加,国家得到更多的收入,国力随之增强。因此,本题最为合理的排序应是:政企分开(2)——企业活力增强(5)——效益提高(1)——上缴利税增多(4)——国力增强(3)。    
    例6:(1)打碎花瓶(2)父母回家    
    (3)清理卫生(4)受到表扬    
    (5)主动承认错误    
    A3…2…5…1…4B1…5…2…3…4    
    C1…2…3…5…4D3…1…2…5…4    
    解析:答案为D。从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来看,要说明的是打碎花瓶的前因后果。花瓶缘何而碎?显然是在清理卫生中不小心被打碎的。打碎花瓶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打碎者主动承认了错误,受到表扬。那么打碎者是谁?不可能是题中出现的父母,父母在题中的角色只可能是表扬者,答案只能是孩子,这在题中是省略了的。正确的顺序是:清理卫生(3)——打碎花瓶(1)——父母回家(2)——主动承认错误(5)——受到表扬(4)。    
    例7:(1)依法查处(2牟取暴利    
    (3)建筑物倒塌(4)判刑入狱    
    (5)偷工减料    
    A5…2…3…1…4B2…3…1…4…5    
    C2…4…5…3…1D1…4…3…2…5    
    解析:答案为A。从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可看出能分成两组:一组是偷工减料,以牟取暴利,造成建筑物倒塌;另一组是依法查处,判刑入狱。这两组事件又是相关联的,因为建筑物的倒塌才导致了依法查处的发生。所以本题最合理的排序应是:偷工减料(5)——牟取暴利(2)——建筑物倒塌(3)——依法查处(1)——判刑入狱(4)。    
    例8:(1)小孩得救(2)追认烈士    
    (3)楼房失火(4)冲入火海    
    (5)伤重去世    
    A4…3…1…5…2B3…4…1…5…2    
    C2…3…1…5…4D1…3…5…4…2    
    解析:答案为B。从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来看,主要说明的是小孩获救的事件。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应先交待楼房失火这一背景,才有见义勇为者冲入火海,救出被困在里面的小孩,而自己却不幸伤重去世。政府追认为烈士是事后为表彰其英勇而给的褒扬。因此,本题最为合理的顺序应是:楼房失火(3)——冲入火海(4)——小孩得救(1)——伤重去世(5)——追认烈士(2)。    
    例9:(1)点火(2)倒计时    
    (3)腾空而起(4)准备就绪    
    (5)进入预定轨道    
    A2…1…5…4…3B5…4…3…2…1    
    C4…2…1…3…5D1…2…4…3…5    
    解析:答案为C。题目中提供的五个事件都是有关火箭发射前后的经过。火箭在点火之后,燃料燃烧推出自身腾空而起,按照预定程序升入到一定高度后进入预定轨道。而在火箭点火前一刻,我们知道有一个倒计时的程序:10,9,8,7……0,数到0时方能按下发射钮。而倒计时的口令只有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才能发出,否则极易因准备不够而出事故。所以正确的排序是:准备就绪(4)——倒计时(2)——点火(1)——腾空而起(3)——进入预定轨道(5)。    
    例10:(1)造福后代(2)乱砍滥伐    
    (3)农作物减产(4)植树造林    
    (5)土壤沙化    
    A2…3…5…4…1B2…5…3…4…1    
    C1…4…2…5…3D4…3…2…5…1    
    解析:答案为B。这道题提到了乱砍滥伐和植树造林两个相矛盾的事件。乱砍滥伐的后果,先是土壤沙化,然后农作物减产;而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是造福后代的事业。所以事件的正确排序应是:乱砍滥伐(2)——土壤沙化(5)——农作物减产(3)——植树造林(4)——造福后代(1)。即正确答案是B。    
    


第一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复习指南第五章常识

    一、常识题的题型与内容    
    常识题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科技、历史及综合常识等,主要考察应试者对一些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及结果等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相对来说,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科技、历史等方面的常识题都不是太难,而综合常识题则有一定难度。这类题即常识判断题,原作为判断推理的一部分,其不仅要求考生对相关事物或现象有一定了解,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题呈现一个常识性的现象,题后的备选项是对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四种可能的解释,要求应试者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题中所涉及的现象都是大家所熟悉的,至少是有所耳闻的一些现象。但是对这些现象你可能很少做过系统的研究,也不一定具有这方面的系统知识。即使偶尔遇上一两道题是与你的专业或你平时十分感兴趣的领域而积累了的丰富知识有关,但这种情况不会很多,除非你的知识涉猎面相当广泛,所以说这类试题虽然与专业有关,但对应试者来说,都是公平的,因为这种试题取材范围十分广泛,从宇宙到地球,从无生命物质到高级动物的人类,从远古历史到未来世界,从自然到社会等都有可能涉及,尤其是与人们现代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和现象,经常是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解答这类试题虽然与个人的知识的广度、深度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不是简单的复述常识性知识,而需要对常见现象原因的分析。因此,要在短时期内显著提高本人的常识水平是不现实的,重要的在于平时的观察、思考和积累。    
    二、常识题解题技巧    
    常识题涉及面广,没有太多的解题技巧,主要应抓住两点:第一是平时注意对知识的积累,考前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第二是作答时要认真细致地阅读题干和备选项,防止选错。    
    下面介绍一些解答常识题的有效方法:    
    1。淘汰法    
    当确定一个选择项不符合题意时,便将自己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选择项,依次加以否定。假如第一个选择项就是正确答案,那么后面的几个选项就可以忽略不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当然,在这个判别过程中,具体操作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    
    2。去同存异法    
    应试者在阅读完试题内容和所有选择项后,根据题意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该选择项同其他选择项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特征差异。然后将其他选择项与之进行对比,把内容或特征大致相同的项目去掉,而保留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3。印象认定法    
    印象认定法是指根据印象的深刻来选择答案。应试者在读完一道试题的题干和各选择项后,各选择项对于考生大脑的刺激强度是不同的。有的较强,有的较弱,那些似曾熟悉的内容必然会在头脑中最先形成正确选项的印象,因此,据此作出的判断的命中率还是比较高的。    
    4。比较法    
    此方法应用范围较广。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应试者可以将各选择项同题意要求进行纵向比较,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在答题时,要求考生将选项同题意要求作纵向比较,再将前一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选项进行横向对比,最后确定符合要求的正确答案。一般经过这两次的对比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