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我不信他,你还能有成就吗?我们的根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称本师释迦牟尼佛,根本的老师。你相不相信?你不相信他,你怎么能学到东西!老师不在了,老师不在老师的教训还在,经典就是老师的教诲。留下来的这些教科书、讲义在,佛所讲的是教科书,祖师大德的注解是讲义,你相不相信?先决条件,你跟这个人学,你就得信他,不信他决定不要跟他学。为什么?你跟他学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你一无所获,这就错了。你对这个老师相信,对他有信心,对他尊重,他说的话我们完全接受,完全依教奉行,师生关系才能建立,这是真的关系,不是假的。老师承认他是我的好学生,学生承认这是我的好老师,师资道合。不敬不行,阳奉阴违得不到利益。
  我们自己做过学生,也做过老师,这个经验很丰富,自己是从这里走过来的。谁能得利益?具足清净信的人能得利益。所以尊师重道,绝对不是这个老师觉得自己了不起,「我有道德,我有学问,你们对我要尊重」,不是的,如果老师有这个念头,他一文不值。老师看到这个人尊师重道,就晓得这个人对道学重视,非常认真受教,老师要特别照顾他,你要不照顾他,你对不起他。他有十分诚敬,你就要教他十分,你教他九分,还欠一分,对不起学生。如果这个学生只有三分诚敬,你不要教他四分,为什么?那一分是白教,他装不进去,他那个器只有那么大!所以你能得多少,还是在自己,不在老师,这反求诸己太对了!所以对老师要相信。
  第三,信理、信事,宇宙之间一切万法都有理、也有事,这些理事经典上都讲得很清楚;理事之外,还有因、还有果。蕅益大师讲这六个字,「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这样你的信心才具足,信心才圆满。对於自、对於他,没有疑惑,对於理、事没有疑惑,对於因、果没有疑惑,叫净信。这个净信可不容易!谁具足净信,这个人一生决定成就;教下决定大开圆解,宗门决定大彻大悟,念佛决定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你说这个信心多重要。现在这个人学佛学得也不错,没有信心,信心不足,他还有疑惑。甚至於有疑惑自己还不知道,自以为是,不肯向高明请教,这在修学的态度上就差了。古时候自己有疑惑,不耻下问,到处去请教,叫参学。参学什么?参学是到处请教,求别人开示,求别人指导,虚心求教他才能成就。稍稍涉猎,丝毫贡高我慢,轻慢别人,高抬自己,决定不能成就。
  首先讲净信,有净信才有定,为什么?我信老师我一定跟这个老师学,老师所教导的我能够理解,我能够依教奉行。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我佛学的根基是章嘉大师奠定的,我非常感激他。没有那三年的根基,我跟李老师学教,也会像此地所说的缺乏净信。我的基础是章嘉大师奠定的,以后在台中十年学教能有一点成就,靠那个基础。那个基础里头,尊师重道,一心专注,所以心是定的。李老师特别教我,就是入门的时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定功。第一个条件,你拜我做老师,跟我学,从今之后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其他的无论是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只能听他一个人的。为什么?心定。所以你看你对老师有没有信心,你有信心你心定了;你没有信心,老师这么说,偷偷的还去听别人的,这就不行。
  第二个,你眼睛会看,你会看佛经,你会看这一切书籍,你所看的文字,不经过我同意,包括佛经,都不准看。想看的东西一定向老师报告,老师同意才可以,连佛经都是这样,何况别的。心定了,不乱看,不乱听、不乱看,心定了。第三个条件是你从前所学的我都不承认,要全部放弃,从今天起从头学起。为什么?过去学的东西我要承认了,你会拿这个东西来辩论,老师还要跟你辩,这多辛苦!一概不承认,不作数。末后跟我说,这三个条件也不是永久的,五年,五年之内一定要遵守。我们这才懂得,古时候的人拜老师,五年学戒,什么戒?就这三条戒。五年为期,五年当中一定要遵守,这个五年你的心定下来了。我学得很好,很有受用,三个月之后就有效果,心清净了,半年之后效果就很殊胜,就对老师这个三条非常敬佩。五年之后,我就向老师说,这个方式很好,我自己发心再守五年,老师笑著点点头。
  我遵守他这三条教诫十年,出来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教学相长,有能力禁得起磨难,有能力禁得起考验,靠这两个老师的指导,一切懂得反求诸己,决没有怨天尤人。但是初学,烦恼习气在,要修忍辱波罗蜜,最初的时候不怨天、不尤人,是忍!忍耐著。慢慢以后功夫深了,智慧逐渐现前,才真的化解了。所以,我如果像那些算命先生给我算的,寿命只有四十五岁,我四十五岁就走的话,我的功夫是在忍辱,没有智慧,没有定慧;有忍辱才能够到禅定,有定功才能生智慧。所以我今天有这么一点定慧,是寿命延长了三十年,没有这三十年的话,我那个时候的功夫是忍辱,在六波罗蜜里面只有前一半,布施、持戒、忍辱,后一半没有,精进、禅定、般若没有。以那个基础,再有二、三十年功夫,学习才能够契入境界。
  我一生这些历程,你们同修要是细心的人都能够理解。为什么?看看我早年,早年没有录相,有录音,你听听我在三十年前讲经的录音带。你听听那个时候的,听听三十年前的,听听二十年前的,听听十年前的,听听现在的,你就晓得那个进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不一样。现在走向什么?纯净纯善,向这个目标迈进。什么都能忍,无论是跟什么人相处,你要怎么样我都随顺,没有反对的意见,什么都好。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有执著,你有分别,错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什么都能忍,接触一切众生,天天到外面托钵,给什么吃什么,没有不欢喜的;有好吃、有难吃?没有,用心念把境界摆平了。这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自己纯善纯净的心把外面境界摆平了,摆平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六道、三途不平,平等就是一真法界。所以,有净信而后才有定,这个定比喻作弓,你才拿到定弓。
  「复无戒足以距惑地」,因为偈颂里面讲「如人无手足」,手是比喻信,足是比喻戒。你看又没有信,又没有戒,这怎么行?这两个字太重要了,这是修学的根。「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这是佛在《华严》上讲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从哪里学起,从规矩,规矩就是戒律,你要守规矩。我跟李老师学习,要守他这三个规矩,这三条戒。在佛门里面,根本的戒律是「净业三福」,这是根本的指导原则,最高的指导原则,三条十一句。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做到没有?这个四句完全落实在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虽然是经,但是实际上是戒律。这是什么?这是学佛的预备课程,没有正式学佛。像我们读书一样,先读预科(预备班),然后再进入正科班,这是预备班。
  我们连预备班都没有读过,怎么能进入正科?正科是第二条,第二条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皈觉正净你才能学得到,你没有前面第一条,第二条学不到。所以,我们今天受三皈、受五戒、受菩萨戒,都是形式,没有实质,实质一定要从第一条建立。你看第一条,我刚才给你讲了那么多,是「奉事师长」,但是第一句「孝养父母」,不孝父母的人他怎么会尊敬师长?奉事师长的人决定孝顺父母。所以孝是根之根,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你说这多重要。
  入门正是世尊教导我们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看净业三福,你不按照这个程序去修学,非佛弟子。孝亲尊师、十善业是世间法,佛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你没基础怎么行?然后你才晓得我这几年为什么那么重视《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所讲的就是孝亲尊师,我们「净业三福」前面两句,后面两句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过去我详细讲过一遍,好像是八十个小时,我自己不清楚,听说光碟是八十片,应该是八十个小时。八十个小时太长了,所以我又把它浓缩、精简,做了一个节本,希望把八十小时变成四十个小时,便利於初学。这个节本好像也做好了,应该很快就可以流通,这是基础。
  然后才能够真正修学三皈、五戒、菩萨戒,或者出家的沙弥戒、比丘戒,你才真正能够受持,真正能做到,欢欢喜喜,一点困难都没有,奠定德行的基础。再往上成就学问,大学问!「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自行化他。这是顺序,不能够躐等的,躐等就错误。所以,我们今天的戒足就是弟子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戒足。你有这四样东西,不能躐等,这四个次序不可以躐等的,弟子规后面十善业,十善业后面三皈,三皈后面五戒,无论在家、出家,你有戒足了,你有净信,你有手。你这个人很健康,有手有足,不像此地讲的这个人没手没足,他能成就什么?这叫有手有足,然后才能往上提升,才能发展。
  以距惑地,惑是什么?诱惑、迷惑。你有净信,你有戒定,现在人讲你有免疫的能力,外面这些病菌你不害怕了,你有免疫的能力。换句话说,你只要有净信,有戒定,你就能够不受现代社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距惑,拒绝它的诱惑,不受它的诱惑,这就对了。为什么我们今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面前你还会动心?你没有净信、没有戒定,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