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佛法的名词来说,这是精神的现象,见闻觉知。所以,你觉就叫般若;你迷,般若就变成烦恼。所以烦恼可不可以断?不能断。烦恼断了,般若就没有了;可是你要想断,肯定断不了,如果要是真断了的话,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
  相虽然是假的,体是真的,古人比喻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好像用黄金做的器皿,我们还是古人的比喻,老比喻不是现在人的比喻。我们用黄金造个佛像,你每天对它很恭敬礼拜,这就好比是般若。哪天你不高兴了,你不想要佛像,喜欢小猫、小狗,你把这个黄金用来又造个小猫、小狗,佛像没有了。小猫、小狗是三恶道,是烦恼。造佛像是这个黄金,现在造小狗也是这个黄金,体没有变,只是形相变了一下。烦恼跟般若,跟这个比喻差不多。
  觉了的时候是智慧,迷了的时候叫烦恼,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恶见。觉悟之后,贪变成了戒律,痴变成了智慧,瞋恚变成了禅定,所以贪瞋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般若,贪瞋痴是烦恼,戒定慧迷了就是贪瞋痴,觉悟了就是戒定慧,贪瞋痴即是戒定慧。这种话,像这些话一般对初学决定不讲,讲了什么?会把他讲迷惑了。他本来对佛还很尊重,还相信,这一讲他不相信,他退心了。简直是胡说八道,怎么会讲出这种话?互相矛盾。要知道这是在华严会上讲的,小乘里头绝对没有,方等里头很少,都不说的,到般若才说,这个要知道。这个教学是高等的课程,这是甚深的佛法,所谓圆顿法门。
  入这个境界要不要断烦恼?断烦恼,般若就断掉了。那烦恼怎样?烦恼就变成般若。烦恼怎么会变成般若?用贪瞋痴慢来教化众生,这不就是般若吗?贪瞋痴能教化众生?能。你看《华严》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胜热婆罗门就用愚痴,甘露火王就用瞋恨,伐苏蜜多女用贪爱。这是善财童子去参访三位善知识,他们用的方法很特别,那就是烦恼即般若。要用这种方法叫你彻底觉悟,大彻大悟。
  你看有人跟随释迦牟尼佛,一生没开悟、没证果;释迦牟尼佛一入般涅盘,我们讲过世了,他一下就开悟了,他也就证果了。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是帮助这些学生,成就这些学生。不用这个方法,禅宗里面讲棒喝,不用这个方法他醒不过来,一受这个打击,一下就觉悟过来。所以释迦牟尼佛降生是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也是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接受国王大臣的供养是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去托钵托不到也是教化众生。世尊三个月马麦之报,托钵托不到,还有好心人,喂马的干粮拿来供养佛,佛也吃,没有分别。所以八相成道,无一不是度化众生的示现,不只是言教,身教更多,言教次之,身体在示现。根利的人不要用言语,看到释迦牟尼佛这种生活,他就开悟了,就明白了。利根的人行,中下根的人不行。
  结业,在六道里头造业。造业,结的是善业,人天果报;结的是恶业,三途苦报,正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果你真的觉悟了,业确实变成解脱,业习的种子在阿赖耶里面产生变化。本来我们造作恶业,譬如要到畜生道,变畜生去受这个果报,这一下觉悟之后,他变不变畜生?他也变畜生,他变畜生不迷,用畜生身去度化那些畜生,诸佛菩萨常常干这个事情。你看我们在这些年当中,遇到一些灵媒透露给我们的讯息,观世音菩萨常常在饿鬼道教化众生,他到饿鬼道一定要现饿鬼身,不现同类身没有办法教化众生。他要教我们人,一定要现人身;他要教畜生,一定现畜生身;他教饿鬼,一定现饿鬼身;他到地狱里面教化众生,一定现地狱身。所以结业即解脱。
  所以我们纵然造了许多的罪业,怕不怕?不怕,怕的是不觉。不觉,你要到三恶道去受罪业,受苦受难;觉了之后,到三恶道去度化众生,那个地方众生苦。你虽然发了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是阿赖耶识没有恶业种子,你怎么能现恶道众生身?可见得恶业不是坏事。你要真正能通达这些道理,明了事实真相,我在经上续的两句话,你才懂得这个意思。佛在经上讲「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今天讲到这个地方,你应该能够体会到一些。关键就在觉迷,所以佛法修学重视的是破迷开悟。
  可是破迷开悟得转烦恼为菩提,你转不过来可不行,这怎么转法?你一开头一定要在这里下功夫,不执著,不执著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有执著,不平等;没有执著,法法平等。这一定要功夫,否则的话,你觉悟不了,光求觉,怎么觉也觉不了,没法子觉。不分别,就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八识成四智,六、七是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果上转不要去理它,因上转了,果就转了。所以真正用功夫的没有别的,就是放下分别、放下执著。
  尤其执著严重,执著是六道的第一个因素,分别是十法界第一个因素,所以先从最严重的下手,最严重的就是执著,总要把这桩事情看淡。无论什么事情自己清楚明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爱怎么做都好,你有执著,我没有执著,我可以随顺你。两个人都有执著就很难相处,两个人成见都很深,这当中决定起矛盾,常常不和,常常闹意见,常常吵架;其中有一个能忍能让,他就能和睦相处。由此可知,放下的最初方便就是忍让,处处让他,不要计较,随他,什么都好,慢慢在这个地方养成习惯,就得受用。
  所以觉决不是骤然、一蹴就能得到的,不可能,我们一定要依照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循序渐进。烦恼习气重怎么办?先从戒律下手,决定是正确。戒律里面首先就教我们忍让,让我们学规矩、懂法则,要把它落实在事上,那个戒律是活的,你才得受用。所以《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跟我们前面所念的「净行品」,每一条都是圆融的,每一条都是超越时空的。像《弟子规》上头一句,「父母呼,应勿缓」,你如果只是懂得父母叫我赶快答应,你没学会。那真叫学一样就是会一样,整个《弟子规》学会了,你也不过只学会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日常生活事情太复杂、太琐碎了,你还是一筹莫展。所以你要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活学活用,你不能死学死用,那就没法子教了。
  这句怎么样活学活用?大乘菩萨戒里面给我们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父母呼,应勿缓」,也就是说,所有一切人叫我,我们都应当像对父母那样的尊敬,那样的快速答应,这就对了,这就叫圆法。所以,法有没有圆?法没有,圆顿在人,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是什么?觉悟、圆悟了,所以没有一法不圆,不觉悟怎么行?《弟子规》一百一十三法,从你初学一直到你将来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都是用这个,决定没有离开。就是这一句。到如来果地变成什么?众生有感,佛立刻就应,感应道交,第一句里头。
  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当用什么方法教化他就用什么方法,所以佛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定法可说,全是活的,活活泼泼,完全称性。怎么完全称性?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就称性。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就与性德相背道,那就迷了。称性是觉悟,悖逆就是迷惑。所以诸位要晓得,你有分别、有执著就是迷,迷得很深。我们不讲妄想,因为妄想真不容易断,就是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你已经成佛了,你已经入华严境界了,那个不必说了,太难太难,真的是做不到。你能够做到不分别,你就是菩萨,我刚才讲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十法界最上面是四法界,你是属於上层的。你还有分别,执著没有了,你是十法界下面两层,下面两层是阿罗汉、辟支佛。
  如果执著没有断,你是六道凡夫,六道里面就要论善恶,结业就有善恶。如果是出了六道,也就是说执著没有了,还有分别,还有妄想,执著没有了,你已经证到阿罗汉,已经证到辟支佛,结业即解脱,这个你证得了。你怎么证得?阿罗汉跟一切众生也是感应道交,不过阿罗汉心量小,你有感,看他喜不喜欢,他喜欢他就来应,他不喜欢他不来应。这就是什么?喜欢不喜欢是缘,你跟他有没有缘,有缘他一定来,没有缘他不来。不像菩萨,菩萨没有缘也来,这了不起。所以菩萨给众生作不请之友,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个心量大,因为他没有分别;阿罗汉还有分别,没有执著,他有分别。
  你就晓得执著害人多严重,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过这种苦日子,搞生死轮回搞了无量劫,被什么害的?执著。为什么要这么执著?随顺一点不是很好吗?学佛先决的条件,特别在大乘,特别是将来你想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大乘当中的大乘,是一乘当中的一乘,至高无上。你的信愿要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不能跟西方极乐世界大众相应,就是清净海会相应,你虽念佛去不了。为什么?性格不相同,心量太小。那要怎样?昨天跟诸位讲的,《华严》上大心凡夫,不但你是《华严》的当机者,你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当机者。什么叫大心?念念为众生想。我们确实为自己想得太多,为众生想得太少。你要说为什么?养成这种习惯了,这就是烦恼习气,无量劫就养成,没有为别人著想。
  我给同学们说,我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会为国家民族著想,为天下众生著想,所以以后接触到大乘比较容易进入。虽然年轻的时候很执著,那是因为生活太苦,所以没有布施的心。可是我想得很广,想得很深,想得很远,在事上做不到,这是环境。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