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是懂这个道理,我也教过不少同修,他们从事於工商业,自己有公司,是老板,有的时候常讲员工不好带,怎样去选择员工?我就教他一个方法,我说员工跟你见面你细细观察,这个人有没有福报从相上能看出来。你所用的人都是福相,你的事业肯定很顺利,你用的人如果一点福报都没有,你会很辛苦,纵然你自己有福报,你底下人没有福。所以有一个时期台湾选举,有些同学来问我,他说:法师,你看看我们应该投谁的票?我这个人很公平,绝不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我就告诉他,这几个候选人你细细观察哪个有福报,你就投他。有福报的人选上,大家享他的福,没有福报的人你们把他选上,大家要受他的罪。我只教他这个原则,你们自己去观察,这样就很好。
  世间法里头福摆在第一,可是世间要到领导阶层的地位,福慧就要双修,你没有智慧你不能领导人,所以要有福、要有慧。修福不容易!没有福报的人,有修福的机会他都不会修,这我们看得很多很多。所以我们常常也感慨,机缘在面前没有福报不知道修福,懂得修福的人又愁没有机会,只有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一点小福,大福报没有机会。所以今天想到我们佛门里面吃饭,总共有六首偈,今天我们讲饭吃完了,结斋,『饭食已讫,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
  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饮食一定要卫生、一定要简单,所以佛门托钵,以后在中国佛教里面也就是一个菜,许多菜煮在一起,叫大锅菜,在佛门里面叫罗汉斋,罗汉斋就是大锅菜。大锅菜有煮得很好的,真的是三德六味。早年香港有一家湛山寺,应该很多同学都知道,我每次到香港来一定要到他家里去吃饭,实际上饭只吃一碗,菜至少要吃二、三碗。它是罗汉斋,那个罗汉斋做得真好,让你一碗吃下去还想吃第二碗,第二碗吃了还想吃第三碗,你已经吃饱了,所以饭是吃一点点。湛山寺这些老和尚现在也都不在了。
  这是我们想到佛门的饮食起居,早餐多半是吃粥,佛给我们讲粥有十利,都要会做。烹饪是大学问,佛门里面四众同修都是慕道而来的,但是身体健康还是最重要的一桩事情,佛家常讲「法轮未转食轮先」,弘法利生一定要有很好的身体,饮食是调养身体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所以饮食的调养在佛门里面讲是一个大功德,你先把他的色身养好,然后他才能办道,没有体力怎么能修行?所以粥也有煮粥的方法。佛说它的利益,第一个是资助现在来讲是我们的气色,第二个是资助体力,第三个是健康长寿,第四个是安乐,第五个是清爽,无论从你的风度,佛法里面讲威仪,仪表清秀,而且还会带给你辩才,容易消化,第八讲它能除风,它能够消除饥饿,能够消化浊气,就是我们身体里面有浊气粥帮助你化解,也能帮助你排除。所以粥有很多的好处。
  出家人生病怎么治疗?就是断食,用断食的方法来治疗。我们现在看「山西小院」就懂得,生病的时候并不求病好,念念求往生,身心清净,万缘放下,一心念佛;饮食只吃一点流质,一餐、二餐、三餐都没有关系。生病的时候,老和尚教给我们少吃多餐,不要吃太多,吃一点点,保持著不饥不饱,要懂得这个道理,这是真正健康之道,不能吃太饱。即使中午吃饭的时候,中午要吃得饱,也只能有个八分、七分最好,不要吃太饱,吃太饱你肠胃消化的能量损耗太大,也就是说加重它的工作能量,有时候它受不了就会生病,这都要想到。身体每个器官都不能叫它超过负担,这是养生之道,所以饮食不能够太饱,要保持著不饥不饱。佛法里面常说,吃得太饱人昏沈,如果饥饿他就不稳定,佛法里面的名词叫掉举,掉举就是身心不安。这两样都是妨碍用功,无论修什么法门它都产生妨碍,所以在饮食上应该要著重不饥不饱。善调饮食也就懂得养生,你就知道怎么样保养,对於自己的道业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就晓得吃饭之后菩萨这个大愿的意义,「当愿众生,所作皆办」。这个所作有自利的、有利他的,自利总的原则一定要掌握到,总的原则一句话,一定要知道提升自己的灵性,天天要向上提升。一天不能提升,这桩事情就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这一天没有进步它就退步,这肯定的,所以佛教菩萨勇猛精进,道理在此地。提升灵性从哪里做起?从烦恼轻智慧就长,实在讲灵性就是智慧,智慧是真正的灵性。智慧是可以带得走的,烦恼能带得走,智慧能带得走;智慧帮助你向上提升,烦恼帮助你往下堕落,十法界里面的升沉,原理就是这个。
  我们要怎样真正做到烦恼轻智慧长?这叫真正修行,真正的功夫。我们现在问:怎样才能落实?章嘉大师教给我「放下」,你能懂得这个话吗?宗门里面那个话意味更深,「会么?」意思深,会是什么?会就是放下。真正体会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就是我们常常在讲席里讲的,妄想分别执著是绝对要放下。修行人的生活,记住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纲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我们一般讲的随缘而不攀缘。你心里面不生烦恼就是不起分别执著,妄念是难,起心动念我们暂时不谈它,先只是说分别执著,日常生活当中随它去,只要看到没有大的妨碍,你一切都应该放下,练!什么都要放下。所以我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为什么?这些人跟事帮助我们放下。
  我们的功夫在哪里练?首先我们喜欢的,譬如衣服、饮食,我们喜欢读书的人这书籍,你所爱好的,人家看到了把你拿走,在这里就练功夫,这就是修行。你还会不会生烦恼?你生烦恼就警觉到功夫不够,这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把这个事情挂在心上,错了!什么样的嗜好都要舍弃,为什么?那是轮回的因,这个东西要不舍掉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总是要把七情五欲放下,我们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顺境里头要练,逆境里头更要练,练到真的没有分别执著,只要一切都不执著,什么都好,都能够随顺众生,我们念佛往生就有把握;一定要这样要那样,这是执著,这个心态念佛往生没有把握。
  大事是这一生当中要决定往生,不能往生我们知道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结个法缘,来生能不能得人身,能不能再遇到佛法,是个未知数。好事做得再多不一定能得人身,这诸位不能不知道,我们前面讲安世高同学那个故事,那是我们的借镜。出家人明经好施,在现在讲是好法师,经教通达又喜欢布施,只是每天出去托钵托的饭菜不好吃,心里有一点难过,就这么一点点毛病,现在看起来这是微不足道,没想到就障碍他开悟,障碍他修行,所以第二生,那是福报,明经好施是福报,堕到神道里面做龙王去了。
  所以你晓得,有福报的,六道里面享福有福报的,前生都是修行人,就是烦恼习气没有断,把一生的修行换了来生的福报。享福就迷惑了,所以龙王一生造很多业,人家恭敬供养他,他就保佑他,不供养他,他就不高兴,就整人家,所以他自己很清楚,龙王舍寿之后,死了以后堕地狱。安世高是个得道的高僧,救了他,让他把财全部捐出来,舍财修福,建个道场,这样他还是落在神道(天神),他生忉利天。这是一般没有智慧,没有定功、没有智慧,完全凭修福。但是修福你要知道,建这个寺庙,这个寺庙真正提供出家、在家众修行,真正有修行成就的,才是福报。如果你建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人都造孽没有真正修行,那你的福就没有修到,你帮助别人造业,不但没有福,你还罪加一等,你堕落得就更苦。
  所以修福要细心观察,就像种植一样,这个地方土壤好不好,能种些什么东西,你一定要先去研究它,如果这地方是沙土,不能种粮食,你的粮食种子种下去之后没有收成。所以你要认识福田,什么叫福田,你认错了福田你就没有种到福。所以我常常讲,种福、修福的人本身他有福报,为什么?他才真正找到福田。我初学佛的时候没有这个智慧,什么是真正福田不知道,所以老师教给我,决定是福田,大小不一样,放生是福田,持斋、放生是福田,布施医药是福田,印送经书是福田,这里面决定没有过失。
  以后我们看到印光大师一生他所接受的供养,四众弟子的供养,那个数量很多,自己没有受用,全部拿来印送经书。他办了一个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所有一切供养做为弘化社的基金,印送经论善书。在那个时候是很好的一个手段,确实接引许多知识分子入佛门学佛,成就也相当可观。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老人家是用文字度众生。现在文字好,但是现在看文字的人愈来愈少,国文程度也大大不如从前,现在最重要是电视、讲经光碟。
  经书现在人没有法子读,我们现在可以用电视方法,就是有声书,有文字、有声音,这是个好方法,这个方法几乎可以等同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这个弘化社。我们把经念出来,经文用字幕打上去,你在电视画面上看到文字跟著去读,这样他不费事,有不认识的字他也不要去查字典,他就很喜欢。如果是一家人,一家人可以在一起读,你看这不是「所作皆办,具诸佛法」吗?我们自己这个经念得熟,口齿很清晰,字没有念错,没有念漏,可以常常用这个方法。
  我也常常在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有这么一套《大藏经》,就是光碟的《大藏经》?现在有,这个《大藏经》是有,有光碟的,但是它里头没有人念,没有声音,如果再有声音这个价值就高了。如果很多人同心协力来做,一个人念一部经,小部头念个二、三部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