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也想,十信位我们细讲,后面还有一品。到十住,我们就不是这样子一句一句、一字一字来讲,我们讲它的大意,讲它的精华。经,我们一定按照经文的顺序读下去,讲解是选讲。譬如十首偈我们念下去之后,容易懂的,轻描淡写带一下就行了;与我们现前有密切关系的,这一首细讲。这样子我的预计,全经不超过七千个小时,现在已经三千小时,希望往后不超过四千小时。我们用七千个小时,七是个圆满的数字,完成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样看起来,大概还要四年到五年,五年的样子,这部经就可以讲完。如果身体还可以,我想把《法华经》讲一遍,《楞严经》讲一遍,净土五经一论讲一遍,大概就差不多了,我就可以走了,这些留给后学做个参考资料。
  所以这一愿非常重要,「深入经藏」。深入经藏我们可以取一部经,一门深入,这个容易,真有效果。将来如果有机缘,我不再到处去跑了,今年这两个会是不得已,是很重要的会。印尼十六个国家宗教代表,大概估计有一百五十位;还有一个,中国也是第一次举办「世界佛教论坛」。这都是过去所没有过的,中国的宗教也要走向世界,这好事情。所以我答应他参加这两次会议,以后我就不想再参加了,专讲《华严》,这个经才能够如期的圆满。能够有个小道场,很好,没有小道场,在此地也行。我们不受任何干扰,把心定下来,一同来学《华严》。《华严》是佛学的概论,包罗万象,就是《大藏经》的缩小,方东美先生称它为佛学概论,很有道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第十一首偈:
  【自归於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这首偈,在现代的社会应用得最广,实在讲,可惜没有人知道。怎么说应用得最广?首先要认识什么叫『僧』。「僧」是团体,出家人是个团体,叫僧团。僧的含义,必须要遵守六和敬,才能称僧,如果不是六和敬,那就是普通的团体,修六和敬才叫僧团。六和敬在前面跟诸位详细说过,很重要!我们今天就是团体出了毛病,最小的团体是家庭,家庭是个团体。夫妻、儿女,现在小家庭两代,在过去三代同堂的多,父母、兄弟(兄弟跟自己是一代)、儿女,我们讲大家庭,三代同堂。
  三代同堂家里人多了,如果兄弟姊妹多,姊妹当然出嫁,兄弟多的时候,兄弟再生儿女,这堂兄弟。所以一家五、六十口是常见的,七、八十口也不少,如果家里没有个规矩的话,家不就乱掉了!家有家规,家规就是家教,所以这一家人能和睦相处。中国自古以来是大家庭制度,大家庭里面怎么团结?伦常。「父子有亲,君臣有义」,这个大家庭里面,一定有一个是家长,家长就是君,大家庭的家长,全家这些人都是臣,道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一点都不乱。「朋友有信」,朋友是对外面的,对外面都是朋友,四海之内皆朋友也。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只有教育才能解决问题,不教怎么行?
  『自归於僧』,我们广义的说,引申的来讲,就是我们要回头,要依於一个六和敬的团体。这样子『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你家庭,一家之长统理你这一家,没有障碍。现在虽然是小家庭制度,可是公司行号是大家庭,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你要统理公司里面的员工,做到一切无碍。无碍就是你这个公司员工上下里面没有冲突,没有对立的,没有疑虑的,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互助合作,这就一切无碍。每个员工都懂得自动自发,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跟大家互相配合,互相合作,这是每个做老板的人梦寐所希求的。怎么才能求得到?自皈依僧,问题就解决了,只要依六和敬就行了。
  六和敬的基础一定是依伦常道德。所以从前,一个人从小的家教,中国人讲的家教,家教就是教五伦、五常。五伦刚才说过,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仁就是仁慈,仁慈从哪里来的?仁慈从「父子有亲」来的,亲爱。这种亲爱用在父母是孝,用在兄弟是悌,用在朋友就是仁慈,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爱心,真诚的爱心。义是懂得人生活在这个世间,固然不能够舍弃权利,更重要的是尽义务。你在哪个位置上,义务是你的工作,你要把你的工作认真做好,义务。一个公司分成很多部门,分工合作,你担任什么职位,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没有把你的工作做好,尽心尽力做得尽善尽美,这是义。如果你不负责任,不认真去做,不能跟别人配合,你不义;不能跟大众相处,你不仁。不仁不义,你在社会上,哪个老板肯雇你,肯用你?在家庭那是没有法子,家庭,做父母、长辈的要教!「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两个字多么重要,这是德行的根本。
  礼是礼节,《弟子规》是最基本的礼节,从这个地方扎根。智是理智,处事待人接物不能凭感情用事,要用理智。末后一个是有信用。这是基本的德行。你能够有五伦、五常,常是常道,从早到晚日常生活当中,不能没有的。你没有,没有就不是人!人跟禽兽的差别,古人界定的界限就是这个。人不同於禽兽,禽兽不懂得伦理,不懂得基本的做人的态度,五常,常道。有这样好的一个家教,参与社会工作,佛给我们提出的六和敬当然没有问题。怎么会做不到?
  「见和同解」里面,说实在话,最重要的还是伦理道德。我们在前面讲的,有浅有深、有广有狭,绝对的见和同解只有佛才能做到。法身菩萨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跟妙觉的佛果,他们确实是见和同解。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理事全解决了。当然这不是十法界里面众生所能做得到的,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我们见和同解依什么?就是依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觉正净是性德。虽然在我们现前境界里面,觉正净跟迷邪染是对立的,是二不是一,这是当然之理。我们要讲到不二法门,那就是法身菩萨境界,就超越十法界了。
  我们现在是二不是一,二里面我们要选择,我们要从迷回归到觉,从邪回归到正,从染回归到净,这就对了,逐步逐步向上提升。像《华严》,从十信位提升到十住,十住再升到十行,十行再升到十回向,十回向再升到十地,十地再提升到等觉、妙觉。就像念书一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向上提升。由浅而深,循序而进,这是佛教中下根性的人,我们要明了,要懂得。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在团体里面必定能跟一切大众处得很好。
  这个世间第一桩大事,就是跟一切人能够和睦相处,这是大学问。你看看诸佛菩萨、辟支、声闻,跟一切众生相处没有障碍。为什么?佛与大菩萨不必说了,他不起心、不动念;降一等,声闻、缘觉,纵然他还有分别,他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就好办,见和同解就可以做到了。人与人之间不能相处,就是不肯相让,执著自己的成见,不能够让人家几分,一定要坚持自己。实在讲,受害的是谁?别人受害顶多是三分,受不了,辞职就走了,别处还找工作;自己受害七分。所以别人受害少,自己受害大!这些道理跟事实,诸位如果冷静细心去想想,不难体会。
  人生在世一场空,无论是贫富贵贱,出生是平等的,将来死亡也是平等的,贵为天子不能不死。佛在经上讲得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两句话是很重要的警告,你不能不警觉。能带得去的是什么?业,善业来生感三善道,恶业来生感三恶道,这是你带得去的;除此之外,这个世间什么你都带不去。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人生在世为什么不行善?什么是真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真善。要学佛菩萨,佛菩萨对人没有不方便的,没有不慈悲的,这是佛菩萨对九法界众生真实教诲。你的境界没有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慢慢逐步提醒你,就是用这个方法。你看他自己本身示现给你看,他所示现的你仔细观察,不外乎「看破、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看得很淡,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这才是归於自性僧,你的本性本来是如此。
  「统理大众」,可以用引申的意思来说,与一切大众相处。在今天由於科技发达,交通方便,资讯的发达,整个地球真的是变成一家人,一个地球村。现在的人出国去旅行、观光、考察,机会愈来愈多,你跟国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频频接触。那对於「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就太重要了。我们怎样和睦相处,怎样化解不同,所谓是存异求同。那个异,相异的地方要化解,完全同了,才叫一切无碍。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谈,放在一边,我们取一部分,那是无碍,还不是一切。
  「一切无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问为什么是真的,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而整个《般若经》的总结,我跟诸位做了多少次报告。世尊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是整个佛法的中心。佛说法四十九年,般若讲二十二年,几乎占一半的时间。般若讲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不就一切无碍了吗?这是讲到绝对的无碍,自性本来是这样的。所有一切障碍从哪来的?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障碍性德,障碍无碍。我们跟人不平等,自己贡高我慢的心,自以为是的心,这是妄心,障碍自性的平等,障碍自性的和睦。
  所以,三皈依理跟事都可以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能给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现在社会,大家天天所担心的是冲突,怎么化解冲突?每个人都觉得化解冲突太重要了,怎么化解法?冲突说不尽。现在的麻烦是父子有冲突,现在父子冲突严重到什么程度?儿童,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