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听了微微点头,道,“前朝的确欺我太甚,十三说的在理!”说罢又以询问的眼神看向其他人,“你们认为呢?”
“回皇阿玛的话,我大清兵强马壮,军纪严明,岂是前朝纤弱之士所能比的,故而才能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十四也起身道!
我暗暗赞叹,不愧是未来的大将军王,张口闭口都是军队,可见十四的军事才能也不是平白来的!
“儿臣认为十四弟言之有理,太祖皇帝所帅军队才是全天下最强的!”大阿哥附和道!
“不错,我大清强悍的军队也是决胜之关键!”康熙赞许的点点头!
“皇阿玛,我大清子民誓死效忠太祖皇帝,君臣一心,方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八阿哥笑着补充道!
“充足的后勤补给也是必不可少的!”九阿哥也道!
“老四,你觉得呢?”康熙看向四爷道!
四阿哥略略思索道,“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觉得是太祖皇帝英明神武,,勇于决断,指挥有方;身先士卒!”
果然是未来的皇上,着眼点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能从统治阶级的眼光去看,到底是高了一筹!
果然,康熙不住点头,赞道,“老四和朕倒是想到一块儿去了!”
康熙此言一出,我看见太子的脸色顿时有些不太好看!
“皇阿玛,儿臣经常和太子在一块,自是从太子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四爷谦虚道!
“四弟过誉了!”太子连忙笑道!可是眼睛里闪过的,却是掩不住的得意!
康熙看着四爷如此谦让,更加欢喜!看来这四爷还真不是一般的隐忍呢!若不是知道后来的历史,我还真看不出来他有当皇帝的野心呢!
“老五,你的看法呢?”康熙又问胤祺道!
“皇阿玛,儿臣认为前面几位兄弟所言句句在理,但是所谓的创业容易守业难,我大清能有今日的国运昌盛,太祖太宗皇帝功不可没,可也多亏皇阿玛以及皇玛法宽徭薄赋,爱民如子!”
“哈哈哈哈,好一个创业容易守业难,老五,你的见解的确是独到啊!”康熙笑道!
“皇阿玛,儿臣只是实话实说!”胤祺谦逊道!
“好!真是说到朕心坎儿里了!”
第一卷 第八十八章 见解(一)
我暗暗赞叹,胤祺的见解的确独到,众皇子皆是从创业谈起,而胤祺,却另辟蹊径,阐明守业比创业更难,从而不仅歌颂了**哈赤和皇太极,还言明顺治和康熙也是功不可没!当然深得圣心了,试问,又有哪个皇上不爱听好话呢!再说了,胤祺所言句句属实,并没有一句夸大!
一直都知道,他很优秀,可是如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还是忍不住为他骄傲!这样的他,是属于我的,不得不承认,虚荣心小小满足一番!
许是感觉到我热烈的目光,胤祺抬头,淡淡看过来,当看到我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不由一愣,继而扯出一抹满足的微笑!
“宁一——”正犹自出神间,蓦地听到有人似乎在唤我,条件反射般的看向康熙,却见他正凝眉看着我,不,应该说是场中的人都在看着我,眼含期待!
我纳闷儿,不过是走了一会儿神儿的功夫,莫非错过了什么好戏不成?不过看着架势,好像和我有点关系啊!
“宁一,你觉得呢?”康熙饶有兴趣问道!
“什么?”我脑袋一时转不过弯来,不解的看着他!
“你来说说,咱们大清国为何能取得这天下?”康熙淡定的又抛出这个问题!
“这个,奴婢一介女流,自是不敢妄谈政事!”我忙谦恭道!
开玩笑,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一不小心就触了禁忌不说,各位阿哥能说的几乎都说了,让我说什么!
“无妨,不论你说什么,朕都恕你无罪,今日所言只是考功课罢了,于政事没有关系!”康熙许是看出我有顾虑,出口给了我一个保证!
考功课?和我有个毛关系啊?我又不是什么阿哥格格,这康熙还真是无聊的紧呢!
不过既然他赦我无罪,那我便也不怕,反正君无戏言,况且还有这么多人作证,要知道,听了他们的见解,我早就想不吐不快了!
“皇上,奴婢觉得,这是天意!”我抬眸直视着他,淡淡道!
“喔?和解?”康熙凝眉,显然是对这个答案不甚满意!
“正如太子殿下所言,乃天佑我大清!”我继续道!
康熙脸上闪过一抹淡淡的失望,太子则有些欣喜的看着我,眼神里是掩都掩不住的得意之色,以及势在必得!我微微皱眉,这个倒霉的太子还真不是一般的讨厌!若不是为了找个挡箭牌,我才懒得应和他!
假装没有看见康熙的表情,我缓缓道,“各位阿哥前面已经说过,我大清有英明的君主,强悍的军队,以及充足的供给,可是,我们也有最缺乏的,那就是地处边陲,没有占据有利地形,而且,”我的眼神淡淡扫过众人,“我们毕竟是满人,没有强大的百姓支持!”
此言一出,只听众人倒吸一口气,不敢相信的看着我,似乎是诧异,我竟然敢说出如此话!
“说下去!”康熙倒是波澜不惊,只看着我的眼神多了几分诧异!
有了康熙的首肯,我还怕什么?
于是话锋一转,道,“前朝则地处中原,占据了最有利的地形,不仅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且是由天子亲自守边,老百姓骨子里的观念,早已接受了他们的统治,而这一切,都是我大清不具备的!”
“那你觉得,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我大清又是如何取而代之的呢?”康熙问道茅山志!声音听不出喜怒!
“回皇上的话,前朝虽然占据这些有利条件,可是却不懂的经营,所以说,前朝之失,失在腐败,而这失误,却是我朝之大幸!众所周知,前朝之亡,不在崇祯,而在万历!嘉靖沉迷丹药已是失策,而到了万历时期,皇帝沉迷酒色,更是不祭祀宗庙,不上朝接见百官,从而导致朝廷瘫痪,内阁、六部、都察院等机构官员缺乏得不到补充,上疏的折子又石沉大海,公务不能正常办理,国家乱作一团!而万历本人还不晓得,只一位的纵容,这样的国家焉能不亡?”
抬眼望去,却见众人皆听的出神,就连康熙,也是听得津津有味,不曾有丝毫打断!
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万历在位的时间最长,对前朝的危害也是最大,经过他统治的四十八年,前朝已经是山河破碎,风雨飘摇,而后来继位的天启弟,不仅没有吸取他爷爷的教训,反而愈加胡闹,不仅不理朝政,而且还宠幸大宦官魏忠贤,陷害忠良,鱼肉百姓,将个国家搞的乌烟瘴气!”
“然后呢?”十阿哥忍不住道!
得!这十爷怕是当故事听了吧!不过也是,有关明朝的事在清朝的很少提及的,这些清朝的后代子孙,对明朝的了解,也不过是通过皇太极顺治留下的卷宗而已,有限的很!
无意间撞上胤祺的眸子,却见他眼里满是惊讶!不由微微好笑,我现在难道像个千年妖怪?
不去理会众人的反应,我继续道,“抛开朝廷的腐败,前朝所处的正值小冰河时期!”
“小冰河时期?”三阿哥不解的看着我!
“没错,所谓的小冰河时期,就是在那一段时间里,气候相对偏冷!一般而言,小冰河时期会持续几百年的时间,而前朝末年,则正处于最严重的时期,由于天气寒冷,北方降雨减少,迁移到南方,从而导致北方连年大旱,而南方,则是涝灾,并由此引发瘟疫,蝗灾等一系列天灾,这些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来说,是致命的,当然,这也是导致我大清南下的原因,毕竟大旱对于我们,影响也是极大的!”
“没错儿,我也听说过,那段时间的确是连年大旱,草原上连草都没有,牲口都饿死不少了呢!”大阿哥附和道!看他的样子,似乎早就忘记了康熙的存在!
“大阿哥说的对!”我赞同道,“可以说,那一段时间,前朝经历的天灾人祸是接连不断,再加上统治阶层的腐败,直接促进了我大清的发展!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李成梁!”
“李成梁?”十三惊呼!
“没错儿,就是李成梁!他间接害死了我大清的先祖,是我大清的罪人,可也是他,一手打击蒙古,一手打击海西,才使我建州能趁机壮大!所以说,他,又是我大清的恩人!”要知道,李成梁一直是我崇拜的将领,若不是如今顾忌到康熙,必须站在清朝的立场评价他,我还真不想说他一句坏话!塔克世和觉长昌安的确是李成梁误杀,可也是形势所迫而已!他怎么会想到,正是这不起眼的两个人,直接成为了明清战争的导火索!
“那照你这样说,崇祯倒是很冤枉的了?”康熙浓眉微挑,似是询问,又似乎是在探讨!
“回皇上的话,冤,也不冤!”
“这话是何意,岂不是自相矛盾?”三阿哥不解道!
“说他冤呢,是他本非亡国之君,前几任皇帝留下的烂摊子,让他来收拾,的确是苦了他的,朝廷腐败,党争严重,连年灾荒,再加上战争不断,故而崇祯年间的财政早已枯竭,只能勉力维持局面而已!况且还有流民造反,使崇祯忙得是焦头烂额!”
“那何来的不冤呢?”十四剑眉微蹙,似是很感兴趣!
第一卷 第八十九章 见解(二)
目光看向十四,触到他炽热的眼神,不由一怔,慌忙心虚的别开眼睛!
略微定了定神,继续道,“说他不冤呢,是因为他实在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接手江山的时候,前朝已经江河日下,这时候,正急需一个英明果敢的帝王来挽救这岌岌可危的江山,可是崇祯虽勤政有余,却果敢不足,他刚愎自用,敏感多疑,实在是没有那样的能力!”
“喔?是吗,你可细细道来将鬼策!”康熙饶有兴趣的看着我,朗声道!
此刻的我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心里想的,只是如何的不吐不快,提起这段沉重的历史,竟忍不住是深深的扼腕,而在感情上,也在不知不觉中偏向了明朝!
“我们都知道,明朝在洪武以来,便重文轻武,这样的不重视武将,武将的待遇可想而知!在太平盛世,这个自然不是很大的问题,可是若遇乱世,那可真是一将难求了!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