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前试试大婚时的嫁衣。
杨玉环呆呆地有些发懵,那日李林甫来宣读册妃诏是好大的排场。别说他那三个姐姐,就连杨玉环自己都有些吓到。之前虽说参加过咸宜公主的婚礼,可自己只是负责边角工作,整个流程她并不清楚。此次与寿王成婚,整套典礼都由寿王府一手包办。
相对于寿王府,杨宅就显得穷酸得多。尽管如此,寿王府诸事严格遵照六礼,办事的下人对杨宅也无半分不屑,这倒十分难得。
杨玉环伸手扶了扶头饰,面前古旧的铜镜里人影晃动,有些恍惚。玉环感觉就象在做梦,绕了一大圈,还是要嫁寿王,心里空落落的有种逃不过宿命的恐惧感,目光渐渐发散,偏偏就在这时突然就想到那日灞陵桥头玉笛应和的李三郎。玉环似乎忘了当时一瞬之间产生的错觉,只觉心头有种说不清的亲切感。
“好、好啊,要嫁人了。。。”杨玄璬不知何时也进了房间,之站在门口久久的看着盛装的玉环,觉得自己似乎应该说些什么,可一张开口却不知道能说什么。
“父亲--”。
玉环思绪被拉回,看着父亲。自那次他进了大理寺,似乎就一夜白头,两鬓之间斑白的头发大有星火燎原的势头。玉环心头发酸,她虽不是亲生,在杨玄璬那儿却胜似亲生。他们杨家不是富贵之家,正因如此,她们的父亲为女儿们操了太多的心。
“啊,啊好。玉环呐,爹对不起你,他们王府什么奇珍异宝都不缺,你如今要嫁入寿王府了,爹都没能给你置办出像样的嫁妆。。。我。。。”杨玄璬说着说着眼眶一热,他有些慌乱,说话间有一丝仓促“你等会儿。。。等会儿。。。爹有样东西送给你”。
玉环看着杨玄璬慌乱的走出房门,还听得见他出门前那两声干笑,那是一个父亲在强忍着不在孩子面前流下泪水。
杨玄璬出了房门,这一刻仿佛苍老很多,他迈着蹒跚的步子匆匆赶去后院。院里,那棵几十年的桃树早就不再结果,只有寒酸的几片叶子不紧不慢的追着四季的脚步张扬着几片难看的叶子在风中得瑟。
杨玄璬拿了铁锹在树下挖了起来,不久,满是泥土的酒坛显露出来。
“玉环,这是你大姐出生那年,爹在家里埋下的酒。绍兴产的女儿红,爹还特意花钱请人在这酒坛上刻了花雕”杨玄璬抱着酒坛的手轻轻的抖,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激动,不仔细还看不出来。“爹只有送你这个,咱家嫁妆在人家王府算不上什么,只怕到时你在王府被人看不起,受委屈。。。”
玉环眼圈有些泛红,那酒坛上斑驳的泥土依然掩不住怒放的牡丹花
“爹,这是我最珍贵的嫁妆。”
☆、第十章:摔玉笛
玉环接过那坛酒,再也忍不住泪水。她只是个平凡的女孩,没有什么做大事的气魄,她就是舍不得家中的慈父。
婚礼婚礼,古以昏时成吉礼,自古以来既如此。其中缘由怕是还要追溯到人类部落群居的时候
那寿王爷虽养尊处优,身边从来不乏逢迎追捧之辈,但他自己却单纯的像一张白纸,身上毫无贵族的娇横。
这边婚礼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东宫那边宣政殿,李隆基与大臣议政,不知不觉已过午后,有些上了年纪的老臣开始龇牙咧嘴,跪坐的久了双腿就会麻木酸痛。李隆基传了午膳,丝毫没有退朝的意思。
张九龄据理力争,坚决认为那安禄山不能留。一如以往,大半的大臣赞同张九龄的观点。只有李林甫一言不发,不置可否。
李隆基其实要争得并不是什么安禄山,只是觉得对丞相的职权放的太宽,他丫的张九龄太不识眼色,以为自己有理恨不得一手遮天!更气人的是像他这种老儒生,他坚决认为有理,你要不遂了他的意,他恨不得当庭自尽,以示忠贞。完全不鸟你皇帝难不难看。
“李林甫,你认为如何?”。
李林甫当然知道皇帝此时来问他明显的是想来借把刀,铩一铩丞相的威风。李林甫心里很清楚,尽管皇帝有些不满,心底还是非常倚重张九龄的,此时决不是和他翻脸的时候。
“陛下若是拿不定注意,不如提审安禄山,微臣这就派人去幽州查证张守硅所言是否属实!”
“也好,就这样吧!”李隆基边说边起身,身上配饰繁琐,清脆的佩环相击声在大殿听的格外清楚:“手无凭证,多说无益。退朝!”。
随着皇帝的离开,殿内大臣也相继离开,只有张九龄,头皮发麻,后背冷汗渐起。李隆基最后的话含沙射影,分明是在让他难看。
李隆基回到**,心情似乎不错。当然,和前朝无关,他从不把前朝的情绪带到**。他只是想到今天是瑁儿大婚的日子,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
高力士明白过来李隆基的意思,立即大惊失色“陛下,不可呀!”
“为何不可?”李隆基看着高力士,甚为不解。继而有似恍然大悟“对了,他们今日成婚,明日便会来朝见,不过,朕现在就像去看看”李隆基说的很高兴的样子。
“陛下,还是不见的好”高力士有心事,说话都不敢看李隆基,好像跟别人说话似的。
“高力士,你那根筋犯抽了”。
“陛下……杨玉环就是杨玥儿……”。
“今天皇儿大婚,朕又不是去看儿媳妇的……你说是谁?”。
“就是她……”高力士觉得多说一个字都那么难,他还能说什么,都是天意,他和陈玄礼都意外的错过那么多次,却还是让寿王爷一下子找到。
“这些天你都干什么吃去了!”李隆基剑眉紧皱,一把揪起高力士衣领,身边的人一个两个办事越来越离谱,让他想想都火冒三丈。
高力士心知他把事情办砸了,干脆闭上眼睛静等发落。
“什么时候的事?”。
高力士心底一沉,李隆基总是能一针见血,一步到位的剥去你所有的伪装,什么都甭想在他面前藏起来。:“就在陛下签下册妃诏第二天,老奴觉得,觉得木已成舟,在多说也晚了”
“晚了,朕说晚了吗?你哪根筋告诉你要瞒着朕的!朕用得着你替朕觉得吗?”李隆基胸口发闷。他永远也忘不了那日灞陵桥头的惊鸿一瞥,可终究抵不过天意,高力士和陈玄礼几次错过,却让李瑁正好遇上。
李隆基最终又放下挥起的拳头,愤怒的把高力士骂了出去。高力士情绪低落,只退到殿门外,老远的看着李隆基。
他不甘,太不甘心了。又抓起那随身的玉笛,一把摔在地上在地上。高力士一直目睹着李隆基所有的行为,心突然开始抽抽,继而便是震惊。不过萍水相逢,那杨玉环竟在李隆基心里占了什么样的位置,以至于他一气之下摔了安金藏送给他的玉笛。
殿内的宫人都被赶了出来,李隆基玄色龙袍在烛光中映的晦暗不明。再也没有当年那个明月般的少年模样。
那年,李隆基五岁,封为楚王,风光无限。然而灾难从来没有预兆,武则天终究还是开始了走向帝王之业的□□之路。李隆基的母亲也就是那时成为她脚下的牺牲品。李隆基的父亲尴尬的从皇位上走下来,降为皇嗣。
五岁的孩子,从楚亲王降为临淄郡王,又遭丧母之痛。那段不堪回首的时光,是安金藏陪他走过,安金藏发现了少年李隆基卓越的音乐天分,成了他第一位启蒙老师,更是在他父相王几乎惨遭灭门之时用性命来证明相王府的清白。
安金藏走后,没人知道这个亦师亦父的人,在李隆基心里有多么高的位置。但从李隆基二十年形影不离随身携带的玉笛不难看出,他对音乐的执着中,有多少,是对恩师的怀念。
太多年没有遇到知音了,那日听玉环的琵琶,让李隆基有种错觉,仿佛几世相知的感觉,他觉得老天爷让他们相遇,那是天意。他们合奏那一曲,仿佛世界上就剩下两个人了。冥冥之中这么多年对音乐的执着似乎就是在等那个人……
高力士只想到李隆基政治与**的稳定,这一次他意外的估错了李隆基的心思。或许他根本就想不到,他所以为的木已成舟却在他意料之外的激起千层浪。
寿王大婚,李隆基没去,第二日妃朝见,亦是莫名其妙的取消,除了高力士,没有人知道李隆基为何突然把回京之事提上日程。
安禄山的案子在李林甫的调查下翻了案,还了胡儿“清白”。本就压了一肚子气的张九龄一听李隆基要择日回京,立即炸了毛。
“所谓春种秋收,百姓一年期盼都在这个季节了,陛下此时回京,两京之间,千里良田将尽毁于陛下的铁蹄之下,如此祸害百姓,望陛下三思!”。
“照丞相大人所言,朕如今回京,祸害百姓秋收,冬天,践踏了田里的小麦,春天,耽误了百姓插秧,朕的丞相大人,你说说,朕倒是什么时候回京?”。
张九龄又被噎住,皇帝近来好像非常乐意跟他过不去。他实在猜不透帝王心思。不过,他从来也没猜过,他只管有一说一,李隆基对他从谏如流,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他心中那个贤明的君主会开始排挤自己。仿佛一个认真的孩子,突遭变故便手足无措。
只能说揣摩圣心,张九龄比李林甫差的太多,原本就不关他的事他却便便往枪口上撞,还不撞南墙不回头……
“不管何时回京,都会有其利弊。诸位爱卿如有反对意见,不放说说何时回京,或者想想解决的办法……丞相大人,你有何良策?”
李隆基突然问道张九龄,本无他意,下意识的想听听他有什么解决办法。张九龄心一沉,好像皇帝对他非常不满,一门心思净去想李隆基觉得他阻其回京,故意刁难。什么解决方案,他半分思绪都没有。
李隆基悻悻然,回头又问李林甫。两人代表了对立鲜明的两派。李隆基很擅长利用党派纷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李林甫心中早有对策,不过丞相在前,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不想强出头。而李隆基问了他情况就不一样了。
“臣以为,陛下如今回京影响百姓秋收,那么其它时候回京,亦有想不到的意外。陛下如想既定回京日程,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凡遭毁的农田,朝廷给予一定比例的赔偿,完全弥补农户损失……”
张九龄角色极其难看,进士出身的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