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二战风云-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么啦?出了什么问题?”克留奇科夫感觉到了楚思南的异常,他问道。
“哦,没什么,没什么,只是突然想到了一些别的事情。”楚思南摇摇头,掩饰道。他现在不能让克留奇科夫感觉到危险的临近,否则,这个还显得年轻的家伙,说不定就会把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抛诸一旁。
“不,朋友,你在骗我,我感觉到你有心事。”克留奇科夫面色严肃的说道,“你告诉我,是不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没有,真的没有,你多虑了克留奇科夫同志,别忘了我们现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我有什么事情都不会瞒着你的。”楚思南摇摇头,违心的说道。
克留奇科夫目不转睛的看着他的眼睛,似乎想从那里得到些什么,不过看样子楚思南隐藏的很好,他一无所得。
“那好吧,我相信你了,”沉默一会儿之后,克留奇科夫讪讪道,“正如你所说的,我们现在已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你说吧,我今后该做些什么,又该怎么做。”
“我亲爱的朋友,你这么想就对了,”楚思南暂时将心中的牵挂抛开,欣然而笑道,“现在你所要做的事情可是很多呢,不过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替我保护好那些处在监禁中的老帅们。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未来已经和他们的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就在这临时的居所中,楚思南面授机宜,将一套完整而细致的计划,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自己的亲密战友——克留奇科夫,虽则详细,但是其中自然也不乏保留的部分。至此,一个庞大而又复杂且危机四伏的计划,就要按部就班的展开了,无论它成功与否,正处在德军进攻中的苏联,都是必要掀起一场暴风骤雨。

第四章 黎明前风暴来袭

楚思南坐在斯莫尔尼宫行政大厅的后排座椅上,双目微合,作出一幅事不关己、神游物外的姿态。在他的前面,愤怒的斯大林脸色铁青,那一头刚直的头发根根树立,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个词——“怒发冲冠”。不过此时斯大林的愤怒,似乎远远不能用一个“怒发冲冠”来涵盖,他已经是出离愤怒了。
在他的面前,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一干人员围坐四周,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尤其是避坐在角落里的贝利亚,此时更是战战兢兢,面色如土。十月中的秋凉天气似乎并没有降临到这头老狐狸的身上,他额头上涔涔留下的汗水,足以显示他现在是如何的炎热。而作为他的对头,像伏罗西洛夫、莫洛托夫一干人,虽然也是面容变色,但是在眼神中,多少都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斯大林为何会发怒?贝利亚又为何如此惊慌失措?其中原因就都出自今天刚刚出版的《真理报》。
这份在全苏联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天,也就是10月12号的头版头条的位置上发布了一则消息,大致内容是:持续近一个月的布良斯克战役已于今天凌晨三点四十五分完全结束,在此次战役中,我军共歼灭德军部队二十三万,其中俘虏十六万余人,缴获德军坦克六百四十余辆,装甲作战车辆五百余辆,各式火炮七百三十余门。此次战役,是我军自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以来,在正面战场上所取得最大的一次胜利,它不仅有效的消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给予了德军中央集群以沉重打击,同时,也挫败了德国法西斯、大独裁者、战争狂人希特勒的嚣张气焰。布良斯克战役意义重大,它向全世界证明了一点,德国法西斯所进行的这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是不得人心的,是……
整篇报道洋洋洒洒数万字,整整占去了这一期《真理报》的一个半版面,除了头半部分是对整个战役具体阶段的战况报道之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是歌功颂德的分析、评论。笔者的措辞很华丽,将斯大林同志所领导的最高统帅部的英明神武夸赞的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及,尤其是文章最后,更是把直接指定此次作战计划的斯大林同志狠狠地夸赞了一番。
原本像这样一篇报道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引来斯大林的愤怒的,而且的确,斯大林的愤怒也不是来自于这篇报道。
掀过头版的一篇,看第二版的第一则报道,报道的题目是“危机四伏中的列宁格勒”。报道的大致内容,就是说就在苏军在中路地区展开布良斯克战役的同时,北路德军已经以势如破竹之势击溃了西北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方面军的抵抗,直接进抵苏联波罗的海沿岸重要城市列宁格勒城下。与此同时,芬兰军团也击溃了负责抵御的苏军防线,从西北方向上包抄到了列宁格勒城下。截至到10月10日,两路德军已经构成了对整个列宁格勒的合围,如今,被围困在列宁格勒城内的苏军和民众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饥饿、弹药缺乏,将会使他们的抵抗斗争难上加难。
这一则消息的公布,让斯大林多少有些不快,以往,像这一类可能会影响到国民斗志的新闻消息,都是不被允许发放的,可是这次《真理报》犯禁了。
更离谱的是第四版历史问题讨论版的一则报道,题目叫“从法西斯的闪电战看图哈切夫斯基的军事理念”。这篇报道通过对战争爆发以来,德国法西斯闪电战战术策略和战场推进方式的详实分析作为开篇,然后通过这些分析,一一去比照图哈切夫斯基曾经提出、并致力实施的军事新科技改革。同时,报道还详细阐述了早在近十年前,图哈切夫斯基就曾经提到过的一个未来战争理念——“未来的战争,将会也必然会是摩托化、机械化、空战、化学战相结合的快速战争,新科技、新的军事技术,将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年,图哈切夫斯基的这项理论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质疑,出身骑兵的布琼尼将军甚至在法*专门指控图哈切夫斯基,说他“以牺牲骑兵数量和骑兵支出为代价,迅速组建坦克军团,”是一个典型的破坏活动。如今,战争已经爆发了数个月,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当初图哈切夫斯基的战争理论是多么的正确,多么的具有先导性。
这篇文章是由一个署名为“21世纪先导”的不知名作者投递的,文章的词锋虽然不算犀利,甚至言词都不怎么优美,但是作者显然很具备战争的全局观念,而且对战事的发展观察入微。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似乎对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一切都知道得非常清楚详细,他在文中甚至能够一一列出图哈切夫斯基本人参加革命的具体时间、曾经主持过的每一场战斗、提议过的每一项军事改革内容等等。
这篇极具针对性地文章,毫无疑问是旨在褒扬已经被定性为“间谍”、“国家叛徒”的图哈切夫斯基正名,至少,也是在有意的宣扬他的军事理念。
这篇文章的出现,令斯大林大为震怒,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莫洛托夫狠狠地批了一顿,毕竟这个家伙现在是《真理报》的主编,在他主管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文章,他必须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莫洛托夫也有自己的理由,这篇报道是后来才加上去的,那是在定版之后才从克里姆林宫转过来急发的稿子,因为时间仓促,再加上稿子的来源地是克里姆林宫,所以他都来不及审查,就定版刊发了。
莫洛托夫的言辞,对斯大林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克里姆林宫是什么地方?那是他的权力中心,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出岔子?如果出岔子,又能出在什么地方?
必须调查,必须仔细的调查,一定要查出隐藏在自己身边的祸根究竟是什么人!
斯大林的怀疑目标首先锁定在楚思南的身上,这个年轻人的城府似乎越来越深了,让人看不透,而且据贝利亚说,他曾经和那些该死的家伙们相处过一段时间,而且相处得还很融洽。
其次,其次需要怀疑的就是贝利亚,这个家伙最近越来越让人看着不顺眼了,而且他对曾经发生的一切都知道的非常清楚……
“《真理报》事件”引发的风波是强烈的,在斯莫尔尼宫会议之后的两周时间内,包括《真理报》主编莫洛托夫、中央书记处书记马林科夫、国防委员会委员伏罗西洛夫在内的一大批苏联最高组织成员受到了隔离审查。作为秘密警察的头子,贝利亚本人虽然全权负责调查这起事件,但是他也同样未能逃脱被审查的命运。
难怪斯大林会如此的大动干戈,即便是楚思南本人,也觉得这次克留奇科夫同志的确是操之过急了,而且整个行动的策划,也是有些地方使用的手段过激了。
那篇关于图哈切夫斯基的报道,的确是出自楚思南之手。在完成稿子之后,他通过秘密的渠道转交给了克留奇科夫,原本他的打算,是要讲这篇报道发布在一个普通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的报纸上面,其作用也只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为图哈切夫斯基一干人含冤抱屈,以便将来平反之用。但是原本还显得很听话的克留奇科夫,在这个过程中突然出了岔子,他没有听从楚思南的计划安排,而是擅自买通一个克里姆林宫秘书处一个叫克尔钦斯基的秘书,由此人将这篇稿子直接送去了《真理报》。由于时间上的紧迫性,再加上送稿件的人身份特殊,所以,作为苏共中央机关报的《真理报》编辑们,来不及仔细思考这篇报道的影响性,就在仓促之间改掉了版面,把这篇报道排了上去。事后,克留奇科夫亲自出手,将克尔钦斯基灭口,所以,当贝利亚安排的人找到克尔钦斯基的住所时,所能得到的仅仅是一具尸体了。
克尔钦斯基的死,无疑让秘密警察的调查行动暂时失去了线索,不过这样一来却换来了斯大林更加不可遏止的怒火,这位性格多疑的老狐狸很快就给这次事件定了一个性——“这是敌人的破坏,这个敌人不是托洛茨基组织的残余,就是德国法西斯的间谍。”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属于新闻报道偏差的问题,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化成了苏维埃政权同敌特分子的斗争问题。
事件的性质变了,打击力度自然就要加强了,打击面自然也要变大了,打击的手段自然也同样要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