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洛斯特县的一个教士。他收集的标本为格罗诺维斯的著名论著《弗吉尼亚 
植物志》(1739 至 1743 年)提供了素材,林奈本人曾广泛利用过该书。《弗 
吉尼亚植物志》作为关于殖民地时期美国植物学的主要方法论著述,却是欧 
洲学者的成果,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殖民地时代,美利坚人争取对分类科学有所贡献的最引人注目的努力 
是由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卡德瓦拉德·科尔登作出的。科尔登生于苏格兰, 
在爱丁堡获硕士学位,并在伦敦受过医学教育,1710 年来到北美殖民地, 
从 1718 年到 1750 年退出公共生活为止的这段时期内,他曾担任纽约的许多 
公职——总勘察员,总督参事会成员,并且最终当上副总督。他一生多半依 
靠代理人掌管其工作,自己则在以公努为生的同时,献身于科学研究,决心 
于此获得不朽声望。由于其思维具有长于分类的特性,他很早就为林奈的分 
类法所吸引。尽管科尔登思考和写作了大量关于神秘的“自然”植物体系的 
东西,并且喜爱思索最具普遍性的科学问题,但这些思想几乎没有得到人们 
的任何注意或承认,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恰恰是他对美洲新奇植物的收集和 
描绘。他的《科尔登植物志》,即他在自己的纽约农庄附近发现的植物的名 
录,也许是殖民地时代美利坚人撰写的最近似于分类植物学的东西。该书在 
美国从未全部印行过。 
美洲自然环境放射出来的影响似乎富于感染力。1748 年,一个博学的 
瑞典教授彼得·卡尔姆在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的资助下前未探寻对瑞典有 
用的植物和树木。他同样情不自禁受到美洲的奇异驳杂事物的吸引。尽管他 
新发现了北美植物的一些品种甚至新的种属,他的主要成果却决非在分类学 
方面。他所写的《北美游记》包含了形形色色的轶闻,诸如加拿大女子的裙 
摆如何短,美洲农民的耕作方法如何浪费,以及黑蚁的习性等等。 
布丰与林奈鼓励美利坚人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新世界,欧洲的兴趣与美 
洲的机遇原本相符,然百,脚踏实地为欧洲分类学家提供素材的美利坚人, 
却并未将自己的知识提高到欧洲的水准。有时,当代欧洲分类学家如此众多 
这一事实本身,似乎使美利坚人党得自己不必谋求广泛的概括。总之,他们 
缺少闲暇,又远离古代的学术典藏和中心,而且他们的新世界有着各种各样 
“意想不到的现象”,令人向往。在欧洲,要从自然界中发现新颖事物就需 
要有哲学家的全神贯注,学者的钻研探索,或博学者的勤勉奋发。而在美洲, 
却要煞费气力才能躲避奇闻异趣。 


  27.博物学峥嵘突出 


美利坚人既无需胆识也无需想象力,就可以有所发现。在历史悠久、人 
口众多的英国,几乎每一桩新的事物或新经验都需要通过努力、凭借才干和 
勇气才能获得。美洲的情形则相反,那里的新奇事物似乎迫使哪怕是最为漠 
然迟钝的人注意它们。 
假如美利坚人过于相信,只要敏锐地观察世界并身体力行,就能获得新 
知识,他们就当受责备吗?他们怎样才会变得与其欧亚同辈一样,从思索和 
研究中寻求知识?正如查斯特罗侯爵在 1782 年评论的: 

科学方法愈完善,科学发现就愈稀罕;但是美洲既具有学术世界的同样优点,也具有我们所居 

之地的有利条件。美洲帝国的疆域将广阔天地收入其视野。在皮诺斯科特与萨凡纳之间,大湖 

区与大西洋之间,有什么样的观测不能进行呢?博物学与天文学是其得天独厚的附属物,至少 

前者可以得到巨大的改进。 


对知识的最有价值、当然也是最具美洲特色的贡献之一,是记录日常生活的 
经历与情景,这就是博物学。 
在十七世纪末的英国,罗伯特·波伊耳、伊萨克·牛顿爵士和日趋繁荣 
的皇家学会的其他成员,制定了新的物理学定律。但是对知识的这些补充, 
绝非仅仅一鳞半爪的新信息,而是严谨缜密的概括。在美洲殖民地时期,英 
国正是在上述领域作出了轰动一时的发现。自然科学当然要由经验与观察加 
以证实,但其范围、重点、甚至目的均不同于博物学,后者正是新大陆将大 
显身手的领域。 
博物学与自然科学间的区别表明了殖民地时期新旧世界两种知识观念之 
间的差异。将十八世纪的美利坚人和欧洲人仅仅描绘成“科学家”或“启蒙 
思想之子”,就掩盖了最有趣味的事实。至少两个重大特征将自然科学的世 
界同殖民地时代美洲“科学家”终日忙碌于其中并获得极大成功的世界区分 
开来。首先,自然科学家必须做到使其经验上升为理论。相形之下,人们对 
博物学有所贡献,往往只须将引起自己注意的形形色色的事项记录在册即 
可,如吉尔伯特·怀特的《塞尔伯恩博物志》,查尔斯·达尔文的《比格尔 
旅行记》,以及殖民地时期美洲的博物学经典,如彼得·卡尔姆的《游记》, 
马克·凯茨比的《卡罗来纳、佛罗里达及巴哈马群岛博物志》,还有杰斐逊 
的《弗吉尼亚札记》。这些笔记对自然科学家毫无用处。其次,自然科学家 
——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并不研究日常生活的题材和类别。他讨论的是 
墒、引力、化学物质和氢、氧等等。这同博物学家恰成对照,他们几乎总是 
使用相当大众化的词汇,谈论的是水流、土地、雨雾和空气。 
在博物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自然科学方面却无划时代贡献,这在殖 
民地时期的美洲科学史上是不足为奇的。美利坚人的这种思想特征通常被描 
述为仅仅是由于其不成熟性;是殖民地生活、美洲之远离古老的学术中心、 
缺少闲暇和书籍以及在新地区定居的迫切需要等因素的自相矛盾的结果。但 
是,这样一种解释掩盖了美国文化的某些延续不断的特征,因为美国特有的 
科学活动偏向根源于殖民地时代。查尔斯·汤姆逊在 1782 年 3 月 9 日写信 
给杰斐逊说:“这个国家为哲学视野开辟了一块广阔、丰饶和未曾探察的土 
地,它盛产很块植物、树木花草和种种矿藏,对这些东西的特性与用处,我 
们至今仍一无所知。” 
  *** 
在新大陆收集的关于新大陆的知识自然难免编排失当;人们首先注目的 
是最先引起他们注意的东西。他们能见到什么,总是取决于游客的运气与季 
节的机遇。约翰·乔斯林津津乐道地四处传播自己于 1639 年 6 月 26 日在 
新英格兰耳闻目睹的奇事——“一个年轻的里昂人(不久前)在皮斯凯特维 
被一印第安人杀害;一条海蛇或就是蛇,像一盘缆索似的盘缩在安岬的一块 
岩石上:有一条小船正驶过去,船上有些英国人,还有两个印第安人,他们 
本来要射杀那海蛇,但印第安人不让他们举枪,说假如它不被完全打死,他 
们的性命就危险了;……他在卡斯哥湾见到一条人鱼……它正将两手放在那 

小舟边上,有一只手被米丁先生一斧剁了下来,它各方面都像一只人手,那 
人鱼马上沉了下去,紫色的血浸染了水面,再也看不到了。”乔斯林总结道: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奇怪事情比在伦敦与斯但尼斯之间所能见到的还要奇 
怪。”他的看法是不足为怪的。 
读过乔斯林和其他留心观察的旅游者的报道之后,谁能相信对知识的“描 
述”方法会限制想象呢?专司奇闻轶事的女神甚至主宰了弗朗西斯·希金森 
所著《新英格兰庄园》(1630 年)之类的早期宣传小册子。希金森的书描 
述了上帝如何把美洲的土地、水流、空气和火安排得最有利于人类生活。威 
廉·伍德的《新英格兰展望》(1634 年)以杂乱的诗句列举了那里的珍奇 
动物: 


  君王般的狮子,威武的熊, 

  硕壮的糜啊,迅奔的鹿, 

  剑拔弩张的豪猪和浣熊, 

  将古老的树穴作城堡之用; 

  奔跑跳跃的松鼠、小兔、还有半瞎的野兔, 

  在同样的城堡里藏躲, 

  以免红眼的鼬和狡猾的狐狸 

  暗害它们,即便设防只是做作。 

  面目狰狞的雪豹,饥饿咆哮的狼, 

  有着深渊般难以填满的辘辘饥肠。 

  乌黑闪亮的水獭,毛色丰美的海狸, 

  香猫总能闻到麝香鼠的气味漫溢。 


一个世纪后,新大陆那千变万化的奇闻异趣充斥了威廉·伯德的《分界 
线史》(1728 年),而杰斐逊的除《独立宣言》之外最重要的作品《弗吉 
尼亚札记》(1784 年),则是一本关于矿产、动植物、制度和人的包罗万 
象的大杂烩。这股从美洲涌出而使安居国内的英国人大感兴趣的印象之流, 
是来自新大陆的新知识的主流。美洲正在形成真正的知识概念。 
现代的读者仍能找到马克·凯茨比的《卡罗来纳,佛罗里达及巴哈马群 
岛博物志》(1731—1743 年)、约翰·巴特拉姆和威廉·巴特拉姆的作品、 
亚历山大·威尔逊的《美洲鸟类学》(1808—1814 年)或奥杜邦的即兴之 
作,读起来保管乐趣横生,并能得到教益。大多数博物学著作——即使是对 
花草树木、鸟类和哺乳动物所作的貌似“分类学”的阐述——的作者,是描 
述普通人眼界内的客体对象。尽管偶尔出现个别拉丁名词或学术上的资料出 
处,但他们的著作对任何耳目俱全和具有某种好奇心的人都是可懂的。附图 
也不乏二十世纪的画报所有的明白易懂的特点。撰写此类关于旅行或博物学 
的书籍无需理论训练,也不必懂得玄奥的定义,不必懂得哲学及论辩结构。 
它们是发现者把所遇的“事实”,不拘多少地,随意贮存起来的库房,这儿 
不存在什么唯一的或必需遵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