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业中华-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春也把《农村问题》里的部分章节精简,消毒,交给大江报和民立报发表。但那个大江报的大嘴巴主编詹大悲居然公然宣传大乱大治,八月初就被封了。不过民立报还是时有张春的文章出来。因为都是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里面虽然少有观点,但详尽数字已经表明了张春的态度。一时之间,张春也有一个“调查家”的称号。

    张春的研究大部分同盟会会员都认可,特别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前三项没有人反对,但是对于“平均地权”却争议颇大,只要是可行性的疑问。由于张春的研究,争议的双方都会拿其中的数据驳斥对方。一种认为不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就不足以完成中国彻底的革命。一种认为,中国的土地已经高度集中在地主阶层,地主阶层也是受教育程度最高,财力雄厚的阶层,平均地权会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不利于推翻满清政权,当前的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不是平均地权。宋教仁也认为当前应该是先进行宪政改革,其它的事情以后再说。所以乐于利用争论打击孙中山的威信。

    刘英坚持认为这个新军的将领是可以争取的,宋教仁也认为可以试试看,所以黄兴决定见一见张春。

    清子找到张春时,张春刚从仙女回来,和一帮水稻所的学生在罗汉岭村查看新稻种的种植效果。

    张春的这种习惯曾经让刘英的几个手下认为与其患得患失,还不如解决掉张春和顾明后接手这股极具威胁的势力。只不过在派出去的一个暗杀高手还没靠近张春就受到了攻击,重伤而退后。再也没有人说张春好暗杀了。

    普通老百姓,很容易接近张春。特别是清子常常和张春一起到乡下,她认为面对对谁都很和善的张春,起杀意的心很难生起来。张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似乎了如指掌,总是都能照顾到。他会敏锐地从人群中找很紧张的人,并拍拍他的肩膀说:“别紧张,见到我有什么好紧张的,就当在家里一样。”

    这会使你一下子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除了张春,丽质也有这种特点,只是丽质不是和颜悦色,而是平静的省视,对于一个杀手来说,这是极端恐怖的行为。

    这也是为什么在老百姓中,很多人对张春就想对自己人,但是对丽质却非常尊重的原因。

    清子不知道的是,张春能够利用或者主动控制空气中的微量成分,使周边很大范围的空气具有镇静和舒缓情绪的效果。在紧急情况下,丽质能够通过改变空气中微量成分的分布,形成人视觉上的差异,导致你的攻击偏离真实目标。这种细微的调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只是两个人都掩饰得很好,让人难以察觉而已。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才是真理。

    张春也习惯在自己能够掌控的环境下做事情,或者会见客人。新苑也好,田间地头也好,都是如此。

    “克强先生能见我,倒是不胜荣幸。”

    张春笑着答应了。

 第五十二章 初见黄兴

    刘英是以咨议员的正式身份下了拜帖,才带着刘铁夫妇、孙镜、李明毅和黄兴一起乘船到了云龙镇,倒是光明正大。让张春不得不在云龙镇衙门与黄兴会面。

    云龙镇,镇东和镇西有了明显的区别。

    镇西自新民小学堂开始,除了衙门一侧自治董事会以外,张春已经完全接收了吴家的地盘。

    以前吴家的老房子,只保留了家主居住的三重大院和吴家的祠堂。再就是纺织厂和云龙镇自治董事会。

    院子改成了巡警队,纺织厂紧靠着巡警队。祠堂正在改建幼儿园,就过去就是卫生所,卫生所下面就是已经像公园一样的垃圾处理厂了。

    镇东的商户大多搬到了李家的市场,李明毅在市场里设了一个情报据点,刘英的全盛美商行是接收了以前张凤兰的商行,紧靠着衙门和码头。自码头向西,也只剩下衙门和全盛美商行。

    严格来说,码头向东,除了杨家,基本上都是刘英和李明毅的地头了。

    和熙熙攘攘的码头、市场相比,镇西十分幽静。这里的街道因为拆除了大部分建筑,修得非常开阔。宽阔的街道中间被还没有种植花木的花坛隔开,分成了左右两部分。一直到垃圾处理场。街道才缩小成一条,直接通往处理厂的大门。

    云龙镇自治董事会设在衙门傍边的商行,虽然百民巷控制了董事会,但是董事会除了工商联合会,就没有再有什么进展,而且百民巷的家族把资金全部投向了纺织厂,董事会只是租借了搬到云龙市场的商行的空房子,没有什么实际动作。张春这个名义上的总董对董事会事物并不热心,而是交给了同样不重视的顾明。

    工商联合会的郑普对张春防备很重,所以办公地实际上是在纺织厂里。

    张家的不同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因为不管是卫生院、巡警队还是正在建设的幼儿园,原有的树木都保留了下来,并对非常重视绿化。到处都是绿茵茵的。而且都没有院墙,是完全开放。

    巡警队的常规队列训练就在巡警队的广场上,加强训练和射击训练都在紫林的军营里。

    不过这三十多个巡警队的训练还是吸引了黄兴的目光。因为他们的皮肤晒得黝黑,整齐地保持着正步抬腿的动作。一个穿着新军服装的教官正在纠正他们抬腿和摆手的动作,看架势是要把这三队人的动作弄得整齐划一。

    这些小伙子在雨季也晒得黝黑,脸上都脱皮了,但是每个人都非常认真,没有怨言或者退缩。

    “他们一直这么训练?”黄兴问李明毅。

    “是啊,每天上午就是这一套。”

    “这个对军纪非常有作用。”黄兴点头道。

    “小学堂也要训练这个,只是时间短。”李明毅笑着说:“每天他们做早操的时候,吵得很。”

    “这里的人和别处不同,这个张春做的不错。”

    “坏处也是有的,南张街对大商户压制得厉害。”清子完全是一派新式女性的打扮和做派。

    “我家的市场也是一样,大小商户都是交易春丽的三成收取商税。小商小贩只有几个毫子,可是大商户收的商税就多得多。现在市场里都是小商小贩。大商户都走了。”李明毅点头道。

    刘铁冷笑一声:“不该收吗?以前摊派商税,大商户几两银子,小商户也是几两,逼得小商户们家破人亡都有。”

    刘英叹了口气:“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张春并不在衙门。顾明早早地在衙门门口迎接,带着一干人前往卫生所。今天是利济医院来给幼儿园的孩子们做体检,这些孩子中有好几个孩子一个月前出现了过敏,原本以为是毛虫之类,最后发现是花粉。经过治疗后,这次是来复诊。

    张春和丽质很早就过去了。

    “几年前,我们引进了一批法国梧桐的树苗,主要种植在卫生院和污水处理厂,因为这个树种生长快。没想到今年四五月开花,幼儿园的新校园面积大,环境好,所以孩子们提前在这里玩耍,所以出现了过敏症状。”

    顾明解释道。

    一路上,有些纺织厂的女工刚从卫生所回来,一路笑声不断,大方洒脱,没有其它地方的谨小慎微。见到顾明一行,居然直接无视地走过去了。

    街道显然是经过规划的,人行道,车行道,隔离带,绿化带一应俱全。只是这段路不过三四公里厂而已。

    纺织厂过去就是一些巨大的冬青树和桂花树、梧桐树等等,这是以前吴家大院里的人家自己种植的,每家一株两株,最小的树也有三四十年,有一些有百年的历史。现在房子拆掉了,树木没了拘束,几年间就成林了。不过树大则林疏。树下倒是十分开阔。卫生所和新修的幼儿园就掩映在其中。

    幼儿园其实已经修建完毕了,正在粉刷墙壁。

    有趣的是院墙更多的是起到了宣传和装饰的作用,墙上镶嵌的居然是烧制在瓷砖上的画,色彩绚丽,充满了童趣。

    树下大片的空地显然已经划入了幼儿园的地盘,这里有一些显然是给孩子们玩耍的滑梯之类的设施。地上种植的一种耐阴的草坪。因为雨量充沛,长势很好。几个污水处理厂的工人正拿着大剪刀再剪草,剪下来的草并没有收走,而是留在原地。草地上居然还有兔子,看见人也不跑,还跟在工人的身后蹦蹦跳跳。

    张春和几个学生在卫生院后面的林子里,几株已经非常粗大的法国梧桐树被连根带土挖出来,大枝条去掉,学生们正在用稻草绳对树根进行捆扎。挖走的树大约有六成。不过也有工人工河岸上往上抬同样捆扎好的树木。

    见到顾明带着刘英一行过来。张春连忙停下来,在傍边的水桶里洗了手上的泥土,用学生们递过来毛巾把手擦了。才上前和黄兴握手。

    “黄先生,久仰大名,欢迎欢迎。”张春把黄兴一行带到了卫生院后院的长廊里。

    卫生院的医师和护士都知道今天这里要会见客人,所以摆上水果和干果。丽质和一个幼儿园的小老师正闭着几个孩子喝刚煮好的牛奶。一个有两个炉口的蜂窝煤炉上,一个壶里煮着牛奶,一个壶里煮的是茶水。

    几个人的会面没有避开其他人,幼儿园的老师和环境所,林业所的学生就在四周做自己的事情。

    丽质代表女主人道歉道:“不好意思,黄先生,我家先生不是一个守旧的人。”

    黄兴饶有兴趣地看着四周,他还是第一次遇见如此不讲究的官员。哪怕只是一个县主薄。

    “张大人这里倒是别具一格。”

    张春自己拿起壶和丽质一起给几个人冲茶。

    刘铁倒是爽利地和顾明把众人让进了走廊里石桌各自坐下。反而是刘英、孙镜和李明毅有些不适应。

    清子也笑盈盈地把配合小老师把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