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醉-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易一下子无语,他想不到自己和贺兰敏之想到“一块”去了,都对这个成语置疑……不对,好似什么地方不对劲,他有点慌张!

“对,就是长平之战时候的赵括,你……没听到纸上谈兵此语吗?”陈易看着贺兰敏之大讶,难道这个成语在唐朝时候还没出现,是后人依据当年赵括的表现在唐朝以后杜撰的?汗一个,看来以后引经据典也要细细考究一下,说不定后世引用的典故并不是真实的,要被人笑话的!

贺兰敏之置疑的不错,自己的怀疑也有道理,秋战国时候并没纸,以纸上谈兵来形容赵括还真的不合适,明白了这一点,陈易有点灰溜溜,他怕贺兰敏之及一边扑闪着大眼睛表示好奇的贺兰敏月的追问,忙将话题引了开去:“常住兄,我以前是看过一些关于农于的书籍,在江南时候也曾到过田间地头,对农事的事略微知晓,也曾对此过感慨,只是都是无病呻吟,要是今ri常住兄和敏月有兴趣,那我就随便说几句!”就胡乱吹一通吧,将面前这对表现有点怪异的兄弟应付过去再说!

也不能让他们追问什么“纸上谈兵”的典故,露出什么馅就是个大问题!

陈易后世时候的老家在农村,自小下过地,种过田,对作物种植还是有点懂的,更因为他在读史书时感兴趣过隋唐时代的农业生产情况,对唐初时候各种作物种植情况有比较多的了解,甚至无意中拜读过一篇论述唐代农业的文章,在惊异于这篇置疑唐代耕种水平低下,统治阶层没重视农业,让江南之地荒废了许多年的文章时,也为此查过一些相关资料,想看看这篇文章论述的是不是对的。

yin差阳错之下,让他对唐朝时候的耕种水平、农业展情况及粮食收成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虽然说这只是某个学者的一家之言,但查了一些资料的他,在这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见解!

见陈易如此说,贺兰敏之的兴趣马上被吸引了过来,置疑“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的兴趣也被转移了,马上追问道:“子应贤弟,为兄知道你定有猜到的见解,今ri就详细讲给我和敏月听听,让我们见识一下你猜到的见解有多新颖……”他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了,知道陈易会给他以惊喜!

“好吧!既然常住兄一再要求,那我就略讲一二,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两位指正!”陈易清清喉咙,开始讲述,他刚才已经组织过语言,因此刚开始讲述时候的论点是非常鲜明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方法有多种:一则开荒种地,增加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劝课农桑,鼓励百姓耕作,依小弟所了解,这是朝廷已经在推广,想必常住兄也是知晓,小弟多讲也无益!”这方面唐朝的统治阶级早就在采取了,好像每个时代开始时候当皇帝的和他们的大臣一直在做,面对贺兰敏之兄妹,这一点没必要讲,除非面对李治或者武则天时候,不过他还是翘起了一个手指头。

“二是改变耕作方式,改善种植结构及方法,推广更好的耕作种植方式!”陈易翘起了第二个手指头,“依小弟的理解,jing耕细作是获取粮食好收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常住兄久居长安可能不知,如今我大唐天下间,无论是官田还是民田,所采用的耕作方式都是粗耕粗种,种植后田地间的管理也跟不上,如此粗放的种植方式,所获得了粮食收成是非常可怜的。依小弟所知,一些地方采取了jing耕细作之后粮食的产量上升的很快,如今我大唐田地亩产,上田只不过三五百斤,下田可能只有百来斤,但某些地方采取了jing耕细作之后单季的亩产都可达千斤,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普通收成的数倍……”

说到这里,陈易停下了话,因为他看到了面前那两张帅气、俊俏的脸蛋从好奇变成了惊愕,贺兰敏之和贺兰敏月两人都有点失形象地张开了嘴,因为怕他们太吃惊,陈易只要停下话。

其实贺兰敏之和贺兰敏月并不清楚如今田地的亩产,但他们听清了陈易刚才列举的数字,两相对比,让陈易称赞的jing耕细作种植方式的亩产量是普通种植方式的数倍,这已经足够让人吃惊了。

贺兰敏之有点怀疑陈易所说数据的真实xing,因为相同一块田地,如果不是因为天气等原因影响,差距如此之大,一般人都不太相信的,他也如此。他很疑惑地看着陈易,很想问问这位一脸自信的人,是不是在吹件。不过贺兰敏月倒是相信,她没有一点怀疑陈易所说话的真实xing,只是她好奇这位让人感觉奇怪的男人为何会知道这些,她期望能再听陈易继续讲述,并将自己的哥哥说服。

兄妹两人心情虽然各异,但都希望陈易继续往下讲!

 第一百零四章 捷径

(上强推了,更新量会加大,十二点过后还会有一更,明天至少有四更以上,期待书友们的打赏、推荐、收藏支持!)

“常住兄,敏月,这并不是我胡乱吹牛,是真实的事,我也亲眼见到过!”陈易说的非常肯定。

后世时候,袁隆平研制出来的杂交稻,一季亩产过千斤还真的有,一年的田亩产量可远比他所说的千多斤要多很多呢。只不过后世时候的田亩比唐朝时候稍大,再者耕种技术是完全不可相比的,种子的优良程度也没法比,在唐朝时候,再jing耕细作,也不可能达到这个产量的。

但达不到后世时候的产量,并不是说依现在的耕种技术就没办法提高粮食产量,依陈易所了解的唐朝时候耕种技术,太有提升的空间了。采取jing百细作,改良种子,推广水稻的种植,推广一年多季的种植计划,无论哪一项,都可以大幅度提高田地的亩产量,甚至是几倍的提升,这足以惊震朝野!

想到这一点,陈易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来。唐朝时候耕种技术落后,对他这个穿越人来说,还真的是件好事。因为现在的技术落后,他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粮食的亩产量,如果是因为他献计之故,让现在的田亩产量大幅度提高,那就是大功一件。现在的李治和武则天及他们的大臣都在为粮食问题担忧,要是因他之故,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那功劳就是他的。如果他不时地献上几条计策,大唐的粮食产量一步一步提高,那他的功劳也在累积----这当然是件天大的好事。

只是将这些东西告诉了贺兰敏之,要是这小子将其据为已有,到武则天面前邀功,那如何是好?

不过陈易马上将自己这想法排除了,贺兰敏之是什么人?他是武则天的亲外甥,韩国夫人武顺之子,得武则天宠幸程度没什么人可以比,根本不需要拿这些事来邀功,也没必要将这些理念据为已有。贺兰敏之定是聪明之人,他已经在武则天面前说了他不清楚农事之道,要是过了几天,马上就有一番高谈阔论出来,武则天自然不会相信她这位外甥会在几天之内心智突然开窍,贺兰敏之知道这些,武则天定会认为是什么人所提,甚至她会幕后提这些理念的人非常感兴趣,从贺兰敏之嘴里打探清楚。

陈易现在是以医生的角度与武则天打交道的,虽然说借孙思邈的口,让武则天对他产生好奇了,但这好奇大部是因为医道之故,武则天也没问询他关于其他方面的事,当然更不会在某一天召他进宫,问询他如何可以提高大唐的粮食产量。而通过贺兰敏之的口可以,陈易相信,贺兰敏之定会将他所说的话转告给武则天,并会告诉武则天,这些理念都是谁的!

借这位老兄的口,将这些理论献给武则天,进一步得武则天另眼相看,收获自己所需的,这很可能是最佳的捷径。

想明白了这些,陈易已经没一点后悔在贺兰敏之和贺兰敏月这对对农事基本不懂的兄妹面前大吹特吹了,当下抬手阻止了贺兰敏之想问询的举动,继续说道:“常住兄,或许你不知道现在的种植方式是如何的,依小弟所知,太过于粗放了,粗粗翻耕田地后,就将种子撒下去,也不加以太多管理,差不多就是靠天吃饭的,你说这样的种植方式能有很高的收成吗?要是在种植之前对田地进行jing细的耕作,并施以一定基肥,再经过育秧,养育优良的秧苗,待秧苗长到一定程度再复种,平时加强田间管理,经常施肥除虫草,将病害减少到最小,你说这样管理之下,粮食产量会不会大幅度提高?”

“说的有理!”贺兰敏之有所悟了,点头称道:“子应贤弟,你说的非常有理,我这个一点不懂农事的人,听到你所说的这些后,也觉得我们现在的种植方式很有问题,需要加以改进的,只是我并不知道有没有你所说的这样产量的大幅度提升!”

“哥哥,子应既然这样说,那定是真的,我相信!”贺兰敏月倒一点都不怀疑陈易所说的,马上加以了肯定,还对陈易甜甜一笑。

贺兰敏月灿烂的笑让陈易如沐风,连腰杆都挺的更直了,胸中似有万般的豪情的涌动,手一挥,马上开始接着讲述:“常住兄,敏月,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用实践证明我所说的都是正确的,只可惜在长安我现在名下没有任何田产,无法做出实际行动让你们信服!”

陈易这话让贺兰敏之不再怀疑什么,呵呵笑着道:“子应,你不要解释了,我们相信你,你所说的非常有道理,定不会有错的!我也知道你还有很多观点没讲出来,就不要吊我们胃口了,将你所知道的全部讲出来,到时我会将你这些话都告诉姨母,想必姨母听了也会称赞的,到时。”

贺兰敏之并没将话说完,只是以笑表示了他未说完话中的意思。陈易自然明白贺兰敏之的意思,他心里的兴奋更加的强烈了,这家伙,心胸还真坦荡,直接就表示了这样的意思,他也会自己刚才起的担忧而汗颜,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多谢常住兄的鼓励,那小弟就继续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有什么不对之上还请常住兄和敏月指正!”陈易对着贺兰敏之兄妹表示了必要的谦虚后,继续讲述:“刚才我讲了两点,还有第三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