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醉-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告诉武则天他的处理意见。

“陛下的jing神比刚才好多了,你的药方真的有效果!”武则天有点满意,称赞了陈易一句,但又马上脸sè一寒,“没想到太医署的这些废物们真的不如你这样一个年少之人,真是白养他们了!”

神情有点激动的武则天马上令候在外边的太医署令进来,让他为李治诊查一下,看看两次诊查后皇帝的身体情况变化。战战兢兢的太医署令得令后走了进来,非常恭敬行了礼后,为李治诊查起来。

诊查的结果让他非常意外,他真的不相信,依眼前这位年轻少子的治疗方案,皇帝的病情竟然有了这样可喜的变化!这位少年人,是从何处学的医术?

 第八十八章 到太医署中做事

(感谢慕千尘书友的打赏,明天会有三更,晚上过十二点有一更,求书友们打各种支持!)

陈易当然没可能马上出宫,他应武则天的要求,一直留在长安殿中,观察李治的病情,并要根据李治病情的变化随时做出治疗方案的调整。这滋味并不好受,在宫中没有一点zi you,边上又有个没多少言语、脸sè沉重的武则天,还有那么多被勒令留在殿内的太医,及一众哑巴一样的宫人。

身处这般的环境,给人的是非常压抑,不舒服,如芒刺在背的感觉,但陈易又只能接受,不敢有什么抱怨,更不要说向谁提什么要求。还好殿内有个武团儿,这俏宫女时常和递几个眼神,一种安慰和鼓励的眼神。一直纳闷于武团儿为何会这样待他的陈易,也从她的眼神中收获了一份安慰。

命运还是眷顾他的,李治在服了几次药后,病情有点起sè了,到了傍晚时分,竟然能起身,并嚷嚷要吃东西了。经陈易和宫中太医再次诊查,现李治呼吸系统的一些炎xing病变已经好了很多。

其实李治只是因为受寒得了感冒之类的病,症状并不严重,但因为其自身体质差,表现的就好像挺重。原本李治的一些慢xing病就处于向康复状态的转变过程中,自有抵抗力,再加上陈易所施的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见效,一些症状改变,还真不奇怪。当然在陈易眼中,李治出现好转,还有冥冥中注定的因素在里面,有可能真的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帮助他。因为即使在后世,诊查手段异常先进,药物非常丰富的情况下,普通感冒病人也不一定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症状的减缓,李治出现这样的情况改变,除对症治疗的效果外,还有运气,或者是所谓冥冥中的“天助”。

想到这,陈易原本紧张的心情轻松舒畅了很多,他身上可能真罩着“主角”光环呢!

不过他也清楚,不可能所有事都依靠天助,“打铁还得自身硬”,做很多事需要本事才行,有了傲人的本事,才有底气,才能让人刮目相看。

他所依靠的除了后世时候所学的医学知识及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外,还有一些古人留下来的传家宝。这些传家宝不是其他,就是唐朝以后诸多医学大家留给后人的一些“灵丹妙药”,那些用来医治一些常见或者疑难杂症的良方,这些药方在唐朝时候并未出现,即使如孙思邈这样的名医也未知晓,他这个从一千三百多年以后穿越来的人,因为专业的原因,凑巧知道并熟悉了这些药方,并在临床诊治中验证过这些药方的疗效,可以现成地拿到这些药方出现年代之前的唐朝使用,而不要担心药方已经被人用滥,没有惊人的效果,他所要做的就是依据病人的身高体重稍稍改变一下药剂的用量而已。

只是有这些,但陈易一点都不满足,他必须得折腾出其他更多有用,惊世骇俗的东西出来。他现在最想制作出来的,就是青霉素。

青霉素是一种奇效之物,至少在他历史上的某一个时代是如此。因为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利用,青霉素这玩意他不必像弗来明那样去“无意”中现,并为此费是太多的周折,只要花点力气去钻研一下,就可以得到。面对着病榻上的李治,及一边时不时瞧他两眼的武则天,有这念头起来后,他在几分钟之内就下了定论,觉得将青霉素类依现在条件能制作出来的抗生素,应该尽快花jing力去研制,甚至全心去制作也不为过。有了这种奇特的药物,遇到一些特殊的病人,可以给他们用上,会收到奇效,甚至开创医学新的时代,引领医学的重大变革也不一定,前提是千万不要出现过敏反应。

后世现代医学出现的标志是听诊器的使用,青霉素的现及使用于临床更是现代医学的重要一个里碑程,而今这两样划时代的用物,一件已经被他折腾出来了,正在进一步改良中;另外一件也准备开始研制,真要制作成功的话,他不相信不能给医学技术的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陈易正歪歪乱想中,武团儿轻步走了过来,小声地告诉他,晚饭已经给他准备好了,让他过去用餐。陈易致了谢后,也就跟着武团儿,走到偏殿处,那里摆置着他的晚饭。

天已经快黑了,差不多晚饭时间,刚刚陈易是看到宫人们正忙碌地进出,手中端着碟盘之类的,他就知道宫人们给武则天和李治准备晚餐了。他的中饭也是在殿内用的,也就在这处偏殿内解决。中饭时供他吃的饭食很简单,不过晚饭就丰盛多了,好几个菜,还有汤,不过都不是他喜欢吃的类型。

唐朝的饮食还真的很简单,菜肴以后世人的评判来说难登大雅之堂,无论什么菜都是拿来煮的,“炒菜”还没这个概念,这么几个月吃下来,虽然有点习惯了,但他还是很怀念后世时候那些美味和佳肴。他自己也是一名烧菜高手,从妈妈那里学到一手好厨艺,并以此诱惑了不少良家女孩!

他非常怀念那些耳熟能详的美味,甚至他想着,现在要是谁炒一盆青菜上来,只放点油和盐,他也会吃的很香,更不要说其他什么红烧肉之类的,可惜什么都没有,连皇宫内的菜肴都是全拿来煮的,陈易觉得他真该为宫中的御厨们上堂烹饪课,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饮食艺术。

带着一肚子对饭食的不满,陈易开始慢慢用餐,同时留神倾听正殿内武则天的动静。

宫中的太医依然在外殿候着,随时等待武则天的传令,可怜的那些太医们,因为无法给予皇帝以确切的诊断,不敢施药,连填饱肚子的权利都暂时被剥夺了。中饭没得吃,晚饭也依然没有提供给他们,不过这些太医都是久经这场面的,肚子的饥饱根本不是问题,项上脑袋才是最重要的。

出了岔,不被责罚,不被砍脑袋就是幸事,饿上一两餐,根本不是问题。

以很快的度吃了饭,并在待武则天也用完膳后,陈易又为喝了小半碗粥的李治检查了一下身体,检查的结果让他挺是惊喜的,也让武则天放心了不少。

检查完毕后,武则天示意陈易跟她到一边说话。

陈易也详细地讲述了现在李治身体情况的变化,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表示李治的病情并没什么要紧的,再过个几天,肯定会恢复到以前那般,甚至会更好!只要继续用药,病情还会进一步好转,能起身走走,甚至一段时间后处理朝务并不是没有可能。

陈易的话让武则天心神大慰,在盯着他看了一会后,说出了一句让陈易非常意外的话!

“陈易,本宫想让你到太医署中做事,你可愿意?”

“啊……这个……”

 第八十九章 小民有个要求

(新的一周开始,唐远期望更多书友的支持,求收藏、推荐、打赏!)

面对陈易的吃惊,武则天没任何的意见,神情如初,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口气淡淡地再问道:“陈易,本宫看你医术非常出sè,想让你到太医署中做事,你可愿意!”

“娘娘,这……”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陈易听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虽然说熟知唐朝时候的很多东西,但陈易并不完全清楚太医署是个什么样的机构,因为在后世研究历史的人眼中,这是一个不起眼的机构,大多人关注的都是什么中书、门下、尚书省的那些部门,还有大唐十六卫,这类历史书中都极少记载和描述的机?,根本少有人去关注,除非那些专门研究唐朝历史,特别是唐朝医学展历史的人才会去细细研究。

但他也知道,宫内所有太医,都是属于太医署掌管的,被尊为太医的,都是一些医术非常好的人,至少在这个时代来说,太医都是些医术高明的人,也就是说,普通的人是肯定进不了太医署的……除此之外,好似太医署还掌管医学教育之类的,具体有哪些职责,人员配置什么的,他还真的一知半解。

外面候着那些人全是太医署的人,想着要和在殿外候命的那些古董极人整天打交道,陈易就觉得脑袋胀,一万个的不情愿。

武则天注视着陈易脸sè的变化,继续说道:“本宫几年前想让孙道长来执掌太医署,但被他拒绝了,这次相邀,依然如此,本宫真是可惜这样一位非常出sè医者,没能进入太医署传授医术!”

武则天说这话时候似乎非常惋惜,还忍不住叹了口气,但又马上露出了点笑容,再说道,“本宫看你医术不差,和孙道长一道呆的时间不短,又曾得一些医术奇书,还把诸多关于医理的事记述下来,人又长的机灵聪慧,实可以到太医署中做事,行医执教……你可愿意?”

陈易抬起头,看了看武则天,再低下头想了想,在武则天的注视中,犹豫了好一会,才咬咬牙说道:“娘娘,小民所懂的那些医理只是因为看了一些祖传医书之故,并将其熟记而已,实际诊病经验远不能和宫中太医相比,如今也只是跟着孙道长,才敢为人诊病,若离开了孙道长,没有他的指导,实是不敢单独为人诊病,更不要说传授医术,那样……太为难小民!娘娘让小民到太医署中做事,小民实是无法胜任……还请娘娘收回成命!”

陈易这是委婉的拒绝,所说的当然只是一个借口,最主要的还是其他的原因,陈易知道,如今行医者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实难与士者相提并论,来到了这个时代,又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