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究竟多彪悍-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说:“始皇这人,天性刚愎自用,从诸侯起家,兼并天下,随心所欲,以为自古以来无人可及。现在又专用狱吏,博士虽有七十人,但备而不用;丞相等诸大臣,只管办事,一切由皇上说了算。皇上以杀人刑罚树立威望,天下人怕得罪、要保俸禄,都不敢尽忠。这样一来,皇上听不到批评而日益骄横,下面因为害怕就只挑好听的说,以取悦皇上。秦法,药方不灵验,那可是立刻就得死的呀。现在,懂天文气象的有三百人,皆良士,因为忌讳就只能说些拍马屁的话,不敢直截了当地批评上面。天下大小事,都是皇上说了算,一天要看几百斤文件,不看完不休息。贪恋权势如此,我们绝不能为他求仙药。”
  
  第二十八章创世纪的伟人也有败笔(2)
  
  两人讨论完毕,既出于害怕,又出于正义感,决定不玩了!于是一起逃亡了,不知所终。
  秦始皇听说这两个方士跑了,大怒道:“我不久前收缴了天下不中用之书,全部销毁;又召集大批文学之士和方士,想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创太平盛世,方士却劝我求奇药。现在方士一去无消息,徐福花费巨大,终究也没得到奇药。只有狡诈之徒为了图利,日日报告说有发现。像卢生等人,我赐给甚厚,现在却诽谤我,给我扣上‘不德’的大帽子。这岂能容忍?诸生凡是在咸阳的,我都要派人查问,看是否有以妖言惑众的!”
  于是,始皇帝派御史,对首都所有的儒生和方士立案审讯,被审者只有供出有嫌疑的人,自己才可解脱。
  高压之下,什么口供没有?如此辗转攀扯,查出犯禁者共有460余人,皆在咸阳坑杀,并公告天下,以警示其他知识分子。这之后,更有大规模的贬谪、流放,对象都是知识分子。
  可怜这460多名首都知识分子,是在渭水之滨被坑杀的,据说在今陕西临潼以西20里,就有一处山谷叫做“洪坑沟”,清乾隆时代的临潼县志上载,此地又名“坑儒谷”,就是秦始皇当年的坑儒之地。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是个有慈悲心肠的人,他对知识分子如此惨遭活埋看不过去,向父皇提出了委婉的劝谏:“当今天下初定,远方黔首还未真心归顺,诸生也还都习惯于尊崇孔子。爹爹您现在全部施以重罚,臣恐天下不安,望父皇察之。”
  这番话触怒了秦始皇,他现在只听得进法家言论,听不得“孔子”这俩字,于是他把扶苏派到上郡,去做蒙恬的监军。扶苏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踏上归路。
  秦始皇把扶苏送到北方边境,是要让他受点锻炼,知道国家不是那么好摆弄的,似乎还没有不再信任的意思,因为监军等于手握兵权。北方的30多万大军,是秦军的精华;从这一点看,秦始皇对扶苏还是寄予厚望的。
  现代史学界对始皇焚书一般都予以指责,烧书总是不对的,有的烧了就永远不能恢复。但对于坑儒,却有不同看法,最极端的是《剑桥中国秦汉史》,干脆认为“坑儒事件”是瞎编的。
  瞎编当然不大可能,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距离坑儒并不远,他不可能把流言当做正史。还有学者说坑杀的都是骗子,不是知识分子,其实方士也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有劝谏君主的独特功用。秦朝以“查禁妖言”为名,一次坑杀460多个读书人,无论如何也是暴政。
  秦始皇功高于天,这不假,但历史人物在做好事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要做一些坏事。古人对于政治,有他们自己的理解。一个开创性的大帝国,应怎么统治,也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探索和纠错的过程。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知识分子是空前的重创,现在更有人视为民族的千年之痛。他的这一举措,使得原六国的知识分子迅速离心,成为潜在的叛逆者。
  专制政权,如果没有知识分子的群体参与,就无法完善和自我纠错。政权只依靠狱吏实行高压统治,使帝国政务变成了单纯的镇压与控制,再加上大工程的劳役空前繁重,百姓不堪其苦,知识分子趁势制造对抗舆论,帝国的基座也就十分不稳了。
  物极必反。
  秦始皇一定读过很多法家着作,但他要是能领会一点老子的精髓就好了——辩证法,这是中国哲学中最有用的瑰宝。
  创世纪的伟人也有败笔
  在上古传说中,也有三皇五帝这样的伟人,但多半可能只是部落首领,管辖的也许只有几千户。在秦始皇之前,能管一个统一的大帝国,且能一管到底的,不可想象。
  秦始皇有了这么大的权力,自然会产生国家意志就是朕的意志、朕的意志无往而不胜的错觉。秦始皇在营建他的大帝国时,难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干些劳民伤财的事。
  如果仅仅是在言论上限制“黔首”自由,问题倒还不大,因为绝大多数人不是靠嘴皮子或笔杆子吃饭的。可是浩大的工程、繁重的劳役,还有迁徙富户、卫戍边疆等,都势必要影响到民生。
  老百姓活得不安稳,他们也就不想让这帝国安稳了,这才是大秦帝国致命的软肋。
  在秦始皇的功绩中,就有一些这样负面的东西,愈演愈烈,后患无穷,足可给后世统治者以刻骨铭心的教训。
  他的负面“功绩”之一,是修建阿房宫。
  秦始皇是喜欢豪华建筑的人,在灭六国时,每灭一国,就要把该国的王宫复制下来,在咸阳原样造一个,这大概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建筑世博会”了吧。这些宫殿群,规模达到什么程度?咸阳一带东西八百里,离宫别馆,连绵不绝。就算是有人“穷年忘归”——走上一年,也不能逐个看遍。
  
  第二十八章创世纪的伟人也有败笔(3)
  
  但这些建筑,仍不能让他满足。就在秦始皇亲政之后不久,即在丰镐(今陕西长安)开始营建空前绝后的超级皇宫——阿房宫。
  这阿房宫,有多大?不好估摸。因为它修建了快10年最后也没完工。单说正殿的规模就很吓人,东西宽500步,南北长50丈,殿上可同时坐10000人,殿前广场上可容纳10万人。古代的人口少,设计这么大的广场想干什么?只有伟人才知道了。
  宫殿的四周,回廊环绕,有的回廊从殿前直通南山顶上的宫殿。此外还建了一座天桥,凌空飞架渭水,直达咸阳。
  先秦时代的宫殿,不像明清的北京故宫那么世俗化,早先的宫殿更高、更复杂、更富有奇幻感。
  阿房宫采用的技术是一流的。为防刺客混入,前殿用磁石做门,四夷来朝的使者中,如果有身怀利刃的歹徒,立刻就有机关“咔嚓”一声拦住。
  秦始皇把灭六国时抢来的美女、钟鼓乐器,都安置在阿房宫里,以至于“后宫列女万人,气上冲于天”!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了一首《阿房宫赋》,把当年盛况想象了一番,估计与事实差不太多。开篇的第一段,就气势压人:“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这样的宫殿,施工延续了10年,罪孽真是够大了。
  秦始皇的负面“功绩”之二,是修建骊山陵。
  深宫大宅是现世的住房,而陵墓是死后的住房,与营建阿房宫几乎同时,秦始皇又开始了修建来世的住宅,也就是后世叫做秦始皇陵的墓园。
  秦始皇陵在咸阳的芷阳一带,占地56平方公里,其坟头经过两千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有46米高,屹立于临潼之南,与骊山并立。据考证,当年的高度竟有120米,完全靠人工堆成。
  在这座宏伟的人造山丘下,有一个迄今未能知晓详情的地宫。为防泄密,当年修建地宫的能工巧匠,在始皇帝落葬后全部被封杀在墓中,因此地宫的建制、形状如何,没有片纸资料留存下来。
  我们只能从《史记》上的只言片语,想象这个地下世界——穿凿了三层地下水,用铜汁浇铸成棺椁,将天下奇珍异宝搜罗来,堆积成山;又用水银制作了人造的江河大海,流动不止。天棚顶上画满天文景象,地面画着地理图案;又用东海人鱼的油脂做灯,长明不熄。
  这样壮丽的地宫,绝大多数读者大概今生无缘得见了。但是从1974年在骊山脚下挖出的秦兵马俑坑来看,秦始皇陵有多神奇,就能品味一二。要知道,这个坑,不过是骊山陵外围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而它足以让一个人不朽!
  这浩大的工程,确实保住了秦始皇的灵魂两千年间不受侵扰,因为谁也组织不起那么大的一支盗墓队伍。
  可是,伟业不可能凭空而起。修建阿房宫、骊山陵这两个大工程,不知耗尽了多少百姓的血汗。史料记载,共动员了70余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刑徒。
  这就要提到秦始皇的负面“功绩”之三了——法网太密。
  秦法严苛,人民动辄获罪,当时的刑徒在服劳役时,要穿赭色衣服,《汉书》上说“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可见犯罪者之多。
  秦朝的律令,刑徒是没有刑期的,要一直服役到死。这就使几十万、几百万人毫无解脱的希望。人不怕苦,也不怕穷,就怕永无希望。遍地的刑徒,以及更多的害怕自己将成为刑徒的人,就成了大秦帝国潜在的掘墓人。
  法家理论向来有神化法律的倾向,秦始皇则集一切法家之大成,将帝国变成了一张大法网。
  秦的法律相当完备,涵盖各个领域,超出了我们现代人的想象,包括了刑法、刑事诉讼、官吏赏罚、所有制、农田水利、山林保护、军队管理等等方面,条文细密,可以说办什么事都有法可依。
  如果仅止于此,倒也不可怕,法律严密还不好吗?可怕的是秦律鼓励告密,鼓励父子、兄弟、夫妇间互相告密。规定“告奸一人得爵一级”。
  在这样的法网之下,即使不出冤案,人也活得战战兢兢,人与人之间的互信荡然无存。
  不仅如此,秦从孝公起,就实施连坐法,一人犯罪,亲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