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6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家眷并非被西夏掳走。而是太后和监国的扬王所为。

怎么能这样?舆论顿时一片哗然,莫非太后和扬王真的要谋反吗?

秦王乃是大宋的英雄,怎能这样对待?抓走家眷是几个意思啊?

有什么恩怨,祸不及家人,这是很多人的共识,太后和扬王的做法无疑超出了底线,引起强烈的不满。

于是乎。强大的压力全都涌向了汴京皇宫,要求太后和扬王给出解释,并释放秦王家眷。

可消息传进去之后便如石沉大海,再无音讯。

有许多百姓在东水门亲眼看着官兵抓人的,亲耳听到要把人是送入皇宫的。

官兵摆了乌龙,抓错了人,可百姓不知道,官兵的惨淡的公信力在这时候却异乎寻常的高。

天下百姓都认定当时抓走的就是秦王家眷。人已经被送入了皇宫。

可是宫中却没有一点动静,太后和扬王要干什么?秦王的家眷呢?

美其名曰是保护,可如今这个情况,只怕是……实在让人担忧。

如今的冷漠举动,拒不回应是什么意思?到底是不愿意放人,还是秦王家眷已经被加害了?

宫中的迟疑顿时让民间纷纷猜疑,百姓愤慨不已。太后和扬王竟然谋害秦王的妻儿。

秦王可是大宋的英雄,功勋盖世,焉能这样对他的家人?秦王的几个孩子可是仁宗皇帝嫡亲的孙子,凤子龙孙就这样遇害了?

太后和官家。简直就是残暴不仁,没有人性,分明是一家人,如何能下得去手?

蛇蝎心肠,冷血无情啊!

一时间,对太后和扬王的痛骂和质疑者不计其数。

如此情况下,对高滔滔和赵颢而言,最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可以平息民愤的解释。

可惜他们给不出来。

最初他们有过否认,可是百姓根本不信,他们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东水门事件,已经让百姓认定了是太后抓走了秦王家眷。

先入为主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任凭高滔滔如何解释,百姓就是一字不听,一字不信。高滔滔和赵颢彻底无奈了,他们没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更缺乏公信力,任何的解释都显得苍白,而且是越描越黑。

如今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放人?人都没抓到,何谈放人?

可是百姓不信,人没放,又消失不见了,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秦王家眷已经遇害。

……

出兵的借口有了!

秦王赵昭在长安接到消息,大为震惊。

西军将士更是悲痛愤慨,他们在西北前线拼命,朝廷却这样对待主帅的家眷,如此冷血,是可忍孰不可忍。

将士们纷纷请命,要求兵出长安,直捣汴京,营救王妃和世子。

抑或只能是报仇,不过谁也不想面对这样的惨剧。

妻儿生死不明,只要是个人都会想着营救和报仇,百姓们对此也十分理解,感同身受。

对太后和扬王的质疑与责骂的声音此起彼伏,民怨沸腾。

秦王出兵理所应当,百姓也都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十分担忧。尤其是关洛一代的百姓,更是害怕。

长安和汴京若是开战,等若是数十万军队打起来,关中、洛阳一代是主要的战场,少不得要受到兵戈之祸,生灵涂炭。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维持正义,却也不希望看到战争。

百姓们的诉求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汴京和长安,高滔滔这边的压力更大。臣民请求,让她给秦王一个合理的解释,不要一意孤行,引起战争。所有人都认定,事情因他们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

毫无疑问,如果战争爆发,她高滔滔就是引起者,就是罪人。

可怜的高滔滔就这样哑巴吃黄连,背上了一个黑锅,百口莫辩臣民除了怨怼,甚至是咒骂之外,别无他法,只得将目光转向长安,满心歉意地祈求秦王。

全天下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长安,等待着秦王最后的决断。

这个时候,曾经的宰相,前河北路宣抚使文彦博出面了。他亲自赶赴长安,劝说秦王,慎重开战,爱惜百姓,甚至愿意充当汴京和长安之间的调停人,希望能化干戈为玉帛。

一时间文相公的声望飞速提高,为天下苍生而奔走,仁厚负责,这才是好宰相啊!一瞬间,就将汴京的奸相韩琦甩出了好几条街。

大宋的官员也看得明白,文彦博此举实际是投靠了秦王,为其效力,名利双收。文相公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们看在眼里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秦王赵昭也表现出了超凡的意志力,接受文彦博劝说之后,强忍悲痛,表示愿意顾全大局。

只要皇太后与扬王交出妻儿,愿意罢兵。百姓感慨不已,秦王识大体,主动让步啊!

高滔滔和赵颢自然交不出人,他们的态度彻底激怒了百姓,他们被彻底置于罪魁祸首的位置,再也无法洗清。

西军出兵几乎已成必然,但是秦王本人仍旧没有轻举妄动。

秦王的冷静克制,大仁大义超乎想象,令人感动。

如果说救人和为妻儿报仇这个开战的理由,显得有些单薄和自私,那么接下来爆出的消息,让秦王赵昭彻底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

官家赵顼圣旨被曝光了,贵妃朱氏通过太皇太后曹氏,向朝臣展示皇帝亲笔诏书,册封皇六子赵煦为太子!

流言再次被印证,百姓几乎彻底相信了。官家朱笔亲自书写的诏书总不会有错,虽然上面没有写秦王辅政,但百姓都下意识地这么认定,秦王有这个资格和能力,辅政也是众望所归。

至于皇太后和扬王确实有篡改圣旨的嫌疑,既然有太子,哪怕太子年幼,也不适合再立监国啊!

若是扬王以皇叔的身份辅佐倒还罢了,百姓或许可以接受,可监国……如此情况下,明显是篡位的前兆嘛!

官家生死未卜,国家大权被太后和扬王所掌控,既成事实是这样的。

谋朝篡位,这是大逆不道啊!

秦王赵昭不在犹豫,打出了匡扶社稷旗号,兵出潼关,直指汴京。

如此一来,天下人都没话说了,于公于私,秦王出兵都是应该的。占据了正义和公道,得到认可。

不过关洛的百姓还是惊慌失措,准备逃难时,秦王再次昭告天下,表示西军会严肃军纪,沿途绝对秋毫无犯,绝不扰民。

消息一出,百姓对秦王更加爱戴和支持。毕竟秦王是被迫出兵,理由充分,能做到这份上已经实属不易。百姓感恩之余,更箪食壶浆,沿途慰劳西军。

西军正义之师浩浩荡荡杀向汴京,大宋天下,顿时风云突变。

第六八三章苏醒

汴京的天格外阴沉,山雨欲来却不曾落下,气氛格外压抑。

垂拱殿里就更是如此了,安静,很安静,安静的几乎让人窒息。

高滔滔坐在当中,一张脸格外的阴冷,赵颢则是满脸愤恨,韩琦虽然不动声色,可紧锁的眉头掩饰不住他心中的焦躁与忧虑。

向皇后站在一侧,默然不语。贵妃朱氏则是跪伏当中,披头散发,似乎正脱簪待罪。

圣旨,那道要命的圣旨就是她拿出去的。

秦王在长安起兵虽然要紧,可若是打着营救妻儿和报仇的名头,终究是私人恩怨。可以对此做文章,秦王为了一己私仇,不顾大宋安危,不体恤百姓私活云云。

虽说出师有名,但是正义性会大大降低,肯定有人反对,民间的支持度也会有所下降。

但是,有了那道圣旨,秦王出兵就是靖难,是匡扶社稷,为了大宋的安危和皇室正统而来的。

高举大义之旗,并非只是为了救妻儿,为了报仇。而是国事,是靖难,是为了大宋江山社稷。

这么崇高伟岸的形象啊,更容易赢得臣民的支持。

高滔滔眼神中出离的愤怒,她恨!

到底是自己愚蠢,还是赵昭太高明?总想着抓到他的家眷,人质在手,让他投鼠忌器。却不想,人家正好用此事挖了个大坑,骗自己跳下去。

已经说不清是一石几鸟了,赵昭直接是受益无穷。

救人成功了,借口也有了,流言虚虚实实,弄假成真,让自己最后的威望和名誉彻底扫地,民心尽失。

还成功用此事吸引了自己的注意力,使得后宫出现了这么大的漏洞,诸多大事就断送在这个愚蠢的女人身上。

高滔滔杀人般的目光落下去。恶婆婆的积威不是说着玩的,朱氏顿时战战兢兢,浑身颤抖。

“愚蠢,你以为拿出那份诏书,你儿子就能当上皇帝?”

“那是官家的旨意,我只是遵旨办事!”朱氏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勇气,事发之时。她就料到了会有这样的下场。左右不会有好结局,牺牲了自己,若是能成全了儿子,也就心满意足了。

“到了这个时候,竟还这般愚不可及?”高滔滔实在想不通,儿子怎么会纳这么一个愚蠢的女人为妃呢?或许是向皇后太厚道了。否则这样的蠢女人如何能在宫中生存?

“你以为福康是在帮你?你以为秦王进了汴京,会把你的儿子捧上皇位?被人利用的竟还不自知!”

“有什么区别吗?”朱氏冷冷反问道:“扬王登基能放过我儿子吗?与其他将来死的不明不白,还不如现在搏一把,总归还是有希望的。”

赵颢脸色发白,这还只是监国就被人说成残暴不仁了,愤愤道:“愚蠢,煦儿是我的亲侄子。娘娘的亲孙子,我怎会……”

“太祖之子德昭与德芳也是太宗皇帝的亲侄子,昭宪太后的亲孙子,可结果呢?”朱氏目光流转,第一次与高滔滔对视,说道:“同样是儿子,为什么太后要偏疼次子呢?煦儿虽小,可也是你的亲孙子啊。你这么做不公平!”

“够了!”高滔滔冷冷喝骂道:“拉下去,关起来,若是真有一日,秦王进了汴京,看他会不会放过你的儿子!”

朱氏哭嚎的声音渐渐远去,高滔滔抬头看着向皇后,悠悠道:“圣旨的事情。你为何不早些说出来?”

“我……”向皇后无言以对,她大概知道朱氏从自己手中偷走的那道圣旨惹祸了。她一直很小心,也并未早早将其拿出来,怕的就是出乱子。却也并未告诉高滔滔。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