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年的冬天,刘黑闼横扫山东,大败唐军各路兵马,又重新站到了洺州城上。
打不死、打不垮的刘黑闼又回来了!
唐朝用自己的大军击败过刘黑闼,但叛乱,并不是仅靠武力就可以平定的。
早在刘黑闼从洺水上逃走之时,就有一个人预见了今天的情景,其时,在长安,唐朝太子李建成向他的幕僚问起了这个问题。
“山东的局势平定了吗?”
幕僚摇了摇头,说出了山东的隐患:
“刘黑闼虽败,但杀伤太多,其首领又全部登记造册,处以死罪,反兵的妻儿都被俘虏,想投降而无门。虽然有赦免的诏令,但抓住了之后又全部杀掉,这样下去,只怕残余的反兵号令起事,百姓将不得安宁。”
这位洞悉山东叛乱之因的人是魏征。
【名臣】
魏征的名字是跟大唐盛世、贞观之治这些金光闪闪的名词联系在一起的,魏征同志在大唐朝天天跟李世民抬杠,每天挑李世民的毛病,终于把这位老板成功送上了千古圣君的高位,而他本人也成谏臣的代名词。
但谏臣只是魏征的一面。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敢于直谏的人,但从没有人像魏征这样用劝谏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据史书统计,谏官的职业风险相当高,比干被挖了心,海瑞被罢了官,陈元达自杀身亡,杨继盛刑场高歌……
这说明敢于直谏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舍得一身剐,自然敢把皇帝拉下马,但善于直谏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大勇气,还需要大智慧。当然,还要赶上一个不那么浑蛋的皇帝。
魏征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魏征,河北巨鹿人,在成为天下闻名的第一谏官之前,魏征的人生可用坎坷二字形容。
因为投胎没看皇历,魏征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年少的时候,父母又去世了。成为孤儿的魏征是在苦瓜汁里泡大的。按照惯常的说法,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魏征显然是个例外,放着父母留下来的一些家产不去经营,反而跑到道观当了一名道士。
史书对魏征的这个举动定性为不事生业,就是不务正业的意思,事实上,这是误会魏征先生了,魏征可是生存大师,他跑去当道士可不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
据当时的情况来看,道士可是一门很有前途的职业。
正所谓乱世练武功,盛世炼仙丹,魏征的职业策划还是比较靠谱的,他当道士那年,大隋朝国富民强,以后少不得有大户人家乃至皇帝都会求仙问道,自然道士需求紧张。可惜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没想到杨广陛下太不争气,数年间就把盛世变成了乱世。
魏征很快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并很快转变思维,调整方向。
于是,魏道士开始真的不务正业,当道士期间不炼丹、不打坐、不修仙、不辟谷,开始搞起文化学习来。他学习的东西十分杂,光看一样,不知道魏征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但把他所看的书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魏征学的是王霸之术!
顾名思义,王霸之术就是佐王称霸之术,历史上,管仲、张良、刘伯温们都是这一门派的优秀学员,大家大概想不到魏征也是这领域的高级人才。造成这样的误解不能怪大家,要怪只能怪魏征自己。
魏征虽然有王霸之才,可惜却无用武之地。
要知道天下虽然大乱,群雄并起,各位山头都急需有王霸之术的人才,但真正有实力用上这种术的寨主不多,导致魏征虽然选对了专业,但就业门槛很高,极难找到工作。
魏征的第一个老板是武阳郡丞元宝藏,这位元宝藏还是识宝的,专门从道观里把魏征请出来,聘请他当了一员书记。但这位元宝藏并没有成王称霸的伟大理想,没多久就投靠了李密。
过了一段时间,元宝藏告诉他,魏书记赶紧收拾一下,魏王点名要用你。
听到这个消息的魏征相当激动,在他看来,能用他王霸之术的人非李密莫属。于是,魏征充满希望来到瓦岗总部,并马上发挥所学,一口气向李密提了十个可行性建议。
面对急于表现的魏征,李密笑了,他告诉对方,现阶段魏先生还是专心做好文书工作。
原来李密看上魏征,只是欣赏魏征代元宝藏写的信件。
搞了半天,还是被人家当秘书使。这对魏征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对李密来说,更是一个重大损失。
第二年,李密兵败,逃亡唐朝,魏征随李密来到长安。
望着长安巍峨的城池,魏征似乎看到了自己辉煌的未来,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名字将跟这个繁荣的城市,跟这个新兴的皇朝联系在一起。但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彼时的魏征没有想到,通往辉煌的道路是如此曲折,又是如此凶险。
初到长安的魏征踌躇满志,准备大施拳脚,可很快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成为了空气,根本没人搭理他,早餐午餐睡哪儿都没人来过问,自然更没有人来向他请教怎么成王称霸了(久之未知名)。
都说金子总会发光的,魏征这一百多斤的大金块扔在长安大街怎么就没人发现呢?翻开史书,发现第一个原因是这块金子的品相太差。
据史书记载,魏征其貌不扬,长得一张大众脸,丢到长安城里,三千城管都未必能找得着。
除了长得太大众,不容易引起注意外,魏征的王霸之术屡屡不受关注的原因还是在他的术上。
史书中没有记载魏征向李密所献十计的具体内容,无法考察魏征的王霸之术的具体内容,但从魏征后期跟李世民抬杠的内容来看,他的王霸之术似乎源自孟子仁者无敌的思想。这种王霸之术属堂皇正道,但有一个缺点,见效比较慢,手段比较单一,缺少吸引力。
在长安度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之后,魏征也意识到了问题,自己长得不帅,天天在长安街转悠,到各单位串门,也不会有人关注他。
既然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不现实了,那就主动出击吧。
分析了目前的局势,魏征很快找到了发挥的方向。那会儿,瓦岗大将徐世勣勒兵黎阳,还没有降唐。
魏征主动请缨,前去说服徐世勣。他给徐世勣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只用一句话就劝服徐世勣前来归降。
“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势去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兄弟你所处的黎阳是兵家必争之地,你不早点打算,只怕要完蛋。
直中要害,魏征终于展现了他说服的功力。
徐世勣归唐后,魏征就坐等上面发嘉奖令,可等了半天,像李渊李世民这样的大老板还是没有注意到魏征先生。究其原因就比较让人郁闷了。魏征先生碰上更滑头的了,明明是他的功劳,可光芒硬是被人盖过了,抢戏的人是徐世勣。
在决定降唐后,徐世勣清点了账目,然后直接把账目送给了李密,并表示,自己是替魏公守黎阳。这些土地民众,都是魏公的,我不能上表献这些东西来求富贵。要献也应该魏公来献。
这就是多此一举了,李密都是替李渊打工的,献给李密跟献给李渊有区别吗?
事实证明,区别大了。李渊听闻后,大加赞赏,表扬了徐世勣不背德不邀功的高尚情操,并专门赐徐世勣李姓。于是,在历史上,徐世勣也叫李世勣,后来为避李世民的讳,又叫李勣,当然,我们尊重原创,也就是徐世勣的双亲,依然称他为徐世勣。
在李渊的大力提倡下,满朝文武都全力投入向徐世勣学习的活动中,完全忘记了魏征的功劳。
只能说人比人,气死人。碰上徐世勣这样的人精来抢风头,只好自认倒霉吧。
但魏先生,别气馁,人生豪迈,从头再来。
很快,魏征又换了老板,新任老板是窦建德。
在一次交战中,魏征被窦建德俘虏。当然,被窦大王抓住了是不用担心性命的。魏征重新上岗,岗位起居舍人。说白了,仍是一秘书。
转了世界大半圈,我老魏在别人的眼里依然是一名小秘啊。
魏征禁不住仰天长叹。
一般人碰到这样的际遇,多半也就认命了。但魏征不是一般人,他很快发现了坎坷的人生给他的恩赐。
对于自暴自弃的人来说,无论上天给他安排怎样的命运,他都只会看到其中的不公平,而对于自强自立的人来说,无论顺境逆境,都是人生当中必要的经历。他们相信,上天做了这样的安排,一定是有其用意的。
面对逆境,接受它,适应它,然后,才是我们的改造之时。
魏征正是这样面对自己的逆境,在夏军时,他仔细观察着这支叱咤山东的义军,了解夏军的成员,倾听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志向,跟其中不少人成为朋友。这些看上去都似乎是无用的,毕竟他们不会帮他逃跑。但魏征相信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这些看似无用的努力一定能发挥它的作用。
事实证明,魏征无法驰骋沙场立功,也进不了参谋班子献计献策,但起草文书让他有更多的机会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乱世。而魏征辗转多地,这份阅历更是难以估价的财富。
在唐朝,魏征成为少数跟瓦岗军、夏军都有联系的人。这些背景成为他以后受到李世民起用的重要原因。
我相信天生我于乱世,必不致我籍籍无名而终老,因为我还没放弃我的理想。
很快,魏征就碰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个伯乐。
窦建德兵败之后,魏征回到了长安,这一次,终于有人认识魏某人是何许人了,经人推荐,出任为太子洗马。这是东宫太子的属官。
魏征成为了李建成的参谋,这是一个合适的安排,因为只有拥有了魏征的李建成,才足以面对那个拥有十八学士、秦王府兵的二弟李世民。
在李世民大力进行表扬跟自我表扬下,他本人被塑造成了一个完人,而在竞争对手不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下,李建成的历史形象十分不堪,从调戏妇女到打架斗殴以及交友不慎等,李建成的劣迹无所不包,整个一唐朝版的呆霸王薛蟠。必须得说,这其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