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1125从同伴关系看独生子女 孙云晓-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25日 14:54
    主讲人简介: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标兵”称号。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著作有《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等。
    内容简介:中国的父母是非常有爱心的,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得好?我们大家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一个规律:如果这个孩子他跟同伴的关系是和谐的,朋友是多的,他就会容易成长得好;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朋友,或者是和朋友的关系紧张,那么他就可能发生问题,有很多的危机可能将伴随着他。
    我们先来讲一讲第一个问题,关于独生子女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我经常被全国各地邀请去讲学,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父母,我说我有一个惊讶的发现,我说全中国的父母没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父母都会说一句共同的话,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哎呀!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我知道学习成绩好,考一个高分数对他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但是我做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我有一个感受,没有朋友的孩子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不会交往的孩子比他的学业失败可能还要严重,所以不能忽略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的同伴交往对他的社会化意义是重大的,所以说是不能够缺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独生子女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很多,一个就是相当多的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问题?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去创造条件,让孩子感受到一个人只有在群体之中才能获得快乐,只有心中有别人,你才有快乐。所以我说什么叫社会化?还可以用一种通俗的语言,当你心中能够想到别人,你的社会化就开始了,当你能够处理好你我他之间的关系,你的社会化就达到了一定水平。所以我想我今天的讲座就到这里,我最后总结一句话是:独生子女靠一家一户是难以教育好的,独生子女的父母们联合起来,以群治独,我的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文)
    中国的父母是非常有爱心的,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怎样才能让孩子成长得好?我们大家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一个规律:如果这个孩子他跟同伴的关系是和谐的,朋友是多的,他就会容易成长得好;如果这个孩子没有朋友,或者是和朋友的关系紧张,那么他就可能发生问题,有很多的危机可能将伴随着他。
    有一个故事让我非常难忘,宁夏有一个男同学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全国中学生化学大赛第一名,物理大赛第三名,被保送到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但是谁都想不到,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这个学生被判了有期徒刑11年。怎么回事呢?这个同学我给他起个化名叫王西,他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他没有朋友。从小学到中学,放了学就回家,回家就学习,上了大学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朋友,到了大三的时候感觉到没有朋友的日子是很难过下去的。他就一定要交上朋友,他就和同宿舍的一个男同学形影不离,后来呢这个同学感到听到一些议论,说两个小伙子为什么总黏一块儿?他就觉得紧张了,就说我们两个不能这么来往,慢慢地疏远这个王西。王西就很难过,就劝他,说我们两不能分开,那个同学就坚决不理他,后来这个王西就认为我对你这么好,你还对我这么绝情,那他就要采取报复。他怎么报复?他是学化学的,他去搞了一种剧毒的化学品铊,把它投到同学的牛奶杯里,一个宿舍住的当然不可能有防备了,喝了,反应剧烈。这个王西还是良心未泯,一看这么惨,他也没想到有这么严重,就赶快打个车送他去医院。在医院的追问之下,他被迫承认了他投的是什么东西,那么经过抢救这个男同学没有死,但是要住院治疗一年,花的钱是六万多。一年后这个同学出院了,就告他,北京海淀法院一审理,非常简单,故意杀人罪,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消息传回家乡,他的父母一听真受不了,晕过去了。他们不理解一个这么努力学习的学生,怎么会发展到故意杀人,后来他们悟出来了,就是忽略了这孩子人格的培养。
    所以说我们今天谈到这个交往问题,是因为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就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我们中国在二十多年时间少生了三亿多人,这对中国对世界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中国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的群体,独生子女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兄弟姐妹。过去在兄弟姐妹之间完成的这种经验的交流、爱心的培养,今天变得困难了,这对教育提出了挑战,对同伴的交往就更加显得需要。
    我们先来讲一讲第一个问题,关于独生子女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我经常被全国各地邀请去讲学,面对着成千上万的父母,我说我有一个惊讶的发现,我说全中国的父母没在一起开过会,但是很多父母都会说一句共同的话,对孩子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哎呀!我觉得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国民共识。我知道学习成绩好,考一个高分数对他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但是我做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我有一个感受,没有朋友的孩子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不会交往的孩子比他的学业失败可能还要严重,所以不能忽略这个问题。另外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群体社会化对独生子女影响是显著的,什么叫群体社会化呢?我们大家都会发现,孩子大约10岁以前,非常听父母的,父母说这个衣服漂亮,他觉得漂亮。说头发这么梳好看,就觉得这么好看。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特别等上了中学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个时候同伴的影响就开始慢慢超过父母,妈妈说这件衣服真漂亮,同学说真俗,俗不可耐,你就知道他敢不敢穿了,这就叫群体社会化,同伴的影响力影响着个人的选择。所以说一个人随着他的年龄增长,他特别在意同伴的评价,特别希望在同伴当中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显然群体社会化一定是在同伴的交往中实现的,这就是我们说一个人的同伴交往对他的社会化意义是重大的,所以说是不能够缺少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说独生子女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相当多的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因为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作,我们经常做大型调查,1996年我主持了一项调查,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的研究,这个调查中发现一个数据,80%以上的独生子女具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使我们感觉到有点惊讶。当然这个攻击性需要是他的一种人格需要,这种攻击性需要并不一定去打人骂人,不一定是暴力的,它是一种什么需要?就是在同伴的交往当中,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说话很刻薄、说话很伤人,而他自己觉得我没伤我就这么想的。当他幸福的时候他意识不到别人的痛苦,当他说一个人隐私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对别人有伤害。所以说这种攻击性是比较多的,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南方有一个大城市,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班,该考数学了,这个同学发现,我们班里边数学成绩最棒的那个女孩子没来考试,这很奇怪,她怎么不来了?她从来都是数学尖子,后来老师说她的爷爷去世了,她在家办理丧事请假了。同学一听一片欢呼声,她爷爷可死了,说她数学所以考第一,因为她爷爷是个数学教授,我们没法超过她,现在她爷爷可死了,我们可以超过她了,小孩兴奋的敲桌子跺脚。老师听的毛骨悚然,我的天哪!心想这是一群孩子还是一群小狼。这实际上就是反映了一种攻击性需要,当然这个东西也有原因,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受,好比说父母特希望你考第一,可这一科里有一个这方面特棒的学生,你没戏了。在另一科还有一个特棒的,你也没戏了。你说他们像一座大山一样挡在你面前,你怎么也没法圆你的梦。数学尖子的爷爷死了,她没有靠山了,好,小孩的一种心理,这是一个现象。
    那么我还知道一个现象,我在上海采访,一个老师当了多年的班主任,跟我讲起她的学生,突然讲起她儿子了, 她儿子矮矮的、瘦瘦的,特懂事。但是有一天,同学们在教室里闹,结果呢,把 她儿子挤在门后边,这个时候他们居然就使劲推这个门,大家知道这个门后是个死角,就说他是没有地方可逃的,很多孩子挤这个门,生生把她儿子的胳膊给折断了。所以他妈妈讲起这个事特别痛心,所以在我们的孩子的生活中,实际上有很多很残忍的事情发生。你看看媒体最近很多报道,是有攻击性的。但是有的时候确实他们是一种不理解,所以说呢,孩子的同伴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走出自我中心的过程,他一定要意识到别人的存在,一定要有同情心,能够善解人意,他才能学会这种交往。那么儿童的这种攻击性从哪里来?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身上会或多或少有一点攻击性,有暴力行为的孩子,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往往是他本身受到了一些伤害,他这个时候特别容易去攻击别人。第二个问题就是说父母的干涉和误导也影响孩子的同伴的交往,我们在1996年的全国的大调查中发现,72%的中小学生独生子女的父母们,他们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有好朋友,甚至还有79%的父母说我欢迎孩子把他的好朋友带到家里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另外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