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存空虚说作者 叔本华-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以习惯和理性做基础的母爱,取代那原始的本能,但这样的爱,往往不再出现,尤其是在母亲不爱她丈夫的时候,父子之间的爱,则大异其趣,它具有持续耐久的性质,这是因为子女是父亲自我的再认,有着形而上的起源。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新旧民族,财产都只是传给男孩,只有欧罗巴是唯一例外(但贵族又自不相同)。
  丈夫长期辛勤劳苦所获得的财产,一落入女人之手,由于她们的无知,在极短的时间中,便浪费殆尽,这虽是极不体面的事,但却屡见不鲜。这一点,应该从限制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着手,来预加防范。依我所见,女人,不论寡妇或闺女,不能赋予她们土地或资本的继承权利,只能够继承相当于所有资产的利息。这才是最好的制度,但这也是在完全没有男性继承者的情形下才行此办法。取得财产的是男人,不是女子,因此女人绝对没有“占有财产”和“管理财产”的资格。女人所获得的财产,如资本、土地、房子等,不能让她们自由处置,应设个“财产监护人”,而且,女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理由、资格当子女的“财产监护人”。有的场合女人的虚荣心也许不比男子大,但她们全都是倾向于物质方面,如美容、浮华、炫耀、虚饰等,所以,社交界成了她们最喜欢参与的天地,这也是由于她们理性的薄弱,而使之倾向于浪费。古希腊人说得好:“大体来说,女人生来就是浪费的。”男人的虚荣心则相反,大都属于非物质的理解力,博学、勇气等方面。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论》中,曾就上述诸事详加讨论,他说,斯巴达妇女因为具有“遗产”及“陪嫁金”的承继权利,及其他太多的自由,其被允许的范围太过广泛,因此,给斯巴达带来很大的不利,也因而加速斯巴达的没落。从较近的事实来看,法国自路易十三以来,妇女势力渐渐增大,对于宫廷和政府的逐渐腐败糜烂,不是应负很大的责任吗?由宫廷中女人的奢靡浪费,带来政府的贪污腐败,由此而引发法国的第一次革命,由第一次革命而导致以后所有的革命。总之,这些都是欧洲“淑女”制度弊端最鲜明的佐证。女人地位的错置是社会状态的根本缺陷,以此缺陷为中心,而波及其他所有的部分。
  女人具有服从的天性,在这里我可再提出另一个佐证:年轻的女性本是逍遥自在、独立不羁的(这是违反女人的自然地位),但没多久,就要找个指挥统御自己的男士结合,这就是女人要求的支配者。当她们年轻的时候,支配者是丈夫,年华老去时,则是听取忏悔的僧侣。

《生存空虚说》01
更新时间2009…1…14 16:22:28  字数:2429

 《生存空虚说》
  文章选自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生存空虚说》,该书收录了叔本华一生中所有重要论文,如对本书感兴趣,请支持购买新书。
  生存之所以空虚,在以下几点中都能很明显地表现出来:第一,在生存的全形式中,“时”与“处”本身是无限的,而个人所拥有的极其有限;第二,现实唯一的生存方式,只是所谓“刹那的现在”的现象;第三,一切事物都是相关联、相依凭的,个体不能单独存在;第四,世上没有“常驻”的东西,一切都是不停地流转、变化;第五,人类的欲望是得陇而望蜀,永远无法餍足;第六,人类的努力经常遭遇障碍,人生为了克服它,必须与之战斗,予以剪除。
  在“时”与“时”之中,或是由于“时”而发生的万物的转变,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在此形式之下,恒久不灭的“生存的意志”所表示的是,一切的努力都归于空零。“时”以它的力量,使所有的东西在我们的手中,化为乌有,万物为此而丧失了真价值。
  曾经存在的东西,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现在不存在的,恰和曾经不存在的东西一样。然而现在所有的存在,在转瞬间,又成了“曾经”存在。所以,“现在”尽管稀松平常,也总优于过去的最高价值,因为前者是现实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有”之于“无”。
  在人类悠长的历史中,我们突如其来地生存在世上,又倏尔归于寂灭,恐怕连自己也感到惊奇不已。对于这种见解,感情将会反抗说:“这绝不是正确的。”连最肤浅的悟性,观察这种事情时,也会预感“时”在其性质上,不正是某种理想的东西吗?想想,“时”和“处”的理想性,实是开启一切真正形而上学秘库的钥匙。因为,有了这理想性,才可以制造和事物的自然秩序完全相异的秩序。康德之所以伟大,理由在此。
  我们的一生中虽然做了许多事情,但所拥“有”的,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过后,就非以“曾经有过”这句话来表示不可了。午夜思及,我们难免感叹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贫乏,因而心里隐藏一种意识:如果那取之不尽的源泉属于我们所有,我们不就可在其中得到新的生命之“时”?这是蕴藏在我们的本质最深处的意识,如果它不存在的话,我们眼看着我们短暂的生命时间,一刻刻地过去,恐怕会急得发疯吧!
  以此观察为基底,的确可以建立如下的论说:只有“现在”才是真实的,其他的一切不过是思想的游戏,所以,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最大真理是及时行乐。但这种见解,也是最愚蠢的见解,因为在其次的瞬间就不复存在,如梦幻般完全消失,这样的收获,绝不值得我们费偌大的苦心和劳力去争取。
  我们的生存,除了“现在”渐渐消失外,再也没有可供立脚的任何基础。所以,生存的本质是以不断的运动作为其形式,我们经常追求的“安静”,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生存,像走下陡坡的人一样,一停下来就非倒下不可,只有继续前进,以维持不坠。它又像放在指头上取得均衡的木棒一般,也如同运行不绝的游星。游星若停止运行,便立刻坠落在太空之中——所以生存的形式是“不安”。
  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任何种类的安定,或任何的持续状态,一切都在不停地旋转和变化,持续地、急迫地飞舞着,我们就是在这世界的网上,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运动,借以支持。这样的世界,所谓“幸福”,连想象中也不可得。柏拉图曾说:“惟其不断地变化,绝不可能常驻,就是说明幸福不是得以驻留的。首先,我们要有个观念,任谁也不幸福,人生只是追求通常想象中的幸福,而且,能达到目的的绝少,纵然能达到,也将立刻感到‘目的错误’的失望。所以,任何人到最后都是船破樯折地走进港湾中。这一段变化无常的生涯,到底是幸福或是不幸?这一类的问题似已毋庸讨论,既已泊进最后的港口,你我的结局完全相同。”
  尤其,更可惊异的是,不论人类世界或动物界,如此伟大又多姿多彩的、不息的运动,竟只是由饥饿和性欲两种单纯的冲动所引起、所维持——应该还要加上“烦闷”的感觉——同时,这些东西竟能操纵器械极其复杂且变化多端的所谓人生,供给主要动力,不是也很不可思议吗?
  我们如再详细观察生存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无机物的存在因被不绝的化学力量攻击,终于消灭;相反的,有机物由于物质的代谢作用,而继续生存,此代谢物又从外部源源不绝地得到补充。因之,有机的生活本身已经和放在手中取得均衡的木棒相当,在这位置的木棒,非经常摇动不可,故此,有机生活的特征是,不绝的需要,经常的匮乏,和永无尽期的困穷。但是也由于有机生活的庇荫,才可能有“意识”——因而,有机生活也是有限的存在,我们可想象得到,与之相对照的还有无限的存在,那是不受外界的攻击,也不需外界的救助,自身恒久不变,永远是静止的,因它不是本来发生的东西,所以不会消灭,也没有转变。在这里,没有“时间”观念,也不像尘世那样多姿多彩。对这方面的消极认识,产生了柏拉图哲学的根本基础。“生存意志”的否定就是向这状态开拓。
  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看,看不出所以然来,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所以,你所热望的某种东西交到手中时,倒反觉得不过如此而已,发现不出它的价值。而且,我们虽经常期待更好的生活,但一方面却屡屡对过去的事情怀着悔悟的眷恋。就因为我们对现在的事件只是一时性的理解,在那里思索达到目的的途径,把这些片断连接起来,通常人们到了最后,回顾自己的一生,才发现他们的生涯,他们所期待的生活,竟是那样无味,那样无意义。所以,人的生活一方面是被“希望”所愚化,一方面却跳进“死亡”的圈套里。
  个人的意志(欲望)又是永不知足的,满足一个愿望,接着又产生更新的愿望,如此衍生不息,永无尽期。这是意志本身以为它是世界的主宰者,万事万物都隶属它的管辖,所以,意志所要满足的,不是“部分”,它非要“全体”不可,而“全体”是无限的——在个个现象的表现中,这个世界的主宰者(指意志)又获得了几何?实在少得可怜,大概仅仅能维持个人的肉体存在而已,看到这儿,实不禁兴起同情之念。人类的可悲,即缘此而来。

《生存空虚说》02
更新时间2009…1…14 16:22:38  字数:2480

 人生首先以一个“工作”来表现,那是为保持自己生命的职业。但工作达成后,反而形成了一项重荷,所以接着又表现第二个工作。这就像猛兽一样,虽然已俘获甚丰,且无敌党与之争抢,但为了预防“无聊”的来袭,便立刻将所得的东西做适当的处理。所以,人类的第一种工作是取得某种物质,第二项工作则是忘却他的所得。不如此,人生将形成一个重荷。
  人生是一种迷误,因为人是欲望的复合物,是很不容易满足的,即使得到满足,那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