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月25日下午4时30分,在布满46国国旗的歌剧场,有史以来空前的国际盛会——联合国大会隆重开幕。中国代表团团长宋子文庄严地坐在大会主席台上。
如果说在中国周边建立势力范围,扶植亲中国政权只是争做亚洲领袖的话,那么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则是中国跃上世界政治舞台,成为大国领袖!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中国领导人蒋介石第一次以平等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谋划世界格局,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 !会议期间,蒋介石就建立战后强有力的国际和平机构问题分别与罗斯福、丘吉尔交换了意见,表达了希望“四国宣言”早日具体化的愿望,他表示,“中国将欣然参加四强的一切机构和参与制订决定”。
当然东北丧权、外蒙独立之事,蒋在苏美英协同压力之下,作出让步,是无可奈何之事。况且蒋从未直接统治过东北外蒙两地。他所得者,前所未有;他所失者,既成史实。得多于失为明显事实。蒋的外交成功,当然也是亿万国人共同牺牲奋斗之结果。但是蒋的个人贡献不可忽略。
蒋以军人身份从事外交,却比专业人员更有突出的表现。蒋介石颇为重视顾维钧与宋子文的才干,但这两人主要分负英美方面之责,无统筹应对所有列强之力。蒋则综观全局,交互运用国际战和演变,机先采取行动,达成有利中国之局。
蒋为弱国领袖,却有应对头等强国之能。他了解日苏之互惧、苏联两面作战之虑、英国保印之需及美国期望中国之殷,行合纵连横之策,用远交近攻之法,先后联盟苏英美,首先使中国立于不败之地,再进而取得胜利。蒋的外交作为,实现了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的原则,也反驳了 弱国无外交 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