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能不能体会?无说而说,这是无功用道。菩萨听经,无听而听,听而无听,所以他能够悟入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能入。我们今天麻烦就是我们有心,我们有分别心、有执著心、有妄想心,所以不管怎么听,听一辈子,都不能够悟入。佛不跟你计较,佛一计较,他就变成凡夫了。你要知道,法身以上的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过,他在日常生活摄受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没有起过心、动过念。凡是跟佛菩萨接触到的,无论是缘的浅深,接触的时间长短都在一个「缘」字。我们凡夫这一边有执著、有分别,人家那一边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所以长劫教化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有缘众生是用这个方式。
  那个无始无明的习气就像酒瓶一样,很长的时间,自然没有了。自然没有,它也分阶段性的,这味道有浓、有淡。这是佛为了方便,把它分为四十一个阶段。四十一也是表法的,不是真正的数字。代表什么?圆满。我们显教里面多半用七表圆满、用十代表圆满;在密宗里头用十六代表圆满,四十一也是密宗里头讲的圆满,不是真的数字。你把它看成数字,岂不就是分别执著?这就说明,那个习气是一年比一年淡。我们就比如说四十一年,四十一年之后去闻它,一点都没有;四十年去闻,还有一点点。那一点点,恐怕我们鼻子都闻不到,我们用仪器可以测得出来,它还是有一点。到四十一年之后,仪器测,没有了,真的没有了,好比这个意思。这诸位就能够理解什么叫做无功用道。
  到无功用道,则勇猛无上,其实勇猛是比喻,不是真的勇猛。我们看这个文字,一看就起分别、就起执著,所以这就是很不容易懂得佛的意思。佛在这个经往后去,统统不能用分别、不能用执著,他用这个做比喻、做形容,这菩萨一个阶级一个阶级不一样。不是事不一样,事一样,理一样,习气有浓淡不一样。这个习气真的是很难断,为什么?无始劫养成的,不是一生一世,无量劫养成这个习气。执著有习气,好断,分别有习气也好断,起心动念有习气难断,自自然然的。好像我们都,我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那自然就是起心动念,习气。到这个程度叫通胜,这个通,通达无碍,为什么?见性。《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事、理事、事事,通达无碍,所以清凉说一个「通胜」。下面两句是讲的「力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四五卷)  2006/10/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我们看明十地位第七段,这段有三首颂,前面半首我们学过了,我们从第一首下半看起。
  【若住勇猛无上道。则能摧殄诸魔力。】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三首偈有六个意思,有六义。第一首前面两句是「道胜,无功用道,勇猛无上」;第二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两句,是「力胜,谓智力摧魔」。我们看到大师这个提示,我想都会想到现在这个时代,学佛甚至於不学佛的人,在国内国外,我们常常遇到有附身、有著魔,这种现象我们看得很多。被附体著魔的人确实也相当的痛苦,用什么方法来化解?这里告诉我们,智力。那我们就很清楚,凡是遭遇附体,魔缠身,都是没有智力。由此可知,如果有智力,不会惹魔上身。
  说到力胜,这个力主要就是讲的智力。经教里面跟我们说如来十种智力,如来果地上,菩萨也有十种智力。我们应该怎么学?经上十条讲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虽然会读,甚至於会讲,我们做不到!做不到,这个智力就没有了;智力没有,如果有定力也行;定力没有,如果有戒的力量也行,有戒德,严持戒律,那你是个好人。魔常常跟怨连结在一起,这个魔找你不找他,这是什么原因?魔缠上身,这是果,附身这是果,果一定有因,这个因如果不是这一世,一定是前世的。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看到悟达国师,悟达国师得人面疮,那是魔找到身上来了,这是唐朝时代的。这个人不能说没有戒定慧,是大德,不是普通人!他遭魔缠身是非常值得我们警惕的,值得我们学习的,那就是学佛,戒定慧三学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
  悟达国师是才起一念傲慢,那是当时皇帝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我们晓得沉香是多么名贵的,现在是论两卖的,沉香雕一个太师椅,宝座就是太师椅,皇上供养他的,这当然是非常的荣耀。生一念傲慢心,这在法师里面,其他的法师都没有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这是皇上对他的礼遇,这一念心就是堕落,不要小看。护法神离开他,德有亏,护法神离开,他的冤亲债主才能够附身,就趁著这个机会一下就来了,这人面疮几乎要他了的命!诸位在《慈悲三昧水忏》序文里面就看得很清楚,因缘。
  回头再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对戒定慧三学有多大的功夫?如果要没有,现在你的冤亲债主还没有找你,为什么没有找你?知道你没有三学,没有成就,什么时候来报复都可以,不著急。如果你要是一修行,他就著急;修行看得不认真,你是假的不是真的,他笑笑就算了,他也不著急来找你,反正时节因缘到了,他就来找你麻烦,这个要懂。这个事情真有,每个人都会遭遇到。
  我想我们在家、出家同修们很多,有很多都有送往生的经验,就是送终。人在病危的时候,我们常常去给他助念,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发现,这将要临终的人,他跟大家说他看到某个人在门口,某个人在跟他打招呼,所说的全是过世的家亲眷属。这个现象许多人都有经验,而且非常平常,一点都不奇怪。《地藏经》上佛告诉我们,他所看到的家亲眷属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他所见到的是他的冤亲债主变现他家亲眷属这个形相来诱惑他,带他去!这一带去之后就要跟他算帐,杀生的,问你讨命;欠债的,问你要钱;还有得罪他的,都是麻烦事情。所以这些魔障都是宿世、今生自己在处事待人接物上许多不当的行为,多半都是放逸,很随便,再就是占人家一点小便宜,跟人结了怨,不是没有原因。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如来果地的十力,我们讲过多少遍,后面还会提到,这个地方我略略的把菩萨十力名称说一说,不必细说。第一个「发一切智心坚固力」,这就是要发心求智慧。学佛没有别的,佛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清净心里头来,所以你要求智慧先要求清净心。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从持戒来。总而言之,离不开戒定慧三学,要发这个心就对了,跟菩萨道相应。如果我们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名闻利养,那就错了,你的心不清净。自己一定要承认,内有烦恼,外面有诱惑,如何能叫自己不生烦恼、不受诱惑,这就成就了。
  所以佛教导我们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戒是帮助你断烦恼的;以苦为师,我甘心情愿吃苦头,不求富裕的生活,你就能不受外面诱惑。所以佛陀这两句话讲得好。佛法教学的宗旨是教人离苦得乐,为什么又叫我们受苦?这我在讲经里头讲过,苦中有乐。世间人种种享受,你看到很乐,那乐中有苦,这你要认识到。佛教我们现在能够忍受,这个富裕的生活能忍受得了,你才能脱离恶道苦,脱离轮回苦。你看佛门谚语有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什么?贪欲。如果你贪心很重,贪欲不断,你来生肯定到三恶道去,三恶道苦,叫乐中有苦。这个乐不好享,享这种乐,你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个代价就是三途的果报。
  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真的是以身作则,给我们做示范,一生就是三衣一钵,游化在人间,没有行李。三衣都搭在身上,手上就一个钵,什么也没有,一生都是这个样子,这是教我们真的放下。如果我们现在这行李太多,那就是累赘太多、烦恼太多,你决定不能往生,你决定开不了智慧。然后我们再看释迦牟尼佛当时的学生,跟他老人家一样彻底放下了。再看看历代的祖师大德,这是释迦牟尼佛后世的学生,哪一个祖师大德没有放下?凡是没有放下的,都没有成就,这肯定的,我们看得太清楚,你说要不要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如果统统都没有放下,这个一切智心发不起来。说发一切智心,那是有名无实,四弘誓愿念念而已,没有这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发这个心!真的要发这个心,舍己为人,你还有自私自利,这怎么行?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第二个是「不舍众生大慈力」。爱护一切众生,全心全力成就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肯不肯帮助他?在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由於一些人不知道事实真相,於是设许多框框架架限制正法的弘扬。最明显、最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世间人所讲的智慧财产权,这个事情麻烦!佛门里面好多东西都是版权所有,我们想发心来翻印流通供养大众,那有版权,你就不能动它的。凡是设定版权所有,没有不堕阿鼻地狱的。他在眼前版权费得这么一点小小的利益,他付出惨痛的代价,阿鼻地狱!
  你要晓得法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金刚经》上诸位念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四句偈的法布施。我们看到一本好的经书,想翻印做一点功德来流通,后头看到版权所有,一点办法都没有。设定版权所有的人,你就晓得那个罪过多重。这是近代的事情,而实在讲,这个版权所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搞出来的,智慧财产权。过去虽然是有,但没有这么严重,但是在古时候没有!特别是善书,人家后面都说「欢迎流通,功德无量」、「欢迎翻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