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龋瓷先ウ碌哪谠泊笥讦粒沪扔毽碌耐庠泊笮∠嗟龋瓷先ウ却笥讦碌耐庠病#╦)中α的内圆与β的内圆大小相等,但看上去α的内圆大于β的内圆。图5—20(k)的正方形在圆的影响下看上去发生了变化。图5—20(l)两根等长的横线在背景透视因素的影响下,上边一根比下边一根看上去长一点。著名的月亮错觉,即月亮接近地平线时显得大,在当空显得小(差别为1.5倍),也属于视错觉。

  除此之外,还有形重错觉,如用手比较一斤铁和一斤棉花的重量,会觉得铁比棉花重得多;运动错觉,如瀑布错觉(即观看瀑布时感到附近景物在上升的错觉)以及前述的似动错觉,游动错觉;时间错觉等等。

二、错觉产生的原因

  错觉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往往是由生理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有人根据眼动理论,认为在眼睛的运动中,上下方向的运动比左右的运动困难,人在看垂直线时眼球上下运动,看水平线时眼球左右运动,前者比后者费力,因此垂直线看起来就显得长些。但是有的研究又表明,这种解释只能说明少数错觉,而且即使图5—19(d)这样的横竖错觉也不能完全用眼睛运动来解释。①比较公认的一种解释认为,人总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感知眼前的事物,只要知觉的对象与它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变,总是保持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对象与它的环境之间的关系改变时,就会如图5—20(1)那样产生错觉。关于月亮错觉,产生的原因则更为复杂,目前一般认为其原因有:(1)月亮接近地平线时为远处的房屋、树木等物所遮掩,便比它在当空无物遮掩显得大。如果用卷起的纸筒看地平线上的月亮,便会感到其大小与当空的月亮是一样的。(2)月亮在地平线上受水蒸气和灰尘的影响,看起来比它在当空模糊,人根据深度知觉的经验便认为前者比后者大。(3)月亮在地平线上位置低,我们看它是平视的,眼睛视物保持正常状态。当月亮在头顶时,我们看它必须仰视,由于头颈弯曲有限,眼睛看月亮是斜视的,此时眼睛肌肉的紧张度就会使人产生近的感觉,从而觉得月亮较小。如果躺在地上看,就会觉得比仰视时要大。(4)由于空气透视的原因,晚上天顶的星显得近,靠近地平线的星显得远,因此看到的天穹不是一个半圆形,而是一个扁球形。这样,月亮在天顶和地平线上的投影(看到的月亮)大小就不一样,如图5—21所示,s1比s2看上去要大一些。

思考题

  1.说明感知觉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3.知觉有何基本特征?为什么?

  4.何谓观察力?怎样培养和提高观察力?

  5.举例说明深度知觉的形成。

  6.时间知觉是怎样形成的?

  7.举例说明运动知觉的种类及其形成。

(孔克勤)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和理论,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例如,熟读了一首诗,过几天能把它背出来,这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但记忆与感知不同,感知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回忆和再认就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称回忆,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称再认。记忆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再认或回忆。因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

  从信息处理观点来看,记忆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克拉茨基认为,编码、贮存和提取是记忆的三种不同过程,为了记忆,所有这三种过程都必须是完整的①。

  记忆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列宁指出:“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②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由于人有了记忆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加全面和深入。实验表明,人的知觉如果没有记忆参与,就不可能实现;没有记忆也就不可能有思维活动。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说:“不记则思不起。”③有了记忆,人才能够积累经验,扩大经验。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通过记忆人们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并形成各自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类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人脑可以贮存1015比特(bit)的信息,因此记忆的容量是十分巨大的,保持的时间也很长,人的有些记忆常常能保持七、八十年或更长一些,一个90岁的老人,常常还能回忆起4、5岁前后的许多事情。巴金说过,有两百篇文章贮存在他的脑子里。日本索尼电器公司职员友寄英哲能背诵圆周率到小数点以下二万位。

   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最多领域之一。心理学家还研究了记忆的生理和生化方面,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对记忆进行了大量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记忆表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叫记忆表象。

  表象具有直观性。表象是感知留下的形象,所以它们都有直观性的特征。但是,由于此时客观事物不在面前,而是通过记忆回忆起来的,所以它所反映的通常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例如到过天安门的人对于天安门的形象是很清楚的,但总不如正在看见天安门时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

  有些儿童在观察一件东西之后,在短时间内,可以形成异常鲜明的表象。可以对表象继续“观察”,这类表象称为遗觉象,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颜许(E.R.laensch,1883一1940)首先发现的。遗觉象成人很少出现,一般出现于儿童。根据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等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遗觉象出现频率约为22~33%①。有人认为,遗觉象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视觉,而非记忆功能。具有遗觉象的儿童的长时记忆并不比其他儿童好。研究表明:有些儿童能将这种视觉印象十分细致地持续约半分钟。实验者把一幅内容十分丰富的图(图6—1)给儿童看半分钟,然后拿去图片,要儿童描述所看到的东西。结果大多数儿童或者说没有看到什么,或者描述得不清晰。但有些儿童却描述得非常清晰,甚至可以说出猫尾巴上约有16条条纹或者女孩的上衣钮扣的数目等细节。

  表象具有概括性,它反映着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并不是某一次感知的个别特点。例如我们多次感知过天安门,每次由于具本条件不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具体知觉形象。但在我们头脑中回忆起来的天安门的表象,都与每一个具体知觉形象不完全相同,它是多次知觉基础上产生的概括形象,它反映着天安门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特点。表象的概括性还表现在对于同类事物的概括上,例如楼房、树木、宝塔等的形象。任何表象都具有概括性。但是,表象的这种概括性和思维时用语词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是不同的。表象是形象的概括性,表象所概括的,混杂有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而概念则只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舍弃非本质属性。

  表象在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表象是记忆的主要内容,在记忆中,我们能够回忆过去的事物,并且再认出曾经接触过的事物,主要是依靠表象来实现的。

  表象的直观性和概括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表象的直观性来看,表象和知觉相似;从表象的概括性来看,表象又和思维相似。但是,表象既不是知觉,也不是思维,而是介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间环节。利用表象的这个特点,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例如,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进行过幼儿园儿童的加减法计算的研究。原来,儿童只能按实物计算,不能作口算或心算。后来,研究者要儿童先用实物计算,然后把实物遮起来,要儿童想着那里的实物计算,即利用表象计算,经过这个环节,儿童较快地就能进行口算或心算了。

三、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可把记忆分成下列四种。

  (一)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叫做形象记忆。例如,我们去参观一个工业展览会之后对一台台新机器的形状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二)逻辑记忆。以概念、公式和规律等的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叫做逻辑记忆。例如,我们对法则、定理或数学公式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

  (三)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情绪记忆。例如,我们对第一天上大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就是情绪记忆。

  (四)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