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出家人就住在白马寺翻译《佛说四十二章经》,所以,白马寺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也可说是中国佛教的源流。 
  以上是佛教传入中国的真实典故。 
   
 
解释经题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本经的题目,共有七个字,它的立题,可以分为「通名」、「别名」,也可以用「人」、「法」两种意义来解释。 
  一、通名和别名:什么叫做通名?譬如说「经」字,就是个通名,《佛说四十二章经》固然称为「经」,其他的,好象我们平常念的《金刚经》、《药师经》或是《法华经》、《华严经》,所有的佛经都称为「经」,所以「经」是通名,就好象我们称呼人家蔡先生、王先生、张先生、李先生,先生是个通称,而张、王、李、赵,是个别的姓,《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个别的名称,属于别名。 
  二、人法立题:我过去曾经介绍过,所有的佛经有七种立题的方式,《佛说四十二章经》在这七种当中,属于「人法立题」,什么叫做人法立题呢?「佛」,是人做的,属于「人」;「四十二章经」是佛法,称为「法」,所以这部经的题目,是由「人」与「法」联合组成的一个名称。 
  以下,我再把这经题的七个字,分为「佛」、「说」、「四十二章」、「经」,四节加以说明。 
  一、佛:佛字的发音是印度音,是简单的称呼,把它说完全了,应该称为佛陀(BUDDHA),它是音译到中国来的,意思是「觉者」。 
  中国文字的造字结构,有所谓六书,就是由六种方法来造成文字。「佛」这个字,是「人」和「弗」两个字组合的,在六书当中,称为形声字;人是个形体,弗是声音,佛字的声音,依弗字而发音的,所以是个形声字。但这个字,也可以说是个会意的字,弗是「不」的意思,「佛」,不是人,这话怎么说呢?固然佛是人做成的,但他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庸人,他是一位对宇宙人生一切的事理、所有的真理都已经大彻大悟的大圣人,因此称为「觉者」。
 
  谈到「觉」,可以从三方面来说明: 
  从文字的意义说明:觉是觉察和觉悟的意思。所谓觉察,就是面对一切烦恼的时候,能够随缘省察,不为它所困惑。在佛学上有两个专有名词:烦恼障和所知障。障,就是障碍,我们人生最大的障碍,就是「烦恼」和「所知」这两种。我曾经介绍过,人生最大的烦恼是贪、 、痴、慢、疑。对于好吃的、好穿的、金银财宝。。。。。。等,都是我们贪求的对象;假如人家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者赞叹我们,我们就会得意忘形;要是人家发我们的脾气,让我们难堪,我们就生气了,感觉到很烦,这就是 心;乃至于痴、慢、疑等等,都是使我们内心感到烦燥,非常苦恼的。 
  但是,做了菩萨,或者成了佛的话,就不会为烦恼所包围,所困惑了。一个真正大觉大悟的人,他能够觉察到所有的烦恼,而且能够突破这个障碍,不为烦恼所困扰,能够随缘地面对各种烦恼,任运而行。 
  佛法中有两句成语:「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是说当烦恼来了,贪心起了、发脾气了,这个念头生起来没有关系,只怕的是生起来以后不知道。如果念头生起来的时候,马上有所警觉──哦!我们不要贪心!我们不能发脾气!我们不能生那些无明!你有这一种觉悟的功夫,就可以慢慢地走上「觉者」这个大道,这就是脱离了烦恼障。 
  再说觉悟:觉悟就是突破所知障。什么是所知?知,是种知识、智慧,但是,知识有了毛病,就成为愚痴了。愚痴,即是所知障。有个名词叫做「世智辩聪」,那是一种小聪明,属于世间的知识,譬如说:由于存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对于世间某种学说,或者一般的邪教,或是不能正信佛教的道理,认为别人家讲得比较好,而否定了佛教的一切,也就是把你对于佛教的正知正见障碍了,使你不相信,这就是种所知障。假如我们对于所知道的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知识,能够有正确的判断与抉择,而不会去颠倒执着,才能够突破所知障,这样你就觉悟了!因此,当你真正成了佛,既能够觉察,也能够觉悟。 
  我这样讲,只是很浅显地从字义方面来说明「觉」。 
  从圣位的层次说明:分为自觉、觉他、觉满三种。 
  自觉:什么叫做自觉?自觉的意思,是自己觉悟了。世间的人,包括你、我、他在内,都是凡夫,都是痴迷不觉的。外道(其他的宗教)所认为的觉悟,是一种觉得不正当的邪觉。自觉,是对佛教的小乘──声闻和缘觉来讲的,他们已经觉悟了,称为自觉。 
  觉他:佛教行者不单单是要自己觉悟,进一步要使得一切的众生都觉悟,所以希望能够觉他,这是菩萨的风范。菩萨发心,自己没有得度先度人,这跟二乘人的自觉完全不一样了,觉他,是菩萨的精神。 
  觉满:就是觉行圆满了,不但是自己觉悟,也要使其他的一切众生都能觉悟,而且觉悟得圆满,这不是菩萨的境界,而是大觉的佛陀了。 
  从功行的区别说明:可以分为本觉、始觉和究竟觉三点来解释。 
  本觉:佛教里面常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只要有「心」的,不论是佛或是众生,这三个都是一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每一个人都有佛性──成佛的可能性,所以,从这个观点来说,叫做本觉。 
  本来觉悟,为什么不觉呢?就是因为所有的物欲把我们的真心障蔽了,好象一面光明的镜子,被尘埃所遮蔽,失去了它的光彩。虽然现在它的光明没有现出来,但是镜子本身的光明还是具备的,所以,从这个观点说,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了成佛的本觉,现在虽然不觉,但本性原来是觉的。 
  始觉:始是开始,我们本来是糊里糊涂,不知不觉的,好象做梦一样,突然间,这个梦醒了,和觉悟的悟差不多,悟就是醒了。哦!「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这是突然的觉悟,称为开始觉悟,是始觉。陶渊明在〈归去来辞〉文中,有一句「觉今是而昨非」,那是他突然觉悟了,认为过去都是不对的,了解到今天对了,就是开始觉悟了。又譬如说在座诸位,过去没有听过佛法,突然地来听了一次,说到不可以杀生,本来认为怎么不可以杀生呢?上帝就是造这许多的动物给我们吃的,但是听到佛教说不行!我们要有慈悲心,要行「同体大悲」。纵然是蚂蚁蚊虫,也有它的生命,我们都应当尊重它们的生命。这个时候,你突然听了这一句话,觉悟了以前的观念是错误的,从今天开始,不会再去杀生,于是慢慢地培养出慈悲心,这叫始觉。 
  究竟觉:究竟觉就是成佛啦!对世间的一切事、一切道理,没有一样不觉悟,而且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不论是本觉、始觉、究竟觉,三觉都圆满了。 
  佛是觉者,但是,我们必须了解,这里佛指的是谁呢?就是我们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 
  二、说:说,就是讲话,但是根据佛经的解释,说是「悦」的意思,悦,就是喜欢,你们假使念过儒家的《论语》,一开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古本书上,悦写为「说」,所以,说不是说话的「说」,而是「悦」。孔子认为我们常常修学,不是很快乐的吗?大家来听讲经,把所有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这也是快乐的嘛! 
  释迦牟尼佛观察众生受教化的根机已经成熟了,讲这部经的时候,是怀了一种欢喜心、大悲心,畅所欲言,滔滔不绝地从他的大悲心里面,自然而然地把佛法流露出来,真是无比的欢喜,所以「说」是「悦」的意思。 
  三、四十二章:四十二是数字。章,是条与段的意思。有句成语叫「约法三章」,例如说:我跟你约法三章,就是我和你订的条件有三条,所以章就是指条。那末,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条,简单地说,就是四十二段,这是指本经的体裁和内容。 
  本经是释迦牟尼佛自动讲的,正象《论语》中都是「子曰」──孔子说,本经中常常提到「佛言」、「佛言」,释迦牟尼佛讲,不论是佛弟子请问他,或者是外道发问,他所答覆、所宣扬的道理,分为四十二个章段。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不说四十或四十三?这是有含义的:从修行到成佛的历程,有四十二个圣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个位次,所以,分为四十二章,隐隐当中象征了成佛的四十二个阶段。 
  四、经:简单地说,是一种圣典,中国传统的说法,有所谓「圣经贤传」的区别:圣人的着述称为「经」,贤人的立言叫做「传」,你们假使念古文,有《左传》、《谷梁传》、《公羊传》,还有儒家的[五经]、[四书],都是圣人的着述,这是中国对经的定义,但是,我们现在讲的「经」,是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说法就不一样了。 
  梵语经叫「修多罗」、「修妒路」、「素怛缆」,直译为中文叫做「线」,有贯穿的意思,意译为「经」,说完整点,应该称为「契经」。契,是契合的意思,具有契理和契机两种含义。什么叫契理?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佛法,与十方三世诸佛,所讲的是一样的。不可能说释迦牟尼佛说生老病死是痛苦的;而阿 陀佛说生老病死是快乐的;药师佛却说是半快乐半痛苦的,绝对不会那样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纵然是「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的四谛,不可以改变的,因此,契理指佛经的道理,是永远契合于真理,不会改变的。 
  契机,机就是根机。所有的众生,他们的爱好、个性、所能够接受的程度(智力),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道理,每个众生都能够接受,正如经中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