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世纪80年代初,我买到了周先生增订过的《红楼梦新证》,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周先生当然有他删改旧著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我十二岁时所买到的那本初版,有的文字其实是不必删改的。但我注意到,周先生在新版《红楼梦新证》中,将高鹗的续书,论证为了参与一个出自最高统治者策划的文化阴谋,而他的这一论点,引起了颇多的反对,不过,自那以后,周先生不仅不放弃自己的这一立论,而且移时愈坚,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学术骨气。我觉得周先生的论证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过就此点而言,尚未能达于彻底膺服。
后来我读到周先生与其兄祜昌合著的《石头记鉴真》,深为震动,这是周先生对我的第二次启蒙。我这才铭心刻骨地意识到,现在所传世的种种《红楼梦》版本,其实都仅是离曹雪芹原稿或远或近的经人们一再过录,或有意删改或无意错讹的产物,比如对林黛玉眉眼的描写,便起码有七种不同的文本。因此,探究曹雪芹原稿的真相,特别是探究其散佚文本中的真故事,便更具有了重要性与迫切性。这绝不是要脱离对《红楼梦》思想深度与美学内涵等“红学”“正题”的轨道,去搞“烦琐考证”,恰恰相反,通过严肃的探究,讲述出《红楼梦》的真故事,我们方能准确地深入地理解其思想深度与美学内涵。举例来说,如果以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里,关于李纨的故事,也就是那么个样子,那么,我们对李纨这个人物的理解,也许便不难简单地定位于“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三从四德的礼教的牺牲品”,其实在八十回以后的真故事里,她将呈现出非常复杂的生存状态与性格侧面,她抱着“人生莫受老来贫”的信念,在前八十回中已初露端倪的吝啬虚伪,在贾府大败落的局面中,将演出自私狭隘却也终于人财全空的惨剧。这再一次显示出,在曹雪芹笔下,几乎没有扁平的人物与单向发展的命运。高鹗的续书是否政治阴谋姑且勿论,他将大部分人物命运都平面化单向化地“打发”掉了,甚至于把贾芸这个在贾府遭难宝玉入狱后将仗义探监的人物,歪曲为拐卖巧姐的“奸兄”,诸如此类,难道不应当扫荡烟埃、返本归真吗?
十二岁时翻阅过《红楼梦新证》后,开始模模糊糊地知道,《红楼梦》不仅可以捧读,而且可以探究,但我自己真正写出并发表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却是90年代初,五十岁时候的事了。我写了一些细品《红楼梦》艺术韵味的《红楼边角》,写了几篇人物论(多是以往论家不屑论及或不屑细论的角色,如璜大奶奶、李嬷嬷、秦显家的、赵姨娘等),后来便集中研究关于秦可卿的真故事,被人谑称是从事“红学”中的“新分支”的“秦学”研究;因为我的“正业”是写小说,所以又将“秦学”的探佚心得写成了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与《贾元春之死》……万没想到的是,我这个学养差的门外汉所弄出的这些文字,竟引起了周汝昌先生的垂注,他不仅撰文鼓励、指正,通过编辑韩宗燕女士的穿针引线,还约我晤谈,并从此建立了通信关系,与我平等讨论,坦诚切磋,他的批评指正常使我在汗颜中获益匪浅,而他的鼓励导引更使我在盎然的兴致中如虎添翼……
去岁冬日,我有幸参加了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一个读书节目,主题是评议周先生在华艺出版社所出的新著《红楼梦的真故事》。这是一本用通俗的笔法讲述《红楼梦》一书在流传中,所散佚掉以及被歪曲、误读了的那些真故事的书。周先生在节目中说:“我一生研究《红楼梦》,就是为了写出这样一本书!”此言乍出,我颇吃惊。周先生从事“红学”研究半个世纪了,光是专著此前已有十多种,《红楼梦新证》曾得到毛泽东主席青睐,有关曹雪芹的几种传记虽属一家之言多有与其他“红学”家观点颉颃处,但其功力文采是海内外学界和一般读者所普遍赞佩的,其在《红楼梦》版本方面的研究,乃至对可能是大观园原型的恭王府的考据,还有主持编撰《红楼梦辞典》,等等学术活动,怎么到头来却都是为了写出这样一本省却了论证注释,全无“学术面孔”,出之以“通俗评话”衣衫的《红楼梦的真故事》呢?
自那电视节目录制播出以后,我重翻周先生的若干“红学”专著,特别是再细读这本《红楼梦的真故事》,才终于理解了他的“夫子自道”。周先生称,“自1947年起,失足于‘红学’,不能自拔,转头五十载于今,此五十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秋肃春温,花明柳暗,所历之境甚丰,而为学之功不立;锋镝犹加,痴情未已”,其实他五十年的“红学”研究,已俨然历练出了如钢的风骨,在胡适、俞平伯、何其芳、吴组湘、吴恩裕、吴世昌等“红学”前辈相继谢世之后,像周先生这样“痴情未已”的“红学”大家实在是所剩不多了,这本看似平易的《红楼梦的真故事》,那些娓娓道出、如溪入江又如江汇海的情节轨迹与人物归宿,其实字字句句段段章章凝聚融通着他半个世纪全部“红学”研究的心得成果,他以举重若轻的方式,既向学界展示了他的“集大成”(凡熟悉他之前学术专著的人士已无需他再一一注明资料论据),也向一般读者普及了他的苦心所获。五十年辛苦不寻常,真故事终能汩汩流淌,这是周先生所攀上的一个峰巅,当然,也是他的又一个起点。
周先生今年该是七十九岁了。他身体不好,眼睛近乎失明,只有一只眼尚能借助高倍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书刊报纸,而耳朵也近乎失聪,跟他当面交换意见时往往不得不对着他嚷,但他在“红学”研究中却仍然充满朝气,仍时时发表出惊动学界也引起一般读者注意的独特见解,他那固执己见的劲头,常令与他观点不合者既“窝火”又不得不费力对付;他还常常挺身而出,为民间一些“红学”研究者、爱好者“护航”,表示即使某些研究角度与观点乍听乍看觉得“荒诞不经”,也还是应该允许其存在,可以批驳却不必呵斥禁绝,这种雅量实在是很难得的,这也是我特别佩服、尊重他的一个因素。
在周汝昌前辈从事“红学”研究五十年之际,我感谢他在我十二岁到我五十多岁的人生途程中,以他的“红学”著作,滋润了我亲近《红楼梦》的心灵。我祝贺他有一个以完整的《红楼梦的真故事》为标志的“五十硕果”,并祝他将自己的学术轨迹,延伸到新的高峰,给我们讲述出更多更细的真故事来!
扫荡烟尘见真貌
——介绍《红楼梦的真故事》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从事这门特殊学问的研究,到1997年已届半个世纪了。他在奠定其“红学”家地位的《红楼梦新证》中,已坚定了自己的学术见解:《红楼梦》前八十回大体是曹雪芹所撰,而直到现今仍在广泛流布的后四十回《红楼梦》,乃是高鹗狗尾续貂,把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混为一谈,印成书后署“曹雪芹高鹗著”,不仅滑稽可笑,更可哀可叹!他从那时起,便坚决“打假”,即力辨高续之伪,而开始探究八十回之后的真貌。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近二十年里,他和其兄周祜昌仔细研究了比较接近于曹雪芹原稿的“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传抄本,曾露抄雪纂,做成了八十巨册的会校本,可惜未能印造,便在“文化大革命”浩劫中灰飞烟灭。但80年代后,周氏兄弟锲而不舍,重起炉灶,及时地出版了《红楼梦鉴真》一书,此书虽字数不多,长话短说,但浓缩了多年来“打假寻真”的学术成果,读来颇具惊心动魄的感召力。周先生的80年代初新版的《红楼梦新证》里,发展了原有的论点,认为高鹗的续书不仅其思想境界、美学追求、文字水平与曹雪芹相比不啻有天地之别,也不仅是佛头着粪、点金为石,而且,那根本就是在乾隆皇帝授意下,由和坤操纵,最后由武英殿也就是皇家印刷所制作出来的,整个儿是一个政治文化阴谋!这一论点在“红学”界颇多訾议,但周先生却移时弥坚,并不断推进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打高鹗之假的同时,也便更增强了对曹雪芹原稿真貌的探佚。周先生推断出《红楼梦》(严格来说应称《石头记》)全书应为一百零八回,现在的流行本中不仅后四十回绝非曹雪芹所撰,第六十四回、六十七回为人后补,就是一般都认为“没有问题”的七十九、八十两回,亦非曹书原貌。
1995年底,周先生推出了《红楼梦的真故事》一书(华艺出版社出版;实际上到1996年书店里才陆续可见),这本书的主要篇幅,集中展示着他将近半个世纪“打假寻真”的宝贵成果。这是一本即使令观点与其轩轾者也会觉得有趣的书。它采取了评话式的通俗手法,娓娓道来,细针密缝。对于“红学”界来说,此书虽未开列出其扫荡烟尘、显现真貌的材料及推论过程,但熟悉周先生此前著述的人士,当不难边读边联想到其所根所据;对于广大的一般《红楼梦》爱好者而言,这本故事书实在过瘾——它比一般的“补梦”多了浓酽的学术气息,周先生这样普及自己的学术成果,也给学界的其他人士提供了一种有启发性的路数。
高鹗续书影响最大的情节,是宝玉婚姻的“调包计”及林黛玉的焚稿断痴情,经多年来戏曲、银幕的渲染,社会上一般人都“信以为真”。周先生却给我们讲了一个林黛玉沉湖的凄楚故事。在这本《红楼梦的真故事》里,我们还可以知道,“品茶栊翠庵”后,妙玉嫌被“弄脏了”的那只成窑杯,会怎样在后来极大地影响了贾宝玉和妙玉的命运;史湘云所佩带的金麒麟与贾宝玉在清虚观所得的金麒麟,究竟怎样地阴阳遇合;贾元春的死亡真相;李纨后来怎样显露出她的爱财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