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B能动的反映论C先验论D可知论
5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包括()。
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互相转化关系
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经验主义B唯理论C经验论D教条主义
7在认识事物及其关系时,形而上学的态度是()。
A同一就是不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就是绝对的对立
C有同一就不能有对立D有对立就不能有同一
8人们把握真理的能力要受到()。
A所处历史条件的制约B实践水平的制约
C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制约D自身的经验、知识水平的制约
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强调()。
A人们在改造世界活动中认识世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认识有能动性,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0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由于它()。
A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B给回答新问题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C给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1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因为()。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理性认识就是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
C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D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
13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A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经验论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4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对于其反映的特定对象来说()。
A是一次认识就完成了的B都是完全相符的
C总是近似的反映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15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
A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
B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
C真理和价值都要通过实践检验
D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是在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6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是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在发展中日益接近绝对真理
D绝对真理在相对真理外存在
17下列主张属于先验论的有()。
A孔子主张有“生而知之”的圣人
B孟子主张有“不学而能”的良能、“不虑而知”的良知
C柏拉图认为知识来自不死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康德认为思维范畴是先验的认识形式
18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19如果只看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否定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相对性,就会导致()。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思想僵化
20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
A认识的目的B认识的来源
C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认识发展的动力
21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建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建构是指()。
A与客体相符合的选择建构
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创造性的选择、建构
C在被反映客体制约下的选择、建构
D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建构
22人们必须重视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这是因为()。
A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B认识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C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亲自实践D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也是认识的源泉
23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主要缺陷是()。
A不懂得实践的伟大作用
B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
C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D不能坚持物质第一性
24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5认识的主体包括()。
A个人主体B社会主体C集团主体D类主体
26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教育医疗实践D科学实验
27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实践决定认识
28把社会上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表现
C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否认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29作为认识客体的事物()。
A是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
B处于与主体的认识关系中,具有对象性
C进入主体的活动范围,具有社会历史性
D是主体活动指向的对象,具有与主体的相关性
30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A是自然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B是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属性
C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意识属性D是一切活动的承担者,具有实践属性
31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A真理中都包含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世界某些方面事物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32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存在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现代科学手段在认识宇宙中有着巨大作用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3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34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是()。
A在一定条件下其间能够互相转化B不能互相转化的
C对立统一的D绝对对立的
35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有()。
A要占有十分丰富的材料
B要有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C要经过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3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C对事物抽象性、间接性的认识D对事物直接性的认识
3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
B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对事物直接的认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
D对事物间接性的认识
3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源与流的关系B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C直接经验可靠,间接经验不可靠D直接经验不可靠,间接经验可靠
3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一观点()。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
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D肯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反作用
4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41关于实践,正确的说法是()。
A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和工具,乃至实践的结果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活动
B一切实践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现在的实践是过去实践的继续和发展,而任何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都受到当时当地各种条件的限制,实践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C人的实践是能动地认识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需要的自觉活动
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实践的全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