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说法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我们这个说法,大家更容易懂得。所以一定要放弃一切执著,你要从这里下手。我常跟大家说,放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这个念头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学得来的。你看婴儿,几个月才晓得爬,他都有意思控制,他想玩这东西他就要控制,别人拿它,他就哭、他就不高兴;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学来的,谁教他?占有一切人事物,这个意念跟行为也是俱生烦恼,我们要从这里断,你才是真正觉悟了。一切人事物,我们可以接触、可以享用,决定没有占有的心,你就会很自在,你没有痛苦。世间人痛苦哪里来的?得失,患得患失,痛苦。没有得失,那多自在、多快乐!不是不可以享受,可以享受,里头没有得失,那就得大自在。这是无始劫烦恼习气的根本,我们要断要从这里下手。宗门教下祖师大德都教给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在哪里?这就是根本。再看下面,第六尊天王:
  【寂静光明眼梵王。得现一切世间业报相各差别解脱门。】
  这里面特别是六道众生,六道众生都是『业报相』。相宗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业」无量无边,什么是业?我们要搞清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正在进行的时候,这是事,这些事影像落在阿赖耶识里就叫业。所以极其轻微动个念头,阿赖耶识就像一个档案室一样,已经列入档案那就是业。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打个妄想没事,打个妄想也造业了。阿赖耶识是档案库,不但这一生当中我们所造的业全有记录,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都在阿赖耶识里。所以阿赖耶识,不但是六道,也是十法界的总报主,相宗经论上说的。
  这样多的这些业因到哪个受报?佛给我们讲,业因里头「强者先牵」,哪一个业因它的力量强大,它先受报。这里头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你烦恼习气很强;第二个是外缘诱惑,诱惑的力量很大,外面是缘,因遇到缘,果报就发生。虽有业因,外头没有缘,遇不到缘,这个业因种子永不消灭。可是诸位一定要记住,这个种子受报的时候,受报以后它又造业,不是说我受报之后这个种子就没有了,没有这回事情,它继续不断造业。像我们得人身,人身是引业,过去生中我们修五戒十善,这个因引导我们到人道来投生,得人身。得人身这是果报,可是在受这个果报里面,我们又造无量无边的业,这个事情麻烦!就跟植物一样,种稻、种麦子,一粒种子下去,又不晓得生多少。无量劫来,佛在经上讲的话是真的,假如业习种子有体积的话,体积再小,尽虚空都容纳不下。佛这个话,我们想想是真的不是假的。好在这些业习种子没有形相,但是没有形相,它遇到缘,它会变出形相来。所以相分从哪里来的?相分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见相同源,同一个自证分,自证分就是我们一念自性,那才是真正宇宙万有的本体。这桩事情,唯有佛说得清楚、说得透彻。
  因为一切众生,过去、今生造作的不一样,所以业报差别就不相等。这个差别的现象,在相宗里面称为满业。我们同得人身,同样的引业;得人身之后,我们相貌不相同,体质不相同,健康状况不相同,生活受用不相同,这是属於满业。满业这是讲,你过去修善,善业得福报;你造恶,那你就是得苦报。所以五戒跟十善有差别,五戒是引业,十善是满业;善跟戒一定要辨别清楚,虽然里面条目纲领大同小异。五戒里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十善里面也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但是善跟戒不一样,得业不相同,一个属於引业,一个属於满业。所以五戒一定要在三宝面前受,没有出家法师,自己在佛菩萨形像面前也可以受;一定在三宝面前,自己发愿要遵守,这是属於戒;善则不必。所以引业跟满业,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这就产生一切世间业报相,各个差别不相同。
  他「得现」,比「得见」还要更进一层,见是见到这个事情,现是自己可以示现。唯有自己能示现,才能够真正度一切众生,才能示现随类化身。教化众生,一定要示现跟众生同样的身,还得要同样的业报,这个样子才能相应。现同样的身分,不同的业报,有时候还度不了人,帮不了忙,这种事情我们很清楚。像世间富贵人跟贫贱人,富贵人想帮助贫贱人,贫贱人一看到富贵人赶紧躲避,赶紧走了。那要怎样去帮助贫贱人?自己要化妆贫贱的样子跟他接近,他一看差不多,那一拍就合,就很谈得来。菩萨有这个智慧,这都是属於后得智、差别智,他用这个方法接近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他从这个地方得解脱,修行证果的。由此可知,我们要学习的,要学习帮助一切众生,知道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与一切众生相处只要掌握一个总原则: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无条件的帮助人,人家当然欢喜,愿意接受也非常感激你。帮助别人附带许多条件,人家虽然很困苦,没有法子的确需要你帮助,心里面不会尊重你,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充其量也表面应付你一下,不是真正的悦服,一定要无条件的帮助他。底下第七尊:
  【普光明梵王。得随一切众生品类差别皆现前调伏解脱门。】
  这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一切众生品类差别』,这句话就是我们现在讲,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这个差别很大。要想让这些不同的族群、这些大众,能够和睦融洽的生活在一起,这不容易。在这个世间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讲古圣先王,现在人讲大政治家,他们在世间建功立业,他建的什么功、立的什么业?就是调和不同的族群。他做成功了,他就是个成功的领袖,他做失败了,他也必定随之败亡,所以这是很不容易做的一桩事情,真正是大学问、大德能。『普光明梵王』他能做到,用我们世间人的眼光来看,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他有本事、他有能力能够和合大众,能够调和大众。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的是「於法自在,方能随类调生」。这句话提醒我们,於法自在,法是一切法,在一切法里面得自在,这不是凡人。怎样在一切法里头得自在?前面第一位大梵天王告诉我们,行净无染,就自在了。你能够调和大众,你决定是公平正直,绝对不会袒护任何一方;袒护任何一方,这个事情调伏不了。大公无私,你说的,每个不同意见的人他听了都服、都能相信,这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你自己要不是大公无私,你就做不到。念念为国家、为人民,没有一念为自己,你才能做得到。我们今天学佛,发心出家,更难得的我们遇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才知道学佛要怎么学法。
  世尊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调和印度那个社会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以清净平等的心,把这个事情做好了。我们在经上看到,许多国王大臣都以佛为老师,做佛的学生。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宗教的领袖,也是以佛为老师,听佛的教诲,这就是今天大家所期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世尊当年在世,就把这个模式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在本经里面所看到,你现在在此地所看到不同的族类,这些诸天天王,都是许多宗教里面崇拜的主神,主要的神明。印度教里面崇拜的三位大神:第一个大梵天王,我们现在念的全是大梵天王;第二位那罗延天王,我们在经上也都读过;第三位是大自在天王。这是他们供奉的三位主要的神明,都在《华严经》上。小的神明就太多了,我听说有两万多,我们《华严经》上比它更多,他都能够融合,都能这么融洽,才晓得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教育,《华严经》真的是多元文化最好的教科书。多元文化的对象,就是全世界的人民,一切族群族类,一切宗教。
  所以佛教是教育,佛教不是宗教,我们要脱离宗教这个框架,走向大的教育。这个教育的对象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觉悟诸法实相,认识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什么关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跟自己是一体。他们有分别、有执著,他还在迷,跟我们一样,我们以前没有觉悟的时候也分别、也执著。我初学佛的时候,那个时候台湾基督教跟佛教辩论,我们辩赢了也欢喜鼓掌,哪个都是这样的,唯一遇到一个不一样的,章嘉大师。有一天我去看他老人家,我身上带了一本书,他看到了:你在看什么书?我说:我在看煮云法师写的一本《基督教与佛教的辩论》。他看到了,摇头!我就感到很奇怪,我说:人家毁谤我们、批评我们、攻击我们,我们辩答这应该的,煮云法师辩得很有理。大师不以为然,他说了一个比喻,他说:基督教像三岁小朋友,佛教是个大人,大人还会跟小朋友打架?这个说法说得好,你跟他打架的时候,你们两个一般大;三岁跟三岁会打架,三岁跟二十岁的人绝对不会打架。我们跟章嘉大师,真的是差一大截,这就看出不一样了。当时在我们佛教界所有法师,跟章嘉大师见解不相同,这个我们不能不佩服。所以像这些地方,我们就要学习。
  普光明菩萨他得的法门,就正是我们现前所需要的。多元文化如何能够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地区,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达到社会的和谐安定、繁荣兴旺,世界永久的和平,真正的和平,我们就学这个法门。学这个法门,清凉讲得好,我们首先的条件「於法自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怎样做到於法自在?必须断烦恼,必须要改习气,烦恼习气要除不掉,於法是决定不会自在的;还有私心,还念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