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的,你那个只不过是世间法,隐恶扬善而已,出不了六道轮回,充其量你是修三善道,你的功夫只如此而已,哪里能出得了三界?这个是讲善恶二边都不住,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利害、没有邪正、没有真妄,那才叫真的清净,所有一切相对的概念统统都舍掉,你的心才真清净。这样清净心入世,世间人有善有恶,你还分不分别?分别,还是有分别,永嘉大师讲「分别亦非意」。亦非意是绝对不是自己的意思,为什么分别?随顺众生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执著而执著,这就叫恒顺众生。在恒顺众生里面修随喜功德,外面跟大家一样分别执著,里面一丝毫分别执著都没有,那是功德。不像凡夫那个分别心从内到外,真的有分别。菩萨看到人做好事也有欢喜,也笑也欢喜,欢喜是什么?像唱戏,剧本上写的,这个地方要笑一次,赶紧笑一下,不是自己意思;遇到那个情节要哭一哭,赶紧要哭一下,都不是自己意思。这就叫分别亦非意,这就叫随喜功德。菩萨在世间表演,哪里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全是表演的。所以净字意思很深。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70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九页,倒数第三行看起:
  【复有无量干闼婆王。所谓持国干闼婆王。树光干闼婆王。净目干闼婆王。华冠干闼婆王。】
  前面讲到此地,这段是持国天王,这是四大天王的东方天王,他所统领这些鬼王,当然也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绝不是真正的鬼王有能力参与华严海会。用这种身分来代表第八回向,第八是「真如回向」,所以持国干闼婆王表中道,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第二位表树立光明,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种类的建树,都是高度的智慧,依高度智慧,表高度智慧。第三尊「净目干闼婆王」,是以净眼来观察,因为回向这一章里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众生,要把服务的工作做好,观察就非常重要,这是用智慧来观察。
  第四尊『华冠干闼婆王』,「华冠」表庄严,「华」如本经经题所说「杂华庄严」,「冠」通常都表第一,我们常讲最庄严,最庄严并不是色彩缤纷的花朵,而是以德行。佛常常以花代表因行,果前不离因行,也就是说等觉以前都要认真的学习,认真的修学。成了佛之后,依旧不舍因行,不是说成佛之后就什么都不要做,不是的。成佛之后,《华严经》我们从头读到现在,后面还有很长,我们看到这些神众、天众,都是代表六道众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都在做,从来没有停止过。那就是说成佛之后,也没有舍离因行、因地上所修学的,乃至初信位菩萨所修的都没有舍弃。这是《华严经》所说「一即一切」,任何一位,我们说任何一位,诸位还很难懂,位是菩萨的位次,我们落实来说,任何一个众生,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圆满的华严行。在《华严经》上讲,普贤行,普贤行就是华严行,华严菩萨。谁是?你读了这个经,明白这个道理,依照这些方法去生活,依照这些方法去工作,你就是华严菩萨,你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不在峨嵋山,峨嵋山那是教学的象徵,人人皆是。很可惜,我们没见到,什么时候你会见到?什么时候你真正修普贤行,契入普贤境界,你就见到了。然后才恍然大觉,原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在修普贤行,这就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我们现在见不到,正是因为自己迷而不觉,过失是在自己的迷情没有能够舍掉,我们讲台上常说,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能舍掉,舍掉你就见到。然后你才能体会到「华冠庄严」的义趣。这种庄严就是经题上讲的「杂华严饰」,译经的大师把这四个字省略翻成「华严」,所以华冠就是华严,华冠庄严。这个名号里面充满真善美慧,自自然然圆满了法喜充满,慈悲、方便遍及虚空法界,希望我们细心体会名号的表法。再看下面第五尊:
  【普音干闼婆王。】
  『普音』化众。「普」这个字里面,就具足四种无碍辩才,当然这里面最重要是慈悲普,清净的慈悲心,平等的慈悲心,面对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不仅仅是有情,无情也包括在其中,显示出究竟圆满的爱心。对人,对善人、对恶人,对圣人、对凡人,对顺境、对逆境,平等的爱心,决定没有差别,这才叫大慈大悲。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普音就是方便,为一切众生说法。说法一定要契机,菩萨有能力遍契九界一切众生的根机,这个意思都在「普」中,所以「普」这个意思含义深广无尽。「音」这个字亦复如是,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更应当以慈悲法音觉醒一切众生。
  这个世间,我常常听人说,有一些人,不尽是学佛的人,他在社会上也有相当的身分、有相当的地位,而最近感叹到似乎有一些不对劲,好像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我听好几个人有这个说法,有这种感触,这不是一个好预兆。可是有这种想法,这种人愈来愈多。而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世界本来没有灾难,大家天天都在想灾难,灾难就想来了,这个事情很麻烦。正如同一个人身体本来是健康,天天想老、天天想病,他当然老病就很快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告诉我们,我们应当把佛的真实语,大量的尽心尽力的宣扬,大力宣扬,唤醒社会大众舍弃不正常的想法,舍弃不正常的看法,先求得心理的健康,然后我们生理才会健康,社会、世界也就健康。怎样来推荐、来介绍?无过於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教导我们真正健康的思惟、健康的想像,对我们每个人,对於整体的社会,遍法界众生来说,有真实的利益。我们看到「普音干闼婆王」德号当中,就警觉到我们在今天,不但要自己认真努力的修学,还有义务将殊胜的佛法推荐给别人、介绍给别人,只要有人喜欢听,只要有人欢喜学习,绝不可以吝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吝法的果报是愚痴。第六尊:
  【乐摇动妙目干闼婆王。】
  前面第三位有「净目」,第六位是『乐摇动妙目』,诸位想想,他这是表什么意思?他的眼妙,妙在哪里?眼能传神,不要说话;他眼睛会说话,那才妙,眼能传神。「摇动」是动众,他上面有个「乐」字,乐是欢喜,正显示出四无碍辩才里面「乐说无碍辩」。这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这意思,欢喜帮助人,欢喜教化众生,而且教化有很好的效果,效果就是摇动,确实能动人心弦,这是说教化的效果。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总不外乎佛家讲的原则:慈悲、方便,这是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大家。慈悲、方便诸位都知道,你有没有做到?知道,没做到,为什么没做到?说实在的话,你那个知是含糊笼统的知,并不是真的知道。真知道你一定会做到,为什么?这位干闼婆王他做到了。做到就是他真的知道,所以他才能做到。
  慈悲是爱心,用现在的话来说,关怀别人、爱护别人、欢喜帮助别人,这个心就叫做慈悲心;别人,除自己之外都是别人。而且关怀、爱护、帮助是平等的,没有亲疏、没有好恶。这个人跟我是亲戚,我帮助他,他跟我没有亲属关系,我对他就薄一点,这不是慈悲,所以没有怨亲的念头你才平等。一切众生赞叹你、尊敬你,你爱护他、照顾他、帮助他;另外一个众生毁谤你、嫉妒你、陷害你,你还是同样的关怀他、爱护他、照顾他,这叫平等。虽然爱护一切众生,心地清净,绝不染著。凡夫心不清净,染著,《金刚经》上讲著了相,著相不清净。不清净当然不平等,清净跟平等是一桩事情,心地清净一定平等,心平等一定清净。换句话说,从清净、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爱心,这叫慈悲。
  以这个心为本,干什么?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里面,我们可以说是第一方便无过於见闻,见是眼,闻是耳,我们今天帮助人也离不开这个原则。赠送经书、佛像是叫他看,讲经说法是叫他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原则。前面「普音」是说法让他听,此地「摇动妙目」是请他看。一切众生当中根性各个不相同,在我们这个世间,大多数人耳根最利,但是有也少数人眼根很利,我见过,他看东西比听东西清楚,喜欢看,不喜欢听。对这一类众生,第六尊天王就对他产生很大的效果,摇动妙目,在见色当中他领悟了,契入境界。这个例子,在中国古代宗门教下都有,见色而开悟都是属於这一类。佛菩萨摇动妙目,这意思很广,不一定真的是用他的眼,他借我们的眼也行,而且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在境界里面观察境界,豁然有了悟处,你眼根对外面色境,色就是眼根所对的这些现象,都叫做色尘。色尘是摇动的,能在这地方领悟就见性,从色尘里面见色性,这叫妙目。所以名号里面的含义很广,决定不能从一面去看,你要从面面去观察、去体会。第七尊:
  【妙音师子幢干闼婆王。】
  前面有「普音」,著重在普遍,著重在平等说法。此地加上个『妙』,前面用的是「妙目」,这地方是「妙音」,跟前面意思就不一样。这里面具足高度的善巧方便,才能够劝导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说法的法音,这里面包括他说法的理论、方法、义趣、境界,都在「音」字里面。「妙」是巧妙到极处,甚深难明之理,他的言词很巧妙,能够用很简单的几句话,让人体会甚深的道理,这个说法就巧。虽然具足巧妙,同时又不违背真理,这叫善。所以他的说法才能够动人心弦,才能够令大众欢喜接受,句句话都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这是善。『师子幢』是比喻,师子比喻威猛有力,他的说法无论在理论、在方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