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f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一处,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是一处,后面会讲到。一时一处,这是一真法界。所以这两个字,我们翻成白话,翻成易解,也就用「一时」,但是里面注解可以注出来,「三世十方同时存在」,叫一时;这个注解就很好,没有把意思讲错。如果落实在事相上,说什么?古德讲的两句话也讲得很好,「法王启运,嘉会之时」。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大众聚集在一起听经,就是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个行。我们今天在居士林这个道场,聚集在此地,我们来研学《华严经》,一时!我们在此地聚会,这个说法可以讲。另外一个从感应道交上来讲也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决定不会有差误。《楞严经》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应化在这个世间,都是众生有感,他才来应。应以什么身说法,他就现什么身分;他现这个身分,不是他自己想现什么身分,自自然然的;应当说什么法门,他就说什么法门,应机说法,这叫「一时」。法会、感应都是从事上讲。给你讲没有十方、没有三世,是从理上讲,是从性上讲,是从真谛上讲;从法会、从感应,是从事上讲、从俗谛上讲。一切经一开端,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一时」的意思要懂,然后才知道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我们才对於如来的说法产生信心,对佛的经典生起恭敬,恭敬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佛』这个字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大会当中他是主讲的人,这一次是为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讲。下面是地址,在哪里讲的?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这是处所。这个处所有三个,「摩竭提国」这是指一个地区。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印度没有统一,跟我们中国周朝时候情况差不多,都是些小部落、小国家,所以印度国家就很多。「摩竭提国」是指这个大地区来说。在摩竭提国什么地方?「阿兰若法」,这是世尊修学讲道的一个场所。「摩竭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毒害」。从这个名义上来看,这个国家人非常善良,道德的水平很高,我们中国人讲的文化水平很高,知书达礼,人人都懂礼,人人都守法,人人都有智慧,心地都清凉自在,有爱心、有慈悲心,这是赞叹这个国家文化水平高。唯有在这样高水平的文化地区,佛在这里讲经教学才能够有人接受。如果这个地区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人都是作奸犯科,都是自私自利,那么佛在这里讲经说法,谁能听得进去?不相应,他不能接受,佛当然就不会在那个地区讲经说法。佛讲经说法的地方,所谓是首善之区。佛出现在哪里?出现在印度,印度许许多多国家一定选择最好的一个地区、最好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道德水平高,文化水平高,佛在这里讲经说法,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所以,国的名字里面含著有这一层深义在其中。
  「阿兰若法」,这是别举说法的道场。这句话四个字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很安静的处所。环境清净,修道容易。在过去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我们能够想像得到,这个大地居住的人口不多,每个人生活都非常清净安宁,人怕噪音、怕烦躁。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很寂静、很安静,安静到什么程度?牛叫的声音听不到。世尊修道的这个道场多半是住在郊外,不在市区。市区太热闹,修道就困难,为什么?特别是初学的人烦恼习气还在,都市里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很多,能叫自己的心定下来很困难。所以佛带著这些学生去修心养性,一定在山林水边,一般人很少到这些地方去。佛教传到中国亦复如是,道场都建在深山里面,人迹稀少的地方,这个地方建立道场好。古时候农村里面养牛,牛叫的声音就是很大的声音;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表示跟这个村庄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大约总有一、二里这样的距离,牛叫的声音就听不到,这个地方称为「阿兰若」。「阿」要是从字面上翻,「阿」翻作「无」,「兰若」翻作「喧闹」,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噪音。「阿兰若」就是没有噪音、听不到噪音的这个地方。
  下面还有一个「法」字,法字很重要。「法」就是佛所证得的真理,现在人讲真理,我们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为什么在此地要用个「阿兰若法」?联起来它有联起来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表示三界六道杂染不清净,这里面众生迷惑、造业、受报,就好比噪音非常非常之多,非常非常的复杂。佛今天讲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二障也尽了,都断尽了,真正得到清净自在,清净自在就叫做「阿兰若法」,这个意思多圆满。所以这一句里有事有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法」的意思就很深广。这是佛办道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佛教学的场所,佛教学的场所就叫做「阿兰若法」。「阿兰若法」这个场也很大,在阿兰若法什么地方?在「菩提场」。这句经文我们要用比喻来说,我们把「摩竭提国」比喻作新加坡,大家就好懂;「阿兰若法」比喻作居士林,你也好懂了;「菩提场」比作我们现在的讲堂,这就很清楚、很明白了。「菩提场」是佛讲经的场所,在这个地方讲的。
  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用这个比喻也相当恰当,新加坡确实能符合摩竭提国的意思。这个地区人民守法、守规矩,国家、社会安定,生活富裕,人有智慧,所以《华严经》选在这个地方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确确实实感应道交。这个地方有许许多多菩萨在护持,护持正法,护念众生。菩萨很多很多,不仅是居士林领导的这些干部个个都是菩萨,护法的这些居士也是菩萨,参与法会的大众我看都是一些传法的菩萨。你说这一会多么的希有、多么的殊胜!「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这是梵语。「菩提场」就是佛证大菩提这个处所。居士林外面我看到有两棵菩提树,这个菩提树大概不少年代,我看底下那个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这么大的菩提树很希有,我看过许许多多地方的菩提树,没有看过这么大的。所以我们细细想一想这一次学习的因缘,不能不承认是三宝加持,诸佛护念。这个地方众生、同学们有感,佛菩萨有应,为我们建立这样殊胜庄严的道场。所以叫处所。
  它表法的意思:一切菩萨行。《华严》里面讲的修菩提道、菩萨道,学菩萨行;这就说明,菩提道是存心,是一个觉悟的心,菩萨行是觉悟的行为。我们言语造作表现在外面都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道场,所以六度万行就是我们修行证道的道场。总表所说如所证,所证如所说。所以《华严经》上才说,我们在每一段经文里面,每一会一开端,我们都看到,释迦牟尼佛「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不离菩提场而升兜率天」,没有离菩提场,离菩提场就错了。不离菩提场而遍虚空法界,这就说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处,跟一时相对。一时一处,一音而演究竟圆满的法轮,你看这个味道多足。这个处所在《华严》里面显示得殊胜圆满。再看底下这一句,末后这一行∶
  【始成正觉。】
  清凉大师在科判把它判作「别明时分」。这是说初成佛的时候。前面说过一时,「一时」究竟是哪个时候?这里给我们说出来了,是初成佛时,初成正觉之时。实在讲,佛哪有成与未成?是从示现来说的。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面成正觉这个时候。这是初成正觉而说的,所以它叫做根本法轮。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把他所证得的全盘说出来,所以本经所宣讲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真实圆满无障碍的境界。我们凡夫听不懂,不能接受。佛说完之后,大龙菩萨把它收藏在龙宫里面珍藏起来,为什么?世间人不能接受!释迦牟尼佛从菩提座起来,为五比丘讲小法,讲《阿含》;从做人讲起,大家好接受。像《观经》三福里面,先给你讲第一福,第一是俗善,世俗之善,这是大家很容易接受的,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应当要接受,应当要奉行的。然后从俗善再提升是戒善,佛讲这些戒法。三皈是基本的戒条,讲三皈,讲一切戒律、教诫;「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戒善。第三条讲行善,菩萨行,你的生活行为没有一样不善。佛教化众生,逐渐把我们的程度向上提升,水平慢慢提高了。
  古来大德判世尊一代时教为五教、为四教。华严家判「小、始、终、顿、圆」,判五教;天台判的是「藏、通、别、圆」,判这四教。就好比我们现在教学由浅而深,有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逐渐逐渐的提升,就有这个意思在。这是根本法轮,根本的教义,教殊胜!是四教的根本,是五教的根本,是一切教学的大根大本,这在初成佛的时候示现的。
  始成正觉,「始」永远是一个始,始不是初后之始。初成正觉,这个「初」不是初后之初,古德对於这一句有三个说法,这三个说法有从事上说,有从理上讲。第一个说法,「不坏前后相说」,与前面一时相应,才成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初七说前面的五会。本经一共有九会,说前面的五会,一七,七天所说。第二七说后面的三会,说后面的三会就是说到第八会,二七日中说,讲十地、等觉、妙觉。因为第九会在后时,第九会是在只树给孤独园,这个决定不是在二七日中,二七日是在菩提场。这个说法就是不坏前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一代的教法。虽能顿说,里面表法的意思很深。前面五会,信解行愿在最初,所以不离菩提场。前面五会经文一开端,都是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