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都有能力达到。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他知道这些现象,这现象怎么产生?六道还能不能突破?六道之外还有没有生活空间?他就不晓得。这就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佛为什么不出现在中国,而出现在印度?中国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我们的文化、学术也相当发达,但是跟印度比还是比不上。他们已经明了六道的事情,我们孔老夫子只是讲人道,鬼神跟天道他很少说,这就是我们不如印度的成就。释迦牟尼佛出现在那个地方,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很想突破六道轮回。所以佛经里面许许多多的术语都是借古印度宗教里面的术语;但是借它的术语,我们用新的意思来解释,这就变成佛法。像「涅盘、圆寂」都是古印度宗教的术语,这个例子太多了。或说当时他们宗教的典籍一开端用「阿优」开头,一开端的时候总是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有、无」,也就是说所有一切学说总不外乎讲「有、无」的道理,所以把这两个字标在最前面。而佛法不是如此,佛法用「如是我闻」,这就明显区别跟宗教的典籍不一样;换句话说,佛教不属於宗教。这是第一个意思,跟宗教的典籍明显的差别,一开端就不一样。
第二个意思是息诤论。阿难尊者如果要不是说这个经典是亲自听佛说的,大家以为是阿难自己说的;阿难说的,别人就有诤论,就有议论,不服。所以说「如是我闻」,大家没有话说;我听佛说的,不是我说的,不是我的意思,这一切争执就没有了。第三个意思是断众疑惑。这种情形诸位如果要是细心,能够体会到一些。法师升座讲经,如果能够如理如法,心地清净、真诚,就能得佛的加持,得佛的感应,所以台上跟台下不一样;在台上得佛的加持,容貌比在台下一定要好。何况是阿难尊者集结经藏的时候,升座讲经得到世尊的加持,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他的相就变了,变得格外的好,让大众一看,阿难怎么成佛了?怀疑阿难成佛了。也有人怀疑,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又来了?宗教里面讲复活,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复活了?也有人疑惑,可能是他方佛来示现。有这么多的疑惑,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疑惑就没有了,晓得坐在台上讲经的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这个时候容光焕发,是得佛力加持。
第四个意思是能令听众生起信心。大家对佛尊敬,传述佛的法音也能令大众生信。末后一个意思刚才叙说过,世尊是顺同三世诸佛,一切诸佛经藏都是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都用这个开端,释迦牟尼佛不例外,今佛无异於古佛。所以佛十号里面第一个叫如来,「如来」有个意思就是今佛如同古佛之再来,所以称如来。但是《金刚经》里有一个意思,我觉得非常之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意思好,那就是万法皆如。「如」是什么?如是真如本性,能变;一切诸法是所变,能所不二,这个意思好!
虽然一切经都有三分∶序、正、流通三分。《华严经》又稍微特别一点,这个我们要知道。清凉大师注这个经,把它分作四分。序、正、流三分,他老人家把它分成四分。这个四分跟三分重叠,跟三分交叉,显示得格外的圆满。四分在前面也曾经跟大家报告过,这是分成四个大段落。第一是「举果劝乐生信分」。这是一开端,有六品经文,将毗卢遮那如来他的果报、他的生活状况显示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了觉得我们应当要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自在,佛菩萨幸福,佛菩萨美满,佛菩萨没有一丝毫的缺陷,我们羡慕的心就生起来,信心从这个地方建立。建立信心之后,一定要把这里头因果的道理搞清楚,我们看到佛的这个果报,果必有因;我们今天这一生,这一生受用的也是果报,这个果也有因。乐有乐的因,苦有苦的因,这里头的因因果果非常复杂。再复杂的因果,我们也把它理出一个头绪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我们把不好的因改正过来,这是修行。「行」就是行为、造作。错误的行为造作;行为里面,佛通常把它分作三类,身、语、意;身业是身体错误的造作,口业就是错误的言语,意业就是错误的念头。你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把这些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由此可知,你先要知道错误,你才能把错误修正过来。如果你不知道错在哪里,你怎么修法?你就没法子修了。所以许多同修常常听佛门讲「开悟」,某人开悟。什么叫开悟?这个名词好像很神秘、很玄。我告诉大家,这两个字很普通,什么叫开悟?你自己知道你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的毛病,就叫开悟;你能把你的毛病、错误改正过来,就叫做修行。佛家常讲「解行相应」,解是明了。你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你怎么修法?你无从下手。修行一定先要知道自己的过失、自己的毛病。诸佛菩萨他们的行为纯正,思想纯正,没有丝毫过失,常常读他们的书籍,这就是一个水平、就是一个标准。依照这个标准帮助我们改过自新,帮助我们修正错误的行为,这就对了。
《华严经》在第二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很长很长的经文,是「修因契果生解分」,著重在解。简单讲,信、解、行、证四个字,第二部分是「解」。解帮助我们修因,帮助我们与果德相应。你果然明白,那你就是觉悟了。觉悟之后,悟后就起修,每天干什么事情?每天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言语、行为,天天干这个,时时干这个,处处干这个,不妨碍工作。不管你过的是什么生活,也不论你从事於哪个行业;你处顺境也好,处逆境也好,都在现前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你能这样去做,这叫菩萨行。菩萨不是干别的,菩萨就是修正自己的毛病,修行人,真干!
第三是「托法进修成行分」。法是一切万法,就在一切万法里面修正自己种种错误的观念行为。为什么佛在这个经自始至终字字句句都表法,不在字面上?因为你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是一切诸佛在你面前说法,你始终不离开诸佛如来。如果不晓得这个意思,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听完就没有了;离开讲堂,你也就舍离了佛法。如果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我们都没有办法离开佛法,没有办法离开老师,老师就在眼前。
末后一分「依人证入成德分」。依人是依一切人物,一切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一切人都是我们的善知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好人、善人,我们看他的好处,向他学习;恶人、不善人,我们见到他,我们去反省:我们有没有他的过失?有没有犯他的错误?所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都是我们一面好镜子,都是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华严经》在末后用五十三位,这是五十三尊佛,示现我们这个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里头有善人也有恶人,就是把现前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这个大社会里与这些芸芸众生相处,怎样去修菩萨道,怎样去学菩萨行,换句话说,怎样去过佛菩萨自在美满的生活。
清凉大师他从三分这个意思,又把这个经开成四分。我们现在在第一分里,就是四个大段,我们现在读的这是第一大段。第一分当中,第一分有六品经,又分作十分;这六品经相当长,分作十分。第一分「教起因缘」,叙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讲这部经?讲经总有个因缘、缘起。第二分「大众同请分」。佛法是师道,诸位一定要晓得,师道是很尊严的,尊师重道,所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世法、佛法都不例外。我们是求学,我们以真诚的心向善知识求学、求教,不可能叫老师到我家里来教,那就很不尊重。现在这个社会有所谓家教,家庭老师,父母请老师来教儿女,儿女对老师并不尊重,「你是我爸爸妈妈请来的,叫你来就来,叫你走就走,你算什么?」没有一点尊敬的心,他能学到什么东西?现代社会有家教,古时候没有,古时候的秀才再穷,没饭吃,他也不干这个事情,他也不会去当家教。一定要有人恭恭敬敬礼请才行;不恭敬礼请,你绝对不会去,那是斯文扫地。现在社会变了,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
同样道理,从前老师真的有学问有道德,没有听说有招生。你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招生?没有!老师都很谦虚,「我没有道德、没有学问,我不能教你」,都是这么谦虚。招生那就太狂妄,那就太自大,你有这么大的胆子,你敢招收人,那还得了!不敢招生。历代相传,寺院里面讲经说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大众?从前寺庙前面有旗杆,挂幢。幢是圆形的,像旗帜一样,圆形的,挂在旗杆上,人家一看,今天寺庙有法师讲经;喜欢来听的就来了,自己来的,不是招来的。我没有叫你来;讲得不好,你不能怪我,浪费你的时间,浪费你的精神,对不起你!你自己来的,没有话说。我要是请你来,讲得不好的话,我对不起你;你自己找来的,那没有关系,那是另当别论。所以不敢招生。可是说法要利益众生,要把讯息告诉大家,来不来是他的意思,绝不能有丝毫的勉强;丝毫勉强,那就错误了,这是各有因缘。大众聚集在这个地方一定是有请求,请求有的时候说出来,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有的时候没说出来,有这个意念。佛有智慧、有神通,众生起心动念,佛都知道,所以你有念头佛就晓得。虽然没有说出来,你意思要求法,佛还是给你讲。所以第二部分是「大众同请」,都有这个意愿求佛说圆满的大法。
第三部分「面光集众」,佛放光。放光,我们凡夫烦恼太重,看到佛光只晓得很稀奇,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佛放光是让十方世界那些菩萨们,大菩萨们他们见到佛这个光明,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哪个地方讲《华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