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踏踏实实为要,老老实实为好,重要的还要坚韧不拔,勇于登攀,请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多一份真诚之心。一户普通人家,没有传家之宝,惟有真诚。一个贫家子弟,没有处世秘诀,惟有率直。真诚是灵魂栖息的小床,真诚不在,灵魂便永不能安寝。在道德的天平上,可以掂出心意的重与轻;在行为的水准上,可以测出诚实的深与浅,在说谎已不再脸红的人流中,真诚如月上中天,光华照人。人生千沟万壑,真诚才使我们两脚踏实,安贫乐道。这是真正的处世之道,是代表趋势的人间正道。
多一点善良之情。给寒夜迷路者以一豆灯火,给雪中冰冷者以一把干柴,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别人。他人帮了我,要永远记住;我帮别人时,要尽快忘记。给了别人一桶水,不要盼望报答一桶油,在敬佩强者中,也切不可忘了帮助弱者,尽管力量微不足道,显示爱心、关心、热心、诚心的事情要量力而行,但总要尽力而为,这样虽然做不到尽如人意,但毕竟无愧我心!
临终一句话
许是启蒙时打上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烙印,闲来我总爱寻章摘句,特爱边角冷僻的东西。这回,我摘抄了不少名人们临终遗言,诸君读读也蛮有意思,有人如若不嫌而剪裁下来,则也不拂我一番好意了。
乐圣贝多芬临终前一边惋惜不能再喝好酒,一边对周围的人说:“朋友们,鼓掌吧,喜剧结束了!”
同为作曲家,勃拉姆斯只要是好酒,就来之不拒。他是在痛饮一口莱茵河葡萄酒后,说句“果然名不虚传呀”之后,倒头便去。
法国数学家博叙死前极度虚脱,不能言语,可好朋友问一句:“12的平方是多少?”他竟能出声回答:“144。”
“唉!烦死了。”这是丘吉尔最后对随身照顾他的妹夫说的话。是烦作为一个政治家?是烦人生?还是烦病痛?
“我把第二个最好的床留给太太。”这是莎士比亚临死前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德烈·纪德更有意思,他生前与莫里亚克和克洛岱尔是好朋友,3人经常互相捉弄。纪德在巴黎去世第2天,莫里亚克收到一封从瑞士发来的电报:“没有地狱,放心来吧,叫克洛岱尔一块来。安德烈。”
英国诗人丁尼生在病床上翻看《莎士比亚全集》,翻到《辛白林》最后一场对白时,只叫了声“翻到了”,便溘然长逝。
说来我也是过来人,也可以谈谈人生,说说生活了。按爱因斯坦的说法是“未曾咽着泪水吞下面包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以我考妣已故的“孤儿身份”,恐怕也是名实相符的了。我逝去的母亲是一位大气、大度、大义、大方的女姓,乐善好施,甘于吃亏,街坊同道中很有口碑。但好人一生未必平安,她吃过多少苦,正当丢弃黄莲吃甘蔗之时,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母亲是常人,自然不能与名人比,但她临终前对我们子女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少说一句话”。根据母亲生前对我们的教诲,我们把它理解为:夫妻争吵,少说一句话,便风平浪静;做了好事,少说一句话,更显得无私了。如果你帮了别人,还喋喋不休,总不忘加一句“不要忘记我”,这就无趣了;如果你借钱给别人,总要添一句自己是多么的不易,那助人的本意就要打上折扣了。
“少说一句话”,这是母亲的殷殷教诲,也是她多年咀嚼生活的结晶,这虽然不能与夏衍先生病危之时,工作人员说“我去叫人”,先生还纠正“要叫同志”同日而语;不能与达尔文临终还说“我一点也不怕死”视同一谈,但母亲的话也饱含着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理解,对别人的关爱。她常常提醒我,做人莫张狂,做事莫张扬。想表功时,少说一句话,想想别人的感受;想显示时,少说一句话,他人不会把你当哑巴。不少时候,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凡事“多说”、“说破”就没有意思了。生活中有些人即使被你看破了,不到时候也不必点破,直当看一出戏文好了,不是有“看破不说破,依然做朋友”之说么!当然这“朋友”两字,是要重重打上引号了。少说一句话,这在人生处事中适用,夫妻相依,姐妹相伴,街坊相邻,同事相处,这话也受用。如提升得高一点,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生的等式就是“X+Y=Z”。即除了工作和学习之外,再有就是常常学会闭上你的嘴巴。“留点菜给别人”
在街巷市井,总有一些大气、大度、大方的老年女性,她们虽然文化不高,读书不多,出门蛮少,但往往知大理、明大事、识大体。我的已逝去一年的母亲可算是一位佼佼者。别的且不说,记得小时候,在我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对于那些少得可怜的菜肴,往往是“老虎舔蝴蝶”,可以一扫而光的,但母亲就常常会对我说:
留点儿给别人吧。她指的是留点菜给未归的妹妹们。留菜是一种最朴实最直接的关怀,是平常人家最真诚贴心的“想到别人”,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是最可表达对亲人的疼爱对他人的关怀的行为,
方式。而在那个年代,当我晚归时,见到餐桌上还有那刻意留下来的那点菜,心里真是比如今吃山珍海味还舒畅。
如今,对家人亲密的“留菜”回忆早已停在了上个世纪,而那一份温情总也抹之不去,那淡淡的记忆,那甜甜的回忆,常伴随着我去待人处世。而我的“留菜”意识也从不自觉、不情愿而成为生活习惯,凡事我都喜欢“留一点给别人”,习惯与别人分享,不喜独吞,虽然谈不上“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但我也深深地感到:两人分担痛苦,变成了半个痛苦;两人分享欢乐,变成了两个欢乐的道理,在留点东西给别人的这个理儿上。做人总是少一些霸气、痞气和蛮气好,事实上,在人性关系上,义气、和气和文气总远比前者好。人与人之相处,所求的不正是留一点给别人的那份关爱与疼惜吗?
如今,生活中的“菜”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厚了,这些实惠的“菜肴”,总有着千荤万素的诱惑,如奖金、福利、证券、外快等,但留点或多留点给别人却是一个恒远的题目。
“留”,其实就是一种境界,一种气度,也是一份宽容,一份厚重。台湾早期股市好手陈逢源生前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卖股票时,记得留一点给别人赚。”股市是不讲情面、不留余地的投资市场,为什么要留一点给别人赚?其实,留一点给别人赚,正是给自己赚钱的机会,要留给别人赚钱的机会,您才能放出手中的股票,立刻取得现金;留一点给别人赚,别人才会接手您可能遇到的股市风险,这可注释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吧!如果说这句话有点功利,也有点庸俗:“多种花,少种剌,留得人情好办事”。那么,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相见之下,就不会难为情,就没有内疚感,甚至负罪感,有的只是尊重、敬重和情义重。
人际关系中,留一点给别人的观念十分重要。这个时代,应该重提报恩。不要小看留一点的力量,往往就是得到他人回报的核心关键。漂母留一点饭团给韩信,王宝钗送一件寒衣给薛仁贵,这都是中华传统美德放射的光华。如今,或许您不在乎留一点,甚至全然不留,但是你敢保证你需要别人留一点给你的时候,别人会留一点给你吗?对于那些大象也收,小鼠也要;西瓜要抱,芝麻不舍的人,自己获取的虽是金钱和利益,可失去的却是道义、信用、名节、信任种种,这值得么?
“记住低头”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作为一种骨气和气节,人在许多时候,不仅不能向沮丧低头,向生活低头,向困难低头,向疫病低头,在展示人格和气度中,更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得有一点“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的硬气和志气,当学文天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凛然正气,当效苏武“红缨节仗不改志,白地冰天见丹心”的冲天豪气。但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在不少生活的境遇中,人应该“低头”,这种“低头”就是看“小”自己,看低自己,这不仅不是自鄙自卑,不失面子不坍台,更无屈辱可言,而是一种自知之明。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昂首迈着大步,进门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吧?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无独有偶,记得也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要戳破窟窿。”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大师说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之说,就是要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把奋斗的目标看高些。富兰克林就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并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促使他后来完成一番伟业。
在通往阿尔卑斯山的神庙一角,上面写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有时候认识别人容易,看清自己难,所谓“睫在眼前常不见”、“灯前反而最黑暗”,就是这个意思。而看低自己,学会低头则更难。面对这个世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自诩的地方,然而也少不了一些无奈,如果“风逐柳絮去”般肆意轻狂,得到的将是一事无成。而看轻自己才是一种智慧,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懦,它是清醒中的一种苦心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