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9节:费城故事不太多 
 
  西方人大大地保留并尊重彼此的“自我空间”,最后却常常落得魂归何处无人知晓。这样的结局未必不是完满,人们终有一天会看到它也是我的期待。不过哪天想要寻访一个不能放下的故人,哪怕是他或她的痕迹,如何是好? 
  每当我点燃那盏老煤油灯的时候,物是人非的感慨便会油然而生。你在哪儿呢,老莱因哈特? 
  多么想再见到你,多么想对你说,其实我是很敬重你的。 
   
  2004年五月 
   
  附:老煤油灯照片 
  接受《明镜》周刊采访的照片两张 
  费城故事不太多 
  张洁 
   
  如果不是因为麦可,不会到费城去。 
  如果没有老城区,费城也就是那么回事。 
  如果没有汤姆.汉克斯和丹泽.华盛顿的《费城的故事》和“费城交响乐团”,还有那口裂了一条缝的大钟,如我这种兴味刁钻的人,多半不会记住费城。 
  如果没有朗朗在音乐中灵智的嬉戏、倾泄与狂舞;或在音乐中赤身裸体的沐浴,如光影闪烁流动于清风之中;没有郎朗为费城交响乐团撑起半壁江山,费城交响乐团2001年夏日的北京之行,恐怕不会留下如此璀璨的印象。 
  如果不是萨瓦利施这样的百年老窖,也不会如此注释何为老而弥坚,天衣无缝(不过有时也企盼着倾听个性,个性不是标新立异、因陋就简、粗制滥造,个性只为天才所独有、所准备)。 
  。。。。。。。。。。。。 
  世间万物,正是这样的因为所以,不服气也不行。岁月也正是这样带走一切、这样占尽风流,将一波又一波“流行”淘汰出局,最后一道工序才是浓缩人生精华。试问天下,谁敢吹牛自己东方不败到最后? 
  于是经典才能成为情淡如水的情谊,源远流长地与你相对,而不像爱情那样,挟雷携电“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而后于瞬间燃为灰烬。 
  ………… 
  尽管指挥萨瓦利施一等一,但卡拉扬仍是我的至爱,愿他的在天之灵听到我的忠诚。 
  又怎样解释不放过一切听交响乐的机会? 


第20节:难怪马勒应运而生 
 
  何止帝王贪得无恹,不为帝王之身同样带有这种病毒,据说与生俱来。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各具一格南北大菜须得一一品味。更不要说对同一部作品、同一事物的理解,表现,阐述因人而异,就是同一位艺术家这一次或那一次的临场发挥也会有所不同。而舞台更具瞬间爆发、一次性的创作特征,这样说来,文学创作该是软磨硬泡最没出息的行当。 
  只是并不喜欢老柴的《第四交响乐》,没有明丽的细节也过于依赖奇招,难道就将这样的作品献给梅克夫人而不是《悲怆》? 
  平时不大注意的、华丽的门得尔松,却因郎朗的演奏获得意外惊喜,就像一件不是很有特色的衣服,不同的人穿上效果可以完全不同。 
  遗憾的是我常常不能忘乎所以,也许本就是个三心二意的人,除了写作没有什么能够让我倾注一生的迷恋。可想而知,即便朗朗、萨瓦利施,也不能让我在“第四乐章”安分守己。 
  不记得喜欢过哪一个“第四乐章”的“结尾”,一到“第四乐章”我就开始从音乐向外游离。如果不是出于礼貌,多半会在“结尾”那几个乐句的轰炸中退出音乐厅。 
  不论哪一首交响乐、不论出自哪位“大家”之手,一到第四乐章的最后几个乐句,总是万箭其发、万马奔腾、万鼓其鸣,就像电脑设置下,某个无法省略的程序。 
  难怪马勒应运而生。 
  一向不大按规矩出牌的我突发奇想,能不能颠覆约定俗成的结构,将一、二、三、四乐章重新洗牌,结果会怎样? 
  也算一家之言。 
   
  2000.6.2. 
  该你了 
  为《北京青年报》“天天杯”首届征文开篇 
   
  在我的某个年龄段,提起小时唱过的“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那一类东西就回避,以为很多陈旧的缺陷都与那一类东西有关,以至渐渐忘记它们,以为再不会为它们动容。 
  那天在房间里忙来忙去,忽然一个昂扬、底气十足的童声从音响中走来,一步一步、从容不迫、越走越近:“夏天里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地开放。。。。。。” 


第21节:谁说不是好收获 
 
   
  我停止走动,在沙发上坐下。可不,不论怎么说,这个昂扬明丽的声音和这支老英格兰乐曲让人凝神屏气,你不得不承认,以前有人唱它,以后也还会有人唱它,当我们还在或是已经不在的时候。 
   
  我羡慕的其实不是你光滑、没有皱纹的额头,你的红唇,你的黑发。。。。。。我羡慕的是你与权威相视时那平静的双目;你还有那么多时间可以一次又一次从头开始;你脚丫子底下与目的地之间那条拐弯减少、因而也就短了一点的线;你可以说更多的“不”;你并不以为痞子蔡就是珠穆朗玛。。。。。。 
   
  不敢担保自己是否具备藏否他人文字的资格,但我绝对是一个认真的文字阅读者,并始终保持着对文字的热爱。与那杯红葡萄酒一起陪伴我入睡的,常常是一篇好文章,一本好书或是一本好杂志,并且还像几十年前那样,对那些文字充满感谢。第二天一定会打个电话给那文字的主人,那一整天、甚至连着几天,状态、感觉都不错。 
   
  有一个算盘常常扒拉着,哪天发了财,一定创办一个文学基金会,具体到死后把审查基金会工作的权力交待给哪位朋友,而掂量再三。。。。。。至今财也没有发成,梦倒是经常做,不是梦见找不到厕所就是梦见拣了钱,不多,总在一二十块周围转悠。不要说创办文学基金会,连“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他送到警察叔叔手里边”也没有,而是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由此我认定自己不过大俗一个,一点儿也不“文艺”,别说发不了财,即便发财也办不成文学基金会。所以《北京青年报》发起的这个活动,某种程度上也像圆了我的一个梦。 
   
  随时准备试一试,愣头愣脑地吃过红茶菌,打过鸡血,甩过手,喝过凉水和262,有一次试得上吐下泻几乎虚脱,好了之后永不言悔地再试。也不见得总是失败,比如一种为猫治病的药,对人同样神效。我当然不是鼓励人人打鸡血,不过“试一试”总会带来意外的收获,好比那个上吐下泻、几乎虚脱的收获,谁说不是好收获? 


第22节:搁到现在陶渊明也找不着北 
 
   
  有一件穿开裆裤的事我说过不止一次,不过我还想再说一遍。 
  不要以为我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即刻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就是顺风顺水,那其实是《人民文学》杂志社的退稿,后来得知责任编辑还写了一个裁定作者毫无发展前途,稿件不具备任何小说元素的稿签。 
  如果我就此认命自己果然毫无指望,不再试投《北京文学》杂志社;如果不是《北京文学》杂志社编辑傅雅雯女士发现它还有可取之处,那么也就没有一个叫做张洁的人,上蹿下跳于当今文坛。即便事隔二十二年,回想转而试投《北京文学》杂志社的举动,都像鬼使神差。 
  同样一件事,结果可能完全不同,谁也无法预料什么时候绝处逢生,也许这就是于不可能之中“争取”可能的乐趣。 
  相信没有多少人(包括我),具有杰克。伦敦那样的勇气和毅力,投稿一百四十多次直到成功。所以,相信我,我会认真地向傅雅雯女士学习。 
   
  老想对一个需要“别担心,我在你身边”这句话的人,说上这么一句,我有点喜欢这句话,可是老也找不到说它的机会。 
   
  2000年十一月 
   
  搁到现在陶渊明也找不着北 
   
  张洁 
   
  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EINGTONIRVING)的“故居”就在“睡谷”(SLEEPYHOLLOW)附近。 
  在西方,这种“故居”比较多,一旦某人有了些许名气(更不要说大有名气),与他有关的一切总会受到郑重的保护,也许是物以稀为贵。不像历史悠久的中国,大有名气的人物太多,早就见怪不怪。何况他的作品最早被介绍到国外,算是美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作家。 
  但这一处故居别有意趣。这栋房产原属一个荷兰人,欧文购买后才加筑了右侧的西班牙式塔楼,由华盛顿.欧文亲自设计。这可能与欧文担任过美国驻西班牙大使、在西班牙生活多年有关,于是这栋房子就兼有了荷兰、西班牙两种建筑风格。 
  它座落在尚未被现代生活彻底摧毁、大体上还保持当年格局的树林深处,离哈德逊河一百多米的谷地中。想必在上个世纪,没有汽车代步的情况下,进入这块地域并非易事。 


第23节:“霸王”条款受益非浅 
 
  当欧文先生和他的家人,坐在沿河而建的露台上,享受他们的下午茶或晨间咖啡时,河上以及河对岸的景象,该是多么赏心悦目! 
  写作疲劳之际,又可以走下坡地,沿河随意而行…… 
  想不到两年多后,这一处精心挑选,远离尘世的幽深之地,就被沿哈德逊河而建、通往纽约市的火车擦鼻而过。 
  每每乘火车到纽约去,我总会选择靠左窗的座位,回程自然会选择靠右窗的座位,看一眼这栋无奈落人尘世的老房子。可我也为沿哈德逊河而居的人们,能如此方便快捷地直达纽约,上班、购物、欣赏各种文艺演出和文化展览而高兴。这种心情,就像在北京挤公共汽车,没挤上去之前和挤上去之后的立场立刻、截然不同,毫无原则可言。 
  直到今日,每当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还会在哈德逊河上点染出画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