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样并不好,瓦匠说,因为瓷砖也有伸缩性,热胀冷缩,贴在墙上,是需要留一点膨胀缝的。 
  这是一位经验很丰富的老师傅,对他的话,我将信将疑,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 
  所以,我家的 
  卫生间铺好后,墙上就有一条条很明显的缝隙。 
  转眼之间,冬天过去了,春天过去了,夏天又过去了。 
  在秋季的一天,我看到有人运水泥沙子到隔壁去。问邻居,他说:卫生间的墙砖坏了,要重贴。 
  过去一看,真的,许多 
  瓷砖都相互挤压着脱离了墙面,有的甚至出现裂口,整面墙看上去凹凸不平。 
  突然想起那位瓦匠的话来。 
  其实,人和这瓷砖一样,也是有伸缩性的,也会热胀冷缩。 
  如果没有了距离,人和人也会互相伤害,靠得越近,伤害越大。所以生活中,许多亲密无间的人,一旦反目成仇,往往会恨得更深。 
  在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留一点回旋的距离,留一条可以进退的膨胀线,这,未尝不是明智之举。   
  总有一些时刻属于自己   
  ○马国福 
  一家饭店有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中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斟两壶酒来。 
  那次晚饭后看到这副对联,我心中长期淤积的郁闷瞬间烟消云散。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活得很苦,过得很累,因为眼睛总是紧紧盯着上面,常常以物质的丰足、名利的高低来衡量幸福,可是有了名利后并不一定能真正幸福快乐,我们仍然不断地忙碌、奔波、劳动。而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是当下那份实实在在的拥有,比如忙中偷闲的一杯茶,苦中作乐的两壶酒。 
  一位朋友风趣地给我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他每天与没完没了又呆板枯燥的公文材料打交道,整日被官话、套话、空话和废话包围。上班时,每根弦都绷得紧紧的,没有一天不感到疲惫。有一次,他写材料写久了,感觉头皮发麻、四肢僵硬,便去上厕所。他随手拿了一张报纸,短短的几分钟内,他从报纸上浏览了轻松的 
  幽默 
  漫画、给人启迪的心灵小品,以及短小精悍的市井故事。他突然发现了工作的乐趣,上厕所的时间竟给了他前所未有的闲适和收获。 
  从那天起,他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后来,他经常利用上厕所的时间,看些自修的书和感兴趣的报刊,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他说,这些时刻属于自己,是谁也无法剥夺的,尽管很短,却意味深长。 
  一天中午,我在菜市场门口看见一个蹬三轮车的老人,他把车停在路边的一片树阴下,自己斜躺在破旧的三轮车靠背上抽烟。抽着抽着,他竟然睡着了。他睡得很安详,脸上的倦容依稀可见,手里的卷烟燃尽,他浑然不知,被烟熏得发黄的手指夹着燃烧完了的烟蒂,烟灰悄然滑落在他洗得发白的衣襟上。 
  我驻足观望着这位老人,他紧闭眼睛的脸上露出了笑意,很真实,也很满足。闹市的吆喝和车辆行人的喧嚣似乎离他很远很远,烈日的毒辣与盛夏的高温也仿佛与他无关。他在现实主义的生活中仍然做着浪漫主义的梦,这一幕让我非常感慨。 
  总有一个角落属于我们,用来安放疲惫忙碌的心灵;总有一些时刻属于我们,用来换算触手可及的幸福。可经常地,它们都被我们向上的眼光忽略了,被我们功利的头脑放弃了。 
  ○贾平凹 
  我出门不大说话,是因为我不会说普通话。人一稠,只有安静地听,能笑的也笑,能恼的也恼,或者不动声色。口舌的功能失去了重要的一面,吸烟就特别多,更好吃辣子,吃醋。 
  我曾经努力学过普通话,最早是我补过一次金牙的时候,再是我恋爱的时候,再是我有些名声,常常被人邀请。 
  但我一学说,舌头就发硬,像大街上走模特儿的一字步,有醋熘过的味儿。自己都恶心自己的声调,也便羞于出口让别人听,所以终没有学成。后来想,毛主席都不说普通话,我也不说了。而我的家乡话外人听不懂,常要一边说一边用笔写些字眼,说话的思维便要隔断,越发说话没了激情,也没了情趣,于是就干脆不说了。 
  数年前同一个朋友上京,他会普通话,一切应酬由他说,遗憾的是他口吃,话虽说得很慢,仍结结巴巴,常让人有没气儿了、要过去了的危险感觉。偏有一日在长安街上有人问路,这人竟也是口吃,我的朋友就一语不发,过后我问怎么不说,他说,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所以他是封了口的。受朋友的启示,以后我更不愿说话。有一年夏天,北京的作家叫莫言的去新疆,突然给我发了电报,让我去西安火车站接他,那时我还未见过莫言,就在一个纸牌上写了“莫言”二字在车站转来转去等他,一个上午我没有说一句话,好多人直瞅着我也不说话。那日莫言因故未能到西安,直到快下午了,我迫不得已问一个人×次列车到站了没有,那人先把我手中的纸牌翻了个个儿,说:“现在我可以对你说话了,我不知道。”我才猛然醒悟到纸牌上写着“莫言”二字。 
  这两个字真好,可惜让别人用了笔名。我现在常提一个提包,是一家聋哑学校送我的,我每每把“聋哑学校”的字样亮出来,出门在外觉得很自在。不会说普通话,有口难言,我就不去见领导,见女人,见生人,慢慢乏于社交,越发瓜呆。但我会骂人,用家乡的土话骂,很觉畅美。 
  我这么说的时候,其实心里很悲哀,恨自己太不行,自己就又给自己鼓劲,所以在许多文章中,我写我的出生地绝不写是贫困的山地,而写“出生的地方如同韶山”,写不会说普通话时偏写道: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话嘛!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的女儿在她的卧房里也写了这八个字的座右铭,但她写成:“心系一处,守口如瓶。”平是我的乳名,她说她也要守口如爸爸。 
  不会说普通话,我失去了许多好事,也避了诸多是非。 
  世上有流言和留言——流言凭嘴,留言靠笔——我不会去流言,而滚滚流言对我而来时,我只能沉默。   
  小巷里的日子   
  ○李 敏 
  我所住的华东师大研究生公寓坐落在一个名叫同普路的小巷中。这条小巷永远是脏兮兮的,它的清洁工就是大自然,垃圾被风吹走,水渍被阳光烘干,发酸的味道被空气稀释。去年刚搬来公寓时,我们对这条小巷抱有一份莫名的恐惧,那些穿梭在巷中的人,总是一张油渍渍的脸,一 头乱蓬蓬的发,一身灰灰的衫;然而我们终究是躲不过它的。因为走大路不仅费时,而且要忍受着塞车的困扰以及噪音的侵袭:因此,我们都自然而然地选择在白天走小巷,不过,天一旦落黑,即便大路再远再堵,没有男同学的护送,我们是决不冒险走小巷的。这条小巷因着大家相互间的渲染以及自己的亲眼目睹,而变成我们年轻的女学生心中的“黑暗地带”。因此,哪怕在每日的经过中,发现这里有日常杂货店,我们也不会贪方便而 光顾。而经营着这些破旧脏乱的小店面的主人们,也从来没有主动地招呼我们。在一条同普路上,仿佛是两个世界,他们有他们的日子,而我们有我们的人生。 
  第一次摸黑从小巷回来,是因为白天习惯走小路而一下子完全忘记了它的“恐怖”,其实也因为长时间的相安无事,心中早已放松“警惕”。那是个冬夜,大约九点,快到邻近小巷的地方,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此 时再折回大路太费事,我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闯了,然而小巷口的情形却让我大吃一惊,也大松了一口气。想象中小巷无比的黑,实则灯火通明。小巷的那些小店居然还未打烊,早餐店的老板正辛勤地准备明晨的用料;音像店的老板还悠闲地放着一张吱吱呀呀的盗版碟,为这冷清的冬夜平添了热闹的气氛;水果店里,一家老小居然才吃晚饭,挤在一起,中间是热气腾腾的火锅;甚至还有一个挂靠在别家店旁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理发店,理发师吹着口哨,在精心地为顾客忙活。一切都是安详平静的,在这些或明或暗的店家灯火照亮下,我第一次用最慢的速度边看边骑地穿过小巷,此时,寒冷已经消失,我的心被一种厚实的温情所感染着。这里没有黑暗,没有恐怖,这里是一幅幅真实的生活画面,哪怕这生活是艰辛的、底层的,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其乐融融、心满意足。 
  从此,我开始关注这条小巷以及生活在小巷的人们。这小巷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日常生活的大多吃用都能在这里发现,福建的千里香馄饨、桂林的米粉、川味小吃,卖水果的、卖鞋的、卖塑料品的,修电器的、修车的,开铺子的人仍是油渍渍的脸、乱蓬蓬的发、灰灰的衫,然而我却发现了他们眼中生存的艰辛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无论生意好坏,店总是会开到很晚,因而即便在夜晚我也不再害怕,因为有它们的灯光为我照亮。店家们常去串门,以至于我去买东西时常会碰不到人。那家卖盗版碟的店里,永远放着一些过时的流行歌曲,是宁静小巷中最喧嚣的声线。可能是不大好经营,店里又开始卖小人书,而我好像从来没有看见有谁光顾过。 
  一些卖水果的,店面太小,就在旁边用油毛毡又搭了一间,全家人就寄居于此,因此,经常会看见同样油渍渍的孩子们在小巷里玩耍,甚至,他们会养宠物,只是这些小狗小猫总是黑乎乎的、野性十足,与小巷外大路旁经常被主人带出来溜达的名贵品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就是小巷的人们,与车水马龙的金沙江路、衣着光鲜的上海人无关,与崭新挺拔的研究生公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